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社区应用 社区服务 统计排行 搜索 帮助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1234»Pages: 1/4     Go
主题 : [分享]记念光绪,慈禧逝世一百周年纪
级别: 七品翰林院编修
UID: 1407
精华: 0
发帖: 60
金钱: 80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6-03-01
最后登录: 2009-12-30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6   
0
来源于 光绪朝 分类

[分享]记念光绪,慈禧逝世一百周年纪

管理提醒: (洗桐女史) 请注明所转引文章的原作者,有可能的话,尽量标注出出处。 (2010-03-18 16:13)
昨天是2008年11月15日
后天是戊子年十月二十一日  
相同的,都是慈禧与光绪逝世一百周年的日子  
百年之前,多少辛酸,多少屈辱,回首历史,向往未来
让我们记念这个历史性的大日子
我为此,网卡整理,读书查写了相关资料
与大家一起分享
共分十个内容  
一,光绪生平介绍
二,慈禧生平介绍
三,光绪大事记
四,慈禧大事记  
五,光绪其人
六,慈禧其人
七,与光绪有关的人
八,与慈禧有关的人
九,慈禧与光绪之死探讨
十,慈禧陵墓赔葬与东陵

每张帖子,请您任意点点,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卧龙女诸葛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级别: 七品翰林院编修
UID: 1407
精华: 0
发帖: 60
金钱: 80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6-03-01
最后登录: 2009-12-30
1楼  发表于: 2008-11-16   


一:光绪生平介绍

光绪(1871——1908基本资料  庙号:德宗。      
  谥号: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
  出生:同治十年六月二十八日(1871814日)生于宣武门内迤西太平湖醇亲王府的槐荫斋   属相:羊  
  卒年: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19081114)酉时二刻三分驾崩于瀛台涵元殿内.死于:急性砒霜中毒   在位: 1875-1908(34)   享年:38
   
  陵寝:崇陵(清西陵)
   
  父亲:奕譞(醇亲王)


  母初婚:18岁结婚,配偶叶赫那拉氏等3
  皇后:叶赫那拉氏(副都统桂祥之女,慈禧内侄女)
  后妃: 他他拉氏(礼部左侍郎长叙二女,瑾妃,珍妃)   子女:无子女  
  继位人:宣统(爱新觉罗·溥仪,号称"继承同治兼祧光绪",光绪同父异母弟弟醇亲王载沣长子)
  老师: 翁同龢  
  最得意:主持戊戌变法
  最失意:甲午战争主战失败 
  最不幸:戊戌政变后被囚禁
  最痛心:签订《马关条约》,珍妃遇害
  最擅长:艺术方面的事情 
最不喜欢的戏:梆子戏,因为他认为梆子戏是悲调

历史评价   《清史稿》论曰:德宗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欲张挞伐,以前国耻。已而师徒饶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意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然功名之士,险躁自矜,忘投鼠之忌,而弗恤其罔济,言之可为于邑。洎垂帘再出,韬晦瀛台。外侮之来,衅自内作。卒使八国连兵,六龙西狩。庚子以后,怫郁摧伤,奄致殂落,而国运亦因此而倾矣。呜呼,岂非天哉。光绪去世后,清越三年而亡。亲:叶赫那拉氏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卧龙女诸葛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级别: 七品翰林院编修
UID: 1407
精华: 0
发帖: 60
金钱: 80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6-03-01
最后登录: 2009-12-30
2楼  发表于: 2008-11-16   
  
二,慈禧生平介绍
慈禧太后(18351908年)
  慈禧(叶赫那拉   兰儿)太后,18351129日(道光十五年十月十日)~19081115日(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又称“西太后”、“那拉太后”、“老佛爷”,死后清朝上谥号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总共25字,为有史以来皇后生后哀荣之最。1861年至1908年间清朝的实际统治者。  慈禧太后是满洲镶蓝旗人,其家庭属叶赫部(今四平附近)。父惠征,曾任安徽徽宁池广太道道员。玉牒(皇族家谱)记载是“叶赫那拉氏惠征之女”。 |(v=1#i  
  
