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社区应用 社区服务 统计排行 搜索 帮助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123»Pages: 1/3     Go
主题 : 年遐龄、年希尧、年羹尧父子三人小档案
洗桐女史 离线
级别: 管理员

UID: 3
精华: 166
发帖: 10196
金钱: 500671 枚
威望: 1000 点
金币: 1101539 个
群组: 四宜堂
在线时间: 1193046(时)
注册时间: 2005-03-29
最后登录: 2024-06-11
楼主  发表于: 2006-09-16   
0
来源于 年羹尧 分类

年遐龄、年希尧、年羹尧父子三人小档案

姓名

() 年遐龄

中历生卒

-雍正5

公历生卒

-1727

传略

引文

出处

钦定国史大臣传卷八十九之九十二画一本正编 年遐龄 列传子年希尧附 年遐龄 汉军…

清国史馆传稿 ,5659

(修订版)钦定国史大臣传卷八十九之九十二画一本正编 年遐龄 列传子年希尧附 年遐龄 汉军…

清国史馆传稿 ,5659

年遐龄 子希尧 年遐龄 汉军…

清史列传 ,12 ,16-17

出身

[不详]

职衔

职衔

任期

出处

笔帖式

()[不详]

清国史馆传稿 ,5659

兵部主事

()[不详]

清国史馆传稿 ,5659

刑部郎中

-康熙22

清国史馆传稿 ,5659

河南道御史

康熙22-康熙?年

清国史馆传稿 ,5659

[巡城御史](巡视中城)

康熙22-康熙?年

清国史馆传稿 ,5659

内阁侍读学士

康熙?年-康熙27

清国史馆传稿 ,5659

宗人府府丞

康熙27-康熙29

清国史馆传稿 ,5659

内阁学士

康熙29-康熙30

清国史馆传稿 ,5659

礼部侍郎()

康熙29-康熙?年

圣祖仁皇帝实录 ,149

工部右侍郎

康熙30-康熙31

清国史馆传稿 ,5659

工部左侍郎(左侍郎)

康熙31

清国史馆传稿 ,5659

湖广巡抚

康熙31-康熙43

清国史馆传稿 ,5659

尚书衔

雍正1-

清国史馆传稿 ,5659

太傅

雍正2-

清国史馆传稿 ,5659

一等公

雍正2-雍正3

清国史馆传稿 ,5659

隶属

年希尧 () ; 年羹尧 () ; 世宗敦肃皇贵妃 () ; 年富 ()

 

 

 

姓名

() 年希尧

中历生卒

-乾隆3

公历生卒

-1738

异名

异名

出处

() 允恭

清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 ,下册 ,905

偶斋

清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 ,下册 ,905

籍贯

[广东省-肇庆府-广宁县][奉天-锦州府-广宁县] (今名: [广东省广宁县][辽宁省北镇县] ) 

传略

引文

出处

年遐龄子希尧年遐龄汉军…

清史列传 ,12 ,17

[内容:同 清史列传,12卷,17]

满名臣传 ,34 ,100-102

年希尧 字允…

八旗文经作者考 ,考甲 ,867

国朝一 年希尧
年希尧 字允…

清代畴人传 ,7 ,101-102

年希尧
年希尧 字允…

八旗画录 ,后编中卷 ,491-492

出身

[不详]

专长

善书画

职衔

职衔

任期

出处

笔帖式

康熙?年-康熙?年

清史列传 ,12 ,17

云南景东府同知

康熙?年-康熙?年

清史列传 ,12 ,17

直隶广平府知府

康熙45-康熙50

清史列传 ,12 ,17

直隶大名道(大名道)

康熙50-康熙52

清史列传 ,12 ,17

广东按察使

康熙52-康熙55

清史列传 ,12 ,17

安徽布政使

康熙55-康熙59

清史列传 ,12 ,17

布政使衔

康熙61-雍正?年

清史列传 ,12 ,17

广东巡抚()

康熙61-雍正1

清史列传 ,12 ,17

广东巡抚

雍正1-雍正3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内阁大库档案 ,108321

工部右侍郎

雍正3

清史列传 ,12 ,17

内务府总管

雍正4-雍正[13]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内阁大库档案 ,009492

淮安关监督

雍正4-雍正?年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内阁大库档案 ,016417

[宿迁关监督](兼管宿迁关)

雍正5-雍正?年

世宗宪皇帝实录 ,58

都察院左都御史衔

雍正12-雍正[13]

清史列传 ,12 ,17

著述

怡贤亲王庙碑记 ; 测算刀圭 3; 三角法摘要 ; 八线真数表; 面体比例便览 1; 对数表 1; 对数广运 1; 万数平立方表; 算法纂要总纲; 集验良方 6; 视学 2; 历象考成后编

隶属

年遐龄 ();

 

 

 

姓名

()
年羹尧

中历生卒

-雍正3

公历生卒

-1725

异名

异名

出处

() 亮工

清史馆传稿 ,7552

() 双峯

广清碑传集 ,6 ,388-390

传略

引文

出处

国史大臣列传正编卷九十六年羹尧列传年羹尧汉军…

清国史馆传稿 ,5629

清国史大臣画一传档正编卷九六年羹尧列传年羹尧汉军…

清国史 ,6 ,147-155

陈曾则 纂臣工传雍正年羹尧列传年羹尧汉军…

清史馆传稿 ,7099

复辑姚永概 拟雍正年羹尧年希尧年羹尧字亮…

清史馆传稿 ,7289

金兆蕃雍正八清史稿列传八十二年羹尧字亮…

清史馆传稿 ,7552

金天翮年羹尧传年羹尧字亮…

广清碑传集 ,6 ,388-390

出身

康熙39年进士

职衔

职衔

任期

出处

庶吉士

康熙39-康熙42

清国史 ,6 ,147-155

翰林院检讨

康熙42-康熙[44]

圣祖仁皇帝实录 ,212

四川乡试正考官

康熙44

清国史 ,6 ,147-155

翰林院侍讲学士

康熙[47]-康熙48

清秘述闻三种 ,上册4 ,101

广东乡试正考官

康熙47

清国史 ,6 ,147-155

内阁学士

康熙48

清国史 ,6 ,147-155

礼部侍郎(阁学兼)

康熙48

圣祖仁皇帝实录 ,236

四川巡抚

康熙48-康熙57

清国史 ,6 ,147-155

四川总督兼管巡抚事

康熙57-康熙60

清国史 ,6 ,147-155

四川陕西总督

康熙60-雍正3

清国史 ,6 ,147-155

管理西路军务(与延信共管)

康熙61-雍正1

世宗宪皇帝实录 ,1

二等阿达哈哈番世职(约当轻车都尉)

雍正1

清史馆传稿 ,7552

三等公(世袭罔替)

雍正1年;雍正3

清国史 ,6 ,147-155

太保衔

雍正1-雍正3

清国史 ,6 ,147-155

抚远大将军

雍正1-雍正3

清国史 ,6 ,147-155

二等公

雍正1-雍正2年;雍正3

清国史 ,6 ,147-155

一等公

雍正2-雍正3

清国史 ,6 ,147-155

[子爵][一等精奇尼哈番](子年斌袭)

雍正2-雍正3

清国史 ,6 ,147-155

[一等男][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子年富袭)

雍正2-雍正3

清国史 ,6 ,147-155

杭州将军

雍正3

清国史 ,6 ,147-155

闲散章京(在杭州效力)

雍正3

清国史 ,6 ,147-155

一等精奇尼哈番

雍正3

世宗宪皇帝实录 ,35

一等阿思哈尼哈番

雍正3

世宗宪皇帝实录 ,35

一等阿达哈哈番

雍正3

世宗宪皇帝实录 ,35

拜他拉布勒哈番

雍正3

世宗宪皇帝实录 ,36

著述

治平胜算全书16; 年将军兵法2

隶属

严孟阳 (太曾祖父); 严友春 (太伯祖父); 年遇春 (太祖父); 年景和 (高曾祖父); 年富 (高祖父); 年华 (曾祖父); 年绣 (祖父); 年遐龄 (); 年希尧 () ; 年法尧 () ; 年斌 (长子) ; 年富 (次子) ; 年兴 () ; 年秀 () ; 年王臣 () ; 桑成鼎 (家仆); 魏之耀 (家仆); 曹德 (家人) ; 胡期恒 (); 王景灏 (); 爱新觉罗普照 (妻叔); 爱新觉罗经照 (妻叔); 邹鲁 (幕客); 汪景祺 (幕客); 静一道人 (); 史贻直 (同年) ; 张廷玉 (同年) ; 岳锺琪 (部属)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洗桐女史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洗桐女史 离线
级别: 管理员

UID: 3
精华: 166
发帖: 10196
金钱: 500671 枚
威望: 1000 点
金币: 1101539 个
群组: 四宜堂
在线时间: 1193046(时)
注册时间: 2005-03-29
最后登录: 2024-06-11
1楼  发表于: 2006-09-16   


敏昭公主:

看来女史JJ真是爱屋及乌呢 ,喜欢年妃连她的家人都了解得这么详细,佩服啊!

白露嘉:

研究四四,年妃或可不了解,年糕却不能不了解,不能不博考穷究地去了解,细细。
年爸,年大,年二都官至巡抚,封疆大吏,年二自不必说,年大对中国瓷器史还大有贡献。
按照清朝的制度,身为汉军旗奴才的年爸,年大,点笔帖式,这个地位一定是经过科举才能获得的,我曾经在《清史论丛》里读到过,年爸还是年爷爷是进士出身,具体哪篇文章倒不记得了。
以此推论,年妃是个有书香气质的女人,父兄都是高级知识分子

洗桐女史:

我是没想到年羹尧和张廷玉是同年~嚯嚯~

大家看到了没,年希尧还写了《怡贤亲王庙碑记》,悠悠说年家倒霉之后,十三没有落井下石,哪都不要年希尧,就内务府收留了他,她还说这是十三的良心发现~嘻嘻~

可我觉得吧,疏不间亲,不管怎么说福惠也是皇帝和年妃的儿子,十三就是再不喜欢年羹尧,人已经死了,也没必要过为已甚啊,给人余地,也是给自己余地啊~

白露嘉:

补充这个列表:
年大的《集验良方》是补辑梁文科和黄朝遴的,原编雍正二年就刊印了。这是中国中医史上很重要的书,后来在光绪朝还有一个叫关梓的大中医,从中精选良方,另行刊刻印刷的说~
这书里面包括美容秘方哦,又一次联想年妹妹~~~~~~~~

除了该列表上的数学书,年大还写过医书《诸症歌诀》与《本草类方》。叹,自清以来乃至文革,中国有个不好的风气,往往一个人政治生活失败了,著述便也难传于世。比如罗隆基,新月派的中心人物,因为他是右派了,现在我们在大陆都很少一见他的文字了。
年大似乎也是个例子。
这个人父亲和弟弟学问都不错(起码进士出身不是?),自己对陶瓷史,医学史,数学史都有贡献,老来却不算得志,如果我是年妹妹,死前对这个哥哥的命运一定很牵挂。

另,我觉得桐桐说的很对来,十三对年家一定多有照顾,而且咱们家四爷就是为心肝宝贝福惠计,也不会对年家赶尽杀绝的。怎么也能留下一个学问很好,人也比较忠厚的舅舅吧!

我觉得说四爷对年家鸟尽弓藏的人,其实视点很不公允的。
年二自己不折腾,懂得惜福,四四干吗故意折腾他?

洗桐女史:

白菜,你有没有听过这样一个野史传闻,就是说年家曾经被太监收养过,才改的姓氏?我忘记以前从哪看到了,脑子中隐隐的有这么个印象,可是怕记错了,因为感觉记忆很久远了,我是看到年的高祖姓严,这才重新想到的~

白露嘉:

哈!当然有了,就是高阳的《乾隆韵事》里写的呢!年这个姓是极特别的。我还从哪里看到过,一时记不得了。高阳一定也是从什么野史笔记中得来的。

洗桐女史:

我想把关于年MM的所有资料都写上去~但是以前不用功,看过的东西都不记出处的,郁闷~

我现在就怎么都找不到元年,那些满洲大臣让皇帝必须立满洲女子所出的皇子那段的记载,说是那些满人还闹事了呢,说是担心皇帝太喜欢福惠,而立他~

这个资料死活找不到了,那还是我四年前看的,可是后来就再也没找到,这两天到处搜,都没搜到,555

白露嘉:

我贴点查来的资料,解释年姓渊源的,不过可没野史好玩儿,大家别嫌看着闷:

一、姓氏源流
年(Nián)姓源出有二:
1
、出自姜姓,为春秋时齐襄公之后,以祖名为氏。据《路史》云:齐太公后有年氏。上古周初时,周相姜太公助武王建立周朝后,受封而建立了齐国,所以又称之为齐太公。传至春秋时齐国的齐襄公,是位昏庸荒淫之君,在他当太子时,就跟亲妹妹艾姜私通。后来,艾姜嫁给鲁桓公为妻,不久,鲁桓公到齐国省亲,这时齐襄公已经继位,他利用这个机会又跟艾姜在宫中淫乱,后来这件事被鲁桓公察觉,齐襄公怕丑事败露,就暗杀了鲁桓公,但这事还是被齐国大夫、齐襄公叔父夷仲年知道了,夷仲年长叹道:兄妹淫乱,已无廉耻,今后齐国必有大乱。于是他辞去大夫之职,回到封地隐居起来,不再过问世事。过了不久,齐襄公果然被齐国大将连称等杀死。他们立夷仲年的儿子无知为君,可无知继位一个月又被杀了,这又引起了齐国的内乱,幸好继位的无知的儿子姜小白非常英明,他使齐国转危为安。小白就是后来的齐桓公,齐桓公认为父亲为君只一个月就被杀,这是一个凶兆,为了辟邪,就以祖父名字夷仲年中的年字为姓,称年氏,世代相传。
2
、出自严姓,是由严姓讹传为年姓而形成。明代有个叫年富的人,据《明史·年富传》上记载他的传记时说:本姓严,后讹为年。明朝初年永乐年间,年富考试中榜,当了县官,他清廉而正义,做事认真积极,于是升为高官,做了尚书,因此史书里有《明史·年富传》。他的家庭昌盛,于是又形成了一支年姓。
得姓始祖:姜小白。齐桓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第十五位君主,姓姜,名小白,齐釐公子,齐襄公弟,公元前685-公元前643年在位,是首先称霸中原的君。齐襄公是一个暴虐的君主,国内怨声载道,人人愤恨。姜小白进宫劝谏,齐襄公不听。他在鲍叔牙的劝说下,出奔到莒国。公元前685年,齐襄公的族弟以公孙无知与大臣连称、管至父串通发动政变,杀了齐襄公,篡夺了王位。一个多月后,雍廪、高傒诸大夫又杀了公孙无知等,准备迎接出奔在鲁国的姜小白哥公子纠回国即位。而国内高氏、国氏等贵族支持姜小白继位。姜小白抄近道首先回到齐都临淄,当上了君,即齐桓公。齐桓公认为父亲为君只一个月就被杀,这是一个凶兆,为了辟邪,就以祖父名字夷仲年中的年字为姓,称年氏,世代相传。齐桓公重用鲍叔牙,不计前嫌,任命曾辅佐公子纠的管仲为相国,把国家大家事委托于管仲,让其一展才华。管仲确实是一个匡世济时的良才。他认为君主要创建霸业,首先要能识贤、用贤,要防止小人的渗入。他建议齐桓公起用隰朋,宁越等五个人,同时悬榜国门,号召国人献计献策,招纳四方志士。在管仲的主持下,齐桓公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特别是因地制宜,发展渔业,使齐国富强起来,为最后称霸尊奠定了基础。为了扩大影响,他兴兵伐鲁,大获全胜,占领了鲁国的遂邑。后又归还战争中夺取的土地,各国诸侯认为他是一个可信的贤德之君,愿和他同盟,使他的声誉鹊起。齐桓公派遣使臣朝拜刚继位的周僖王,赢得了周天子的欢心。他召集各国诸侯到北杏开会,被推举为盟主,后又在幽地与宋、鱼、卫曹等八国歃血为盟,齐国称霸的局面终于确立,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故年氏后人奉姜小白为年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年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年氏家族,系出姜姓和严姓。一是,据《路史》记载显示,上古时,姜太公帮助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受封而建立了诸侯国齐国,所以姜太公又称齐太公。有一本叫《路史》的古书里说:齐太公后有年氏。也就是说,姜太公的后代中有一支姓年,年姓的鼻祖是齐太公。齐太公便是3000多年前辅佐武王定国安邦的贤士姜子牙裔孙齐桓公之后代。年氏具有数千年悠久的源流。另一支到了明朝时期,具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年氏又有新的血液加入。这新的血液,就出自严姓。年姓的望族居怀远郡。据《明史·年富传》记载,年姓本姓严,后讹为年。年姓望居怀远郡(治所怀远县,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东郊掌政乡洼路村一带)。

