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社区应用 社区服务 统计排行 搜索 帮助
主题 : [转帖]宦官的衣食住行/作者:于云瀚
贲然来思 离线
级别: 认证会员
UID: 2447
精华: 8
发帖: 1839
金钱: 111547 枚
威望: 1000 点
金币: 100000 个
在线时间: 277(时)
注册时间: 2006-12-06
最后登录: 2019-12-22
楼主  发表于: 2007-05-03   
0

[转帖]宦官的衣食住行/作者:于云瀚

古代的冠服与衣饰代表了一个人的身份地位,所谓“车驾衣服相称”、“非其人不得服其服” ①正是这一思想意识的反映。古代宦官大致在战国、秦、汉时期完成了从单纯宫中仆役到兼有官员身份的转化过程。由此以至于明、清,宦官有官号、有职事、有品秩、有俸禄、有爵位,甚至部分地享有娶妻成家、养子传爵、休沐归省的权利,可见已取得与普通仕人官吏并没有重大差别的官员地位。表现在冠服制度上,宦官尤其是上层有官位的宦官,作为古代官僚队伍的组成部分,其衣饰特色与普通官员总体上没有太大的区别。唐代文武官员三品以上者服紫,金玉带。据《旧唐书·宦官传》记载,唐代中期宦官“品官黄衣以上三千人,衣朱紫者千余人。”明、清两代有品秩的宦官,其冠服与同品级普通官员也基本相同,所谓“朝服、冠服、带履,与外廷同;圆领衬摆,与外廷同,各按品级。”①事实上,宦官基于强烈的自卑感,唯恐别人不把他们作为正常人看待,因而在冠服衣饰上尽可能地保持与普通官员相一致,应该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宫廷宦官尽管具有了官员的身份,毕竟还是宫中的仆役,因而与普通官员还有一定的区别。表现在衣饰上,有几点值得注意:

  一是体现近侍身份。汉代中常侍所用的惠文冠即在朝廷武官所用的武弁大冠的基础上,“加黄金铛,附蝉为文,貂尾为饰”,从而体现出“近臣”身份。汉代的佩刀制度也同样可以反映出这一点。当时诸王侯及公卿百官佩刀的刀鞘皆是黑色,而黄门太监佩刀的刀鞘则是黄色或朱红色。明代太监穿贴里,形制如外廷官员的旋褶。司礼监掌印、秉笔太监及乾清宫的管事牌子都穿红贴里,以便侍从御前。其他二十四衙门及山陵等处的长随、内使等只许穿青贴里。

  二是干净利落。宦官作为宫廷仆役,干的是侍候皇帝及皇室家族的差使,因而在衣着上必须要干净利落。历代宫廷中宦官的衣服都按季节统一配发,底衣、衬衣、外衣、鞋袜一应俱全,每季节四套,平日着装要整洁,脏了要随时洗涤,全身上下不得有丝毫异味,连指甲也要随时修剪,不得稍有污垢,否则予以重责。由于宦官阉割时大多会导致泌尿系统受损甚至致残,常常小便失禁,因而要经常洗澡,换洗衣服也较常人频繁得多。据晚清宦官回忆,他们为了清除身上的异味,会不惜重金购买香粉与西洋雪花膏之类。出于宫廷之中礼仪的需要,历朝宦官不论春夏秋冬皆须穿着整齐。尤其是夏天,无论多热的天,都是一色的麻布小褂,绝不能穿背心,更不用说打赤膊了,脚上则是白布袜子和缎面靴子。所以老北京有这样的俗语:“嗨,你可真跟捂汗包似的,这么耐热,练当太监呀!”可见,宫内太监的耐热是出了名的。