乳名兰儿,在那拉家族中,慈禧被称为杏儿,故称叶赫那拉,徽号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咸丰帝的妃子,同治帝生母,光绪帝的养母。同治帝立,尊为圣母皇太后,尊号为慈禧太后。在清文宗驾崩于避暑山庄后,治丧期间因与慈安太后分住烟波致爽殿东西暖阁,故也被称为西太后。
慈禧博学多才,能书善画,书法长于行书、楷书,绘画有花卉等传世。
慈禧太后的家族:据慈禧曾孙叶赫那拉根正的口述记载,慈禧出生于北京西四牌楼劈柴胡同,今辟才胡同。学名贞杏。
下面来说一下慈禧的徽号:   1862年(同治元年),上徽号“慈禧”;   1872年(同治十一年),因为同治皇帝大婚,上徽号“端佑”;
  1873年(同治十二年),同治帝载淳亲政,上徽号“康颐”;
  1874年(同治十三年),同治帝因为遇到“天花之喜”,而两宫太后“调护朕躬,无微不至”,“朕心实深欣感”,决定为两宫皇太后上徽号,但二十天后同治驾崩,上徽号仪式没能进行;  
 1876年(光绪二年),光绪帝即位,连同上次给两太后各上的徽号,一共四字。慈禧的徽号由此又加上了“昭豫庄诚”;  
  1889年(光绪十五年),光绪皇帝大婚,上徽号“寿恭”;  
  1889年(光绪十五年),光绪皇帝亲政,上徽号“钦献”;  
 1894年(光绪二十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上徽号“崇熙”;   1908年,慈禧病逝,按照大清惯例,前面加上“孝钦”,后面加上“配天兴圣显皇后”为谥号。即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共二十五个字。
叶赫纳拉氏的起源   据叶赫那拉·根正说:“关于叶赫那拉氏的起源,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初时,已在叶赫河建立了叶赫城的叶赫那拉氏家族与爱新觉罗家氏族发生了一场战争,当时,爱新觉罗家族的头领为了使叶赫那拉氏臣服,就指着大地说道:‘我们是大地上最尊贵的金子(爱新觉罗就是金子的意思)!’而叶赫那拉的首领听了一阵大笑,他指着天上的太阳说道:‘金子算什么,我们姓它!’叶赫那拉氏最后打败了爱新觉罗,成为当时东北最大的一支部落。”   据史料记载:叶赫那拉氏是满族中的大姓,也是起源较早的姓氏之一。叶赫那拉氏最早的祖先可追溯到五代时期的海西女真,其始祖叫星垦达尔汉,原姓土默特。叶赫那拉氏的始祖,原来是蒙古人到扈伦部,他招赘在那里,那拉的意思就是爱,他领有其地,并成为一国,因为他的国是在叶赫的河边建立的城市,所以叫叶赫那拉氏。叶赫那拉氏是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其中也先后出过许多文豪武将,如历来被誉为“清初学人第一”的满族杰出文人纳兰性德就姓叶赫那拉。但真正使叶赫那拉扬名天下的,当属叶赫那拉氏的三位皇后。

女人慈禧幸与不幸   
  作为一个女人,慈禧既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  她的幸运在于她获得了那个时代女人难以得到的地位。慈禧并非出身于世代簪缨、钟鸣鼎食的显贵之家,她不过是当时一个中级旗籍官员的女儿。若不是在她十七岁的时候凭着选秀的偶然机遇,进入紫禁城,从而为她搭建了扭转乾坤的政治平台,她的命运与千千万万普通女孩子又能有多大差别?慈禧靠着一步步的钻营,从贵人到嫔,又靠着幸运地生下了咸丰帝惟一的皇子,从而“母以子贵”,被晋封为妃、贵妃,直到皇太后,并藉此“垂帘听政”四十七年。  慈禧又是不幸的,她的不幸在于作为妻子和母亲,她青年丧夫,中年丧子。虽然她拥有至上的权力,使无数王公大臣匍匐在脚下顶礼膜拜,却无法得到一个普通女人所能得到的男欢女爱,也无法获取一个正常的母亲所拥有的儿女绕膝、含饴弄孙的幸福。我们很难想象她是如何在被高高宫墙所围筑的禁宫中,孤独地度过那漫长的日日夜夜。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卧龙女诸葛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级别: 七品翰林院编修
UID: 1407
精华: 0
发帖: 60
金钱: 80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6-03-01
最后登录: 2009-12-30
3楼  发表于: 2008-11-16   
三,光绪大事记 光绪皇帝,姓爱新觉罗,名载湉,是同治皇帝的堂弟,咸丰皇帝的侄子。同治十年六月二十八日(1871814),出生在宣武门太平湖畔的醇郡王府的柳荫斋,其父醇亲王奕譞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咸丰皇帝的弟弟。其母叶赫那拉氏,是慈禧太后的妹妹。从这些关系讲,他既是慈禧的侄子,又是慈禧的外甥。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1875112),同治皇帝患天花病死。同治帝死时年仅十九岁,身后无子,按“兄终弟及”做法,可由其弟即位。 光绪元年正月二十日(1875225),四岁的载湉在太和殿正式即位。光绪十五年正月二十日(1889219),十九岁的光绪帝举行大婚典礼。
  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1898611),(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遭捕杀或逃亡国外。谭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杀害,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也叫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 .
八月初四日,囚禁南海瀛台  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一日(1900815),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仓惶出逃。相传临行前还不忘处置珍妃,令太监崔玉贵把珍妃推到宁寿宫外的井中害死。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19081114)酉时二刻三分驾崩于涵元殿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卧龙女诸葛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级别: 七品翰林院编修
UID: 1407
精华: 0
发帖: 60
金钱: 80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6-03-01
最后登录: 2009-12-30
4楼  发表于: 2008-11-16   
附:祥细大事   
戊戌变法
  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遭捕杀或逃亡国外。谭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杀害,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也叫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又名维新变法,其高潮则为百日维新, 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这次变法主张由光绪皇帝亲自领导,进行政治体制的变革,希望中国走上君主立宪的近代化道路。
明治维新成功与戊戌变法失败的真正原因 
 百日维新
1898年(夏历戊戌年)中国维新派在清光绪帝支持下推行的革新运动。又称戊戌维新、戊戌变法。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后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企图按照西方国家的模式,推行政治、经济改革,争取国家富强。维新派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设立学堂,宣传变法主张,受到少数官僚赞助。光绪接受维新派改革方案,1898611日发布国是(不要以为我打错了,没错,是“国是”)诏书,宣布变法维新。在103天里颁布数十条维新诏令。新政主要内容为倡办新式企业、奖励发明创造;设铁路、矿务总局,修筑铁路开采矿产;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设学校,提倡西学;裁汰冗员,削减旧军,重练海陆军。9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逮捕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逃亡国外,谭嗣同、康广仁、林旭、刘光第、杨锐、杨深秀等“六君子”被杀害。新政全部取消,“百日维新”失败。
公车上书 
维新运动开始于1895于北京发生的公车上书。当时齐集在北京参与科举会试的十八省举人,收到《马关条约》中,中国割去台湾辽东,并向日本赔款二万万两的消息,一时间群情激动。4月,康有为梁启超作成上皇帝的万言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的主张,得到一千多人连署。52,康、梁二人,十八省举人及数千市民,集合在都察院门前要求代奏。进京参加会试的举人是由各省派送,依汉代举孝廉乘公家车辆赴京惯例,对进京参加会试的举人又称为“公车”,故称“公车上书”。虽然公车上书在当时没有得到直接实质的后果,但却形成了国民问政的风气,之后亦催生了各式各样不同的议政团体。当中由康、梁二人发起的强学会最为声势浩大,更曾一度得到帝师翁同和湖广总督张之洞等清朝高级官员的支持。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卧龙女诸葛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级别: 七品翰林院编修
UID: 1407
精华: 0
发帖: 60
金钱: 80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6-03-01
最后登录: 2009-12-30
5楼  发表于: 2008-11-16   
四,慈禧大事记 18525月,选秀入宫,赐号兰贵人。 `  1854年,晋懿嫔。
  1856年,生同治,当日晋懿妃。   1857年,晋懿贵妃。
  1861年,同治即位,被尊为圣母皇太后。822 发动辛酉政变,遂掌握最高权力48年。