三、历史名人
年富:字大有,明代安徽省怀远人。本姓严,因人错呼,即以讹传讹,改。历事成祖、仁宗、宣宗、宣宗、景帝五朝,先后在地方和中央部门任职,不论在哪里,他都能清廉刚正,始终不渝,从而成为一代名臣。年富在他的从政生涯中,很突出的一点,就是比较关心民间的疾苦。当时江南百姓佃富人之田,每年要交纳很重的田租,可是一遇荒年凶岁,朝廷往往下诏蠲免税粮。但在佃农向地主交租、地主向国家交税的情况下,蠲免税粮,只是恩及地主富户,而佃农的田租却一仍其旧,负担没有丝毫减轻。所以年富请求朝廷下令,凡被灾之处,佃农田租如例蠲免。他通过调查又发现,每逢饥年,各地方政府没有现粮赈济贫民,而一些大户往往囤积居奇,抬高粮价以牟取暴利,州县官竟毫无救恤之方,因此他奏准朝廷,今后凡遇荒歉,政府为贫民立券,贷富人粟分给贫民,候年丰偿还,富户不准提价,但官府可以免去富人杂役,以为利息。
年 妃:敦肃皇贵妃,年氏,湖北巡抚年遐龄之女。事世宗潜邸,为侧福晋。雍正元年(1723年),封贵妃。雍正三年十一月,妃病笃,进皇贵妃。并谕妃病如不起,礼仪视皇贵妃例行。妃薨逾月,妃兄年羹尧得罪死。谥曰敦肃皇贵妃。
年遐龄:清代康熙年间官至工部侍郎、湖北巡抚,被封为一等公,外加太傅衔。
年希尧:清朝初年的文官,出身于汉军镶黄旗。凭着与雍正皇帝的亲密关系而官运亨通,但在仕途上并无大的建树。与其政绩平庸相比较,年希尧在科学和艺术上的贡献却不同凡响。他被朝廷派到江西景德镇去监督烧瓷器,因为宫廷用的瓷器都由那里烧成。他在景德镇陶瓷业的恢复和创新中,发挥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由他编纂的《纲鉴甲子图》被送往欧洲出版,引起西方汉学家的注意。他是最早接受并宣传西方对数计算方式的中国数学家之一,并热心推动西算与中学的结合。他还精于绘画,将西方的透视技法改编为《视学》在中国出版。而这一切,都跟他同西方传教士的交往和友谊分不开。年希尧对中国瓷业的发展有较大贡献。
年羹尧:清汉军镶黄旗人,字亮工。康熙进士。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任四川巡抚,办事明。五十七年晋四川总督,以理四川防务,支援定西将军噶尔弼进藏。六十年为川陕总督。世宗即位,以藩邸旧人获宠,接管抚远大将军允禵军务,寻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规划善后十三条。事定,封一等公。骄纵揽权,屡干涉朝中及地方事务,军中及川陕用人自专,称为年选。奴视同僚,督抚跪道迎送。雍正三年(1725年)遭世宗猜忌,调杭州将军,降闲散章京,旋以九十二大罪勒令自缢。

四、郡望堂号
1
、郡望
怀远郡:北周建德三年(574年),在原汉代饮汗城置怀远郡、怀远县(治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东郊掌政乡洼路村一带),隶灵州管辖,此为银川设治之始。唐高宗仪凤二年(677年),怀远县城遭黄河水患冲毁。第二年,在旧怀远县城西唐徕渠东侧(今银川市城区)筑怀远新城,为后来银川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堂号(缺)

============================================================

【年姓宗祠通用对联】

〖年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父子双封公爵;
兄弟齐任显官。
——
佚名撰年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康熙湖广巡抚年遐龄,原任兵部主事,雍正初,以次子羹尧功,加太傅一等公。他的次子年羹尧,康熙进士,累官四川总督、定西将军。平西藏,授川陕总督。平青海,授抚远大将军,并封一等公,晋太保。下联典指清代抚远大将军年羹尧,与其兄年希尧,均在清廷任过要职(年希尧官至工部右侍郎)。

-----------------------------------------------------------------

〖年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对数广运通中外;
算法总纲焕古今。
——
佚名撰年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清代工部右侍郎年希尧,精于数学,著有《对数广运》、《算法纂要总纲》等多种。

-----------------------------------------------------------------

〖年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刚正朴忠,固超出乎士类;
气节才识,尤绝远于名流。
——
佚名撰年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明代名臣年富。年富,字在有,怀远人。永乐中,以会试副榜授德平训导。历官户部尚书。他廉正强直,始终不渝,时号名臣。

============================================================

【年姓典故、趣事】

〖年羹尧后代为何改姓连?〗
在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博物馆保存着一副金银线绣制的盔甲,外有铆钉,内无甲片。据专家查考有关资料,这种盔甲系皇帝国所赐武官上朝时穿戴的礼服。这副盔甲的主人是清雍正皇帝之心腹抚远大将军年羹尧,盔甲的出处又与金塔连姓人有关。
年羹尧(1679—1726),清汉军镶黄旗人,字亮工,号双峰。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中进士,任瀚林院庶吉士,在国史馆修撰功臣传,后任检讨;康熙四十四年至四十七年(1705—1708)历任四川、广东乡试正考官,侍读学士;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任内阁学士;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任四川总督兼管巡抚事;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任定西将军;康熙六十年(1721年)任川陕总督;雍正元年(1723年)任抚远大将军,率部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之乱,素为雍正心腹。后因功高权重,为雍正所猜忌,于雍正三年(1725年)四月二十二日被贬为杭州将军,同年九月二十八日被下狱治罪,十二月十日赐其自尽,时年47岁。皇帝诏令年羹尧自裁,其父年遐龄,兄年希尧革职,子年富,斩立决,其余十五岁以上之子发遣广西、云南、贵州极边烟瘴之地充军,嫡系子孙将来长至十五岁,皆次弟照例发遣,永不赦免。
封建时代,刑罚极其残酷,发配极边之地看似一条活路,其实生不如死。年羹尧给儿子们聘请的教书先生叫岳钟举,为人刚正讲义气,极受年羹尧信赖。年羹尧及长子年富被处死后,岳钟举冒着被朝庭通辑杀头的危险,带上年氏钟爱的小儿子年忠和年羹尧的一副盔甲仓惶出逃。他们首先逃到岳的山西老家,此时山西正遭水患,百姓流离失所两人无依无靠。无奈之下,岳钟举想到年的五个老婆中有一个是甘肃武威一带的人,年在们时对其家看顾颇多,且河西地旷人稀,远离京城,易于避难,于是就带着年忠来到了甘肃镇番(今民勤)。逃难途中,为了应付官府的盘查,将姓谎称为,自此年忠就成了连忠。岳钟举的连忠在镇番以做小买卖维持生计。乾隆元年(1735年)由镇番懋迁(边做生意边迁移)到金塔落脚。最先来金塔的连姓祖先是连忠(其后人大多居住金塔乡红光村三、四组)。他们在金塔繁衍生息至今已有266年,总产数约30余户,共9代传人。
岳钟举冒着生命危险救下了年羹尧的一个儿子。他在金塔为连忠娶妻盖房,维持生活多年,自己一生没有留下后人。他去世后,连忠将他埋葬在自己的田地边。每逢年头节下,连家子孙都要先给他烧纸,这个习惯一直延续至今,先有岳家坟,后有连家人的歌谣也在红光村世代流传下来。岳家坟在二十世纪70年代农业学大寨时被平整成耕地,这块地的名字现在仍叫岳家坟地,由红光四组村民连成富承包耕种。岳钟举和连忠带来的年羹尧盔甲,被连家视为传家宝,代代承袭下来。解放初期,因各种政治运动频繁,连家后代恐保存盔甲招致不测,决定将其交由政府保管。因当时金塔尚无文物管理部门,他们也不愿在当地张扬此事,就把盔甲交给了酒泉县文化馆。
郭仪先生(原酒泉市文化馆副馆长,已去世)讲,盔甲确实是一个30多岁的金塔男子送来的,用一个木制箱子盛放着,是他亲自接收的,来人不愿透露姓名。确切时间是1955年,地点是钟鼓楼。据高正刚先生(原酒泉市文化馆馆长、文化局副局长,现已退休)讲,1955年他刚参加工作,碰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往钟鼓楼上搬送文物,他亲眼见到了那副装在箱子里的盔甲,因出于新鲜好奇还试穿过。金塔乡红光村连步春保管的家谱证实,他们的祖先连忠确实是从镇番迁到金塔安家落户的。
金塔县县志办干部赵发理(现已退休)讲,过去,就读作,金塔连氏是年羹尧后代这一说法,在他刚写县志时就听说了。当时很多人证明,早在民国初期,连家供桌上就供着年羹尧和岳钟举二人的画像。还有人见到连家有半截剑,半截玉带,据称都是年羹尧用过的旧物。红光村村民连步勤家珍藏的象牙筷子、象牙碗、玉带扣、眼镜盒子等,也是年羹尧留给后人的遗物。红光村四组村民连得元称:他们连家祖坟内有昭穆碑一个,上书年羹尧三字。早年归并坟时,他见到的昭穆碑原来是一块用城砖大小的东西做成的,用红布包裹后装在谷草筐里埋入坟内。高永花证实她见过一块昭穆碑。笔者查了连步春保管的连氏家谱,内中也有昭穆一词。
现年
73岁的红光村三组村民连步芳说,她小时候家里有一个用树皮做成的盒子,盒内放着一顶红缨大帽,大人不在家时她还戴在头上玩耍过,帽子的样式就跟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官员戴的一样,以后她嫁人,这顶帽子的去向就不清楚了。至于把盔甲送交酒泉的人到底是谁,至今仍然是一个谜。据金塔乡中学教师连成军(54岁)说:送交盔甲的人十有八九是连中杰(已去世),因为解放初期他是大队干部,又当过兵,政治嗅觉灵敏,选择交盔甲而不露姓名的做法是很有可能的。

洗桐女史:

今天和大家谈到这个,不少人觉得年和严读音上很像,怀疑是以讹传讹,今天看来确实如此啊~白菜辛苦鸟~

敏昭公主:

我看到书上说年妃是汉军镶黄旗人,康熙四十几年嫁给雍正,一直不受宠。后来因为雍正想笼络年2,才专宠年的。所以年在康熙50年后接连生子。

白露嘉:

昨天睡前没有看到桐桐的发言,好感慨!真难怪有这种记载,(我觉得可信的成分很大)顺治五年之后,清廷就允许满汉通婚了,汉八旗的妇女也有机会入选椒掖,但是汉女不能够入主东宫,事实上,汉女做到贵妃”“皇贵妃的,据我所知,有清至雍正一朝,也仅有年氏一人。如果这一点上我记得当真不错,那年氏的遭际实为前无古人的百年殊宠(1644皇太极入关~1735雍正病逝)。皇帝真的有心立福惠,那要面临的朝野压力是极大的8

补充资料:

全部名单:自努尔哈赤至溥仪满清十三朝中,汉八旗女子晋为贵妃及贵妃以上者(雍正之前,极少汉妃改姓,乾隆后则全部经过抬籍改姓,故贵妃中未曾改姓者唯年妃,耿妃)

年氏:雍正。湖广巡抚年遐龄之女。贵妃,敦肃皇贵妃。抬籍,未改姓。

耿氏:管领耿德金女。雍正间,封裕嫔,进裕妃。乾隆时,尊为裕皇贵太妃。抬籍,未改姓。

高氏,乾隆。大学士高斌之女。雍正十三年九月抬籍,贵妃之外戚,着出包衣,入於原隶满洲旗分,钦此。乾隆二年晋贵妃。十年抬籍,改满姓为高佳氏,晋慧贤皇贵妃。

金氏:乾隆。十四年封贵妃。嘉庆四年三月,封淑嘉皇贵妃,降谕:淑嘉皇贵妃一族抬入正黄旗满洲旗分。(这个皇贵妃是嘉庆为先皇考后妃颁发的长跑比赛鼓励安慰奖,细细。)

魏氏:乾隆三十年,晋懿皇贵妃。嘉庆生母。追谥孝仪皇后。抬籍正黄,改姓魏佳氏。(嘉庆是汉女所生)

苏氏:乾隆二年晋纯妃。累进纯皇贵妃。薨,谥纯慧皇贵妃。雍正十三年九月抬籍,改姓苏佳氏。

陆氏:初封庆嫔,累进庆贵妃,薨。因生前抚养过嘉庆帝,嗣后追谥庆恭皇贵妃,嘉庆年汉贵妃抬籍成为惯例,故抬籍,改姓陆佳。(又是一个长跑鼓励奖)

陈氏:乾隆潜邸旧人,累进婉妃。嘉庆间,尊为婉贵太妃。改姓陈佳(哦,活了九十二岁的老婆婆,也拿到了长跑鼓励奖,鼓掌)

刘氏:嘉庆潜邸侧室。晋和裕皇贵妃。改姓刘佳。

徐氏:咸丰妃。因诞育皇二子,晋玫贵妃。改姓徐佳。
————————————————

这个名单说明了,我们身为改革家的四爷就是封汉人为贵妃这一点上在大清也是首创先河,领导潮流的时髦人啊!哈哈。乾隆的时候,经过雍正一朝的集权政治改革,满贵族权力更加薄弱,权力更加向皇帝集中,满汉一体进一步深入人心,乾隆才可以封这么多汉女为妃。可是乾隆之前,被皇帝亲封的汉贵妃(不算那些追谥的长跑鼓励奖),只有年妃一人啊!后来嘉庆的生母都出了汉八旗的了,那是后话了。四四为年妃破了多少个先例阿。


关于继统,我私见是,福惠机会是有,但是渺茫。因为一则这孩子太小,二则,年妃死前身陷政治漩涡,四四一生也因夺嫡之争受累不浅,如果福惠是我最爱的孩子,只怕这父母之心,是巴不得他健康长大,真正做个富贵闲人呢!哈哈。


敏昭公主所说,康熙四十几年年妃就嫁入雍王府,但是不受宠,持这种看法的人,证据无非是她入府后好几年无所出8,笑,年妃刚适雍王之际,没有意外的话,应该和王妃,钮钴禄氏,耿氏等一样,都是134岁的孩子8

钮钴禄氏,耿氏也是进雍王府好几年后才开始生孩子的,大笑,即使四爷是罗莉控,也得她们成年了才能生儿育女阿!

