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社区应用 社区服务 统计排行 搜索 帮助
主题 : [转帖]历史上真正的康熙和鳌拜by戴逸
冰木琴 离线
级别: 管理员
UID: 10
精华: 6
发帖: 636
金钱: 1011 枚
威望: 1000 点
金币: 5 个
群组: 美丽生活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5-03-29
最后登录: 2019-09-05
楼主  发表于: 2005-04-12   
0

[转帖]历史上真正的康熙和鳌拜by戴逸

央视正在播放的电视剧《康熙王朝》的剧情多次涉及了康熙与鳌拜之间的冲突。这一冲突对于清初政权的巩固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那么,电视剧中所描述的康鳌冲突,其历史的真相究竟是怎样的?请看著名史学家戴逸先生如是说———

鳌拜其人

鳌拜,满洲镶黄旗人,姓瓜尔佳氏。他的叔父费英东早年追随努尔哈赤起兵,是清朝的开国元勋。鳌拜本人随皇太极征讨各地,战功赫赫。他参加过1637年(崇德二年)的皮岛战役。当时皮岛守备森严,清军久攻不下,鳌拜请为先锋,誓言:“不得此岛,勿复见王”(《清史列传》二册)。乘舟渡海,直冲敌阵,战斗时,鳌拜大呼,冒矢石勇敢搏战,跃登城墙,敌兵大败。清军攻克皮岛,皇太极十分欣赏鳌拜的英勇善战,论功行赏,封三等男,赐“巴图鲁”号。

鳌拜以后又屡建大功,崇德六年,松锦会战中,他“以步战败明军步军营,功最”(《清史列传》二册)。明总督洪承畴率大军十三万来援,皇太极亦亲率大军应战,鳌拜“辄先陷阵,五战皆捷”,明军败遁。皇太极命鳌拜追杀,又获全胜,“擒斩过半”。八年,随阿巴泰征明,入长城,围北京,攻掠至山东、兖州、临清而返。

顺治元年,清兵入关后,多尔衮考核群臣功绩。鳌拜“以忠勤戮力,晋一等子”(《清史列传》二册)。随阿济格征湖北,破李自成军,又随豪格入四川,与张献忠战于川北西充,“大破之,斩献忠于阵”(《清史列传》二册)。

鳌拜不但是一员骁勇战将,而且也是皇太极忠心耿耿的心腹。皇太极死后帝位继承发生问题。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与皇太极之弟多尔衮争立。正黄旗与镶黄旗拥立豪格(索尼、遏必隆、鳌拜属两黄旗),而正白旗与镶白旗拥立多尔衮。当时恰值李自成打进北京,明朝覆亡,满族统治者在关键时刻,互相妥协,将矛盾缓和下来。豪格和多尔衮都不当皇帝而让皇太极第九子六岁的福临继帝位,是为顺治帝,避免了关系破裂而喋血萧墙。鳌拜始而拥戴豪格,继而拥戴福临。他是黄旗的重要代表,是效命疆场,为清朝争夺江山的元勋。

康熙初年的政局矛盾

顺治遗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索尼的资格最老,威信很高,但年纪老迈,畏事避祸。遏必隆亦出自名门,为开国元勋额亦都之后,屡立战功,与鳌拜交好。而苏克萨哈为正白旗,先时依附多尔衮。多尔衮死后,朝局一变,苏克萨哈出来告发刚刚死去的多尔衮。因此亦受顺治帝重用。四辅臣中,索尼列名第一,能够得到大家认同,而苏克萨哈因是公主的儿子,且反戈一击,揭发多尔衮有功,列名第二,就较勉强,尤其是资格老,军功高,而名列第四的鳌拜很不服气。当时,朝廷中存在三对矛盾。

第一,黄白旗之争。从皇太极死后,黄白旗为争立皇帝,关系紧张,以索尼为首的两黄旗大臣盟于大清门,带兵入宫,张弓挟矢,要和两白旗兵戎相见。后来幸而以妥协告终,但彼此成见甚深。多尔衮是正白旗之主,摄政时压制反对他的两黄旗。索尼、遏必隆、鳌拜均曾得罪,或降职,或罢官。顺治亲政,朝局一变,黄旗抬头,白旗失势。苏克萨哈虽以白旗投靠黄旗,但索尼、遏必隆、鳌拜都瞧不起他。黄白旗之间的矛盾一直延续到康熙初年。

