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清朝前期军队的火器配备优于明朝后期
有个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明朝军队的火器配备优于清朝。我不同意。
明朝军队的火器,表面上看品种繁多五花八门。但如果我们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其中真正具备近代特征,在实战中比较方便实用并威力较大的,只有两样:即明朝末年从欧洲引进的西洋大炮和鸟枪。除此之外的火器品种,站在近代火器立场上看,都是属于中世纪性质的东西,有的类似玩具,谈不上有什么实战价值和技术含量,可以说:一个大字不识的中国乡村的铁匠就能凭自己的经验创造并制造这些火器。在有了西洋大炮和鸟枪之后,这些火器基本上都可以淘汰。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天下大乱,知识分子的主流学风是“空谈”,在这种情况下,引进的西洋火器不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很好推广,充其量在个别地方用得比较多。清朝前期,虽然军队的火器品种远不及明朝“丰富多采”,但具备近代特征的西洋大炮和鸟枪都成为军队的主力火器,并在军队中普遍配备。所以我当然认为清朝前期军队的火器配备要优于明朝后期。
清朝前期的几位皇帝都反复强调保持“国语骑射”,其目的在于保持满洲民族的勇武风气,防止汉化,并非简单排斥火器。
西方近代火器是以近代自然科学为基础。明朝没有这样的基础,所以明朝军队原有的五花八门的火器只能是些中世纪性质的东西,站在近代火器立场上看,没什么实战价值和技术含量,所以不值得吹嘘。
“工欲善其事,必先善其器”。要有近代意义上的科学成就,必须以近代科学方法为前提。我比较孤陋寡闻。根据我的知识,学术界比较公认的看法是:中国知识分子比较成规模地使用近代科学方法或近似于近代科学方法的研究方法,是清朝前期的朴学。明朝,特别是明朝后期知识界的主流学风是“空谈”。既然如此,有人高度赞扬的明朝的许多“惊人成就”和严厉指责的清朝相对于明朝的“史无前例的大倒退”,在道理上是不是能站住脚呢?
或者有人对我的观点不服气,发帖子列出一大堆事实。并批评我:
“没有一点点事实根据就在我四篇拥有大量历史事实的帖子面前妄言,我看你也就只有脸皮厚度这点本钱了 ”
那我对你的回答是:我在学术上属于义理派,喜欢做理论分析,不喜欢做烦琐的事实举证。何况我精力有限,没条件去对你列举事例的真实性和全面性做详细考察。凭我已有的知识,再加一定的分析推理,我已经可以判断你的观点有错误。
有人简单列举一些事例和数字就想证明清朝比明朝的所谓“大倒退”,是很幼稚的。就算你列举的某些情况是事实,也不能马上证明你的论点。例如即使明朝后期的海船规模确实要大于清朝前期,那也不能证明两者之间在技术含量上就一定有很大差距。举个例子:据考古发现,唐朝大明宫麟德殿的建筑面积要大大超过北京故宫的太和殿。那是不是可以证明唐朝宫殿的建筑技术就一定大大优于明清宫殿呢?坦率的说,我以为一些褒明贬清人士的思想水平不是很高。
有个观点,认为清朝统治者由于害怕汉人而有意压制火器发展。仔细考察这个说法,实际只是主观猜测性质,没有客观依据。
根据1994年学苑出版社出版,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专家成崇德、郭成康等人编纂的《乾隆皇帝全传》,乾隆朝征准葛尔,清军拟定的武器配备情况是:
每士兵百名:
鸟枪手75人,
炮手5人,配新铸威远炮一门,
弓箭手20人。
据我了解,威远炮是一种臼管炮,发开花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