  三是随季节的不同而变换服饰的质地与颜色。明代宫中内臣,春天穿罗衣;农历四月后换穿纱衣;进十月再换丝衣;冬季有羊绒衣服及披肩、暖耳之类。颜色一般以青素为主,遇有年节则可穿补服或蟒衣。如春节穿葫芦景补子及蟒衣、五月端午前后穿五毒艾虎补子蟒衣、重阳节前后穿重阳景菊花补子蟒衣等等。清代太监服色分灰、蓝、绛、茶、驼五色。春天是灰蓝色,夏天是茶驼色,秋冬是蓝灰色。诞辰之日穿绛紫色,忌辰之日穿青紫色。靴子都是青色,总管太监穿长筒靴,一般太监穿角靴。

  清代的宦官当差时还须穿套裤,这在夏天最难受,但当差时非穿不可。套裤从脚踝到膝上三四寸与裤腰用带子相连。在套裤左侧,宦官们随身携带的是一个精致的荷包,里面装当差所用的一应杂物;右侧随身别着一方叠成三角形的白手帕。这可不能用来擦鼻涕,而是专为搀扶主子准备的。每当陪主子遛弯儿或到别的什么地方去,随侍的宦官要郑重地把白手帕垫在自己手上。在宫里,宦官永远是奴才,其地位与主子有天壤之别,因而无论何时何地,宦官都不能直接用手接触主子的胳膊或身子的任何部位,否则便是“大不敬”。这个罪名可不轻,足以打板子甚至砍头。

  另外,各宫的宦官由于等级不同、差使不同或服侍的主子不同,因而在衣饰上也稍有差别。清代宫廷中在皇帝身边伺候的太监称“御前太监”。他们都是从太监中挑选的一些年轻、伶俐而又熟悉礼教的太监来充任,穿的是绫罗绸缎,前后补子上绣有蟠龙花和五福捧寿图,待遇也较高。而其他所谓“殿上的”或下差太监,按规矩只能穿布衣布靴,袍褂皆无前后补子,即使是有好衣服也不敢在当差的时候穿出来。他们只能在殿下听候御前太监的吩咐,做的尽是些笨活粗事。总管太监或首领太监还可以穿马褂,而其他人则只能穿坎肩。晚清侍候慈禧太后的储秀宫宫女,穿的是“五福捧寿鞋”,即鞋帮两边绣四只蝙蝠,鞋尖正中绣一只大蝙蝠,鞋口处绣一“寿”字。在慈禧当政时期,这鞋就是金字招牌。不是储秀宫的人没资格穿,凡是穿这鞋的就高人一等。老太监见了要躬身行礼,道一声“姑娘新禧”,小太监见了则要远远地避身道旁,垂手侍立。当人走近时方恭恭敬敬地轻声道一声“姑姑好”,连眼皮都不敢向上翻一翻。①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贲然来思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贲然来思 离线
级别: 认证会员
UID: 2447
精华: 8
发帖: 1839
金钱: 111547 枚
威望: 1000 点
金币: 100000 个
在线时间: 277(时)
注册时间: 2006-12-06
最后登录: 2019-12-22
1楼  发表于: 2007-05-03   
宫廷中的饮食非常重视季节性,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特色。宦官虽说生理上有一定的缺陷,但这并不影响其饮食,因而他们大多任其所愿,无所禁忌。刘若愚在其《酌中志》中曾按月详述了宫中内臣饮食,其中以正月为最丰富,所尚珍味有冬笋、银鱼、鸽蛋、麻辣活兔、烧鸡鸭鹅、猪羊肉片、套肠腰子、龙须海带以及羊猪肉包、枣泥卷、糊油蒸饼之类;二月食河豚,饮芦芽汤;三月食烧笋鹅、雄鸭腰子,以补虚损;四月吃笋鸡,吃白煮猪肉,又以各种精肥肉加姜蒜拌饭,以莴苣大叶裹食,称“包儿饭”;五月吃粽子,吃“长命菜”;六月嚼银苗菜,即藕秧;七月食新鲜鲥鱼;八月赏仲秋,吃月饼,吃肥蟹;九月吃花糕,吃迎霜麻辣兔;十月吃羊肉、吃爆羊肚;十一月吃鹅掌、羊肉包、扁食、馄饨,以为阳生之义,又吃辣汤以御寒;十二月吃灌肠、油渣卤煮猪头、烩羊头、糟蟹、醋熘鲤鱼,初八日则必食“腊八粥”。