注意哦,清朝选秀的年纪从十三开始,十七就算超龄,再无进宫机会了,以古代人的营养条件和身体状况,几个人能十三生子?!笑。四四让素病弱的年妃一口气生了这么多,不仅是四四想要子嗣(这一项任务他可以和家里任何一个女人协同完成么),而是他和年妃实在很想有几个属于他们两人的孩子8(西,年妃想不想生这么多才是需要研究的问题来,怎知她就一定爱死四四,像我们一样)!
即使是政治婚姻,也用不着以这种让年妃不断受孕的办法来拉拢年氏父子那三个封疆大吏8!哈哈哈。

咳咳,敏昭亲,我说话老没忌讳的,巴拉了这么多人家的床第之事,你不怪我8^^

另:元年,满大臣议立储需立满族女子所出的事,给桐桐一说,我也隐约有些印象,一定帮桐桐回家翻书去!
这种需要资料写东西一时又忘记来源的事,我也常有,好痛苦,摸摸桐桐~安慰Ing~

再多加一句:
我读过一本书,说年糕之妻是严氏,人说陈田五百年不通婚,年严通婚,是不是说明年糕的祖先不是那个以讹传讹的(严氏)年富,而是姜尚子孙呢?
一疑。

敏昭公主:

小白是我见过个人思想忒严重的人,佩服佩服!小白这么说不对啊,康熙孝懿后也是在做皇贵妃后才抬旗的不是??老康先都没有意识到抬旗的重要性呢。还有一点,年氏并不汉女,她是汉军镶黄旗人,地位比慧贤高啊,雍正对年没有什么破例呢,你想多了吧 

我看那书上说,年进府约10年了,一直没有生育,后来才接连生子的。请问,这个也算得宠证据?? 还不比孝圣呢!雍正最喜欢的我认为是皇后和孝圣。年虽然得到专宠,获得死后的殊荣,我认为雍正是看在孩子的面儿上。

白露嘉:

敏昭说:年氏并不汉女,她是汉军镶黄旗人

哈哈,这就不对了。

我都不好意思纠正您了,您也都知道她是汉军旗

他们家以前旗籍低,这是我在《文史知识》上看到的。

另有您说的康熙帝的孝懿皇后佟佳氏,她不是汉族女子,她是地地道道的满族,候寿昌写过辽东佟氏族属旗籍考辨的论文,您可以自己去看看。

我明白了,您其实是特不待见年妃(当然我不想知道您的原因)~哈哈,那您给一个例子,汉族女子(不管在不在汉军旗的——)雍正前被封贵妃的8~

再提醒您,允祥的妈妈章佳氏也不是汉族。是满族老姓。他们的《章佳氏族谱》原本现在还收藏在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草河城镇车家。您也可以自己到图书馆调出来看看。

 洗桐女史:

白菜,日本学者铃木真写了一篇《关于镶白旗和硕雍亲王胤禛与藩邸旧人》,再次证实了年羹尧原属镶白旗下,而胡凤翚也是,都是雍正的门人。其中说到雍正的乳母和雍正某位妃子原是同一佐领下的,只是不知道是哪一个,呵呵,在想会不会是谢氏看中了某家女子然后推荐给某人~纯属YY中~

另,敏妃原来是哪一旗的呢,白菜知道否,一直怀疑她家又被雍正抬旗,查了满洲八旗族谱,但是目前为止还没有翻到~

白露嘉:

我查到的章佳氏旗籍还真复杂,大多数章佳都像章佳阿桂一样,是正蓝旗,敬敏皇贵妃有一说是镶蓝旗,我去图书馆调书查去。敏妃因着十三祥被抬籍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敏昭公主:

敏妃算是特别特殊的一个,身前享有妃的待遇,死后又特谥为妃。这在康熙朝或者是大清朝都最特殊的,貌似贵妃或皇贵妃才有谥号。

另:小白(这么叫你不会生气吧??)我不是不喜欢年妃,我曾经喜欢过她,觉得她很可怜。但现在看到你们把年说得多受宠四爷多爱 ,就觉得过了。加上你们的自我观点,我就不喜欢她了。而且,汉军旗和汉人是有本质区别的!拜托…… …… 年不是地道的汉人, 她是汉军旗。 还有一点我要反驳, 敏妃究竟是雍正追封皇妃还是康熙自己留下遗旨 。 这都是个谜, 史学家都闹不明白, 你们怎么知道??还有人说敏妃在紫禁城停灵20多年呢疑点这么多,不要事事都联系到你们年妃。 这样实在看不下去!还有, 敏妃生前很受宠的。

白露嘉:

答敏昭:

年受到四某种程度的宠爱是事实,何种程度我们还没有定论,而能证明她受宠的证据远远多过您所说的那个进府后多年无所出”8~这些证据又并非出自我们(即你口中的你们)的编造。

我不想说服你喜欢她,事实上,你喜不喜欢她和我一点儿关系也没有。历史不会是因为你喜欢就那样地发生,因为你不喜欢就不那样发生了。
你看不下去我对年妃的态度,那没办法,我对年妃的态度与你也没有关系,只与我掌握的史料有关系。

汉军旗和汉人是有本质区别的,他们之间的确有区别,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都是汉人,在顺治五年之前,汉军旗连选秀的机会都没有。之后一直到年妃为止,不曾出过贵妃或者皇贵妃。满汉经过长期融合,到了咸丰,他宠爱过的武陵四春,那些女子可都未必是汉军旗的汉族女子了。

不要事事都联系到你们年妃,这句话我不明白,我们说到抬籍,敏妃属于抬籍之列,自然就会说到她了。她不是汉族人,也不是汉军旗人,她是老满族人,她生前也不是贵妃,她受宠与否与我们正在讨论的年贵妃的受宠与否有何关系呢?你不同意我说的汉族人年氏被雍正封贵妃,皇贵妃的这一行为,是以往没有先例的宠遇,那请你举出这之前的汉族女子被封为贵妃的例子来好了。

无论什么时候,不同意别人的观点,就请拿出客观史实,列出资料来源,与有足够说服力的证据,以此作为双方对话的基础,好吗?您一口一个我不喜欢你们喜欢云云,真对不起,历史不会因为我或者您的好恶而改变,您个人的不喜欢在这种话题的讨论上,完全可以说是无足轻重

————————————
再说一遍——————————
敏昭,我说的这些话都是就事论事的,没有对你个人攻击的意思。
如果你对年妃不受宠有足够的证据来说明,请详撰一文。我极乐于拜读大作,增广见闻,而就您现在说的,我看到一本书上说如何如何“”那些男生们怎么怎么看“”我不喜欢她“”史学家们都闹不明白,你们怎么知道“……这些话,欠缺了那么一点追本溯源的史料证据,那很遗憾,它们也就欠缺了一点基本的说服力。

飞天199

皇帝诏令年羹尧自裁,其父年遐龄,兄年希尧革职,子年富,斩立决,其余十五岁以上之子发遣广西、云南、贵州极边烟瘴之地充军,嫡系子孙将来长至十五岁,皆次弟照例发遣,永不赦免。

——四当时煞有介事,口气相当严厉,一年后就心软了,就把年羹尧的儿子全部赦免了。

附:雍正五年正月十日奉上谕:向因年羹尧狂悖妄乱,结党肆行,法难宽宥,朕出于不得已将伊治罪,又恐其党援固结不散。若将年羹尧诸子留在京师,或彼此暗相比附,又生事端,深属未便。故将伊等徒居边远之地,曾有言遇赦不赦。今见年羹尧正法之后,伊平日同党之人实皆悔过解散,已无一人比附之者。盖年羹尧之结党为时尚浅,是以易于解散,非如阿其那、塞思黑、苏努、阿灵阿、鄂伦岱之党因结甚深,如胶似漆,牢不可破也。凡属匪党,若恃强不肯解散者,朕立志必加诛戮,断不宽宥,以整饬纲纪,除国家之大害。此皆伊等自取,朕何容心?伊等若肯实心悔过,解散党羽,朕即开恩宽宥矣。今年羹尧之党既散,而当日平定青海伊亦著有功绩,着将伊子远徒边省者俱赦回,交与年遐龄管束,以示朕格外恩宥之至意。

敏昭公主:

回小白的话,我看的是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李景屏老师的书,要是她的话不可靠,我们的话不等于吹牛了??汗一个 ! 你也去找来看看, 就知道是我乱说,还是你自己个人观点模糊了主观意见!

还有,小白你也说了, 汉人和汉军旗是有区别的,汉军旗在满人眼中也算半个旗人,并不是纯粹汉人好不好!你说的话有些牵强啊!

说年进府多年无所出的不是我,是老师,你不同意可以冲她嚷去!我很不喜欢看到你说, 我说年不受宠是胡说、编造的,我也有证据啊,没有证据能瞎说吗。再说了, 我也就在女史JJ这个论坛看到说四最宠年, 其它论坛都很少有这个说法。小白…… 不是我的想法怎样,是你先入为主认为四最宠年。 我相信就算我把证据弄上来,你也能一一用个人观点驳回去不是??      

洗桐女史:

尽信书不如无书,人大还有一套雍正后妃系列,还说孝敬皇后是董鄂妃的侄女呢,这难道不是错误的,顺便说一句,在这套后妃系列中对雍正和年妃的感情那描写的真是激情,甚至还说年妃给雍正吃春药呢,这个能当作信史否?

而且此前我们讨论问题的时候提到冯尔康先生和杨珍女士的观点的时候,你不是说过:天哪!那个冯尔康写的东西能相信吗??还有杨珍,纯粹的个人观点 !每个专家的评论都不同!要看你相信谁了! 毕竟我们不是那个年代的人!

倘若专家的话,用之则肯定他,不用则否定他,那么我想我们根本没有继续探讨下去的必要了。

敏昭公主:

这个事情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咯,就算年给四吃** ,史书上也不会记载吧。

年不是清朝第一个汉军旗的皇贵妃!我明天把资料弄上来就知道了,第一个应该是孝懿!孝懿抬旗是因为康熙给自己母亲抬旗 。康熙抬旗的时候是在康熙20几年, 哈哈

白露嘉:

细细。
敏昭说我对你大嚷,可不公平哦,从我对您的回复里,您能找到一个感叹号么?

我知道李景屏那书,《正说清朝十二后妃》不是么?历史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李景屏的文字里也有很多她自己根据比较原始的史料得来的推论8
不知道你是否能判断哪些部分是原始史料,哪些属于个人推论,哪些纯粹是无章可查的呢?

李文字如下

侧福晋年氏同嫡福晋乌拉那拉氏(雍正即位后封为皇后)一样,都属于子嗣不旺的女人,乌拉那拉氏只生了一个皇长子,而且长到8岁就夭折了,年氏在进入藩邸后都10年了,才生下个女儿,不久还夭折了。(原始资料
     

  其实这能全怪她们吗?一大群年轻动人的王府格格(类似宫女)围着才进入而立之年的四阿哥,格格钮祜禄氏来到雍王府才几年就生下了弘历,没过几个月格格耿氏又生下弘昼。(看到了么?她们都是进府几年后才开始生育。原始资料。她们二人耽育子女的记录到此为止。

  在大家族中,嫡妻没有子女倒也罢了,身为偏房的妻子如果也没有一儿半女,到老了就没什么指望了。(不错世理常情。)

  弘历、弘昼的接连出生让年氏羡慕极了,而在羡慕之余,内心深处也不免泛出些许酸楚与苦凄,身为女人是很无奈的。(笑,纯粹的个人推论,年氏内心深处的酸楚和苦凄,见于何种史料?她有诗文传世抒发否?年氏当时年纪不老,仍有生育能力,又没有资料说明雍亲王厌恶,薄待她,何以见得就非得酸楚苦凄”“无奈?弘历弘昼的出生和年氏的酸楚凄苦只能说,可能,也许,大概如此亦不见得有必然的联系),

  也许四阿哥要处理的事情太多了,忙得连……李用的后面的破折号只是想说明他忙得没有时间宠幸女人吗?连他也使用了也许这个字眼不是吗?)然而到康熙五十七年之后,年氏突然受到四阿哥的关注,难道真的应了久别胜新婚的古话?她与雍亲王已经咫尺天涯相隔了好几年……紧接着她就一个接一个地生儿子——康熙五十九年五月二十五(1720年6月30日)生下福宜,康熙六十年十月初九(1721年11月27日)生下福惠,雍正元年五月初十(1723年6月12日)又生下福沛。(史实部分

  年氏受宠若惊,对她来说,这的确是迟到的爱。(受宠若惊,哈哈,这种形容情绪的字眼又是个人推论8

  在年氏的心中,丈夫是个城府极深的人,成婚都快20年了,她始终猜不透雍亲王的心思。(再次个人推论,他怎么知道年氏猜不透雍亲王的心思的,这句话根本是无据可考~

所以您看,相同的史料完全可以产生结论不同的,但是同样合乎逻辑的研究成果,真正的历史论文是严密的,李的这篇文字阅读性较强,可是他对年对婚姻感觉幸福与否的推论以及在后面章节中他分析的年妃所思所想,也都只属于他自己的观点,未见得考证严密,不是么?

