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山人(今后将改称下官)自封“刑部尚书”以后,履新以来,第一篇官文,直接炮轰大清司法程序。
自是要先引经据典一番,据《国朝宫史》所载,勾到仪如下:
歲秋讞,九卿會議以聞,得旨“情實人犯著覆奏”(清时,九卿会审既圆审后,死刑犯会有三种命运:情实、可矜、留养承嗣,真正要被杀头的就是情实的这帮人了。至于覆奏,历朝历代都有,唐时三覆奏,清时几奏?汗!下官有罪,还真不知道。)內閣按省份遠近,定期請旨。朝審中,欽天監擇日,內閣奏聞請旨。既允行,刑部豫進各省情實人犯黃冊,各道禦史進覆奏本。至日黎明,內閣大學士、學士、刑部尚書、侍郎、記注翰林俱集乾清門外。懋勤殿太監設寶座,案東向,陳筆硯文具。紅本處官陳黃冊。又設低案一於前,一於右。設朱筆、朱硯。巳刻,朝審勾到以卯時。皇帝禦懋勤殿,更素服(素服什么样?),陞座。大學士等常服(常服又是什么样?下官竟不知当日与会该穿什么衣服!)脫素珠(素珠又是什么?),並由乾清門至(土犀)內。記注官四人自階左升入殿門,南向立(由方向来看,其背与皇帝背成90度角),內閣學士一人捧名單匣,大學士授覆奏本匣,暨刑部尚書等由階右升入殿門。捧黃匣學士折而中,詣前案西面跪(跪向皇帝)。大學士等趨至右案,南北面列跪。皇帝命大學士一人執筆(漏洞的苗头已现)。大學士承旨啟匣,展覆奏本於案。賜座,大學士咸一扣坐。內閣學士啟匣,以次舉名奏請皇帝展閱黃冊,大學士等各展閱所攜手折。詳酌宥否。其予勾者,大學士舉朱筆加勾。內閣學士斂名折于匣,大學士捧勾到覆奏本於匣,偕眾退。(此即漏洞所在)。皇帝還便殿。紅本處收黃冊。大學士以勾到本授紅本處批發。其朝審勾到本逕交刑科。(清时,复核程序有三,秋审,朝审,热审。本文主讲秋审,引文所述朝审也是其中一种。)
勾到是整个死刑复核的最后一道程序了,之前的秋审、覆奏不在本文讨论之内,权且放下。
下官所说的漏洞就在大学士一人朱笔加勾,竟无任何监督。皇帝也好似对大学士信任的紧,待其勾完也不看一眼,直接任其捧奏本匣偕众退,就不怕其出入人命?
整个勾到仪何其繁复,诚形式主义,最要紧的监督缺失,秋审还有授红本处批发,朝审竟直接交刑科了。岂非人犯生死掌握在大学士一人之手。
本文殊无现实意义,聊博众哂。
2008年1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