  宦官久处宫廷,耳目习染,效奢易,从俭难,况且他们无家口之累,志安温饱,饮食之间便挑剔甚多,十分讲究。刘若愚的《酌中志》记载了许多吃食,名称怪异,都是宫廷宦官的时令吃法,做法复杂,用料考究。如正月有“元宵”,用糯料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为果馅,洒水滚成,须如核桃般大;四月有“不落夹”用苇叶方包糯米,长可三四寸,阔一寸,味道鲜美,与粽子相似;八月吃肥蟹、饮苏叶汤;十二月喝“腊八粥”。宦官俸禄不低,而平日所得赏赐更多,因而都有余钱,为了满足口腹之欲,不惜花费。雄鸭腰子据说可以补损虚,他们遇见较大的,即使五六分银子买一对也在所不惜。若按时价算起来,这些钱足以买好多只鸭子。所以刘若愚感叹道:“宫眷所重者,善烹调之内官;而各衙门内臣所最喜者,又手段高之厨役也。”①

  对茶饮果品宦官也非常讲究。江南之密罗柑、凤尾橘、漳州橘、橄榄、小金橘、风菱、脆藕,西山之苹果、软籽石榴,北山之榛、栗、梨、枣、核桃之类,都如数家珍,时常可用。牛乳、乳饼、奶皮、酥糕等小食品也是自入冬一直吃到来年春二月。对时鲜水果,宦官们还有贮藏之法,长期保存。八月成熟的葡萄,连枝悬放入留少许水的缸中,封好口,可以留到正月尚鲜。对饮茶,他们更是讲究,六安松萝、天池,绍兴芥茶,径山虎丘茶,都是时常饮用的。

  口腹之欲,乃人之大欲之一,宦官们食不厌其精,脍不厌其细,也属人之常情。较为特别之处是其在饮食上好吃动物的性器。这大概是宦官自身没有了性器的一种逆反心理。宦官们最爱吃的是牛鞭、驴鞭,称为挽手。母性的动物性器官他们也同样爱吃,称为挽口。刘若愚的《酌中志》载:“内臣又好吃牛驴不典之物,曰‘挽口’者,则牝具也;曰‘挽手’者,则牡具也。”①宦官还好吃羊白腰,是羊的外肾卵。至于白牡马卵,则尤称珍奇贵重,是极难得的珍品,称为龙卵。

  宦官在宫廷中劳作,平日也居住在宫廷之中,而且对大部分宦官来说,内廷就是其生活的世界。明代皇城自北安门往南行,分设尚衣监、司设监、内织染局、针工局、巾帽局、水药局等,由此再稍向东南行,则依次有内府供用库、番经厂、汉经厂、司苑局、钟鼓司、司礼监、都知监。一般说来,宫内宦官多是随衙而住,或者住在当差处的偏殿下房。司礼监是明代最大、最重要的宦官衙门,独占一座小院,进门向南是内书堂,由此进二门则是司礼监办公处,再向东南有一小门,里面的房屋就是司礼监提督、监官、文书房掌司等宦官所居之处。但司礼监掌印太监的直房却不在此处,而是位于遵义门南养心殿的偏房里。司礼监掌印在明宫中位高权重,宫中之人见了须恭恭敬敬地叫一声“印公”,直房自然也不止这一处,在御河边还有“河边直房”,这也是他生活起居之所。这里榆柳成行,花畦分列,风光相当优美,共建有住房八区。所居除司礼监掌印与秉笔太监外,尚有混堂司、内东厂、尚膳监、印绶监、内承运库等。清代有权势的宦官多住在宫内的东西偏殿,有的在宫外还有自己的宅院,而一般宦官和宫中的执役宫女,所住之处大多是各宫门附近低矮的小屋。这类小屋在故宫中已经不多见了。