我发表我的看法,您不喜欢,不爱听,这不是我的错。争鸣不是坏事,您如果有详细的关于孝懿的资料请尽管贴上来,我也会把我所有的佟佳一族的旗籍史料贴上来,比较之后,也许更有助于我得出更接近史实的结论,如果孝懿并非满族,我也不会有什么不高兴的,因为我自问从来不是一个顽固有执念的人,认识根据新发现的,新阅读到的史料而改变调整,是常有的事。

白露嘉:

回复洗桐关于敏妃的问题。

今天查过《章佳氏族谱》和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二书。
始祖章佳穆都巴颜,居住于长白山附近的额磨索罗处。
生五子,分居五处,后因所居地点不同先后编入满八旗,故有几大分支。

第一支,穆都巴颜次子章库,其长子迁居凤城,后为正黄旗。世代居凤城,本溪,沈阳旧京。
第二支,三子怀色子孙,迁居伊汉阿林,后编入镶黄旗。此一支第五代祖赖塔顺治年入关,封镇南大将军。后世出勋贵,八代大学士章佳尹泰,九代两江总督章佳尹继善,第十代祖出章佳庆桂,军机大臣,工部尚书。
第三支,章佳氏第一支再分化,五代祖章佳瓦新,镶红旗。居沈阳。
第四支,同瓦新为亲兄弟的索新再迁居,后编入镶蓝旗占泰牛录下,此一支为允祥生母敬敏皇贵妃所属,雍正年间全族抬籍改为镶黄旗,与怀色子孙同旗。

目前仍居住于锦州与沈阳的章佳氏族生活状况另可参见《赫图阿拉与满足姓氏家谱研究》一书,辽宁民族出版社200412月出版。

白露嘉:

佟氏家谱更加庞大复杂,至于佟氏为何以满族人入镶黄旗,却又在天聪年间被重新分入汉军旗,又在康熙年间被重新分回镶黄旗,牵涉到了以下八个问题,我想需要另开一贴详细说明:

1
。参考《佟佳氏族谱》与《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解释佟佳氏的发源与人口的迁徙流布。

2
。参考王钟翰公提供史料解释清代八旗中的满汉民族成分问题。

3
。参考《清史稿》,《东华录》,《八旗通志》《清太祖乌皇帝实录》等书解释八旗始建中佟佳氏所属镶黄旗而又在天聪年间领皇太极谕旨领袖汉军旗的原因。

4
。按以上书目解释佟佳氏作为满族八大姓之首与爱新觉罗氏的关系。

5
。佟佳氏自努尔哈赤,一直以来所受到的不同于满汉贵族的待遇。

6
。按佟国桢康熙十二年《原修宗谱序》解释佟佳氏要求复原籍镶黄的原因。

7
。佟佳氏从天聪至康熙年间来作为满大臣却隶属汉军旗的意义。与讨论复籍的始末。

8
。参考书目与原始史料列表。

——————————————————
我认为目前所搜集的关于佟佳氏出身的史料自认为相当充分,也请敏昭将所用史料(原始的,非原始的)来源列出。以便逐一比较分析。谢谢。

敏昭公主:

你也说了相同史料每个人看法不同,我只是想说这史学家的观点怎么也比咱们强吧!至少不会带这么多个人观点在里面,要不怎么当专家呢! 我就说吧,我就算把再多的资料弄上来 ,小白你一样反驳。 你都先入为主的认为了 ,那我再多说什么都等于,不是我的偏见, 是你自己的问题。

清代第一位被抬旗的后族为康熙母佟佳氏孝康之家。其母家原为汉军,按乾隆汉军之初本系汉人的说法,孝康应为汉族。〖27〗孝康被追谥为皇后是在康熙二年,但无论是当时还是以后20多年,皇室都未提出过为孝康母家抬旗的问题。这说明其时清廷并不看重皇后的族属与旗分。至康熙二十七年,孝康之弟佟国纲才上疏,要求为本家族籍既恳祈睿鉴,改隶满洲。得旨后户部复奏:舅舅佟国纲等,查系满洲,理应将伊及族人归入满洲旗分。但查汉军镶黄旗舅舅佟国纲佐领及伊族人在汉军正蓝旗之十二佐领……若将伊等俱归并满洲旗分,则汉军旗下壮丁缺少。应将舅舅佟国纲等仍留于汉军旗下。现今满洲有授为汉军副都统、参领之例,佟氏族内文武官员仍留现任,照例长转,其编审册内俱开为满洲可也。28〗这次抬旗,严格意义上讲,与佟氏一门出孝康、孝懿二后并无直接关系,而是由于佟氏家族成员的要求。
                          

                        文章选自《清代皇后册立与八旗大姓氏族》

看到没,依照小白你的说法, 汉军旗是汉人,那清朝第一位汉人皇贵妃,不是孝懿是谁啊?孝懿没有抬旗前就已经成为皇贵妃了,不像年,快死了才封的。你以为就你家年妃特殊?我家孝懿、敬敏更特殊呢! 我感觉小白你就是那种非得逼着我认同四爱年,找了无数资料根本不是讨论。 你的个人意见也不差啊,太咄咄逼人了吧?

白露嘉:

佟佳氏到底是满族大臣还是在旗汉族大臣抑或是汉大臣的问题在我写详文考辨时先做简述如下:

1
。佟佳氏的血统是满族
《根据满族佟氏史略》中所载《佟氏世系谱牒》,佟佳氏祖先为出生在达塔山的巴乎特克甚。之后因巴乎特克甚三子额合里图们与五子达尔汉涂墨图(佟达礼)迁居通牙(通牙即浑江地名,浑江本名作佟佳江,又作吉雅江)而得姓。后子嗣昌盛,成为满族八大姓之首(满族八大姓为佟,关,马,索,齐,富,那,郎)。
明永乐年间火尔阿布首领阿哈赴应天朝贡,为了以夷制夷,明廷始在火尔阿布设置建州卫。佟佳氏斡多里部豆满猛哥帖木儿因与阿哈姻亲,携族随之西迁马察,后猛哥帖木儿出任建州左卫指挥使,此一支佟佳氏始渐定居于辽东沈阳抚顺一带。世出隶属明廷军官。后传至佟塔木,佟养真(一作养正)佟养性。
直至建州女真努尔哈赤起,佟佳一族始与建州女真部修好。佟佳氏在佟养真,佟养性的带领下依附努尔哈赤,成为从龙第一家,爱新觉罗家与佟佳亦有姻亲,努尔哈赤非但是佟养性的姐夫,而且是佟养性的岳父。

2
。佟佳氏归附努尔哈赤后,受到的待遇
同为女真,且同怀大志,佟佳氏一族追随努尔哈赤,开始创业过程(为1600年前后)。1061年,努尔哈赤开始建旗,其军惟有四部:一曰环刀军,二曰铁锤军,三曰串赤军,四曰能射军,为便于指挥,以黄白红蓝来加以分别。旗子皆为纯色。也并没有一定的规制,佟养性隶属蓝旗。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努尔哈赤统一海西女真,人口倍增,故扩编四旗,制定八旗。佟养性与努尔哈赤姻亲,被分入上三旗中的镶黄旗。(资料出于《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八旗通志》等)

3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的旗制改革

汉军旗的肇建,发生在努尔哈赤去世之后。皇太极继统之后,仍继续对虏获而来的汉人奴隶进行压迫,对前来归附的汉官亦多加欺凌,曾谕:初,二等俱分满洲大臣,所有马匹尔等不得乘,而满洲官乘之;所有牲畜而不得用,满洲官强与价卖之;凡官员病故,其妻子皆给贝勒家为奴;即为满官所属,虽有腴田,不获耕种;终岁勤怐,米谷仍不足食,每至鬻仆典衣以自给。(〈清太宗实录〉)可见汉官生存之艰难。
佟佳氏一族当时因是满洲勋戚,家族日渐扩大,拥有越来越多的汉人奴隶(世仆),成分开始变得复杂,大量汉人始姓佟佳氏,佟氏。而佟养性一家在这种情况下,过着欺压汉族的镶黄旗满洲贵族生活。此时奴隶制开始阻碍八旗的发展,封建进程被奴隶制制约,奴隶们大量逃亡,汉官私通明国。皇太极认为要阻止这种情形的恶化,惟有将汉人拨出满洲大臣之家,另编一旗。
于是皇太极开始选拔汉官,另通过科举,将凡在皇上包衣下,把贝勒等包衣下,及满洲,蒙古家为奴者,尽皆拔出,免予这些优秀的奴隶二丁差徭,还渐有被选为官吏者。
终于经过天聪四年的准备,天聪五年的正月,汉奴被分立为单独一班向皇太极行李朝贺。佟养性身为总兵官与爱新觉罗家的额驸,负责此事的筹办,因此成为当时管理领导这班汉人的首领。正月大典,更加说明皇太极已经决定建立新的汉军旗制,并将交由佟养性负责。
佟养性利用汉人的技术力量,总督他们制造红衣大将军炮,功劳日著。该年正月,皇太极更敕谕佟养性:凡汉人军民一切事物付尔总理,各管悉听而节制。因担心汉人不愿服从自己心腹满族大臣的管理,又同时谕众汉官:凡汉人军民一切事物,悉命额附佟养性总理,尔众官不得违其节制……藐视养性,是轻国体而玩法令也。
于是汉军旗被正式划分出来,被称为旧汉兵一旗,而此时佟养性仍为镶黄旗,因为他本是满族大臣,不过主理汉军事务而已。从努尔哈赤至清末,清廷与其他满清贵族勋戚从未把佟佳氏一族看作汉军旗隶属奖惩待遇,佟佳氏是作为管理者与领导者接管汉军的,该族与汉军,汉人,始终有本质不同。(资料出自于:〈明史〉〈清太宗实录〉〈清史稿〉〈清史论丛之关于满洲旗制和汉军旗制的始建时间问题〉等)
经过两年的筹划准备,七年,皇太极下诏,命八旗满洲佐领分出汉人壹千五百八十户,每十丁授绵甲一,以光远统辖。光远,即马光远。全部交由满大臣佟养性统领汉军,不能完全阻止汉军的外逃与私通敌军,而永平守军马光远在天聪四年投降皇太极,足以被皇太极所用,以汉治汉。马光远刚投降时,其人其部被编入正蓝旗,〈清史稿列传〉中记录天聪四年,光远投诚,隶汉军镶黄旗,实在是大谬不然,汉八旗当时尚未诞生,光远如何能被编入汉军旗?
12
年很快过去,旧汉军一旗也不再适应八旗作战,因为奴隶俘获的越来越多,投降的汉军越来越多,他们的子息繁衍也越来越多,所以其间汉军先是同满四旗加为四旗,后在崇德七年,又随满八旗的编制,扩编为八旗,此时才有汉军镶黄旗编制,马光远这时才隶于汉军镶黄旗。(资料出于〈天聪朝臣共奏议〉李新达〈清史论丛〉中的论文,〈清太宗实录〉等。

4
。佟养性与马光远的关系。
皇太极以汉治汉的想法虽然现在可以交由马光远代为实现,但是皇太极对汉军额真马光远并不信任,马光远并不是首任总管汉军的昂邦章京。石廷柱提到当时的状况时说:是时,佟养性为乌真超哈昂邦章京,廷柱为副。六年,养性卒,廷柱代为昂邦章京。马光远虽然日益重要,但是仍在在皇太极的安排下,受制于满大臣佟养性。佟佳氏实际上成为满汉大臣中都非常具有特殊性的一族。
对满清贵族来说,他们仍然是毫无疑问的满大臣,属镶黄旗,身份比一般满大臣更加高贵。对汉军旗来说,佟佳氏又是最直接的主子,听受他的差遣,管理,监督与调用,总管汉军旗军民一切事务。佟养性才是汉军旗的实际首任固山额真。由此认为佟佳氏是汉人,或者本属汉军旗者,实在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枉加揣断。

5
。佟佳氏与汉军旗的关系。

由于皇太极与佟养性对汉族奴隶与降兵的改革与管理,众汉军开始全力为满清作战,他们对汉旗建制向皇太极表示说:拯我等于陷溺之中,不受满洲大臣欺凌,虽肝脑涂地,不能仰答上恩于万一。汉军不仅在军事上,而且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巩固和发展了后金的政权。佟佳氏于此,功劳莫大,于是作为恩典,皇太极将佟佳氏一族正式划分汉军镶黄旗,一则使汉军更加听从管理,一则使佟佳氏正式成为汉军镶黄旗的主人。又指婚正红旗旗主岳托与佟养性之女成婚。佟养性以努尔哈赤元妃哈哈纳扎青的亲戚,西屋里额驸而正式成为皇室的一部分,感激涕零,说出““臣以微贱,得与上及诸贝勒姻戚,何异登天!的话来。(所用史料同上)

6
。佟佳氏在被分入汉军镶黄旗之后。

佟佳氏以满大臣被分入汉军旗,这个例子在汉军旗中十分特别,特殊。地位自然不同寻常。
他们仍然被当作努尔哈赤原配夫人佟佳氏的姻族贵戚看待,这一点其实对佟佳氏来说,未必有绝大的好处。
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佟佳氏所出)虽然广有战功,但开国五大臣与努尔哈赤的其他儿子与褚英不和,在努尔哈赤面前多次告状,努尔哈赤与褚英父子关系恶化,褚英被剥夺兵权后最终被处死。佟佳氏虽然因筹统汉军旗而得管汉军旗,但得到汉军旗的最终原因,其中也包括皇太极牵制元妃佟佳哈哈纳扎青的另一子代善的一点考量。
所以原隶蓝旗,后升为镶黄旗,后又被分入汉军镶黄旗的佟佳氏虽然得以在作为满大臣的同时又能统领汉军镶黄旗,似乎权力与兵力增加了,但实际上也受到了更多的限制。
当然这些限制并不包括满汉俗不联姻的旧规, 佟佳一族被分入汉军旗,却仍是满大臣,所以一直以来,仍然与各大贵族联姻,联姻的对象包括爱新觉罗家。佟佳氏被分入汉军旗后,积极指挥汉军旗作战,追随多尔衮南下,出过追杀剿灭过李自成的佟图赖,佟图赖灭掉李自成后被加授正蓝旗汉军都统,封一等男爵,世袭罔替。之后他又剿灭南明督师何腾蛟,再封一等子爵。后在雍正年被追封一等公爵。康熙的母亲孝康章在这种情况下嫁给顺治皇帝,佟佳氏权力更加显赫,开始有佟半朝之说。(资料同以上)

7
。佟国纲之死。佟国桢重修宗谱。康熙为佟佳氏复籍。

继承父亲爵位的佟国纲继续带领汉军镶黄旗奋勇作战,在康熙征讨准噶尔战争中牺牲。被追谥太傅。
佟国维又在平三藩的斗争中捉到了吴应雄。
佟佳氏势力日增,佟国桢于康熙十二年重修族谱。
这份〈宗谱〉与〈达塔山佟氏家谱〉对照看,是真实可信的。
佟氏确实是满族人,一直以来也一直享受满大臣的殊荣和待遇。
康熙的所谓抬籍,将佟佳氏由汉三上抬入满三上,实在是顺理成章,更确切的说,是复籍,佟佳氏本属正蓝分入的镶黄旗。早在康熙十二年,佟佳氏重修的族谱里就说明:我始祖达礼公在明初以勋阀起家,垂二百七十余年,并没有任何满贵族对佟佳氏的族谱有异议,可见他们一直把佟佳氏当作满族看待,其间不曾中断。如果康熙刻意认为母亲出身微贱,要为之抬籍,也不必专等自己年近三十之后,实在是佟国纲自己要求抬籍(见〈清史稿〉),皇帝就此允准而已。(以上资料见于〈清史稿〉,〈清太祖实录〉〈佟佳氏宗谱〉等)

8
,佟国纲抬籍后话。

1
)老满洲勋贵已经完成政治使命,此时放弃汉军镶黄旗的指挥权,汉八旗权力更加向皇帝集中。

2
)虽然说,为后族抬籍自此始,孝康章的出身似乎是更加光辉了,但是佟佳氏自来是满洲贵族,在佟妃生玄烨之后被升为佟贵妃,没有逾常之处。佟国纲自请恢复旧籍,合情合理,也没有逾常恩宠之处。

3
)。现存于辽宁档案馆中佟永功对佟氏家谱的考证资料证明,很多人认为佟养性和他的后人是汉人,其实是错误的。因为佟原隶正蓝,后隶镶黄,身为满洲大贵族,虏获奴隶,得附汉军极多,一些其它民族成分的人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改姓佟氏而最终进入佟氏家族的人不在少数。佟永功举例佟凤彩,其祖父本名孙景禄,当年就是佟养性的属下汉人,因为对主人忠心,准姓佟氏,后来竟然官至巡抚。直到民国年间佟兆元主修《佟氏宗谱》,在沈阳发现孙的墓碑,才证明了他本是汉人,而不是佟养性之孙。辽宁凤城仍发现叶佟(叶赫那拉氏女真改姓佟,如果满族不把佟佳看作满贵族,怎会自己改族?),与抬佟(抬佟全部为汉人)。甚至蒙古族也有姓佟的,锡伯族人中也有姓佟的。在满大臣佟佳氏显赫一时的情况下,他们以姓佟为荣,是很正常的。这说明不了与爱新觉罗家联姻的佟佳氏是汉族,是因为孝康章的关系受了殊宠,实际上如果没有佟佳氏的满族贵戚身份,如果没有佟佳氏世代为满清立下的汗马功劳,孝康章当初是否能入宫也是个问题。

4
。)佟氏宗族根据佟明宽,李德进的分析,宗族可分为11个,佟佳,佟鄂洛,佟塞勒,佟启,佟尼果特,佟尼跃特,佟氏,纳喇氏,富察氏,完颜氏,李佳氏。其下有多有分支,恕不赘述。因佟氏曾一度因管理汉军旗而被分入汉军旗,便认为佟氏是汉族,被满清看作汉军出身,实在某些史家考证不严密犯下的错误。

5
,)佟国纲担心长期处于汉军旗中,将会慢慢丧失一直以来的满贵族地位,故要求复籍,康熙虽然因佟国纲要求,为母族复籍,但是也并不说明佟家的血统是百分百纯正的女真。在王钟翰公的文章《关于满族形成的几个问题》中,考证,佟佳女真自金亡后,长期以来,娶过汉人,蒙古人,高丽人……许多民族的妇女。所谓满汉不婚的旧俗,是满人崛起后才开始对自己血统的一种保护。满族的形成是很复杂的,混杂融合了许多其它民族。这一点是在考证满族的形成过程中必须说明的。

6
,) 说是要写一个简述,还是写下了这么多,我对自己要完成的那篇更长的论述开始望而生畏了,哈哈。之后有时间的话,我还会写汉军年氏的族谱考辨,与曹雪芹的族谱考辨。总之目前对敏昭的提问我先说明一点,年氏与佟氏不同,不是汉军旗里身份罕有,屈尊纡贵的满贵族,而一直就是汉族,顺治五年前满汉不婚,那个汉,就包括了他们。他们的崛起实在也代表了满汉融合过程中,汉军与汉族地位的日益加强。

更多话,容后再叙8

另:敏昭你说我只是想说这史学家的观点怎么也比咱们强吧,我想说你迷信所谓史学家这一点实在有点可笑,史学家的观点也是从原始史料中不断考证推论出来的,谬误常有。我自己的父亲就是考古学者,对史学家我实在是没有这份神秘感和迷信。
哈哈。
半夜了。睡觉去也。

我感觉小白你就是那种非得逼着我认同四爱年, 找了无数资料根本不是讨论!你的个人意见也不差啊 ,太咄咄逼人了吧?


