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洗桐女史在2007-12-7 23:58:09的发言: 据杨先生《面纱》中“圆明园中匾额”列表中,雍正四年六月十五日条下就有花萼交辉的匾额,汗,某人可真成,刚收拾完老八、老九,居然就在园子里标榜“花萼交辉”起来了~~~~
看了LZ这帖子联想雍怡两人的亲密融洽,总觉得雍正心目中只认这一个爱弟,怡王也只认他一人长兄如父而已,其余那群同母、同父只是个名份罢了。
只是个人感觉,难说举啥例证出来,我是白丁一只也干不来。记得雍正有大段大段祭文啥的满篇都是“吾弟”“朕弟”的,还有那个鄂尔泰折子的朱批看着比较口语化的,就象直接看他絮絮叨叨,觉得日常口头禅里“吾弟”就直接等于胤祥了吧,其他一概自动忽略。某四很理直气壮地:八九那些有当我是长兄的么,那干嘛要算上他们。反正有理没理都强词夺理惯了。
至于“怡亲王”封号的由来,我感觉就是现成手边的,不必大费心思。一则典出《诗经》并不生辟的,二则看雍正赐怡王诗和交辉园遗稿里两人在熙朝唱和都用过类似的典故。雍正《写丹青寄十三弟》里首句“徽墨紫毫勾鹡鸰”,用十三弟的称呼和后来赐怡亲王的提法,这首多半是在熙朝写的吧。交辉园遗稿中也有《奉和兄雍亲王暮春元韵》末句“棠棣四时开”。再加上康熙的御制文大约皇子们也都要背熟的,我读来的感觉就是花萼典故本来就是他们常挂在嘴边的,雍雍怡怡也就很自然了。想象一下当事人的感受,单这一个怡字的份量或许比之和硕亲王更亲更重吧,更何况还独一无二与国同寿呢。
看了LZ这一番考究十分受教,在此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