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社区应用 社区服务 统计排行 搜索 帮助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12»Pages: 1/2     Go
主题 : [录入]清宫饮食——饽饽
laven 离线
级别: 八品司务
UID: 2370
精华: 0
发帖: 17
金钱: 47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6-11-29
最后登录: 2007-03-20
楼主  发表于: 2006-11-30   
0

[录入]清宫饮食——饽饽

饽饽是清代宫廷饮食中最富民族特色的食品,在清代宫廷饮食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凡是麦、黍、稷、栗、谷、豆类登杂粮都能磨成面粉,用蒸、炸、煮、烤、烙等不同熟制方法制成甜、咸可口的饽饽是皇帝日常饮食或宫廷筵宴中的重要食品。

饽饽源于满族传统生活方式,冬季农闲时外出狩猎,随身要带许多干粮,天寒地冻,干粮冻成冰疙瘩,吃时用火烤后,焦黄、酥脆,吃起来香甜可口,既暖肚饱腹又持久耐饿,深受满族人喜爱。随着满族地区广泛的种植农作物和加工方式的进步,满族饮食也经历了由简到繁、由粗到精的变化,逐渐改变了不善于多层次加工食品的烹制方式,如在实心饽饽中加入红豆泥的馅心,或者加上蜂蜜、芝麻、牛奶、鸡蛋制成麻花、炸食、奶食等。

满清入关后,皇帝的饮食生活中依然得到继承。皇帝日常饮食和宫廷筵宴不但仍以饽饽为主,还在御膳机构中专门设置了内饽饽房和外饽饽房。内饽饽房主要承办皇帝、皇后、妃嫔日常膳用的各类饽饽,每月朔望两日佛楼上供用的“炉食供”和佛城用的“玉露霜供”以及内用、赏用的饽饽、馇子、拉拉、花糕以及上元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宫中所需的应节食品。外饽饽房主要备办皇帝、皇后、妃嫔等的宴桌和各类供桌、大宴桌以及筵宴外藩蒙古王公用的班桌、皇子等用的内用桌、专备赏赐用御膳用的跟桌等。内饽饽房与外饽饽房的职能形成了著名而庞大的满族饽饽体系,清宫筵宴用饽饽桌90张。饽饽桌,就是放饽饽的油漆矮桌,长方形,上面摆格式饽饽十五品。每品饽饽数额,是筵席等级来定。筵宴前一日,内外饽饽房将饽饽放入盘碟中,分摆在饽饽桌上。经光禄寺派来的堂官检验查看合格后,在饽饽桌上盖一红色包袱布,抬到饽饽棚内。夜里由厨役轮流看管,第二天开宴前再抬到现场以备宴用。

清宫筵宴多在乾清宫和保和殿举行,届时皇帝一人居殿堂正中,殿外两廊下设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宴桌,丹陛上设三四品大臣宴桌,通道两房设五品至九品大臣宴桌。饽饽桌一二品大臣、王公等两人一桌,其余则二三人不等。宫廷筵宴有严格的礼仪,如先进馔,再进酒,后进茶果。众人先视皇帝食、饮后,下一个程序才开始。因此,赴宴的大臣无法用膳,只不过摆摆样子而已,席间吃不完全的饽饽,可以“挟携以归”,带回家使用。

清宫遇有喜庆节日,皇帝要赐“饽饽宴”。饽饽桌有头品、中品之区别。头品饽饽桌用面额定35斤,制成炸、炉、烤、蒸等不同熟制、不同口味的饽饽,用于妃嫔等级生日、晋封时赏赐。中品饽饽桌用面额定25斤,制法与头品相同,只是数量少,用于皇子、亲王生日时赏赐。另外,妃嫔遇喜生育、皇子娶妻、公主下嫁也都用饽饽桌作为庆贺礼品。

另外,每到佳节时令,内外饽饽房都连夜赶制应节饽饽。正月十五的元宵、立春日的春饼、二月初一的太阳鸡糕、端午节的粽子、七夕节的巧果、中秋节的月饼、重阳节的花糕……用量也很可观。

清宫帝、后日常饮食,早晚两次正膳,正膳后还有两次“克食”(小吃或酒膳),都以饽饽为主食。皇帝正膳例摆饽饽桌,平时用膳的膳桌是由3张八仙桌拼成长桌,膳桌上摆24道菜肴外,另设两张方桌摆饽饽,名为“跟桌饽饽”。乾隆三十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早膳,跟桌饽饽摆热饽饽15盘、鸡蛋饽饽15盘、炉食饽饽15桌、碟饽饽15盘、廖花15盘。这天晚膳,跟桌饽饽又摆出澄沙饽饽15盘、豌豆饽饽15盘、奶子饽饽15盘、山药饽饽15盘、到口酥15盘。两正膳之外的“克食”是松仁奶油皮、温达奶饼、烤祭神糕、象棋眼小模首。皇帝每天的膳食中,饽饽用量多、数量大,十分惊人,但皇帝本人的胃口有限,一次吃不下几个,完全是为了排场,为了显示一国之君“食天下”的威风罢了。