第二,更换圈地的利益之争。清初圈地时,多尔衮当权,偏袒正白旗,将冀东肥沃之地圈给正白旗。康熙时鳌拜提出圈地应按八旗排列顺序。冀东的土地按顺序应归黄旗所有。他要求和正白旗换地。如果土地不足,“别圈民地补之”(《清史稿鳌拜传》)。圈地已过去二十年,如果黄白旗换地,牵涉面太广,骚动过甚。当时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都以“旗人安业已久,民地曾奉谕不许再圈”为理由(《清史列传》二册),加以反对。苏克萨哈属正白旗,也坚决反对。但索尼、遏必隆则支持鳌拜,形成四辅臣之间的利益冲突。

第三,进步与保守之争。清朝入关后,在如何统治中国的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顺治帝认为,采用汉族的制度,吸取汉族的文化才能使清朝长治久安。而四辅臣缅怀满族的旧制度,旧习惯,主张退回到旧时代中,“率祖制,复旧章”(《清史稿索尼传》),凡事都要“遵照太祖太宗例行”(《清圣祖实录》卷23)。对汉族则施行高压政策。顺治帝刚去世,江南就发生“奏销案”,“江苏省逋赋绅衿一万三千五百十七人;下部斥黜有差”(《清史稿圣祖本纪》)。探花叶方霭只欠交赋税一文钱,亦遭处分,故民间有“探花不值一文钱”之谚。康熙二年又大兴文字狱,庄廷钅龙因修《明史》得罪,株连甚众,刑罚残酷。对汉族地主知识分子,打击不遗余力。

中西文化冲突的插曲

在鳌拜事件中还夹杂有中西文化的冲突。孝庄太后与顺治帝善待西方传教士,与汤若望关系密切,相信西方的自然科学。顺治帝封汤若望为通玄教师,并采用他所编新的历书“时宪历”。顺治死后,辅臣们厌恶西方传教士,守旧的历学家杨光先,吴明火亘“依附鳌拜,捏词陷人”(《东华录》康熙九)。辅臣们将汤若望下狱,拟处汤若望死刑。恰好北京发生地震,上天示警,孝庄太后出面干预,汤若望才免死获释。但汤若望的“时宪历”仍废止不用。而采用吴明火亘“大统历”,却错误百出,其中“康熙八年闰十二月应是康熙九年正月,又有一年两春分两秋分种种差误”(《东华录》康熙八)。康熙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这一问题,认为“天文最为精微,历法关系国家要务,尔等勿怀夙仇,各持己见,以己为是,以彼为非,互相争竞”(《清通鉴》四,第1447页)。而要以实际测量为标准,钦派大臣,进行实际测验。结果,“立春,雨水,太阴,火星,木星与南怀仁所指逐项皆符,吴明火亘所称逐项不合”(《东华录》康熙八)。康熙帝相信实测结果,恢复使用“时宪历”,授南怀仁钦天监监付。辅臣不懂和无视科学,康熙对辅臣们盲目无知,刚愎自信,反对科学甚为反感。这场科学上的是非之争也夹杂在康熙和鳌拜的政治斗争风波中。


矛盾的爆发

斗争的突破口在圈地换地之争以及辅政大臣苏克萨哈的被杀。由于苏纳海、朱昌祚、王登联三位大臣反对黄白旗之间换地,鳌拜痛恨他们,必欲置之死地。康熙出面调解,召四辅臣商议此事。索尼、遏必隆附和鳌拜,主张以抗旨论死,苏克萨哈不作声,以沉默对抗,形成三比一的局面。康熙此时尚未亲政,无法阻挡辅臣们的决定。苏、朱、王三大臣竟被处死。过了四十年,康熙提到这场冤狱,痛心地说:“鳌拜、遏必隆为圈地换地杀尚书苏纳海、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冤抑殊甚,此等事皆朕所不忍行者,朱昌祚等不但不当杀,并不当治罪也”(《圣祖实录》卷224)。