1862年,同治上徽号慈禧太后。
1873年,载淳成年,慈禧宣布撤帘归政,但仍把持朝柄。次年,载淳病死,慈禧立宗室载湉继承皇位,年号“光绪”,复行垂帘听政 
 1889年,载湉大婚成年,慈禧宣布“归政”,退居颐和园,但朝内一切用人行政,仍出其手,光绪帝实际居于傀儡地位。

1894-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是年,适逢慈禧六十寿辰 9月,中国陆海军先后败绩,慈禧求和之心更切,927日强使主战的军机大臣翁同龢到天津与李鸿章会商停战求和之事。1018日更下令王公大臣及外省封疆大吏,将“六旬万寿贡品”统于1023日星进。117日,日军占领大连湾,这一天正是慈禧生日,前方军情急电雪片般飞来,慈禧却不为所动。慈禧的这一态度,使李鸿章更加确信自己对甲午中日战争“避战求和”政策的正确性。
1122日,北洋水师基地旅顺沦陷,慈禧仍不以为然,并反将矛头指向以光绪帝为首的主战派。1126日,慈禧于仪銮殿召见军机大臣,时光绪帝不在座。
1894年底,清廷在战事上愈不可为,慈禧求和之心更加急切。

1874年,同治崩,慈禧太后令光绪继位。
18951月,派张荫桓邵友濂为全权大臣,赴日求和。
  27日攻陷威海卫,北洋水师全军覆灭。3月初又发动辽河下游作战,六天之内,连陷牛庄、营口、田庄台。417日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空前屈辱的条约《马关条约》。6月间开始派兵侵入台湾,遭到台湾人民的奋勇抵抗18986月发布“明定国是上谕”(即《定国是诏》),实行变法。9月,慈禧发动政变,扼杀新政,囚禁光绪帝于瀛台,开始复出训政。   
1898年,镇压戊戌变法

1900年,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入京。慈禧太后逃离北京。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挟光绪出逃西安。第二年214日批准《议和大纲》,并颁布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政策。97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1902年回到北京。自此之后,慈禧“惕于外人之威,凡所要求,曲意徇之”。至此,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确立。

1901,签定《辛丑条约》。19081115日大约在未正三刻(下午一点四十五分)逝世

  慈禧太后出殡1928年,以孙殿英为首的盗墓者盗掘了金碧辉煌,极尽奢华的慈禧太后定东陵。
  定东陵她的神牌上的生前死后得到的称号: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共25字,为清历代太后之最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卧龙女诸葛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级别: 七品翰林院编修
UID: 1407
精华: 0
发帖: 60
金钱: 80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6-03-01
最后登录: 2009-12-30
6楼  发表于: 2008-11-16   
《马关条约》
为中国满清政府和日本18954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签署的条约,原名“马关新约”,日本亦称为下关条约或日清讲和条约(日清讲和条约)。包括《讲和条约》十一款,《另约》三款,《议订专条》三款,以及《停战展期专条》两款。《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中日甲午战争(第一次中日战争)的结束。中方代表为李鸿章和李经芳、日方代表为伊藤博文陆奥宗光
洋务运动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顽固派」,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的工商业的手段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洋务运动」。


义和团运动(Boxer Rebellion)

