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宗室贝勒、贝子用“薨”
按照丧礼,宗室王公中,其实贝子以上都可以用“薨”。因为满语里贝勒和贝子都是王的意思,即金时的“勃极烈”。如前所说,礼制中贝勒贝子身故称薨,在档案中都是有据可查的,礼部为贝勒薨逝上辍朝由:“贝勒允祜于十二月二十八日三更薨逝应照定例于本月初四日此一日上辍朝”(乾隆九年正月初四日)
清史稿中对宗室亲王郡王等级身故用“薨”没有什么问题,但对贝勒这一等级却很少用,比如<皇子表>中:圣祖十四阿哥恂郡王子弘明封贝勒,乾隆三十二年薨。而亲王郡王多仍写为“薨”,少数一般是写其他死亡方式,比如肃亲王豪格是“自尽”,当然在其他书里有用“薨”,其子孙承袭肃(显)王爵位的,都是“薨”,除非是追封的肃亲王则用“卒”,以对应生前等级。肃王第五子猛峨封温郡王,猛峨子佛永惠袭郡王都是用“薨”,另一子延绶再袭贝勒就是卒了。承泽亲王其实是八大铁帽王里功绩最小的,甚至可以说是忽略不计,但是人家是亲王于是就是“薨”,不过好歹这支被圣祖十六阿哥接管,就是后来的庄亲王家族了,一直是“薨”(顺带提一下,清代最早得到庄亲王头衔的,是舒尔哈齐,《清实录》太祖武皇帝中有“八月十九日,太祖同胞弟打喇汉把土鲁薨”,这就是舒尔哈齐的封号,后来追封庄亲王,同篇“九月,皇弟青把土鲁薨”,按,穆尔哈齐后追封郡王;“二月十六日,皇弟著里革兔贝勒薨,年四十三岁”;)。
宗室多罗贝勒级别在<清史稿>里用薨并不多,即使是给了郡王头衔的。比如郡王品级诚贝勒允祁,是圣祖二十三阿哥,乾隆五十年去世前是郡王衔贝勒,也仅仅是用一字谥的等级(乾隆四十七年,进贝勒。四十九年,加郡王衔。五十年,卒,予谥);仪亲王之孙奕因是郡王衔贝勒,也并未能用薨.但不是说没有,比如宁郡王弘晈第二子永福,在<皇子表>中也记载“乾隆二十九年,袭贝勒。四十七年,薨。 諡曰恭恪”。、高宗第四子永成之子绵惠就是贝勒,嘉庆元年去世用“薨”;同样的例子,成哲亲王永瑆子绵懃,嘉庆二十四年去世时是郡王衔贝勒,用“薨”(第二年追封成郡王,而<诸王传>里只写“二十五年六月,绵懃卒,赠郡王”,有误),可他的曾孙溥庄也是郡王衔贝勒就没用“薨”。宣宗长子奕纬道光十一年去世时是贝勒,用“薨”(嘉庆二十四年就得封为贝勒,被其侄子文宗即位后追封郡王,<诸王传>中也写“嘉庆二十四年,封贝勒。道光十一年四月,薨”),其子载治是加郡王衔的贝勒,用“卒”。哦对了,载志子溥伦贝子加了贝勒衔,活到了新中国时期,这可是中国宪法最早的创始负责人,默哀一下,他后半辈子做的是最有前途的环保事业--收垃圾,为中国立宪默哀。作为中国宪法之父,他该追个"薨"字。
《清史稿》皇子表里诸宗室贝勒身故多用“卒”,但是这不代表贝勒不用“薨",即使入了民国,逊帝对去世的贝勒仍称"薨"。而要想清楚这一缘由,必须多了解实际情况。查原始资料中,嘉庆时期成书的《钦定八旗通志》里,贝勒称“薨”的比比皆是:
礼亲王代善孙贝勒常阿岱康熙四年四月薨;
睿王嗣子归宗的豫亲王子贝勒多尔傅,康熙十一年十二月薨;
饶余亲王阿巴泰子博格(就是安亲王岳乐的弟弟),崇德间封贝子顺治间晋亲王(少见的无爵号,应看做给亲王头衔。类似的还有个亲王劳萨。另,按顺治朝的上谕,端重、靖谨和承泽三个亲王初并未给“和硕”封号,例不与和硕亲王等同,可看做是郡王给了亲王头衔,顺治初很多制度也在变化中),其子齐克新顺治十二年袭贝勒,十八年正月薨;
前面提到的二阿哥废太子允礽之孙贝勒永瑷,乾隆五十三年十二月薨;
原封成亲王的岳讬(后世的克勤郡王家族始祖,礼亲王代善子,镶红旗旗主),在崇德时期降为贝勒,“薨于军”;
岳讬的孙子贝勒呐尼,康熙四十四年正月薨;
岳讬另一子贝勒喀尔楚浑,康熙八年十一月薨;
喀尔楚浑子贝勒克齐(初名鲁克度),康熙六十一年六月薨;
岳讬还有两个儿子分别是,贝勒巴尔素浑,顺治十二年正月薨;贝勒轱里布,顺治九年五月薨。
即使是固山贝子,依然多用“薨”的,比如:
英亲王阿极格子固山贝子和度,顺治三年十月薨;
饶余亲王阿巴泰另一子固山贝子博克托,顺治五年九月薨;
博克托子固山贝子佛克齐克,顺治十四年十二月薨;
博克托另一子固山贝子彰泰,康熙二十九年薨;
