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谈谈隆科多的问题,有些可能是老生常谈了。
一 公文中自称以及他人书奏、公开上谕中被称作舅舅的,隆科多并非特例:
康熙朝:舅舅佟国纲、舅舅佟国维;雍正朝:舅舅夸岱(国纲子)、舅舅隆科多(国维子)、舅舅白启 (孝恭皇后,即德妃之弟) 乾隆朝:舅舅武格(孝敬皇后弟)、舅舅伊通阿(孝圣皇后弟) ……
第一,雍正并未藐视生母,不认亲舅。
第二,雍正称隆科多为舅舅不是殊荣,是以和是否篡位并无关系,持“有清一代,被皇帝公开以‘舅舅’相称呼的,大概只有隆科多一人”观点的人未免少见过怪。
第三,窃以为雍正一上台称隆科多为舅舅,可以示作其对于佟国维的公爵由隆科多承袭的表态,可能更为恰当。
二 恩人和超群拔类用词并无特殊之处,和篡位与否亦无关
功臣、恩人这些词在雍正朱批中太常见了,举个例子,雍正朱批查弼纳有如下批语“故有尔等几名忠诚省臣,不仅为朕之忠臣,实视为朕之恩人”。
而“超群拔类”,雍正亦以此语加诸于鄂尔泰身上
是以这些仅仅是皇帝表达对臣下的观感、赞誉褒奖而已,并没有特殊之意,以此与篡位结合起来,实在太过疑邻盗斧。
三 雍正将隆科多从谈判中召回圈禁是为了避免谈判破裂
第一,当时因夸岱奏隆科多“隆科多惑于嬖妾,以致诅咒魇镇之术”,雍正批复“悯其狂悖,冀保全之”,令夸岱审问隆科多之妾四儿,想把隆科多种种不法定性为受嬖妾蛊惑,并从四儿身上追出赃银下落,以期保全之。
第二,当时认定隆科多贪取银两四十余万,隆科多在恰克图写信回京,开列银两数字由其子代呈,避重就轻,只将零星给人数字开出,引起皇帝不满。但这都不是隆科多被遣送回京的根本原因。
第三,隆科多真正被遣送回京的原因是谈判面临破裂,引起参与谈判的蒙古王公的不满,将其参奏,是以他才被召回京的。俄国人对此事是这样记载的:“使臣根据将近两个月的争论情况,看出博格德汗(雍正)的舅舅隆科多对俄国朝廷明显地心怀不善,于是便找到一个机会致函边境地区的蒙古王公,说明自己如何正确、并怀有良好意愿,而博格德汗的舅舅却与此相反,举止傲慢,要求过分,这就可能导致两国永世不和。使臣的这种抱怨很快就发生了作用。蒙古王公和中国大臣听到同僚隆科多提出了令人难以接受的苛求和使臣以战争相威胁的答复( 而中国人对战争是很厌烦的), 并且还看到整个俄国边境都已戒备起来, 处于战备状态,各个城市都迅速地修筑了防御工事,因而他们担心谈判真的会破裂, 于是便把这一情况禀奏博格德汗。结果是,傲慢的隆科多于8月8日夜间突然被捕, 并被严加监禁,押送北京,到北京后褫夺了他的一切爵位、官衔,抄没了他的一切财产。”
而当时参与谈判的额驸策零的奏折也证明俄国人的记载是真实的。
有学者认为,隆科多被召回,使得中方在谈判中损失了大量的利益,是不智的。但实际上隆本身在谈判中处理问题不够冷静,致使俄方以战争相威胁,而策零等蒙古王公的意见,皇帝不能不重视,其被撤回是必然的。
举个例子,俄使萨瓦和隆科多第一面俩人就发生了争执,原因是什么呢?不是为了国家利益,而是为了女人,没错,就是为了女人!俄使要携女眷进入,隆科多不允,对方执意为之,隆科多率家人乘马阻拦,俄使视其为空气,径直驱车而过。
隆科多自己就是那种为了女人啥都能豁出去的主儿,一上来为了这点小事就起争执,闹得很僵,双方不和,逮着事儿就掐,真是拎不清,这是来谈判的,不是来吵架的,而且他自己又是待罪之身,这不是脑子不是进水了么。
而且吵归吵,谈判是正事,这个时候就别摆舅舅谱了行不,可是人家偏不!
按照当时中国人的习惯,如果对方赠送礼物,是不会全部接受的,只接受部分,当然为了表示重视也可以破例全收。俄使当时送给隆一个小物件,也不是很多,按照礼仪,他应当收的,结果舅舅不要,俄使事后就跟中方说,以后舅舅送的礼,我也不收。看看,这些都是小事吧,但是隆舅舅就这么授人以柄,没法子。
况且隆曾经参过参与谈判的图里琛数本,双方本来就有嫌隙,图说不记仇一心为公是一回事,但是关键时刻肯定不会为隆说话。所以隆被召回,是形势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