  清末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它是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反瓜分、反侵略斗争的发展,又是长期以来遍及全国各地的反教会斗争的总爆发。西方国家直至今天仍然以”拳民暴乱”(Boxer Rebellion) 称呼整个义和团及八国联军事件。 
  义和团的兴起 义和团原称义和拳,是长期流行于山东、直隶(约今河北)等地的许多民间秘密结社中的一种。虽然这个秘密结社重在“拳”而不在“教”,但清政府历来把它当作“拳教”加以查禁,使它难以发展。甲午战争后,德国占领胶州湾,强划山东全省为其势力范围;外国教会亦在山东扩展势力,纵容、包庇不法“教民”(即中国教徒),遇有民教涉讼事件,它们往往出面干预,胁迫地方官袒教抑民,作出不公正的判决。群众对教会积恨成仇,各地反教斗争接踵而起(见教案)。义和拳遂成为反对外国侵略势力的重要组织形式。
八国联军Eight-Power Allied Forces
  八国联军是指1900年(庚子年)以军事行动侵入中国的英国、法国、德国、俄国、美国、日本、意大利、奥匈帝国的八国联合军队。前期由英国海军将领西摩尔率领,开始时总人数约3万人,后来有所增加。此事件最后以中国战败,联军占领首都北京、清廷政府逃往陕西西安,谈和后中国付出白银4.5亿为终。
八国派遣的军队人数   八国以日本派遣的军队人数最多,派遣士兵23000人,军舰18艘,陆战队540人总派遣的军队人数为23540人,奥匈帝国派遣的人数最小只是象征性派遣75人,日本成为八国联军的主力。
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即《辛丑议定书》或《辛丑各国和约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和瓜分中国,造成中国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这种危机感促成了人们的觉醒,救亡图存成了当时最紧迫的要求。1898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运动失败了,1900年又爆发了以农民为主体的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起自山东,迅速发展到直隶、天津、北京,引起帝国主义列强的恐慌。它们决定亲自出兵镇压义和团,英、美、日、俄、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侵入中国,8月攻入北京。慈禧太后携带光绪皇帝及亲信臣从仓皇出逃西安。清王朝被迫向帝国主义求和。


预备立宪  

  清政府在辛亥革命前夕宣布为预备实行君主立宪所采取的一系列措置。亦称“筹备立宪”。义和团运动后,各地群众的反抗斗争此伏彼起,民主革命思潮在全国广泛传播,反清武装起义接连不断;资产阶级改良派为抵制革命,展开了要求实行君主立宪的立宪运动,并取得了清廷中央和地方一些汉族官僚的支持。这些情况,使清政府不得不采取一些姿态,应付立宪运动,并乘此加强皇权,以便镇压正在兴起的民主革命,挽救清朝统治的灭亡。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卧龙女诸葛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级别: 七品翰林院编修
UID: 1407
精华: 0
发帖: 60
金钱: 80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6-03-01
最后登录: 2009-12-30
7楼  发表于: 2008-11-16   
五,光绪其人
作为一个年轻发奋的君主,光绪皇帝以社稷为重,推行变法, 不轻易退缩妥协, 以求自保; 反而在关键时刻, 为了变法信念, 置生死安危于度外。这已经超出了一位傀儡帝王的行为价值选择, 即使从人格上看也是值得称道的。也许, 身为帝王, 百年来他受尽冷落和责难, 甚至有人指责他“懦弱无能”, 但作为一个人, 作为一个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先驱者, 他的人格是显示出一定亮色的, 是不必讳言的。变法的最终结果是失败了, 但对当时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打破了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禁锢, 启开了中国思想解放的先河; 在经济上, 光绪接受了维新派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主张, 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 在文化教育方面, 开办学堂, 改革科举制度, 派人出国留学、游历等, 这就使知识分子扩大了眼界, 给长久封闭的国家带来了一些西方的先进思想、理论和技术。光绪皇帝不愧为近代中国第一个效仿西方来变革中国的开明皇帝。

  光绪对珍妃的深情,同样令人感动。“金井一叶坠,凄凉瑶殿旁。残枝未零落,映日有辉光。沟水空流恨,霓裳与断肠。何如泽畔草,犹得宿鸳鸯”每读此诗,令吾辈唏嘘不已。
载湉是醇亲王的儿子,慈禧太后的外甥,内侄.登基时只有四岁,两宫太后"慈禧","慈安""垂帘听政".至光绪16,慈禧"归政",但仍实掌大权.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岁次甲午,朝鲜发生东学党之乱,日本趁机进占汉城,击沉我国运兵船,并攻击我牙山驻军。七月一日中、日两国正式宣战,后清廷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史称为甲午战争。甲午战败后,朝野有志之士便提倡维新变法,其领导人物康有为以着书立论,发行中外公报主张变法,亦曾数次上书光绪,要求改革。其学生梁启超则于上海主编时务报,鼓吹变法图强。至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德宗下诏变法,以康有为﹑谭嗣同等人推行新政。但以慈禧太后为主的守旧派反对变法,于是发动政变,德宗被幽禁,康、梁逃亡日本。

  因历时仅一百零三天,故称为百日维新。又因是年为戊戌年,故称为戊戌变法。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义和团起事,仇杀外人,引起英、俄、法、德、美、日、义、奥八国共组联军,攻陷北京,光绪,慈禧太后逃亡西安.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岁次辛丑,九月七日,在北京与各国所订立的条约,共十二款,以赔款一项为最重,数目高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为不平等条约中最苛刻的。后慈禧处死光绪的爱妃珍妃.光绪被软禁瀛台.终饮恨病逝.失去母爱的童年