乾隆三十一年九月一日,乾隆帝、皇太后、皇后一行在木兰围场。随行的大批人马中,御膳食房是一支庞大的队伍。九月九日是传统的重阳节,自九月初三日起,宫中饽饽换花糕,留守宫内的令妃、愉妃令外膳房制作各种馅心的花糕,三天装一次箱,以备皇帝、皇太后、皇后等人食用。

然而,清宫的饽饽并非满洲饽饽,清宫饽饽是满族传统食品与汉族传统饮食相互结合的结果,满族传统的饽饽萨其马是以冰糖、奶油和面,制成形如糯米粒似的小颗粒,烤熟后外裹蜂蜜,切成方块的甜饽饽。而清宫的萨其马在制作上吸取了江南糕点讲究花样的特点,从生制面胚开始,就改为搓成长条并将条与条互相搭配的做法,使之成型后留有自然空隙的造型。另在冰糖、蜂蜜、和面时放上适量的桂花和果铺果料:红色的京糕条、绿色的青梅粒、白色的瓜子粒及紫色的葡萄干等作点缀,使其从内质到外形趋于完美成为色、香、味俱全的清宫饽饽。

满族旧俗,农历五月用椴木饽饽祭神,祭神之后全家分食或馈赠亲友。椴木是生长在东北的密质树木,春季发芽,至五月叶大如掌。满族民间用粘黄米和小豆泥,外面用两张椴叶包裹。上锅蒸熟后粘黄米的醇香、椴叶的青香混在一起,近似中原、江南等地端阳节的江米粽子,清室入关后,一改食椴木饽饽的习俗,五月初五端阳节清宫饽饽换粽子,就连坤宁宫祭神的供品也用上江米粽子。

下面特选几例清宫饽饽的满族名称对照:

他尔荤额芬——肥饽饽;                             胡说饼——澄沙馅白面饼;

吐尔哈额芬——瘦饽饽;                             朱克额芬——冰饽饽;

塞飞额芬——匙子饽饽;                             交塞额芬——黄米面饺子;

都必色——豆册糕;                                    讷克林说饼——松仁果饼;

鸣夫呼额芬——软饽饽;                             尼士哈额芬——鱼饽饽;

孙尼额芬——奶子饽饽;                             朱喝额芬——江米面糕;

胡勒克——枣馅白面饼;                             佛思根——撒糕;

他士马——黄米面饼;                                塞食额芬——剪子股饽饽;

纯克里额芬——雅饽饽;                             塞斯哈里额芬——俗饽饽;

乌姆汉哈桑额芬——鸡蛋薄脆;                  乌楚博楚哈古桑阿额芬——葡萄薄脆;

马浪乌哈哈克桑阿额芬——芝麻薄脆。

清宫饽饽用料精细、制作讲究,在外形装饰上更是花样繁多,寓意吉祥。使人未食到口,就先得到美的享受。故宫珍藏着一大批饽饽木模,为我们了解清宫饽饽的制作造型提供了第一手资料。饽饽木模用硬木雕刻,多成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倭角方形、方盛形(双菱互套),纹饰凹刻,内深2-3厘米,壁刻花边。图案多为福、寿题材,如五只蝙蝠组成一圆形,中心是一篆体“寿”字,称作“五蝠捧寿”。又如一桃、一石榴、一佛手呈“品”字形,三蒂合一用两片桃叶左右交叉互掩,叫做“福、寿、三多”(桃象征长寿、石榴象征子孙昌盛、佛手谐音福寿)即多福多寿多男子。再如木模呈圆形,内刻一大一小两只瓜,环绕周围刻着缠绵不断的瓜藤瓜蔓,名为“瓜瓞绵绵”。象征家族兴盛,福寿长绵。

还有花瓶内插如意——如意平安、事事如意;           梅花鹿衔灵芝——禄位亨通;

两条金鱼首尾相引呈圆形——金玉满堂;                  一鹭鸶和牡丹——一路荣华、一路富贵;