这话更加让我觉得好玩儿了,敏昭,没有史诗,我们现在的所谓讨论就没有基础,我没有兴趣和你做无谓臆测的事情。我只凭历史资料发表些自己的观点。

我感觉小白你就是那种非得逼着我认同四爱年, 找了无数资料根本不是讨论!你的个人意见也不差啊 ,太咄咄逼人了吧?


这话更加让我觉得好玩儿了,敏昭,没有史诗,我们现在的所谓讨论就没有基础,我没有兴趣和你做无谓臆测的事情。我只凭历史资料发表些自己的观点。

梦吟:

呵呵,敏昭公主,我是过路人,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首先说,历史学家不可迷信,阎崇年也是历史学家吧,阎崇年讲的也是错误多多,你能说历史学家就对吗?

再者,我不喜欢年妃,也不喜欢敏妃,但是我综观全帖是您在认死理儿吧,JJ没有说让你认同她的观点啊,倒是你一直想让我们接受你的观点啊.

再次,讨论谁更受宠本来就是见仁见智的问题,既然你认为对,就对好了,为什么一定要别人也认为对呢?

你为什么不仔细看看资料,分析一下呢?哪怕她们确实错了,你也要用最原始,最可信的资料来反驳,而不是用<正说XX>等历史学家的白话文的书来做你的支援

先说这么多.

suzy

唉,好象在各自不同的角度争论,争的不是一件事情。

不过个人观点,这位作者实在不是史学家,哪个学者会自己下论断,来说这个人内心怎么想、那个人感觉如何如何的。我觉得作者去写言情小说或者剧本比较合适。因为她的书只适合YY,不适合严谨的研究。写文的MM们倒可以从中得到灵感就是。

洗桐女史:

什么是年妃进府二十年才生孩子?年羹尧是康熙四十八年左右成为雍亲王门人的,这点年羹尧的折子上说的很清楚,而年妃也是同时入府的,那个时候不过是个十三四岁的小孩子,怎么可能生孩子呢?

梦吟:

不过我觉得孝懿是不是也是抬旗,有点疑问,也许是比年妃前.

不过佟妃生康熙是几岁啊?貌似13?

昭敏公主:

孝懿本来就是抬旗的,介绍她的资料上都写有——孝懿仁皇后佟氏后为佟佳氏之类的    

另,康熙他妈生他时就是13岁,真是奇了怪了,没有夭折。汗……

白露嘉:

孝懿不是佟国维的姑娘吗?

佟佳氏复籍,孝懿自然跟着就恢复镶黄旗的身份了?哪儿有专门为她甚或她爹佟国维网开一面的事情。

佟佳氏自来是满贵族领汉军,这是有历史渊源的,和某女受宠不受宠,佟国维一个人有功无功关系不大。

而后来到了四四同志之后,清帝修改故史,凭对女人的好恶(乾隆汉妃们的例子)与某将领大臣一时之功抬籍,降籍,赶人出旗的事情,汗,就常有发生了。我喜欢四四这一点,重用汉大臣,给贱民脱籍,对民族户籍这些问题上,对人看法比较平等。

敏昭公主:

温僖贵妃去世也是辍朝5日,这个有先例咯。 所以四四在年去世为其辍朝5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

白露嘉:

对的,敏昭这次说的不错。

清丧仪大体承明,明承宋,清皇贵妃的丧仪自顺治定制,内务府掌行,但届时另向皇帝临时请旨。

孝献皇贵妃董鄂去世,顺治追封董鄂为孝献皇后,以皇后礼成丧,辍朝五日(皇后丧仪辍朝五日为期,有两次逾仪,一是高宗孝贤后辍朝六日,一是宣宗皇后孝慎,辍朝九日),皇贵妃丧礼辍朝日期以此定制


温僖去世,也辍朝五日,这就是逾矩了,因为温僖只是贵妃,所以清史稿特地交待了辍朝五日四个字,余如制,就是说,除此之外,葬礼还是以贵妃体制,比贵妃的辍朝二日多了三天,没有其他的特殊性。
关于她的死,这是《清史稿》的全部文字交待:
三十五年,温僖贵妃钮祜禄氏薨,辍朝五日。命所生皇子成服,大祭日除,百日薙发,馀如制

因为温僖并非皇贵妃,以贵妃制下葬,所以敦肃才是定制后第一个辍朝五日的皇贵妃[白菜注:实际上,顺治定制较简(见康熙二十五年刊刻的《会典》) ,年妹妹的葬礼添加了很多前所未有的内容,乾隆后又不断修正补充,《会典》总共编撰了五次,才形成今天我们读到的《会典》.]

《清史稿》记载如下:

雍正三年,敦肃皇贵妃年氏薨,辍朝五日。特简王公大臣典丧仪,遣近支王公七,内务府总管一,散秩大臣二,侍卫九十,内府三旗佐领,官民男女咸成服。大祭日除,薙发。日三设奠,内外齐集,百日后至未葬前,日中一设奠,朔望仍三奠,命内管领妻祭酒三爵。奉移日,礼部长官祭轝。金棺启行,王公百官从。礼部长官祭所过门、桥。初祭陈楮币十八万,帛九千,画缎千,馔筵三十五,羊、酒各二十一。大祭同。
        

又定又定贵妃晋封皇贵妃,未受册封前薨,罢制金册宝,以绢册宝书谥号。遣正、副使读文致祭,先期遣告太庙后殿、奉先殿。届日内外会集,正、副使赴内阁诣册宝案前一跪三叩,奉册宝出,至午门外陈采舆内,复三叩。校尉舁至殡宫大门外,正、副使行礼如初。奉册宝入中门,陈案上。正使诣香案前三上香,宣讫,读文致祭如仪。乾隆二年,奉移金棺从孝敬后葬泰陵。

以此看来,敦肃的葬礼很有趣儿,丧礼和册封礼同时进行。顺治对董鄂追谥为后,丧礼进程中也不曾同时行册封礼,雍正另有发明,一边成凶礼,一边成吉礼,人都过去了,他却少一个步骤也不行,真够奇特的。

还有一点有趣的是,某四这人尚俭,像我昨天对洗桐说的:小气巴拉的,自己的丧礼还交待:工需动用内帑,并谕毋建石像,惜人力。
对年妹妹的丧礼他却很大方。日后还形成了皇贵妃下葬的定例。

清朝后妃丧葬礼仪载于《大清会典》卷三十七,三十八和《大清通礼》,《通礼》乾隆年间修成,我们且不管它。
我们从会典卷三十八中来查一下皇贵妃的丧葬体制,可以看看,与温僖的余如制葬礼相比,年皇贵妃丧仪的不如制之处:

奉旨持派大臣:近支王公七 (逾矩,会典未要求持派王公,要求派领侍卫内大臣),内务府总管一,(逾矩,会典要求内务府总管派佐领管领下官及其妻,某四不但把内务府的三旗佐领派去了,还把内务府总管本人也派去了)散秩大臣二(未逾矩,会典要求散秩大臣派三个,四四国事繁忙,能派出的散秩大臣少一个。)

成服:官民男女咸成服(严重逾矩,会典要求皇子,皇子福晋,大臣持服,皇贵妃姻戚持服,内务府以下官民以三分之一持服,他到好,要求全部成服)

奠祭:日三设奠(未逾矩,会典要求每日朝夕三设奠,看来人死了也还是要吃三顿饭,吃多了撑的慌~哈,我这不是废话么?~~^ ^),内外齐集(严重逾矩,人家会典只是要求四品以上的官员才去缨集,公主福晋以下一品命妇去耳饰,素服集,日中进果,公主福晋以下一品命妇不必集,可他竟然内外齐集,派这么多人去做什么涅?难道怕年妹妹吃饭的时候寂寞???不明白~)百日后至未葬前,日中一设奠,朔望仍三奠(超级严重逾矩,会典要求坤宁宫百日后五日停祭,宗室以上十日停祭,他不但要求仍然每日设奠,朔望更要三奠。),命内管领妻祭酒三爵(此一条不逾矩,会典要求如果皇贵妃未生子或者子幼,由管领妻祭酒,不过我看的这本会典已经是所谓五修版了,以我猜想,董鄂死的时候,荣亲王已经死了,这一条规矩也许是始自某四的,体恤他那个小心肝宝贝)。奉移日,礼部长官祭轝。(不逾矩,要求皇贵妃所出皇子叩祭,某四看孩子小,请礼部长官代劳了)金棺启行,王公百官从。礼部长官祭所过门、桥。(不逾矩。会典也要求王公百官咸集,过门桥也由皇子祭酒,但他也叫礼部长官代劳了,他怎么能让福惠走那么多路呢?)

同时进行的为逝者行吉礼就更特殊更奇怪了,非要较这个真,给人家年妹妹这个名份,丧期不能用金,作绢的代替,先谥后册,如人在世一样还去报告太庙,列祖列宗,而且又叫内外会集一次(你不觉得累,可大家多累呀!),得,筵席就免了,最后只有上香了。三上香后继续丧礼,可真闹腾得慌~=[]=大凶大吉,二礼并成的行为是一个新发明,人顺治倒爱董鄂爱到四个月后跟着去死,也没这样,不知道某人是怎么想的。后来从小抚养嘉庆长大的如生母的庆贵妃陆氏死了,嘉庆十分哀痛,追封庆恭皇贵妃,也照同办理,在丧礼期间行吉礼,也告太庙祖宗。

清史稿里其他皇贵妃的葬礼介绍就很简单了,都是一两句话带过,如制呗。

还有一点特别的就是道光的諴僖皇贵妃死了,既不辍朝,也不素服,道光也是很节省的人呀!
琳皇贵太妃死的也不是时候,慈禧太后当时在过万寿,所以皇帝不辍朝,只叫百官罢朝十二日,素服了一日。


死后册封的,还有乾隆的妃子忻妃,死后以贵妃礼葬,但是只把册书在她灵前烧掉了,也没什么告太庙什么的。之后皇帝把给皇贵妃,贵妃,妃的丧礼服色规定了一下。

综上所述,敦肃皇贵妃的丧礼,实在算得上是特殊了,比较起来,是清史稿皇后以下的妃嫔葬礼中,载录最详,丧仪最隆重的一位。
她的葬礼虽然比起皇帝皇后皇太后的国丧还是要低一个级别,但是丧礼上成册封吉礼,遣告太庙,与奉献殿的祖宗们,是史无前例的。在我看来,这就是四四在表达对年的一种比较特别的情意~~~~~哈哈~

笑。
我不知道敏昭你来,终究是因为你认为我和桐桐太过喜欢年妃而由此不喜欢年妃呢(
我是很粗心的一个人,不大懂得这种情绪),还是对李景屏的类文艺小说中对年妃凄苦”“酸楚”“无奈的婚姻确信不疑,总之你似乎一直是想说服我不要喜欢年妃,或者在竭力说明年妃没有什么被四四看重之处,实话实说,我对年妃说不上有什么特殊的感情,但是我所看到的史料显示了某四对某年的待遇(起码是有史可载的,有目共睹的,面子上做足了,而且朝野上下,甚至是死去的列祖列宗都必须共同参与的公开待遇),是很优厚的。
无论我喜不喜欢她,在我没有看到比这些史料更具说服力的史料之前,请你网开一面,容许我暂时这样保持我既有的观点。

48年入府,54年生子,时年19,之后生育情况看来就如冯尔康考证的,有专房之宠,看来当真女大十八变,越长越好看呢,细细。

飞天199

抱抱白菜。年MM的丧礼,我留意很久了,只是手上没有大清会典,无法比较。

对于温僖贵妃,想补充一点,当时她是康熙宫中地位最高者,我想,辍朝五日也是应该的。

敏昭,乾隆的妈妈也是入府很久后才生下弘历的呢。钮祜禄氏,康熙四十三年入府,五十年八月生弘历,其中相隔七年呢。所以,年MM从入府到产下女儿,间隔的时间并不是太长。

敏昭公主:

你怎么知道年的生辰呢?史书都没有记载呢,不会是揣测吧?冯尔康考证??毕竟是考证嘛,不足为信啊!

还有一点,我也赞成四哥喜欢年,但是不是最爱就说不准,连首悼诗都没有 。人家乾隆爷那么博爱的人都给孝贤、慧贤等写诗呢 ,所以年就算丧礼再隆重,也只是个形嘛。小白 ,我奉劝你眼光不要只看清朝这块,你要是真得以丧礼隆重来证明皇帝爱谁?  嘿嘿,那朱元璋最爱就不是马皇后、朱棣最爱也不是仁孝了。 这二人贵妃死了通通辍朝5日呢,这也算是逾矩吗?另:感觉小白你对丧礼蛮有研究,既然这样,可否帮忙分析下下明朝的贵妃丧礼??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洗桐女史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洗桐女史 离线
级别: 管理员

UID: 3
精华: 166
发帖: 10196
金钱: 500671 枚
威望: 1000 点
金币: 1101539 个
群组: 四宜堂
在线时间: 1193046(时)
注册时间: 2005-03-29
最后登录: 2024-06-11
2楼  发表于: 2006-09-17   

洗桐女史:

大清会典啊,竹子帮我整理了福慧那一部分的说~我上次不是传给你了么,飞天?

