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军八旗,顾名思义自然是以汉人编成的八旗,但是实际上汉军八旗成分要远比这个复杂的多. 5wue2/gl
最早组建汉军旗是在天命年间,这个时候后金立国后二年对抚顺清和发动了抚清战役,辽东总兵李成梁之子李永芳是第一个成建制归顺的汉人军官,再加上以前一些归顺的汉人,组建了汉固山,用黑色旗帜以区别黄白红蓝.此后随着人数增加,汉固山增加到2个,最后分为八旗是皇太极时期了
这个时候汉人部队还有四支独立汉军八旗的旗军,是三顺王和续顺公的部队,称天顺兵\天佑兵\天助兵等,不但有步骑,还有水师和火器.
入关后大量明军归顺,一部分纳入汉军,一部分则沿用明绿营的建制,也叫绿旗营,绿旗营是不纳入八旗编制的汉人部队.
三藩之乱后,原三藩藩下旗一部分改编成汉军八旗编制,一部分充入绿营.
有清一代,还经常将汉人提升到汉军旗中,直至清末比如冯国璋,段琪瑞等,同时也对一些汉军中的冗员进行筛别后出旗充入绿营
汉军旗抬旗入满洲的也很多,主要有后妃家族或者是一些特殊情况.
汉军中也有一部分满人,比如佟氏,在立国前已经汉化了,所以在国初编入汉军,但是后来他们家还想归入满洲旗,经研究发现这一家要是抬旗,汉军人数就要少上千人,就决定仍然在汉军,但是享受满洲待遇
上面说的仅仅是汉军旗的一些细微.
下满蒙汉军的比例,大概可以看出.上面提到的5:3:2是用披甲数量,就是壮丁中有当兵的名额来计算的,实际上本身汉军选拔与满蒙就有一定差距,比如皇太极时代曾定过满蒙2丁抽一,汉军5丁抽一,这样算下来汉军的基数其实比原先估计的要多不少.但蒙古的数量应当差距不是很大,因为蒙古八旗没有特别的扩张或缩小过,而是采取另行编隶的方式,习惯上不计入八旗(包括有:内扎萨克蒙古49旗+河套的额鲁特蒙古西二旗合为51旗;察哈尔8个旗,喀尔喀蒙古82旗,额鲁特蒙古29旗,另乌梁海三个旗,合计:173个旗,此外对西藏和青海喇嘛也编旗,仅为一种行政组织形式,不能看做纳入八旗的武装力量)
入关后到乾隆中,一部分汉军出为绿营,名额实际上是让给新满洲,就是现在的达斡尔,锡伯,鄂温克,鄂伦春等纳入满人的部族.
以嘉庆十七年的人口统计看,男丁为如下数额:
八旗满洲:222968人
八旗蒙古:55639人
汉军和内务府八旗汉军:143554人
满洲蒙古家人(比例大致为1:1)50163人
汉军家人:29893人
合计达到50万
以上可以大概看出:
满洲(实际包括了大量蒙古,汉人,朝鲜人,还有1个佐领的毛子)近25万人
汉军为17万人
蒙古为8万人
比例基本已为5:3.4:1.6,如果再考虑大量汉军出旗以及满洲佐领里本来就有一部分汉军的情况,接近4成是不成问题的
总体来说汉军八旗的兵额肯定是少于满洲旗的,而八旗蒙古也不在扩充,因此主要变化还是在汉军的增减上,历朝多有变化,只能说有几个高潮增长期,一个是天聪崇德间,这一阶段的汉军旗增长最快,但同时孔有德德尚可喜耿精忠的三顺王+续顺公沈志祥的兵力也会分流一部分汉军,他们当时虽然是汉人也按旗制组建军队,但是不叫汉军旗,到康熙二十二年以后才归到汉军旗下或解散或转绿营.因此入关前的汉军实际是2个部分,一是八旗汉军,一个是藩下,虽然不叫他们汉军,但是待遇没什么差别,而且他们的编制是和绿营有差别的.藩下总数应当不到2万,以火器为主.
入关后顺治年间加入汉军的主要是归附的明朝高官,但部队不吸纳,只是按明朝绿营编制进行,这一阶段主要来源是前明军将领和明朝高级官吏,汉军人数并没有太多增加.
第三个阶段就是平定三藩后对原四藩(孔有德女嫁孙延龄后在广西,也参与了反叛)的部队进行改编,一部分四藩家眷收入京旗,而部下中的藩下兵大概有3000人分拨广州和福州驻防,其余遣散或者归入绿营.而这部分藩下入汉军驻防的,在雍正乾隆年间逐步被改归绿营,如福州单独成立了将军管辖的绿营2个标,后来到清晚期也裁汰了.腾出的名额给了满洲八旗,用于新满洲和八旗满洲余丁的供养. (另续顺公所部900人驻防福建后调潮州,另拨2100人合计3000人)
康熙时代起一直到清末,汉军还是在不断的增加,主要来源就是吸收汉人中的军职和部分文官.最后一批就是北洋系了.
但总体来说,建制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佐领数从入关前的1千,增长到乾隆时期的2000,其中变化主要是人口转移和佐领变更旗籍(改旗色或抬入满洲旗份)的更多一些,从编制上说,内府包衣佐领管领变化较频繁,原因是归属诸王爵位变迁而增裁。台湾郑氏所编2个佐领因刘国轩无后人承袭故合并为一,再有就是嘉庆九年因安南国退位王室归国而裁撤一个佐领,此外即无大变动。
汉军地位的区隔是当时的情形造成的,后金时期汉人地位不高,只是向佟氏这样特殊地位的稍微好些.崇德后开始逐步提高,并出现如范文程,宁完我这样的名臣,单独组建汉军部队以及三顺王和续顺公的藩下军也是一种优待.入关后大量明朝官吏归入汉军,康熙以后汉军同化与满洲其实无区别了,而汉军转绿营和出旗一方面是因为腾出粮饷给满洲旗,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控制绿营,比如成都福州的军标.北京的巡捕五营实质就是汉军组成的绿营建制.另一方面康熙雍正朝以后,不少汉军的佐领和管领(相当于半个佐领的编制)成建制直接调拨到满洲旗下,或作为直属皇家内务府包衣佐领,其亲信程度实不压于其他满洲.比如李卫,曹寅家族等.
另一方面投充人也是八旗中汉人的一个重要组成,所谓投充就是"自愿"归于满洲贵族家下,充当家人(包衣)的角色,其中不乏地主当庄头.另外收养汉人作为子嗣(汉军旗下为多),虽然不在正史所谈,但史料里多次有上谕和行文要求查处的情形,比如嘉庆某年一次就查出3000多人来.不但京营里有,驻防军里也有,初步估算会有上万类似情形.到清中叶后期其实已无区隔.
但无论如何最近200年来满汉通婚的普遍性导致的融合来看,汉军也早以作为满族的共同体部分,早晚会融合在讲汉语的中华民族大家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