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文典》,记载了一些很无聊的东西,超级模式化,超级没人味儿,但是读起来却很有趣,其意义就在于知道了不少原来概念很模糊的东西,随便总结一点儿,大家看着玩儿。
关于皇室成员死后的官方致祭:
就我目前看到的情况是这样的,先说皇帝的女人,从少到多:
贵人以下由于不算正式编制,所以死了也就死了,没有官方读文致祭(别说死了没名头,活着的时候连个服装标准、礼仪标准都没有,完全就是皇帝的私人“物件儿”,没有公共身份,所以记得穿越一定不能穿成贵人以下的,太可怜,基本不算人)
嫔有以皇帝的名义接受一次祭祀的资格,太嫔同,祭文很短,不过百字,明显有糊弄事儿之嫌,但是这已经很不错了,有致祭就有齐集,有人穿孝,有人给你按公共礼仪“哭”,而且还有一个以国家名义的盖棺定论,知足吧。嫔死后有辍朝两日的哀悼程序,但一般不执行。
再往上是妃,妃死有两次致祭,分别是初祭礼和大祭礼,第一次祭文略长,有一百余字;第二次略短,几十字;因为完全没有什么个人事迹,所以也真挺难为翰林凑字数的。太妃与妃同。不过到了妃这个级别,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每年四季,在妃园寝——也就是集体坟地,有管园寝的官员为她们读文致祭,只有一句话,很短,埋在一起的嫔及以下人员听着就好了,没自己什么事儿。妃死后辍朝三日,但也大多不执行的,太妃一般执行,不过也经常删减,齐妃死后就是辍朝两日。
贵妃比妃又高了一头,初祭一次读文,大祭一次读文,外加了一个周年致祭,也就是说在名义上,在你死了一年之后,皇帝还想着你呢,再往后就管不了了,贵太妃也一样。贵妃和妃的辍朝时间一样,也是三天,大多执行,还有逾制的,比如温禧贵妃,老康为她歇了五天。
皇贵妃就很厉害了,主要是人少,物以稀为贵,多祭几次翰林院也不会太累。皇贵妃除了初祭、大祭、周年祭之外还有百日祭,如果陪葬帝陵,还要在入陵的时候再祭一次。这个祭文就比较认真了,详细叙述了死者的优良品德,承欢慈颜、勤谨恭顺、出身名门~~~~皇贵太妃同,皇贵妃死后辍朝五天,一般都执行。
皇后就更厉害了,海内小君啊,死了之后祭祀超级频繁,初祭礼、大祭礼、清明祭、岁暮祭、发引祭、百日祭、周年祭、二周年祭、三周年祭、四时大祭~~~~~很正式很正式,所以啊,一定要当皇后,一定要当大老婆!!!能当上皇帝他妈就更好了,死一次一定能把礼部、翰林院忙个底儿朝天。
皇帝不光有老婆,还有女儿,即公主:固伦公主死后致祭两次,差不多和妃一个待遇,但由于是皇帝的女儿,父女天性,感情比些年老色衰的妃要好得多,尤其是下嫁蒙古的,也算于国有功,所以祭文比妃的实际内容多些,文字也长些。
和硕公主是妃子养的,与皇后养的固伦公主地位自然不能相提并论,所以祭文也就只有一篇,和嫔类似,不过亲情与等级无关,很多和硕公主的文,尤其是死在父亲当朝的和硕公主的祭文,感情还是挺充沛的,比如老康的八公主、九公主等等。抚女公主同。
和公主相关的是宗女,宗女死后也有一次致祭,不过好像不是每个都有,应该是比较重要的亲郡王之女,皇孙女、和嫁给重要外藩的mm才有,也是凑合的居多,很短。就看到一个和硕格格是有两篇祭文的,是俺们全人同学的二闺女,他爹,很厉害;她老公的爹,当时很重要;她本人,又是被四伯父即位前在雍王藩邸抚养的,所以死后礼仪也与众不同,两篇祭文加在一起将近四百字,很认真的东东,感情也有,很不错。
皇室还有很多有公共身份的女人,那就是宗室诸王的老婆们。上到亲王妃,下到公爵夫人,死后都有一篇祭文。当然认真程度很不一样,王妃们大多出身名门,就这一点就可以多出两句话。如果是皇帝的亲伯母、婶母或亲嫂,一般都会加祭,就是有两篇,比如福全福金,就有两篇很长的祭文,看得出老爷子对哥哥的尊重和感情。诸王侧妃也是经过正式册封的人,礼仪与王妃在国家层面上有量变无质变,所以她们也有祭文,不过真的很短,很糊弄,看起来觉得很可怜,不过那也比皇帝的贵人以下,诸王的庶福金以下强,好歹在死后能被肯定一下,哀
还有,皇后之母、皇帝乳母、大臣之母、重要大臣之妻,也都可以得到一次国家名义的致祭,对古代人来说,这是一件无比荣耀的事情
离开一下,男士们回来再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