关于年妃的入府时间,我认为应当和年羹尧分到胤禛的门下的时间基本上是同时的,年羹尧确实是康熙四十八年的时候分到雍邸的,这一点,我已经说过了,有年羹尧的奏折为证。

而当时入府,年妃不过十三四岁,我觉得白菜的推断合情合理啊,倘若说所有推论都不能为证的话,那么敏昭妹妹怎么就如此相信李景屏的推断呢?是不是有点自相矛盾啊~

不过关于丧仪部分,我不是很了解,正在翻大清会典,看完了,再给结论,呵呵~

还有,关于建石像生,那是因为康熙本来没有建,所以某人也不敢建啊~

白露嘉:

大清会典,请查阅康熙二十五年版。大清通礼在雍正的时候是没有的,请查阅大礼记注(张廷玉修撰版)。网上四库全书有电子版,这些书都收录在里面了。

回答敏昭:我早已经说过了,清礼承明制,明制承宋制,皇后去世,辍朝五日,不是从明代开始的。
清朝虽然承制,但是办丧事的时候多少钱,究竟什么礼数,清史稿都说了,内务府掌行,但要向皇帝请旨先,你说“
那朱元璋最爱就不是马皇后、朱棣最爱也不是“仁孝”了。这二人贵妃死了通通辍朝5日呢,这也算是逾矩吗?”
敏昭是我言之不详,还是你的阅读理解能力出了一点小偏差呢?我没有说过辍朝五日是逾矩,正相反,我按照清史稿的说法,注明了辍朝五日这是“顺治定制”。这次丧礼逾矩的地方我都已经一一标明,你仍有疑问,或者第一次没有看懂,可以重新再看一遍54楼,请不要拿一些我根本没有说过的话与我争辨。如果你看明白了我的帖子还这样做,我也许会很不厚道地把这一点看作是无理取闹哦。
关于宋明史礼志的凶礼部分我都看过了。我说这次婚礼最特别的地方其实还在于“红白喜事”一起办,宋明都没有这一出。你“奉劝我眼光不要只看清朝这块”,哈哈,这点不必你奉劝我了,我有请你自己去翻宋明史。
我对丧礼没有什么特别的研究,翻书而已。我写下来的地方都是与书比较得出的。这个帖子里我们讨论清朝丧仪,也许在别的论坛我也有兴趣分析明贵妃葬礼,因为中国历史里我最喜欢的部分就是魏晋和元明史(因为我仰慕的帅哥多)。

冯尔康著有《清史史料学》一书,详细罗列分析了各种清朝史料的历史价值,他也出过错误,我以前曾经吹毛求疵的写过一贴,但是我认为他对历史的研究方法,值得学习的地方极多,考证的严密性是李景屏的那个“言情小说”不可同日而语的。

年妃是老四的最爱否?
笑。前面我的各贴都一再说了我的看法:“
年受到四某种程度的宠爱是事实,何种程度我们还没有定论”,“四四在表达对年的一种比较特别的情意”,“我对年妃说不上有什么特殊的感情,但是我所看到的史料显示了某四对某年的待遇,是很优厚的”……请注意了:我从来没有说过年妃就是老四最爱的话。她的生育状况,生前死后的哀荣,皇帝对其子的待遇,在雍正后妃中都有一定的特殊性,这才是我感兴趣的地方。

再特意提出一点:

因受皇帝宠爱,逾礼而葬,与年妃此次的凶吉礼并成,是不一样的。比如福惠,生前不是亲王而以亲王礼葬,但是葬礼上并没有另行册封礼。董鄂妃之死,顺治非常痛心,都有杀很多宫女太监为她殉葬的念头(被皇太后权止),也没有在葬礼上为追封的孝献后特行册封礼。

在古代中国丧事和喜事是分的很清楚的,明代谥后,太后,才准备谥册告太庙(见明史凶礼),也没有在丧礼上行”“如人犹在”的册封礼(谥册和封册是很不同的概念),雍正之前也是如此,我也不知道他为什么有这种执念,一定要给年妃行册礼,他这个人有时很唯心(喜欢祥瑞,迷信,看八字之类的),不像我们现代人的这种唯物主义,如果是我,我也会觉得人都死了,这么隆重不过就是个形式么,死人哪儿还在乎什么贵妃皇贵妃的,也许雍正就觉得年妃会在乎,或者他自己不给她这个册礼,就不安心呢?(这都是我不明白的地方,我不臆测,存疑记录)

再说一遍,这种封册法是雍正后成为定制的,民国昆岗《清会典》的修订版就写明了这条,顺治定制中却无这条,所以我想这也是《清史稿》中讲敦肃丧仪格外细述的原因。大家读清会典的时候,请前后比较看。

洗桐女史:

雍正给皇后补行册封礼,《实录》上没有关于其他妃嫔参加的记载,不知道是不是当时年妃已经病重,不能出席了呢?而这就更能解释为什么当时雍正驳了于贵妃前行礼的仪注。

以前看《永宪录》,对于“妃不怿留圆明园”一句,一直耿耿于怀,但是最近才注意到雍正之所以去圆明园,是因为他必须去谒陵,即使他想留在年妃身边,也是不可能的,感觉有点康熙当初挥泪告别小十八的感觉~

飞天199

白菜,年MM的丧礼里我有些不明白,请教一下。

官民男女皆成服——官民男女的范围是指什么?王公子弟要不要呢?民是指老百姓吗?大内呢?

另外,顺治的董鄂氏是完全按皇后之礼葬的吗?董鄂氏的葬礼和年MM的葬礼,是否有可比性呢?

白露嘉:

明列后凶礼:

“礼部引宋制为请”。

列后
马氏:未载颁谥册(不过我猜测是有8~)。官民素服三日。帝每逢祭日辍朝三日。
徐氏:有谥册,告太庙。当日辍朝,丧礼又辍朝三日。
张氏:未载颁谥册,告太庙。
孙氏:如旧
钱氏:如旧。
景帝后汪氏:正德年间薨,以皇妃例下葬,辍朝三日。
吴氏:废后,妃礼下葬。
王氏:帝亲送灵出京。
纪氏:孝宗母,宪宗妃,以皇太妃礼葬。遣皇子奉祝册行礼。(这与四四册年妃有不同:1纪氏非嗣皇帝妃嫔,乃其母,以太妃礼葬。2生前已册皇太妃,故册为谥册。而非行册。3,当时情况非雍正的“将成册礼,而贵妃未及受”,于葬礼上行册礼,其颁册不同处只是“金面改绢面”。)
邵氏:太皇太后葬礼。
夏氏:逢太后寿,未告太庙,未宴。
陈氏:帝嫌丧礼过隆,众臣以古礼谏,依礼成。谥册。
方氏:明会典毁于大火,从新定制。效旧仪。
杜氏:先帝妃,穆宗母,效纪氏例。以皇太妃礼成。辍朝二日。帝欲为其母上尊谥,为礼臣阻,改为“赐谥”。

唯一一个与四四对年妃的待遇有某些相似之处的:
穆宗皇后李氏,裕邸元妃也,先薨,葬西山。隆庆元年,加谥孝懿皇后,亲告世宗几筵。御皇极门,遣大臣持节捧册宝诣陵园上之。
同:死后晋级。
异:为”谥册“,与董鄂同,而非行册。四四对年妃为”行册“,册宝与正式册宝不同之处只在于“金面改绢面”。


李氏,皇太后驾崩。

特例一:
元妃常氏,先兴宗薨。太祖素服,辍朝三日。中宫素服哀临,皇太子齐衰。葬毕,易常服。皇孙斩衰,祭奠则服之。诸王公主服如制。建文初,追谥曰孝康皇后。永乐初,皆追削。福王立南京,复帝后故号。

后号封而削,削而后复,但仍然,为谥册,非行册。

列妃凶礼:
洪武贵妃孙氏:无辍朝,无子,帝遣他子代为主丧。
永乐贵妃王氏:辍朝五日。
天顺敬妃刘氏:辍朝五日。
弘治丽妃章氏:辍朝一日。
——————————————
综上,无葬礼上行册者,惟有谥册者。

白露嘉:

回答飞天:
亲!
       

引用
官民男女皆成服——官民男女的范围是指什么?王公子弟要不要呢?民是指老百姓吗?大内呢?
大家伙儿。大清国全体还活着,有衣服穿的人员。

王公子弟也要。皇子和皇子福晋全成服。民指老百姓,没爵位官位的人,不管男的女的。

大内中一样成服。应该是二十七天。

多加一句,官民男女皆成服,这一点与“大丧”(就是国丧)一样了哦~

另外,顺治的董鄂氏是完全按皇后之礼葬的吗?董鄂氏的葬礼和年MM的葬礼,是否有可比性呢?


董鄂是按照皇后之礼葬的。顺治难过到要杀人殉葬,清朝入关后,礼成明朝,殉葬不文明。还有些别的地方顺治逾矩了,他叫王公们给董鄂抬棺扶梓,这一点很汗,你想累死娇生惯养的“老几位”啊?其他还有他想逾矩的地方,都给皇太后劝止了。年轻人啊。爱情啊。

董鄂氏的葬礼和年MM的葬礼,有一定的可比性。但不一样。

董鄂是皇贵妃晋皇后,年mm是贵妃进皇贵妃,各按一定之规下葬。
董鄂之死皇帝蓝批至死(四个月),年妹妹应该是二十七日。四四不是个年轻人了,对这点上不会逾矩。年妃死的时候,四四已经没有“皇太后”了,为人个性又比较专制,有些逾矩也不像明帝和顺治,没人来劝止。
贵妃之丧,按清史稿上说是顺治定制,“贵妃等丧仪顺治初,定制,妃、殡之丧,内务府掌行,临时请旨。”

顺治朝死掉了的皇贵妃,贵妃或皇贵太妃,贵太妃,除了董鄂再没别人。所以,汗,辍朝五日那就只能是以董鄂妃葬仪定制了。我想。

回答桐桐:


引用
以前看《永宪录》,对于“妃不怿留圆明园”一句,一直耿耿于怀,但是最近才注意到雍正之所以去圆明园,是因为他必须去谒陵,即使他想留在年妃身边,也是不可能的,感觉有点康熙当初挥泪告别小十八的感觉~
真的呀?!!!!

 

5555555555,太难过了……实在是太难过了……怀孕的时候参加葬礼,导致孩子刚出生就死了,所以雍正说他对于皇考皇妣的葬礼是“力疾”参加的,这个还算他说得公道。可怜的年妃,公公死的时候有孕在身,婆婆死的时候,则刚生产完,就这么折腾,还能活两三年,也真是奇迹了。这次要死了,四四还要去诣陵?!!怎么总为了死人牺牲活人的幸福啊。简直想起来了《家春秋》,葬礼上长孙媳妇要生产,冰天雪地地躲出去生孩子,结果觉新隔着门拍门要见妻子瑞珏不能见,最后就这么天人永隔了!可怜的四四和年mm,封建社会的,恩,那个爱情悲剧,哈哈~~~~~~

我一定要就这点去查书看!

最后再多说几句哈,事实上,清史稿谬误很多,而年贵妃的葬礼有特殊性,所以稳妥起见,我觉得还是应该去查内务府的档案。

我感到迷惑的地方有:
一是皇贵妃丧仪到底是不是顺治定制,我怎么觉得从昆冈本《会典》来看,很像是四四定制,只是后来被子孙修改的规模小了些。如果是四四定制,那就不算逾矩,想咋办就咋办,哈哈。
二是“遣近支王公七”这点到底是真的不?《会典》上说派侍卫内大臣,他却派了这么多王公去,难道想效顺治让王公们给董鄂扶梓(还好不是学抬棺)????他都这么大岁数的成熟男人了,不大可能悲痛起来,就像顺治那个大男孩,由着意闹8~(我瞎想的哈,某四,我没有错估了你的成熟程度8~
三是官民男女咸成服,皇贵妃毕竟不是皇帝,官民男女咸成服,这是“大丧”的规模,《会典》里的要求是,皇子,皇子福晋,大臣持服,皇贵妃姻戚持服,内务府以下官民以三分之一持服。我更同意“官民男女以三分之一成服”,清史稿里的“咸成服”,是否实际上想说“以三分之一成服”,只是言之不详而令人产生误解了呢?——很可能哦,清史稿经常出这种乌龙。
四是百日内三奠内外齐集。这点我也觉得可疑,弄这么多人来干嘛阿?也好像国丧一个样。《会典》里说四品以上会集,公主福晋一品命妇去会集,这样的礼节才比较合理嘛,不知道清史稿说四四为年妃举行的葬礼要“内外齐集”是否是真的呢,更加原始的史料里到底是怎么说的呢?后来给年妃死人行册礼,又“内外齐集”了一次,叫这么一大窝子人跑来跑去的,像是军训呢,哈哈。
五是《会典》上说坤宁宫百日后五日就停祭,王公十日。而四四这里似乎大有不肯善把甘休的意思,每日一祭,朔望仍三奠,也是我觉得哀悼地太过分了些的地方。如果是后人修改了会典,那修改的还真的很明智克制呢。
六是:到底是只给谥册还是真的在葬礼上行册礼?看清史稿说的有鼻子有眼的,似乎我应该相信这一点。昆冈本《会典》也说是若贵妃生前已册皇贵妃而未受的,死后仍册不误,改金册宝颁绢册宝,照样告太庙,绝非妃嫔谥册礼(
特特儿地为一个已经死掉了的贵妃举行皇贵妃册礼也要和活人一样告太庙吗?明史中我实在只见过给皇后皇太后谥册告太庙,从未见过给死人行册的先例,更别说行册后还告了太庙了。),这一点还是爷爷雍正给孙子嘉庆为自己”如生母“的养母贵太妃行册皇贵太妃,立了榜样和规矩(废话一句,嘉庆真是事事爱学他爷爷)。但,唉,我就是觉得有点非夷所思啊,谁见过“红白丧事”一起办的?所以我怀着尊重清史稿和清会典的态度,自己试着存惑求解。虽然我也知道四四这人经常性的对一些事件”出奇料理“,可这终料理法,也真有点儿别扭了。

白菜现在上《清史稿》的当太多,所以对清史稿的资料看法比较保守
所以,凡是有不近情理的地方都要小小怀疑下。然后去找更加原始的档案记录。
清史稿记录的四四对年妃的葬礼就有很多奇怪的地方,让我没法子对一些细节不存疑,我就是这么个人,好细究,找到清史稿所采用的这些资料来源的朋友,请给个话儿,我也跑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才放心来!

白露嘉:

回敏昭

连首悼诗都没有,人家乾隆爷那么博爱的人都给孝贤、慧贤等写诗呢

哈哈,那我可不知道为啥了,这要问四四自己。有人老是争论怎么康熙给孝懿写赋,不给赫舍里她们也写赋呢?那我也不想去知道为啥,哈哈,只有康熙自己知道。

乾隆的诗集的厚度,是中国古往今来第一人,他喝口茶水也要写诗的,不管质量好不好,人诗篇的数量就是有气死李白之多呢。哈哈。给孝贤写的赋真挺感人的。我也挺爱读的。

四四似乎没给自己的女人们写过哀悼诗文(还是有,我没读到过?),哈哈,容我在这里不负任何责任地y一下,有一种痛苦,是“无以言喻”的

以下胡扯乱写:

年妃死后,百日内,每日内外齐集三奠。
大臣甲:“走,走,到时候陪皇贵妃吃东西去了。”
大臣乙:“对哦,还有三十五大筵呢,别吃撑了,出门拿点三九胃泰。”


年妃百日后,内外齐集,每天一奠,朔望三奠。
大臣甲和大臣丙,原来不认识,现在就和老朋友了一样:“嘿,二哥,您又来泡茶馆儿了阿……噢噢噢,我说,我说,您又来祭奠皇贵妃了阿?”