饶余亲王阿巴泰另一孙固山贝子苏布图,三藩乱时从征湖广薨于军;
苏布图的弟弟固山贝子强度,顺治八年十一月薨;
定亲王永璜子绵德(这是高宗非常喜欢的一个大孙子,袭贝勒爵位大婚时给予了相当多的赏赐),乾隆五十一年九月薨;
安平贝勒杜度(太祖长子追封广略贝勒褚英之子)子贝子特尔沽,顺治十五年二月薨;
杜度另一子固山贝子萨弼,顺治十二年二月薨;
穆尔哈齐子固山贝子务达海,顺治十二年五月薨;
舒尔哈齐子二贝勒阿敏子,贝子固尔玛洪,康熙二十年薨;
舒尔哈齐的另一个孙子多罗贝勒尚善,康熙十七年八月薨于岳州军中;
尚善的弟弟固山贝子努赛顺治十七年十一月薨;
尚善另一个弟弟固山贝子富喇塔,康熙十五年十一月,以疾薨于福州军中;
富喇塔子固山贝子福存,康熙三十九年九月薨。
当然,《八旗通志》里也有贝勒用“卒”的,比如世祖子恭亲王常宁子贝勒海善,海善的孙子贝勒斐苏等,多为无功绩的恩封爵位,不一而足,应当是行文的方式而已。
在上谕中也对贝勒贝子身故称为“薨”的例证,比如康熙十七年七月,圣祖谕宗人府:“贝子傅喇塔…………积劳薨逝,深为可悯”。雍正六年七月二十日:怡亲王第三子弘暾殁。上谕怡亲王之子弘暾薨逝,弘暾系福晋所出,着照贝勒例殡葬。不过道光朝的上谕里,却是“贝子绵岫由侍卫经皇考简任内大臣、宗人府左宗人、并管理旗务,当差有年克勤厥职,兹闻溘逝殊堪轸惜。着加恩照贝子例赐恤。任内一切处分悉予开复应得恤典该衙门察例具奏。”此成例或改待考。
以上可知,贝勒甚至贝子用“薨”本为礼制,也执行在丧葬礼仪中。《清史稿》的编排中有差异或错漏属于正常,比如通志中圣祖长子原封直郡王的允提,<皇子表>是写“雍正十二年薨,以贝子礼葬”,其实就是一直幽禁,清史稿里写的是“卒”(更番监守,仍严谕疏忽当族诛。雍正十二年,卒,世宗命以固山贝子礼殡葬)。按照通志典礼志十,和硕亲王、世子、多罗郡王、长子、贝勒、贝子身故都是用薨;公主和亲郡王福金、贝勒贝子夫人也是薨,史稿列传抄袭前书时,礼志简约不当,扼要尚且不得其所,做传者更是失查前书和《会典》记载,故对身故贝勒贝子都比较少用“薨”。在<列传>中有“五月壬子,萨哈廉贝勒薨”;对安平贝勒杜度记录为崇德“七年六月,薨”;“岳讬薨于军”;“隐志郡王奕纬,封贝勒。道光十一年四月,薨,以皇子例治丧,进封隐志贝勒”,其他贝勒、贝子基本用“卒”。这与《八旗通志》一书记载有很大差异。但是在<礼志>里记载了“四十一年,皇十二子永璂薨,诏用宗室公例治丧。嘉庆四年,追封贝勒”。如作史者当时仔细查阅,应不出此谬误。
《钦定八旗通志》中,则在<宗室王公传>里记载的比较多,比如:多罗显荣贝勒喀尔楚浑,顺治八年“八月薨”;其长子克齐“康熙六十一年六月薨”;再如“并降齐克新为贝勒,(顺治)十八年正月,齐克新薨”;其他记载也较多,比如“顺治六年十月,封其(博和托)子佛克齐库为固山贝子,十四年十二月薨”。“博和托第四子彰泰,仍为固山贝子,(康熙)二十九年正月薨”;贝勒尚善“八月薨于军”;贝子务达海“十二年五月薨”。
清人笔记中也是如此,比如《郎潜纪闻》初笔“逾日,一骑白衣冠,自大营来,知贝子薨矣”(嘉勇贝子福康安)。附带说一下,古文中对尊敬的人物身故事用“薨”是平常之事,即使对一些非显贵也出于尊重,会用“薨”。同是《郎》书记载,有“兴县孙文定公历事三朝,…………公亦遂薨”《啸亭续录》王文靖事(康熙朝大学士王熙),“薨之日,都城士民皆往送丧,为之罢市,其感人也如此”;同书中有“文恪薨,王亲临其丧”,这里的曹文恪公是清代中叶的名大臣,特别好吃,食量大得惊人。当时朝中有人说他的肚皮宽松,可折起一二叠。类似用法非常多,不代表正式场合行文。
贝勒、贝子的夫人身故也要用“薨”,摘录档案资料如下:
乾隆十年年七月二十七日,礼部题覆,正蓝旗多罗贝勒海山福金薨逝,应照例赐羊烧酒纸并遣臣部堂官一员读文致祭,内有“本年七月初九日申时薨逝。查定例多罗贝勒福金薨逝,钦赐羊五只烧酒五瓶纸一万张,遣礼部堂官读文致祭,翰林院撰拟等语”;
乾隆十五年四月二十一日,为多罗贝勒允祎嫡福金薨逝臣部题准读文致祭一次,奉旨着派内阁学士世臣相应移会典籍厅转行知会于本月二十四日起程前往易州承祭。
相关记载不胜赘述,谨做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