  明代宦官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在元武门附近。据《酌中志》记载,元武门以西可九门;自北而南,过长庚桥至御酒房后墙,曰“长连”,可三十一门;再前曰“短连”,可三门,并元武门计之,通共五十四门,总曰“廊下家”,俱答应、长随所住。宦官们大多轮班当差,闲暇时间较多,又没有家室孩童以承欢膝下,因而多信奉佛道以解郁闷、以度光阴。或许就是这个缘故,“廊下家”每户都设佛堂,以供香火,三时钟磬,宛若梵宫。凡遇有大风之日,这里还有人自动巡夜,高喊“谨慎灯烛,牢插线香”,提醒人们防范火灾。各户门前还栽有枣树,枝叶葱郁茂盛,果实甘脆异常,住在这里的宦官们都用此做酒,不仅自己喝,而且拿来卖,以至于被宫人戏称为“廊下内酒”。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贲然来思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贲然来思 离线
级别: 认证会员
UID: 2447
精华: 8
发帖: 1839
金钱: 111547 枚
威望: 1000 点
金币: 100000 个
在线时间: 277(时)
注册时间: 2006-12-06
最后登录: 2019-12-22
2楼  发表于: 2007-05-03   
北安门内有安乐堂,凡宫中宦官有病,即可送来此处调理。嘉德右门之西,有太安门。由此向西,有长庚门。凡是外来的工匠疏浚宫内沟道、修造宫内所需器具或有年老宫人病故,都由此出宫。

  宦官当差时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在宫内行走也要严守规矩,不得东张西望,不得高声嬉闹,遇到皇帝、后妃或者随便比自己级别高的什么人,都要避至道旁。明代宦官中年事
已高或深获宠眷者,可有宫内乘坐凳杌的恩遇。凳杌形状如靠背椅,两旁有抬杆,前后各加一横杠以便于抬。另外还有一种代步工具称“板”,其形状如床面,上面用粗绒绳拴一椅圈,用杠两条,斜插抬走,离地尺许。凡是司礼监掌印或年高太监都可置办乘坐,不系钦赏,亦无关品级。清代宫廷对宦官管理相当严格,甚至近乎苛刻,因而在宫中乘坐凳杌之类的情形不见于记载。

  明代的宦官出入宫廷皆有乌木牌或牙牌。乌木牌圆径二寸许,状如荷叶头。一面刻内使或小火者字样,另一面用火印“出入关防”四个篆字,旁边且有编号。宫内低级宦员每人一面,不得遗失。当宦官升任奉御或长随,乌木牌则换成牙牌。牙牌一面刻有编号,一面刻某殿某衔。形状下方上圆,刻有云尖,重达六七两。清代宫禁较明代严格了许多,宦官都有腰牌。腰牌多是木制,上面有火印,出入宫禁以此为凭,而且还需烦琐的手续。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贲然来思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贲然来思 离线
级别: 认证会员
UID: 2447
精华: 8
发帖: 1839
金钱: 111547 枚
威望: 1000 点
金币: 100000 个
在线时间: 277(时)
注册时间: 2006-12-06
最后登录: 2019-12-22
3楼  发表于: 2007-05-03   
阉宦   作者:于云瀚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http://book.sina.com.cn/nzt/his/tiaijian/index.shtml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贲然来思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描述
快速回复

遵守版规,请勿顶帖,勿发表纯表情、纯引用帖;权限不够请努力发帖,勿发牢骚抱怨贴;历史讨论区请勿发表纯空洞、同情、花痴的慨叹水帖!
认证码:

验证问题:
雍正的陵寝名,请输入拼音Tai Ling对应的中文 正确答案:泰陵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