  清宫医案的确告诉人们,光绪是病死的。但是,从光绪死的那天开始,人们就怀疑他不是正常死亡,这也是事出有因的。光绪虽与慈禧以“母子”相称,实际上他并不是慈禧亲生。光绪皇帝,姓爱新觉罗,名载湉,是同治皇帝的堂弟,咸丰皇帝的侄子。同治十年六月二十八日(1871814),出生在宣武门太平湖畔的醇郡王府的柳荫斋,其父醇亲王奕譞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咸丰皇帝的弟弟。其母叶赫那拉氏,是慈禧太后的妹妹。从这些关系讲,他既是慈禧的侄子,又是慈禧的外甥。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1875112),同治皇帝患天花病死。同治帝死时年仅十九岁,身后无子,按“兄终弟及”做法,可由其弟即位。但同治帝为独生子,则应从其最亲近的亲属中选一子弟继承帝位。大臣们提出的最佳方案,是由他的大伯父即道光长子奕纬之孙溥伦作为他的嗣子,由其即位。但慈禧太后不同意,表面上是因为溥伦之父载治不是奕纬亲生子,同样是由旁支过继,实际上是因为若要载淳的子侄辈继位,自己身为祖母便无权以太后身份临朝。国不可一日无君。第二天,慈禧压制众论,一人做主,执意让只有四岁的载湉入宫即位为帝。载湉,也就是光绪,之所以能够当上皇帝,一方面是因为慈禧亲生之子同治皇帝去世后,无子嗣继承皇位;更重要的还是慈禧权欲熏心,找个儿皇帝,可再次创造机会垂帘听政。

  光绪元年正月二十日(1875225),四岁的载湉在太和殿正式即位。从这一天起,光绪就被慈禧抓在手里,或当作争夺权利的利器,或作为显示威严的权杖,更多的情况下,则当作她御案上不可缺少的摆设,或是任意玩弄的木偶。这自然是慈禧专制政治的需要。入宫后的光绪,是在孤独中长大的,繁琐的宫中礼节,慈禧经常不断的严辞训斥,没有母爱,饮食寒暖没有人真心去细心照料,应倡导应禁忌之事,无人去指点揭示。没有童年的欢乐,致使他从小就心情抑郁,精神不快,造成身体积弱,难以抵挡疾病的侵袭,留下了难以愈治的病根。天嘏在所著《满清野史》中称:人在幼年的时候,都受到父母的呵护,照顾其出行,料理其饮食,体慰其寒暖,即使是孤儿,也会得到亲朋好友的照顾。只有光绪皇上无人敢亲近。……皇上每日三餐,其饭食有数十种,摆满桌案,可离皇上稍远的饭食,大都已臭腐,接连数日不换。靠近皇上的饭食虽然并未臭腐,可经多次加热,已不能可口。……载湉自十余岁后,虽为天子,可还不如一个孤儿,以后身患痼疾,即是由于少年时衣食不节造成的。虽为野史,可内容与恽毓鼎的《崇陵传信录》所述:“缅怀先帝御宇不惟不久,幼而提携,长而禁制,终于损其天年。无母子之亲,无夫妇昆季之爱,无臣下侍从宴游暇豫之乐。平世齐民之福,且有胜于一人之尊者。”大致相近。说明光绪帝体弱多病之原因,实与自幼在慈禧太后YIN威之下,失于调养照料有关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卧龙女诸葛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级别: 七品翰林院编修
UID: 1407
精华: 0
发帖: 60
金钱: 80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6-03-01
最后登录: 2009-12-30
8楼  发表于: 2008-11-16   
没有爱情的婚姻 
  按照清王朝祖上留下的规矩,皇帝十六岁就要临朝亲政。随着光绪年龄的增长,他的大婚和亲政逐渐临近,慈禧撤帘归政把大权交给光绪皇帝之事已不可回避。可慈禧既不甘心,又无可奈何,于是预作布置,对光绪帝权力多方限制,仍由她在暗中操纵朝政。光绪十五年正月二十日(1889219),十九岁的光绪帝举行大婚典礼。

  光绪的一位皇后两个妃子都是慈禧做的主,皇后不是别人,正是慈禧亲弟弟桂祥的女儿叶赫那拉氏,即隆裕皇后。
  这个皇后容貌丑陋(但是很端庄),马脸高额,瘦弱驼背,突眼露齿。光绪极为不满,但也无奈。慈禧选自己的侄女为皇后,为的是朝政交给光绪后,还能利用皇后来控制和操纵皇帝,起码可以通过皇后监视和掌握皇帝的一举一动。

