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和悠悠在楼下胡扯,悠悠啊说很多十三“为虎作伥”的“事迹”,我当时就想啊(当然立刻就表现为了语言),伊丽莎白之所以干女王干得好,是因为她本质上不把自己当女人,十三也是啊,帮着四削减宗室的权力,他把自己当作什么呢?悠悠在天裂那个小说里说想当朋友当知己什么的,其实也是这个意思(也就四有着闲情逸致,他对不少人都有点,但程度不同,小四乾就根本没有)。
以下大家不要往暧昧上想,只是举例,我对一些概念还是消化不了很好,只能用人家原来的东西: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里说:主人对奴隶的统治,是专制式的统治;父亲对儿子的统治,是君主式的统治;丈夫对妻子的统治,是宪政式的统治。(后面叙述大意,文本不在手上,原文记不住了)专制式的统治,就是那种绝对不允许对方反抗,说一是一的统治,奴隶只有服从的义务,因为奴隶在天性上不具有自我节制的能力,这样对双方都有好处;君主式的统治,就是那种深具威严,同时又有着居高临下的深切关爱的统治;宪政式的统治,则是建立在双方平等的基础上,基于双方都是自由民,因此在自然天性上讲,他们本质上是平等的,但是男人更适合统治,所以应该得到妻子的充分的敬重,同时丈夫应该尊重妻子的意见。
再重复一遍,请勿往暧昧上想(以下所用概念以亚里士多德的上述论述为准)。我觉得总的来说,中华帝国的君主对臣下的统治,是专制式的统治+君主式的统治,而四有一种倾向,就是对他欣赏的人,希望他与对方的关系是君主式的统治+宪政式的统治,十三是其典型代表。在社会学上,有理想型和连续统的分析工具,下面我借用一下,先定义几种典型的感情,再进行叠加。(韦伯,你赔我简洁来)
人类常见的亲密感情,无外乎以下几种
友情:自由选择(基于对对方的一种或几种品性的欣赏)+独立的生活空间(适度频率的联系和互助)+没有性关系
亲情:不可选择+共同的生活(以亲子为抽象对象,分家后的亲子及手足关系亲情指数递减)+没有性关系
爱情:半自由的选择(基于生理+品性+物质的选择,但一旦形成固定关系,从新恢复自由的成本很高)+共同的生活+性关系
后两种关系,对基因的传递,具有直接的影响(生理+物质资料),前一种有间接的影响(物质资料,或者说使人更容易获得物质资料的社会资本)。这个不用多解释,手足,亲子分享不同份额的共同基因,按照进化社会心理学(或者其哲学基础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说法,人生活的本质就是为了尽可能扩大自己的遗传品质。
一般人类的关系,都是这三种关系在某种程度上的叠加,比如,多年的老朋友,就多少有亲情的因素混杂在友情中。
总结出要素,大约就是三点:是否自由选择,彼此的生活介入度,是否有性关系
四和十三两位同学的关系,就大约是半自由的选择(但主要基于品性,因为关系建立时经济上彼此未必有多少吸引力,至于生理上,反正又与遗传品质的传递没关,所以估计也用处不大,本来作为兄弟是无从选择的,一般的血缘关系都是,但是问题是他们手足太多,根本就不具有那种手足之间的强烈羁绊,所以谁和谁能谈得来,到头来还得看性子,而且到了雍朝,他们想解除这种关系,成本也很高,因为会牵扯到一大堆政治问题)+半共同的生活(这个比较难解释,总之就是比一般未分家亲子或一般夫妻彼此的介入度低,但比一般朋友彼此的介入度高)+没有性关系
总之就是一种极度非典型的大杂烩关系,由于人类有一种趋向,把所有事实纳入概念范畴,所以他们的关系被他们自己和后世理所当然的在概念上纳入了手足+君臣关系之中(君臣本质上是一种职务关系,但在中华帝国的语境下,这不仅是一种契约,还是一种类似于主奴+父子的东东),但是名实之间是有冲突的,名不正则言不顺,所以他们的关系就看着别扭,如果这种实可以对应上夫妻或亲子的名,就会好很多,如果这种名可以对应上类似十七那种实(或者老爷子和福全之类),也会好得多。
我疯了,我为什么变得这么无趣!!!!
由于他们的身份和可用的概念群所限,他们只能用手足+君臣来定义彼此的关系,而君臣相对来讲更疏远,而手足较近,较具有私人而非公职特征,所以四有时候会更强调他们亲缘关系的一方面,比如让小五守制(当然这和十三救过小五的命也有关),对十三亲属的照顾,或者交辉园之类(此为猜测),总之就是类似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