年妃行册礼,内外会集:
大臣甲:又见到大家了阿~我为什么说“又”捏?(汗,这大臣原来是大话西游里的二当家。)
大臣乙:甲哥,您说给这个时候给皇贵妃行册礼,这不成了民间的”冥婚“了么?(这位是民俗学家)
大臣丙:我讨厌成天和这么多人在一起,我没有一点private space,私人空间。(恩,这位准是英国来的传教士)

年妃金棺启,王公大臣会集,送:
诸大臣礼成后,依依不舍。
大臣丁:别这事儿完了就忘记兄弟我了,以后我们爷们仍然多聚阿~~~~~~~
大臣卯:不急,雍正爷这一朝丧事多,咱们前脚不见,后脚见!
弘昼:大家没办够丧事的,回头都上我家闹去哈,我家天天办,酒水烟茶一律免费!
~哈哈~

(弘昼的成长经历可真可怜,成天参加丧礼,怪不得由此奇癖。)

洗桐女史:

雍正确实没有给自己的女人专门写过诗,自己的女儿也没写过,当初看十四的《悼亡女》,真的郁结,心想,某人好歹写一两个字啊,也好提供点信息给我们YY

对了,永宪录还有一项记载,是雍正谕令将年羹尧暂缓提拿京城,估计应当也是有保全之意,不过年羹尧……偶就不好说他什么了

敏昭公主:

小白的临时恶补还是错误多多啊!哈哈!首先声明一点哦,孝烈方皇后的丧礼是完全逾矩了的!

嘉靖硬要给小方按照元后丧礼行之,商量、商议了几次,大臣纷纷劝阻,把嘉靖弄了个不愉快(是几次都不痛快)!

资料如下:

嘉靖七年,世宗皇后陈氏崩。(第一任皇后)礼部上丧祭仪,帝疑过隆。议再上,帝自裁定,概从减杀,欲九日释服。阁臣张璁等言:“夫妇之伦,参三纲而立。人君乃纲常之主,尤不可不慎。《左传》昭公十五年六月乙丑,周景王太子寿卒。秋八月戊寅,王穆后崩。叔向曰:‘王一岁而有三年之丧二焉。’盖古礼,父为子,夫为妻,皆服报服三年。后世,夫为妻,始制为齐衰杖期,父母在则不杖。《丧服》,自期以下,诸侯绝,然特为旁期言。若妻丧,本自三年报服,杀为期年,则固未尝绝者。今皇上为后服期,以日易月,仅十二日。臣子为君母服三年,以日易月,仅二十七日。较诸古礼,已至杀矣。皇上宜服期,十二日,臣子素服,终二十七日。不然,则恩纪不明,典礼有乖。”礼臣方献夫亦杂引《仪礼·丧服》等篇,反覆争辨,并《三朝圣谕》所载仁孝皇后崩,太宗衰服后,仍服数月白衣冠故事以证之。帝言:“文皇后丧时,上无圣母,下有东宫,从重尽礼为宜。今不敢不更其制。”已,詹事霍韬言:“今百官遭妻丧,无服衰莅事之礼。盖妻丧内而不外,阴不可当阳也。圣谕云:‘素服十日,仿辍朝之义。’于内廷行之则可。若对临百官,总理万几,履当阳之位,行中宫之服则不可。百官为皇后服衰,为其母仪天下也。礼,父在为母,杖不上于堂,尊父也。于朝廷何独不然?臣请陛下玄冠素服,御西角门十日,即玄冠玄服御奉天门,百官入左掖门则乌纱帽、青衣侍班。退出公署及私室,则仍素服白帽二十七日。若曰于礼犹有未慊,则山陵事毕而除。”帝从其言。

  寻定进册谥仪,礼部议:“先期,帝衮冕告奉先殿、崇先殿。至期,帝常服御奉天门,正副使常服,百官浅淡色衣、黑角带,入班行礼如仪。节册至右顺门,内侍捧入正门,至几筵前置于案。内赞赞就位上香,宣册官立宣讫,复置册于案。内侍持节由正门出,以节授正副使,报礼毕,正副使持节复命。”次日,礼部誊黄颁示天下。

  时中宫丧礼自文皇后而后,至是始再行。永乐时典礼毁于火,《会典》所载皆略,乃断自帝心,著为令。梓宫将葬,帝新定诸仪,亦从减损。以思善门逼近仁智殿,命百宫哭临止一日,亦罢辞祖礼,丧由左王门出。

  二十六年,皇后方氏崩,即日发丧,谕礼部:“皇后尝救朕危,其考元后丧礼行之。”礼部定仪:“以第四日成服,自后黑冠素服,十日后易浅色衣,俱西角门视朝。百官十日素服绖带,自后乌纱帽、黑角带、素服,通前二十七日。帝常服于奉天门视朝,百官浅色衣,鸣钟鼓、鸣鞭如常,朔望不升殿。梓宫发引,百官始常服。帝于奉先等殿行礼,俱常服。于几筵祭则服其服。服满日,命中官代祭。”从之。寻谕:“皇妃列太子后非礼,其改正。”及葬,部臣以旧仪请。诏梓宫由中道行,虞祭如制用九数。安玄宫居左,他日即配祀。部臣复上仪注,改席殿曰行享殿。又以孝洁皇后自发引至神主还京将半载,遇令节百官常服,今孝烈皇后初十日发引,十五日即还,事礼不同,以诸臣服制请。帝命随丧往来者,仍制服。祭毕,乌纱帽素服入朝,素冠素服办事。迎主仍制服,思善门外行安神礼,更素冠素服从事。先是,帝命孝烈居左,而迁孝洁。既而以孝洁久安,不宜妄动,罢不行。乃更命孝烈居右,而虚其左以自待。

再看资料:

孝烈皇后方氏,世宗第三后也,江宁人。帝即位且十年,未有子。大学士张孚敬言:“古者天子立后,并建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所以广嗣也。陛下春秋鼎盛,宜博求淑女,为子嗣计。”从之。十年三月,后与郑氏、王氏、阎氏、韦氏、沈氏、卢氏、沈氏、杜氏同册为九嫔,冠九翟冠,大采鞠衣,圭用次玉,谷文,册黄金涂,视皇后杀五分之一。至期,帝衮冕告太庙,还服皮弁,御华盖殿,传制,遣大臣行册礼。既册,从皇后朝奉先殿。礼成,帝服皮弁,受百官贺,盖创礼也。张后废,遂立为后,而封沈氏为宸妃,阎氏为丽妃。旧制:立后,谒内庙而已。至是,下礼臣议庙见礼。于是群臣以天子立三宫以承宗庙,《礼经》有庙见之文,乃考据《礼经》,参稽《大明集礼》,拟仪注以上。至期,帝率后谒太庙及世庙。越三日,颁诏天下。明日,受命妇朝。

       
二十六年十一月乙未,后崩。诏曰:“皇后比救朕危,奉天济难,其以元后礼葬。”预名葬地曰永陵,谥孝烈,亲定谥礼,视昔加隆焉。礼成,颁诏天下。及大祥,礼臣请安主奉先殿东夹室,帝曰:“奉先殿夹室,非正也,可即祔太庙。”于是大学士严嵩等请设位于太庙东,皇妣睿皇后之次,后寝藏主则设幄于宪庙皇祖妣之右,以从祔于祖姑之义。帝曰:“祔礼至重,岂可权就。后非帝,乃配帝者,自有一定之序,安有享从此而主藏彼之礼!其祧仁宗,祔以新序,即朕位次,勿得乱礼。”嵩曰:“祔新序,非臣下所敢言,且阴不可当阳位。”乃命姑藏主睿皇后侧。

  二十九年十月,帝终欲祔后太庙,命再议。尚书徐阶言不可,给事中杨思忠是阶议,余无言者。帝觇知状。及议疏入,谓:“后正位中宫,礼宜祔享,但遽及庙次,则臣子之情,不唯不敢,实不忍也。宜设位奉先殿。”帝震怒。阶、思忠惶恐言:“周建九庙,三昭三穆。国朝庙制,同堂异室,与《周礼》不同。今太庙九室皆满,若以圣躬论,仁宗当祧,固不待言,但此乃异日圣子神孙之事。臣闻夏人之庙五,商以七,周以九。礼由义起,五可七,七可九,九之外亦可加也。请于太庙及奉先殿各增二室,以祔孝烈,则仁宗可不必祧,孝烈皇后可速正南面之位,陛下亦无预祧以俟之嫌。”帝曰:“臣子之谊,当祧当祔,力请可也。苟礼得其正,何避豫为!”于是阶等复会廷臣上言:“唐、虞、夏五庙,其祀皆止四世。周九庙,三昭三穆,然而兄弟相及,亦不能尽足六世。今仁宗为皇上五世祖,以圣躬论,仁宗于礼当祧,孝烈皇后于礼当祔。请祧仁宗,祔孝烈皇后于太庙第九室。”因上祧祔仪注。

  已而请忌日祭,帝犹衔前议,报曰:“孝烈继后,所奉者又入继之君,忌不祭亦可。”阶等请益力,帝曰:“非天子不议礼。后当祔庙,居朕室次,礼官顾谓今日未宜,徒饰说以惑众听。”因谕严嵩等曰:“礼官从朕言,勉强耳。即不忍祧仁宗,且置后主别庙,将来由臣下议处。忌日令奠一卮酒,不至伤情。”于是礼臣不敢复言,第请如敕行。乃许之。后二年,杨思忠为贺表触忌,予杖削籍。隆庆初,与孝洁皇后同日上尊谥曰孝烈端顺敏惠恭诚祗天卫圣皇后,移主弘孝殿。

 

 

 

再来看看成祖朱棣贵妃的丧礼:

永乐中,贵妃王氏薨。辍朝五日,御祭一坛,皇后、皇妃、皇太子各祭一坛,亲王共祭一坛,公主共祭一坛。七七、百日期、再期,皆祭赠谥册,行焚黄礼。开茔域,遣官祠后土。发引前期,辞灵祭坛与初丧同,惟增六尚司及内官、内使各一坛。启奠、祖奠、遣奠各遣祭一坛。发引日,百官送至路祭所,皇亲驸马共一坛,公侯伯文武共一坛,外命妇共一坛。所过城门祭祀,内门遣内官,外门遣太常寺官。下葬,遣奠、遣祭一坛。掩圹,遣官祀后土,迎灵轿至享堂,行安神礼,遣祭一坛。

可以的话,也请小白像翻译年妃的丧礼一样,翻译下下。 

飞天199

乾隆的诗集的厚度,是中国古往今来第一人,他喝口茶水也要写诗的,不管质量好不好,人诗篇的数量就是有气死李白之多呢。

 白菜太有幽默感了。 

白菜之前查阅的《大清会典》,是康熙二十五年修订的吗?如果是的话,皇贵妃丧礼便是在康熙二十五年前就定制了。

虽然年MM是第一个按皇贵妃礼下葬的(敏妃不算吧?),但皇贵妃这个等级顺治时期就有了,而且康熙时期后宫已经基本定制,那么有关皇贵妃的各种礼仪(包括丧礼)应该早就制定了吧。桐,白菜,你们觉得呢?

敏昭公主:

还有敏妃,不是追封为皇贵妃了吗?那应该也是按照皇贵妃礼仪下葬的啊!

toutou

我倒,我倒倒,咋几天没在出来这么多强人涅,看得我眼睛痛。原来我还觉得自己变态,现在看来我基本算以正常人了。

不过年敦肃(这样叫仿佛张文和、鄂文端?)的丧礼确实不俗,四还为她责斥礼部,说人家预备祭品,仪礼不周什么的。桐你们家四就是喜欢开个风气之先,这样很有卖点哦,我代表广大学历史的同学向他表示敬意!

白露嘉:

大笑!
再大笑!

敏昭你竟然把谥册全都当作行册看~~~
笑死我了。
你……哈哈,我抖……请问你知道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吗?
说我在临时恶补明史之前,请你临时多多你补补文史课8~
文史知识不过关,把明史的凶礼部分全抄下来也没用阿,您说是不是阿。


还有敏妃,不是追封为皇贵妃了吗?那应该也是按照皇贵妃礼仪下葬的啊!


她不是按照皇贵妃礼仪下葬的(葬礼是妃的规制),她的皇贵妃还不是四四给的(连升两级),只能说她是以皇贵妃规格迁藏的。

回答飞天:

虽然年MM是第一个按皇贵妃礼下葬的(敏妃不算吧?),但皇贵妃这个等级顺治时期就有了,而且康熙时期后宫已经基本定制,那么有关皇贵妃的各种礼仪(包括丧礼)应该早就制定了吧。桐,白菜,你们觉得呢?



恩!很有可能的!同意!

明清的时候有个特点,有一次怎么办,下次都照样办。
比如给贵妃行册,原本贵妃不是皇贵妃,拿不到金册保,但是明朝宣宗给自己贵妃孙氏一次金册,以后例规也都是金册了。
所以我保守起见,推测年妃丧葬的好多规矩都不是某四首创的,是始自某人某事的,比如持派7个王公的事,我怀疑他在学顺治的前例,否则实在有点儿太说不过去。
一家之言,飞天见笑。

敏昭公主:

你别笑我,你也好不到哪里去的。前面要不是我把温僖抬出来,你还以为你们家年妃是第一个辍朝5日的皇贵妃呢,不然你怎么不先说说温僖?说我?彼此彼此。

再说了,小白你也只是对雍正这块了解多,像老康那块你不照样了解少?? 我也佩服你对丧仪的见解,也只是丧仪 

洗桐女史:

有个问题,皇后和皇贵妃合葬,好像只能保留皇后的册宝,而皇贵妃的不带入地宫中去吧,那么这个谥册是不是能带入地宫中呢?

而且某人不是先在九凤朝阳的吉地选陵么,永宪录上说后来雍正就把年妃停灵在那附近呢,可能当时是真的想在东陵附近选址吧~

白露嘉:

哪个资料里说的,皇后能带去的册宝是不是谥册呢?是生前的宝册带下去了吗?
似乎乾隆朝就是把封册在灵前烧了,也不知道四四给年妃的烧了没?

还有,toutou 说的很是,某四是很敢开风气之先的人。
我觉得清朝丧礼也给他一些小小逾矩的方便。因为祖宗们入关后还没有过同例8。他可以说,那么以后就这么办8,哈哈。就可以自行其事了(这段是我无责胡诌哦)
顺治死了,还以一妃殉葬呢,满洲人说是学明制,其实什么逾矩不逾矩的,我看他们开始也都不放在心上,后来本朝的祖宗渐渐多了,皇帝们才开始守规矩了。细细。(这也是我无责胡诌的,笑。)

另,年妃就是清朝第一个辍朝五日的皇贵妃。

温僖是贵妃。而且不是汉军或者汉人。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洗桐女史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洗桐女史 离线
级别: 管理员

UID: 3
精华: 166
发帖: 10196
金钱: 500671 枚
威望: 1000 点
金币: 1101539 个
群组: 四宜堂
在线时间: 1193046(时)
注册时间: 2005-03-29
最后登录: 2024-06-11
3楼  发表于: 2006-09-17   

飞天199

看了白菜的解释,现在比较明白了,不然下午还为敏妃的事情犯迷糊呢。迁葬和入葬,的确是不一样的。

呵呵,toutou,还记得四当时责备礼部的内容吗?可以发上来吗?很想看一下,呵呵。

敏昭公主:

那你的年MM还是掉价咯,人家温僖是贵妃都辍朝5日呢!另,敏妃是老康下旨合葬的,有先例嘛。所以雍正安排年合葬并不是破例!