  光绪的两位妃子是瑾妃和珍妃,二人是亲姐妹,但相貌性格却大不相同。瑾妃相貌一般,远远比不上珍妃,而且性格脆弱;珍妃貌美端庄,性格开朗,活泼机敏,颇有见地。珍妃的入宫犹如一块石子投入一潭死水,她对光绪的同情和体贴,激起了光绪对未来的憧憬和热情。同时,珍妃又向光绪推荐了她的老师文廷式,这位素以评论时政、忧心国事的著名清流人士很有才华,颇有政治见地,他被光绪帝重用后,对光绪帝很有影响,引发了光绪帝要改革政治及摆脱束缚而有所作为的欲望。大婚后的数年间,光绪帝与珍妃共同度过了一生中较为轻松的时光。由此,也引发了他作为人君国主,希望在政治上摆脱束缚而有作为的欲望。可这一点,是慈禧最不愿看到的。 6>J #M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按慈禧本来的亲上加亲,以控制光绪帝的初衷才让自己的侄女为皇后。然而强制的结果,却又适得其反。当年,同治帝自己选立皇后阿鲁特氏,而慈禧却偏偏让同治帝去喜欢慧妃,结果闹得母子不和。这次慈禧为光绪选配叶赫氏为皇后,可光绪又偏偏喜爱珍妃他他拉氏,其结果可想而知。当时,光绪明明知道宠爱珍妃,就要得罪皇后,而与皇后不睦,即等于开罪慈禧太后。然而,慈禧可以在任何事情上迫使光绪就范,惟独在情爱和感情上无法以己之所愿强加于人。

  据《悔逸斋笔乘》记载:光绪十八年(1892)仲夏之时,一天,光绪与隆裕皇后为小事争吵,隆裕跑到慈禧面前哭诉其事。慈禧大怒,对身边的人说:“皇上是我所立,实乃忘恩之举,隆裕是我的亲侄,辱骂皇后就是对我最大的不敬,实在难以忍受。”接连数日,光绪入宫请安,慈禧一言不发。此后光绪与慈禧的嫌隙就算形成了。 他虽然名义上仍保持着皇帝的名位,但实际已没有了皇帝的权力。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又将光绪挚爱的珍妃囚禁在钟粹宫后北三所,并且给她立下了一条规矩,今后不许觐见皇上。
  南海瀛台,与水云榭岛、琼华岛分处太液池三海之中,象征东海三仙岛蓬莱、瀛洲、方丈。瀛台四面环水,只在北端架一板桥,通至岸上,板桥中间有一段是活动的,光绪被囚此之后,慈禧太后便命令人把桥板撤掉了,以免光绪帝走出瀛台岛。

  瀛台的中心建筑为涵元殿,殿后为涵元门,门外为翔鸾阁,阁下即木吊桥。殿前为香扆殿,该殿从北面看为单层,从南面湖边看则为两层,名为“蓬莱阁”。光绪住在涵元殿里,太监每天送饭时架起桥板,走到瀛台来,用饭完毕,就抽掉桥板。光绪心情十分忧郁,万般无奈之中写下了“欲飞无羽翼,欲渡无舟楫”等诗句。冬天三海结冰,从瀛台不通过木桥也可以从冰上到达岸边。
  据说有一次光绪带了小太监踏冰离开瀛台,被发现后,总管太监李连英立刻下令凿冰,以防光绪离开。光绪十分想念心爱的珍妃,传言他让小太监暗中给珍妃送信,偷偷相会。每到此时,他更加痛恨出卖自己的袁世凯,临死之时,他不言不语,用手在空中写殿内挂有一副《宋司马光谕人君用人之道》立轴,跋文是:“光绪丙午(1906)十月上浣录,臣全忠敬书。”还有一些匾额斗方之类,下款都写着“臣全忠敬书”。其实这都是光绪的御笔,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光绪试图以对慈禧太后称臣,表明自己忠于慈禧太后的心迹,来换取老佛爷的谅解。可此时,慈禧太后又怎么能让光绪再次亲政呢。 究光绪帝病情自二十四年逐渐加剧,终致不起之原由,实与戊戌变法失败有着直接的关系。光绪被囚禁在瀛台后,慈禧太后曾欲废之而另立他人。光绪也知其用心,日夜担惊受怕。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此举虽未能实现,可光绪也难脱囚禁之牢笼。明知岌岌可危,亦只有坐以待毙,心中十分忧伤。他曾仰天长叹:真不如汉献帝也!因而病势日渐加重,自不待言. Ea?.H Rxl  
  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一日(1900815),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仓惶出逃。相传临行前还不忘处置珍妃,令太监崔玉贵把珍妃推到宁寿宫外的井中害死。当光绪得知珍妃的死讯后,精神彻底崩溃,旧病复发,日趋沉重,再也无法康复。由此可见,从光绪自幼多病,到青年以后的病情逐步加重,都与他的政治处境和精神生活密切相关。可见慈禧的长期压制和打击,是光绪致病的重要原因,从这一点谈来,民间传说是慈禧置光绪于死地,则又并非全无道理。尤其是在戊戌政变以后被囚禁的十年漫长岁月中,他一方面悲观失望,前途渺茫,一方面又日夕担心受怕,心情紧张,生活上更无人细心照料,使得他的病情不断加重恶化,终至不治。不过,无论光绪究竟死于何因,都与他在清廷遭受的控制与打击,在精神与意志上受到的压制与摧残,在身心上经受的折磨,甚至其骨肉亲情也被拆散有着直接的联系。真可谓,光绪一生没有过上一天舒心的日子。其实,这也就是他多病缠身的根源。因此可以认为,年轻的光绪之死,与慈禧控制下的清王朝黑暗腐败密切相关。 63=m11 Z4  
  如果说光绪入宫为帝,是出于一种政治需要,那么他的死去,也未必不是清廷政治腐败的必然。
光绪大婚
 