康熙和鳌拜之间的冲突正是上述诸多矛盾积累和发展的结果。鳌拜代表着关外旧臣的势力,把持朝政。他的弟弟穆里玛,有镇压李自成余部夔东十三家之功,封靖西将军,儿子那摩佛娶公主为妻,是康熙的姐夫,一门贵幸。鳌拜的亲信班布尔善、玛尔赛、阿思哈、济世盘踞政府要津,心腹爪牙遍布内外。这时随着康熙的成年,满族统治者中间新的一代正在成长,以康熙为核心集聚了索额图、明珠、岳乐、杰书等青年俊才。索额图、明珠都是康熙的侍卫,岳乐、杰书是皇族,已封安亲王、康亲王。他们对关外时期的生活和传统并无留恋之情,而一心要营建统治全中国的宏伟大业。这一新的势力集团的崛起预示着鳌拜集团的覆灭指日可待。

鳌拜性情刚愎,器量狭隘,势力愈张,骄横日甚。朝贺新年时,鳌拜身穿黄袍,仅其帽结与康熙不同。又经常把各地奏折拿回自己家中和心腹们商议办理,不把朝廷官员放在眼里。有一次鳌拜装病,康熙去探望他,鳌拜卧床,席下放一把刀。康熙的侍卫搜检出这把刀,局面很尴尬而紧张。康熙虽年轻却从容镇静,笑着说:“刀不离身是满洲故俗,不要大惊小怪!”(《啸亭杂录》)可见鳌拜的跋扈,也可见康熙把紧张局面消弭于谈笑之间的机智应变。

智擒鳌拜

康熙十四岁亲政。鳌拜大权独揽,仍把持着权力不放,要把年轻的皇帝变成任凭自己摆布的傀儡。苏克萨哈要求辞职,还政皇帝。这一举动触及鳌拜要害,因为排名第一位的苏克萨哈辞职(时索尼已死),遏必隆、鳌拜势必也要让出辅政的职务,鳌拜不甘心退出政治舞台,他诬陷苏克萨哈的辞职“背负先帝”,“别怀异心”(《清史稿苏克萨哈传》),罗织二十四条罪状,要把苏克萨哈斩首抄家。康熙不同意,以“核议未当,不许所请”。但跋扈成性的鳌拜在康熙面前挥拳捶胸,疾言厉色,对康熙恐吓要挟,最后连康熙也无法改变鳌拜的决定,结果苏克萨哈被处绞刑。

“是可忍孰不可忍”,年轻有为的康熙如何能容忍这样骄横凶狠的权臣。他在暗中准备着。他挑选一批有勇力的少年侍卫在宫中练习布库(布库即摔跤)。鳌拜上朝也不回避。鳌拜以为不过是小孩子的游戏,不以为意,他误以为“帝弱好弄”,“心益坦然”(《啸亭杂录》),未加戒备。

康熙的祖母孝庄太后具有崇高威望和非凡才智,不容许任何人侵犯自己心爱的孙子。各种势力迅速地倒向皇帝一边。客观形势对鳌拜愈来愈不利,而他还懵然不察。康熙八年五月,武力夺权的时机终于到来。康熙与索额图密谋,将鳌拜的亲信派往各地,离开京城,又以自己亲信掌握了京师的卫戍权。康熙召集侍卫武士说:“你们都是我的股肱亲旧,你们怕我,还是怕鳌拜?”大家说:“怕皇帝”(《啸亭杂录》)。康熙即宣布鳌拜罪状。在鳌拜单独入朝时,由布库少年突然擒拿下狱,宣布鳌拜三十条罪状,但念鳌拜资深年久,屡立战功,且无篡弑之迹,康熙对他宽大处理,免死禁锢。其党羽或死或革。康熙夺回政权,经过周密策划,精心布置,不动声色,没有动用大军,没有经过恶战,在社会上未发生重大骚动,所以人们评论他:“声色不动而除巨恶,信难能也”(《啸亭杂录》)。

康熙清除鳌拜集团,使皇权巩固,扭转了倒退的政策趋势,撇开了阻挠历史前进的保守力量,使清王朝的封建化和满汉融合的政策得以贯彻,为进一步恢复生产力,削平割据,抵御俄罗斯入侵,实现国家统一,建立繁荣的康雍乾盛世奠定了基础。(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教授)




如水中月,须是有此水,方映得那天上月.若无此水,终无此月也.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冰木琴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描述
快速回复

遵守版规,请勿顶帖,勿发表纯表情、纯引用帖;权限不够请努力发帖,勿发牢骚抱怨贴;历史讨论区请勿发表纯空洞、同情、花痴的慨叹水帖!
认证码:

验证问题:
乾隆的陵寝名,请输入拼音YU Ling对应的中文 正确答案:裕陵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