你要真比汉人皇贵妃,清朝第一个是孝懿,孝献是满人哦。孝懿封皇贵妃那会老康还没给她家抬旗呢! 

发现小白爱“间接性失明”,你要知道敏妃的封号是特谥,并不是追封,所以很特别。你看看那追封的文和特谥的文就是不同,老康在特谥敏妃的文上,开头一句就是:“妃章佳氏云云的”。

洗桐女史:

景陵有一个空券,那本是康熙给敏妃安排的位份,只不过敏妃母以子贵,得以追封为皇贵妃。

雍正说康熙的旨意是要把敏妃“安于陵寝琉璃花门之内,宝城近处”。

敏昭公主:

反正老康对敏妃不是一般的特殊的。

洗桐女史:

还有,我不认为敏妃是特谥,倘若说她是特谥的话,那么顺治的悼妃又算是什么呢?

况且谥号“妃一字,亦间有二字者”,这点《养吉斋丛录中》有记载的,你可以去看~

敏昭公主:

姐姐不知道么??追封和特谥不同的哦!老康对敏妃的确是特谥的,谥文如下:

康熙三十八年闰七月初二谕礼部:妃章佳氏性行温良,克娴内则,久侍宫闱,敬慎素著,今以疾逝,深为轸悼,其谥为敏妃。

这个人人都知道敏妃是特谥的,姐姐怎么说不是??

看看老康给敏的谥文,说的多真挚呢,深情一片哦!
关于姐姐说的顺治的悼妃,那个是赠悼妃,和特谥不同。只有贵妃和皇贵妃才有谥号的!

白露嘉:

敏昭:“那你的年MM还是掉价咯人家温僖是贵妃都辍朝5日呢

哈哈,看这一句就知道你原来是什么人了,什么是”掉价“,什么是不”掉价”?讨论故史,你这种字眼都出来了哦~(摇头)
不管多少次我声明我只是在讨论史料,与好恶无关,你都是单方面一口咬定了我因为最喜欢“我的”年mm,与我做无谓的争论,来满足“你喜欢谁你不喜欢谁”那种以你为中心而好恶的虚荣心。对不起,我不想再奉陪这种无趣而且幼稚的谈话了。这还是讨论么?

对孝懿特殊的家族出身(原系满洲,原籍正蓝),我在42楼已有根据我所有的史料作出的详述。你爱信不信。你认为她是汉人,我尊重你的观点,一直以来,她家是否汉人,使史家们争论不休的问题。但是有一点是确凿无疑的,她家从努尔哈赤开始,一直是被当作满族贵族对待的。原始史料来源也请详见42楼。

“敏妃的封号是特谥,并不是追封。”“妃章佳氏云云的”

没错阿,你看我在说什么,我本来就是说敏妃的皇贵妃“还不是四四给的(连升两级)”(我的原话),不是封册来的,是封谥而来的。从我们讨论开始到现在,你都有多少次把我没说过的话强加给我了,什么“年妃是四四的最爱”(我说过否?)什么“年妃辍朝五日是逾矩”(我说过否?)什么”敏妃的封号是追封“,我说过否?你这样一再把我没说过的话加给我以与我争辩,实在有够”什么搅什么缠“的。

请恕我对你的回复到此为止。你已经浪费我太多时间了。
——————————————————

桐桐说的资料我在《清东陵史话》也看到过了。

徐广源说,以他的看法是,敏妃原在那个”空券“里面。后来迁葬皇贵妃陵墓,原来的那个陵墓就不好再葬人了,所以出现了”空券“的现象。

这倒是很有趣的事,这家搬家了别人可以住这套房子,这人迁墓了,别人可不好再葬那墓了,哈哈。

敏昭公主:

我还知道你什么人了呢,表面上说是用资料来证明等等,无非就是想让我认同你的观点,就你在那嚷年MM这个,年MM那个,还说我!你认为你的!我认为我的!说我浪费你的时间??我的时间可比宝贵呢!在说别人前先检讨自己吧!

洗桐女史:

汗,你口口声声说你以前很喜欢年妃,但是因为我们说,你就不喜欢了,这个逻辑可真是……那么你自己整天说康熙如何如何喜欢孝懿呢。难道你说就是探讨历史的真相,我们说就是冲着你嚷,把观点强加给你么。那么照你这个逻辑,倘若我们整天说孝懿,孝懿,你会不会也会因此而不喜欢孝懿了呢?

白露嘉:

桐桐:你说谥号“妃一字,亦间有二字者,这点《养吉斋丛录中》有记载的”

这点没错的。
清承明制,明朝就给妃子加谥了。看皇帝费不费那个心而已。没有只有皇后和皇贵妃有谥,妃不加谥的规矩。
比如明朝皇太妃以妃制下葬,成化帝给韩太妃(朝鲜人)加谥”恭慎“。
《养吉斋》说的是大多数情况下的谥,皇太极还给宸妃海兰珠加过四个字儿的谥哦~敏惠恭和元妃

再比如温僖,贵妃,温僖这两个字就是谥。

比如太多了,不胜枚举。《会典》上也没有说过妃不能加谥的。

舜颜:

各位好。

我想请问几个问题,年妃死后先是葬在哪里的?然后到了雍正13年之后挖出来再重新一起葬在泰陵的吗?

飞天199

舜颜,并不是挖出来再从葬的。而是,年MM的金棺先停放在某处奉安,直到乾隆二年,才和四葬在一起的。

白露嘉:

年妃是“袝葬”,注意“袝”这个字哦,这个字的意思就是”从葬‘,“合葬”,比如“周公盖袝”。同类词还有:祔穴(合葬的墓穴);祔葬(合葬);祔窆(合葬);祔次(合葬的序列)等等。

附葬,容我露齿一笑,附字并不完全通假“袝”字,但附加也就是“合加”,这个字的解释,见《说文解字》《尔雅》《康熙字典》。

年妃的“从葬”就是“合葬”,我们现在所知的泰陵的妃园寝里面没有年妃,唯一的皇贵妃陵寝是耿氏。泰陵内葬内葬世宗雍正皇帝、孝敬宪皇后、敦肃皇贵妃。

toutou

雍正三年,敦肃皇贵妃年氏薨,辍朝五日。特简王公大臣典丧仪,遣近支王公七,内务府总管一,散秩大臣二,侍卫九十,内府三旗佐领,官民男女咸成服

呵呵,原来是遣近枝“王公”七,我当时居然看成“亲王",心说小四你也太过了吧,你满朝也就九位亲王的说,除了在冀东办水利的十三,还有腿脚不灵便的老七淳王,岂不是倾巢出动了?看来是我看错的说,不过也不能怪悠悠,谁让小四在悠悠心目中一直是bt形象来着。

另:此时雍朝的亲王分别是:诚、恒、淳、怡、庄、康、简、显、裕。

雍正三年十二月二十日,吏部奏议处办理皇贵妃仪仗草率之礼部尚书赖都等降调一疏,上曰:“赖都、李周望、查嗣庭、三泰俱着降二级宽免留任。

《雍正朝起居注》第一册

不知道这仪仗怎么个草率法,礼部这几个官儿可真不幸,初九刚因为陵寝仪注没弄好被四降三级留任,这又降两级,真素惨呢。不过由此可以看得出,年妃却使册封和丧事是一起办的。

白露嘉:

查嗣庭是金庸的祖先,运气可真不好,老触某四的霉头。哈哈。
年贵妃下葬的事原来也有他一份儿,哈哈。

那个最后惩治他的上谕说:“朕令在内庭行走,后授内阁学士,见其语言虚诈,兼有狼顾之相,料其心术不端……”,原来老早在内庭看他就不顺眼,查嗣庭在内庭办了什么糊涂事了?梁子是结在这里啊~笑。

飞天199

呵呵,可怜的礼部尚书,一个月连降五级,只有正四品了。

这种降级留任,MS比革职留任好些,其实并没有好多少。因为革职留任,一旦有功或遇赦,可以官复原职。而降级留任,只好慢慢再往上升了。

toutou

幸好小四有过旨意啊,说降职留任可以按原品穿官服、行礼仪,要不然正四品坐礼部大堂,还不别扭死。

飞天199

礼部本来就是一个清汤寡水的衙门,还动辙得咎,这个礼部尚书,还真的是不好当啊。

另外,礼部一般都是照章办事,这差事是办得不好,还是其他什么的,怎么一个月连着出错两次?还是四在故意打碴?

toutou

雍正初年工部是八管,礼部是十二管,理藩院是保泰管,小四不喜欢这仨管部的兄弟嘛,弄得这几个部成了惯性了。有了好官立刻调走,比如礼部的蒋廷锡就调了户部,碰到别的部不好使的,就往人家这儿调,比如户部的孙查济就调了工部。所以这几个部终四一世,就没翻过身来的说。什么倒霉事儿都摊上了。

汗,我果然是雍正皇帝打假办主任,桐桐、白菜等对不住了,再一次揭发。

洗桐女史:

嘿嘿,你咋不说你家13看到好的人才,在四面前要人,挖其他部的墙角呢~

咔咔,雍正皇帝打假办公室主任PK怡亲王打假办公室主任~哈哈~

toutou

555~坏桐桐,就你眼尖,悠悠对户部的人事安排比较熟悉嘛,所以随便一举例子就举到这儿来了,其实别的例子也素很多地~很多地

白露嘉:

hahh ~
有请两位尊敬的打假办主任继续火拼,爆料,以飨偶们贪得无厌滴狗仔队~~

洗桐女史:

刚才翻了《上谕旗务议覆》,看到宗人府等衙门的议覆,其中提到从前皇贵妃丧事,允祉当齐集之期,俱诡称有另交事件,推诿不至。前年八阿哥之事,诸王大臣,无不深为悲悼。乃允祉欣喜之色,倍于平时,存心阴险,莫此为甚!

汗~~原来年妃死,允祉也有临丧无状啊,以前只知道敏妃、福慧和怡亲王死他有这节目,没想到……可不可以称其为习惯性临丧无状呢……

白露嘉:

哈哈,派持的七位王公里原来有三哥。
三哥齐集之期竟然说老四派他干别的去,不能来,可也有够欺君罔上的了。
不过我觉得也不能怪三哥呢,本来皇帝严重逾矩在先~把皇贵妃的丧礼弄得快赶上国丧了,老三也许觉着他小题大做呢~
摸摸老三~

toutou

我和桐桐说,想起雪芹兄大作里,宁府派焦大晚上送凤奶奶、玉哥儿回西府,焦大不去且言多狂悖,尤氏责备总管说:多少人可以派去,又派他做什么。

不知道小四是不是这样责备宗人府的。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洗桐女史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飞天199 离线
级别: 认证会员
UID: 1309
精华: 0
发帖: 443
金钱: 905 枚
威望: 100 点
金币: 100502 个
在线时间: 131(时)
注册时间: 2006-01-31
最后登录: 2023-12-30
4楼  发表于: 2006-09-17   

老三的前科不断,他学问不是好着吗?怎么可以毫不遵守礼仪呢?

康熙时的那个教训还不够啊。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飞天199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toutou 离线
级别: 管理员

UID: 231
精华: 40
发帖: 2871
金钱: 500114 枚
威望: 1000 点
金币: 101551 个
在线时间: 2780(时)
注册时间: 2005-07-08
最后登录: 2012-12-13
5楼  发表于: 2006-09-22   

toutou:

乾隆说过如果是直接封为贵妃的,公主王妃们要去行贺礼,如果是由妃进为贵妃的则不必。他举的就是年妃的例子。可不是说敦肃册封的时候没有行贺礼吗?桐姐姐是为了这个还抱怨过小四吧。桐姐姐觉得妃和亲王福晋哪个地位更高些?

洗桐女史:

好像亲王世子比郡王的级别要高一些吧,至于妃和亲王福晋还真不好对比~~

另,根据传教士所说的,本来礼部所拟的礼单上有向贵妃年氏行礼的,但被雍正做主删除了。感觉乾隆屡屡提及,是不能忘怀年妃受宠的事实,总要提醒人们自己的父亲并没有那么宠爱年氏吧~~呵呵,感觉他生母钮祜禄氏被冷落让他有点不能接受~~

http://www.ourjg.com/bbs/dispbbs.asp?BoardID=5&replyID=9561&id=1541&skin=0

toutou:

是乾隆说年妃当年进封贵妃让公主王妃们去行礼开了先例,所以他现在也要照办,让大家去给首次就进封贵妃的高佳氏行礼.而不必向首次封妃,又进为贵妃的金佳氏行礼,以视区别。乾隆还特意要求太监对待嫔妃要按级别对待,不能看自己宠谁就另眼相看。看来这个问题当时还是挺严重的。

另,乾隆他妈够不错的了,从格格就封妃了,又进位贵妃,还想怎样?

洗桐女史:

这样啊,我理解错误,擦汗~~那乾隆举的年妃的例子是不是就是礼部的礼单啊?

toutou:

可能是吧,小福惠要活到乾隆朝,估计比弘曕还惨。


世间公道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toutou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纳兰馨雪 离线
级别: 版主
UID: 1745
精华: 0
发帖: 271
金钱: 360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52 个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6-09-22
最后登录: 2011-12-08
6楼  发表于: 2006-09-24   
桐姐姐,我十分想问一个问题。有没有哪本书里提过年羹尧的妻室的啊?我非常想知道他老婆都娶的是谁家的女儿。因为印象中忘记看什么书,说年羹尧是明珠的女婿~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纳兰馨雪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洗桐女史 离线
级别: 管理员

UID: 3
精华: 166
发帖: 10196
金钱: 500671 枚
威望: 1000 点
金币: 1101539 个
群组: 四宜堂
在线时间: 1193046(时)
注册时间: 2005-03-29
最后登录: 2024-06-11
7楼  发表于: 2006-09-24   

是明珠的孙婿,可是他大老婆很早就死了,有专家认为年富是他和嫡妻所生的。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洗桐女史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toutou 离线
级别: 管理员

UID: 231
精华: 40
发帖: 2871
金钱: 500114 枚
威望: 1000 点
金币: 101551 个
在线时间: 2780(时)
注册时间: 2005-07-08
最后登录: 2012-12-13
8楼  发表于: 2006-09-24   

年羹尧的老婆不是宗室女么,所以没有受他连累啊,只是逐回外家。

年糕得宠的时候,四四还多给了他老婆娘家一个辅国公的爵位呢

世间公道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toutou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洗桐女史 离线
级别: 管理员

UID: 3
精华: 166
发帖: 10196
金钱: 500671 枚
威望: 1000 点
金币: 1101539 个
群组: 四宜堂
在线时间: 1193046(时)
注册时间: 2005-03-29
最后登录: 2024-06-11
9楼  发表于: 2006-09-24   

年羹尧的第一位妻子确实是明珠的孙女,好像是纳兰性德的第二女~不过年纪轻轻就死了~

这是年糕写的《皇清诰封和硕额驸纳兰揆公墓志铭》

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6328&joursid=7792

这是他写的《皇清册封郡主觉罗氏墓志铭》

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6328&joursid=7906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洗桐女史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123»Pages: 1/3     Go
描述
快速回复

遵守版规,请勿顶帖,勿发表纯表情、纯引用帖;权限不够请努力发帖,勿发牢骚抱怨贴;历史讨论区请勿发表纯空洞、同情、花痴的慨叹水帖!
认证码:

验证问题:
乾隆的陵寝名,请输入拼音YU Ling对应的中文 正确答案:裕陵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