  清代皇帝大婚比历代皇帝奢华更甚,是极尽奢侈铺张之能事的。光绪帝是清代正常地举办大婚的最后一个皇帝,目前所存资料比较齐全,可以作一些透视与分析。   光绪帝的大婚典礼在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正月二十七日举行,时年19岁。
  这次大婚,共花费银550万两。其中,各种“外办”耗费,共为105万余两,占大婚开支总额的20%左右;而由“内办”的帝、后应用冠服、朝珠、钿钗、金银珠宝玉器,嫔位所用器物,皇后妆奁,以及后嫔铺宫应用的金银器皿等,共为银400万两以上,占总耗费的80%左右。
  这些银两主要是从各省、各税关指派筹解的,是从全国搜刮来的民脂民膏。虽然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对筹办光绪大典曾假腥腥地说:“国家经费有常,目下整顿武备,需款孔多,各省时有偏灾,尤宜体念民艰,爱惜物力,朝廷躬行节俭,为天下先,该大臣等,务当仰体崇实黜华之意,严饬承办各员,认真原理,不准稍涉浮冒。”但实际做法则完全相反,大婚典礼的经费,不但没有“节俭”下来,反而逐步加码。光绪十三年五月二十日慈禧明降懿旨,光绪大婚应需款项,“著户部先行筹画银二百万两”,各省“预为指派二百万两”。半年之后,光绪十四年正月十七日总管内务府大臣福锟面奉懿旨:“办理大婚之款四百万两尚不敷用,著户部再行筹拨一百万两”。九月二十六日又奉旨“续行筹拨五十万两”。三次共筹拨银550万两。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如果每人每年口粮按二石计算,计折银二两九钱二分。光绪大婚耗用白银550万两,按当时的粮价折算,可购买近400万石粮食,足够190万人吃一年。

  当时,清朝正处在内乱外患丛生、天灾人祸迭起的重重灾难之中,如此奢侈铺张的皇帝婚礼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举行的。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六月,山东河决,毁坏历城、齐东、利津等堤埝,大片地区遭灾,清政府仅拨银16万两赈灾;光绪十一年两广水患,慈禧仅下令拨银6万两赈济;光绪十二年北运河决口漫溢,使永平各府受灾,朝廷只拨银12万两救急;光绪十三年郑州河决口,南入于淮,使河南、安徽大片地区受害,清政府仅截留京饷漕折银30万两赈恤。到了光绪十四年,由于皇帝婚期迫近,用款孔殷,这一年虽有多起水、火、雨、雹、震、疫等灾害发生,但却未见有拨银救灾的记录,只是免除了某些地区的税赋钱粮,拨留了13万石京仓及海运漕米以赈顺直之灾。这样一对比,可见清王朝用于人民生计迫切需要的开支寥寥无几,而从民众身上疯狂榨取的财富则多得难以计量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卧龙女诸葛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级别: 七品翰林院编修
UID: 1407
精华: 0
发帖: 60
金钱: 80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6-03-01
最后登录: 2009-12-30
9楼  发表于: 2008-11-16   
六,慈禧其人
慈禧童年   
  慈禧不是满洲人,生父也不是惠征。今山西长治当地传说:慈禧原是山西省潞安府(今长治市)长治县西坡村王增昌的女儿,名叫王小慊,4岁时因家道贫寒,被卖给上秦村宋四元家,改姓宋,名龄娥。到了11岁,宋家遭到不幸,她又被转卖给潞安府(今长治市)知府惠征做丫头。一次,惠征夫人富察氏发现龄娥两脚各长一个瘊子,认为她有福相,就收她作干女儿,改姓叶赫那拉氏,取名玉兰。后来玉兰被选入宫,成了兰贵妃。说慈禧是王家的女儿,当地提出的根据是:(1)王姓家谱从乾隆五十九年(1794),一直续谱到现代。王氏家谱上更写着:“王小慊后来成为慈禧太后”。(2)当地还传说:在西坡村外边的山脚下,还有据说是慈禧生母的坟。坟前有碑,原来是木牌,后来竖立石碑。说慈禧是宋家的女儿,当地提出的根据是:(1)在上秦村里至今保存着一处娘娘院,是慈禧入宫前住过的院落。(2)在宋家的炕上曾刨出了当年慈禧给宋家写的家信等,她娘家六代侄孙还保存着这封信。(3)在上秦村居住的宋家老人说:“慈禧太后是咱家的。”为此,宋家曾联名写信,要求政府调查澄清这件事。上面的传说,有文有物,具体生动。长治地方众口一词,画押证明,说慈禧是长治人。长治市还为此专门成立“慈禧童年研究会”。

  但其实这些都缺乏证据,那封信后也经过鉴定,非慈禧的笔迹,而且不是原件,亦是破烂堪,大打史实折扣,传说也只是传说而已.慈禧确实为满洲镶蓝旗人.

