孝昭的册文里有“览史匹图”一句,并不是赞扬她熟悉经史,而是用“图史之规”的典故,体现孝昭的贤德。这是当时赞美女性的惯用语,并不能说明孝昭有才情。依当时满洲上层的文化水平,我觉得孝昭不大熟悉汉文化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参考佟国维不明白什么叫“风马牛不相及”的例子,我觉得遏必隆及其子弟也好不到哪去,何况孝昭入宫很早,可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文化教育。)
另,蒲亭所举的各个时期钮祜禄氏诸后妃的情况已经非常清晰了,但是我觉得特别应该注意一点。清初的政治格局,几乎是一种八旗共治的环境,宗室上层,甚至五大臣及其子弟,都是这个“家族企业”的股东,满洲豪族重臣出将入相,类似唐前期的情况,五大臣和皇室的联姻,大有“李韦武杨婚姻集团”的意思。钮祜禄氏是对当朝皇帝最忠诚的家族之一,也最被皇室倚重,这时候的联姻,政治依仗的味道更浓。这种局面在雍乾时期得到了近乎根本的改变,皇权加强了,皇帝更加信任出身不太显贵,纯由君权扶植的新贵家族,比如鄂尔泰为代表的西林觉罗氏,尹继善为代表的章佳氏,和傅恒为代表的富察氏。鄂和尹的本身及子弟都有科名,这是乾隆以后满洲入仕高升的更佳途径。五大臣子弟的最后代表我认为是讷亲,随着他的被杀,开国军功婚姻集团已经退出了中央权力核心。至于孝穆成、孝和睿等之后的钮祜禄氏后妃,基本上只是凭出身和自身条件备选廷掖,和政治已经没什么关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