慈禧到底有多漂亮?
  慈禧没有高贵的血统,没有显赫的门第,但她有美色。她是凭借着在一场名为“选秀”的选美“大赛”胜出后,被选入宫的。

  慈禧究竟美到什么程度?用她自己沾沾自喜的形容是“宫人以我为美”,容貌美到遭人嫉妒的程度。我们现在可以零星见到一些慈禧晚年的画像,即使从今天的审美角度来看,慈禧依然可以称之为端庄。有两个女人曾经在慈禧晚年与她有过近距离的接触:一位是德龄,因通晓外文而成为太后的第一女侍官。她对慈禧的容貌评价道:“太后当伊在妙龄时,真是一位风姿绰约、明媚鲜明的少女,这是宫中人所时常称道的;就是伊在渐渐给年华所排挤,入于老境之后,也还依旧保留着好几分动人的姿色咧!” `

  另一位是美国女画家卡尔,19048月进入清朝宫廷为慈禧太后画像,与慈禧朝夕相处九个月之久,将自己的亲见亲历,记录于《慈禧写照记》中。在书中她写道:“我看眼前这位皇太后,乃是一位极美丽极和善的妇人,猜度其年龄,至多不过四十岁(其实慈禧已年近七旬),而且其性情佳丽姣好,使人一见便生喜悦之情。”“慈禧太后身体各部分极为相称,美丽的面容,与其柔嫩修美的手、苗条的身材和乌黑光亮的头发,和谐地组合在一起,相得益彰……嫣然一笑,姿态横生,令人自然欣悦。” \

  然而后宫佳丽,个个优秀,哪个都是精挑细选的美女,皇帝身处其中,移情别恋、见异思迁是常有的事。对于慈禧来说,维护与巩固皇帝的专宠,还需要具备别人无法替代的潜质。其中,慈禧有一项后宫嫔妃们无人能抵的能力——能读写汉文,这在当时的满族妇女中是极其可贵的。因此,慈禧是宫中嫔妃中的既能掌握满语又能读写汉语的“双语”模范。

教子

  亲手挑选的伴读成伴游

  慈禧对同治帝的严格要求,并没有使他充分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反而使他性格中形成了对母亲极强的逆反心理,到宫中戒律的范围外去寻求冒险和刺激。有两个人在这个时期对同治帝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一个人是恭亲王的长子载澄。管理皇帝学习事物的惠亲王去世以后,奕祥、奕询两个伴读也结束了与皇帝共同的学习生活,随后由慈禧指派恭亲王的长子载澄伴同治帝读书。慈禧只看到了载澄聪敏、开朗的性格特点,可她有所不知的是载澄的生活放荡不羁,章台走马,无一不精。慈禧精挑细选的“伴读”,最终成为同治帝的“伴游”。
  另一个是翰林院侍读王庆祺。王庆祺,顺天人,生长在京师,是世家子弟。王庆祺是个“美丰仪”的男人,“工度曲,擅长谄媚之术。初值南书房,帝爱之,授以五品官加二品衔,毓庆宫(应为弘德殿)行走,宠冠同侪,无与伦比。”王庆祺的学问应该不错,因为能以翰林侍读的身份入值弘德殿——同治帝学习的地方,足以说明。他的貌美丰仪,他的擅长谄媚,对于涉世不深的同治帝来说,自然多了几许诱惑。在他的引导下,同治帝竟然与王庆祺同卧起,保持着极其暧昧的关系。  
舐犊
  将痘神娘娘供到养心殿

  当慈禧在得知同治帝生病,且患病症状是发烧出疹,慈禧忧心如焚。经过一夜的观察,次日,同治帝开始明显地表现出出疹症状:“疹形透出,挟杂瘟痘”,“颗粒透出”,由此御医判断,同治帝感染了天花。 ,
  慈禧不敢怠慢,一面吩咐御医全力诊治,一面依照祖上传下的规矩,谨慎照做,唯恐出现疏忽和纰漏,对儿子闯过天花这一关不利。
  首先,供送痘神。慈禧命令将同治帝发病以来就供奉的痘神娘娘迎供到养心殿来,宫内到处铺上红地毯、红对联,营造出一片喜气,期望痘神娘娘早点将撒下的天花收回。供奉三天以后,又举行了隆重的仪式,恭送痘神娘娘于大清门外,用纸扎的龙船、金银玉帛举火焚烧,使痘神娘娘在飞腾的烈焰中升天而去,希望由此带走同治帝满身的水痘,平安渡过劫难。   
  其次,祈求祖先神灵。慈禧和慈安一起到供奉祖先的景山寿皇殿——这里从乾隆时期规定作为奉祀“神御”的殿堂,祈求祖先神灵赐福,保佑儿子平安无事。

  此后,同治帝不断出现痘粒,并开始收浆结痂脱落,似乎一切正朝着慈禧期盼的方向发展。然而,十一月二十日以后,同治帝病情突然恶化,他开始出现毒疮,而且毒疮在腰部溃烂如洞,流脓不断,疼痛不止,面颊肿硬,口喷臭气。“湿毒流聚腰间,红肿溃破流脓水。……痘后余毒湿盛”。之后,虽然“痘痂俱落,而腰间溃孔,左右臀部溃孔……”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酉刻,同治帝“六脉已绝”,病逝于养心殿东暖阁。母亲慈禧失去了自己的儿子。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卧龙女诸葛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1234»Pages: 1/4     Go
描述
快速回复

遵守版规,请勿顶帖,勿发表纯表情、纯引用帖;权限不够请努力发帖,勿发牢骚抱怨贴;历史讨论区请勿发表纯空洞、同情、花痴的慨叹水帖!
认证码:

验证问题:
雍正的陵寝名,请输入拼音Tai Ling对应的中文 正确答案:泰陵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