一圆形钱眼内雕一“福”字——福字眼前;              一鹤一鹭——鹤鹿同春。

皇帝自喻为天子,神的化身,他的衣食住行都体现宝贵吉祥,他的一切都是祥和平安的象征,每日食用的美味佳肴自然也要突出幸福、长寿的特色。龙是帝王的象征,清宫木模中亦以龙纹作图案的较多,尤以正面龙和双喜字的,有两面龙拱一火珠的,有一龙一凤的,有一龙两凤的,还有群龙环绕作边栏的。这些龙的形状不一,有形龙、有正龙、有团龙、有长龙、有降龙。从清宫旧藏的《御茶膳房》档案中得知,这些带龙纹图案的饽饽都是皇帝专用的,皇后、妃嫔用的饽饽图案则为牡丹、凤凰、龙凤呈祥。此外,带有福、寿图案的饽饽更始帝、后日常用品。


有梦的地方就能燃烧希望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laven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千里之外 离线
级别: 五品吏部给事中
UID: 2536
精华: 0
发帖: 273
金钱: 349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500 个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6-12-15
最后登录: 2009-08-11
1楼  发表于: 2007-01-06   

楼上的,饽饽是统称,他们把所有的面食都称为饽饽,就像我们统称为“白案”一样。不过从此文看,早期的饽饽MS贴饼子~

PS:“乌姆汉哈桑额芬——鸡蛋薄脆;                  乌楚博楚哈古桑阿额芬——葡萄薄脆;

马浪乌哈哈克桑阿额芬——芝麻薄脆。”----哈哈!是不是还有“太平苏打”、“甜趣闲趣”什么的啊?

萨其马-----本人原本十分钟爱的甜食,不过自从知道它是满人的食品后,就罢食了,现在本人改吃家乡特产冻米糖~~~
君子九德:宽而粟;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千里之外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墨达勒 离线
级别: 贵宾
UID: 2557
精华: 0
发帖: 81
金钱: 426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6-12-19
最后登录: 2007-09-12
2楼  发表于: 2007-01-19   
有人说清朝的皇帝精细,是的确够精细的。
醉卧桃叶渡,暮雨危星;醒倚杨柳岸,晓风残月~~~WA: Women's Association~~~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墨达勒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qinxf 离线
级别: 八品司务
UID: 2347
精华: 0
发帖: 37
金钱: 58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6-11-27
最后登录: 2007-09-17
3楼  发表于: 2007-01-30   
满族民间用粘黄米和小豆泥,外面用两张椴叶包裹-------我们老家(山西)农村吃的就是这个,不过不用椴叶包裹,很好吃。上大学后才知道有江米粽子。
如果有前世,我希望我是跟你在一起的;如果有来生,我还跟你在一起.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qinxf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千里之外 离线
级别: 五品吏部给事中
UID: 2536
精华: 0
发帖: 273
金钱: 349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500 个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6-12-15
最后登录: 2009-08-11
4楼  发表于: 2007-02-03   
郑重地问:楼上说的是不是传说中的东北“粘豆包”?
君子九德:宽而粟;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千里之外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子煜格格 离线
级别: 八品司务
UID: 3553
精华: 0
发帖: 14
金钱: 29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7-02-27
最后登录: 2007-03-29
5楼  发表于: 2007-03-01   
介绍了那么多,为什么没有图片看看呢?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子煜格格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素音 离线
级别: 八品司务
UID: 1905
精华: 0
发帖: 18
金钱: 36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6-10-11
最后登录: 2007-12-04
6楼  发表于: 2007-03-03   

"他尔荤额芬——肥饽饽; 吐尔哈额芬——瘦饽饽; 纯克里额芬——雅饽饽;塞斯哈里额芬——俗饽饽;"

不太能理解,如果说肥饽饽瘦饽饽可以理解成放肥肉的饽饽与放瘦肉的饽饽,

那么雅饽饽俗饽饽难道是雅人吃的饽饽和俗人吃的饽饽?

如果是的话,我岂不是永远吃不了雅饽饽了?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死.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素音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laven 离线
级别: 八品司务
UID: 2370
精华: 0
发帖: 17
金钱: 47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6-11-29
最后登录: 2007-03-20
7楼  发表于: 2007-03-09   

虽然我酷爱美食,不过,对这个饽饽真的没有研究,只是在一本书上看到觉得很有趣,于是便将它贴上来,只供参考,对于大家的疑问,我是One head,Two big。

谢谢大家的支持,鞠躬——谢幕

有梦的地方就能燃烧希望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laven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lufeicandy 离线
级别: 八品司务
UID: 4176
精华: 0
发帖: 10
金钱: 20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7-03-24
最后登录: 2007-10-24
8楼  发表于: 2007-03-26   
凡是麦、黍、稷、栗、谷、豆类登杂粮都能磨成面粉,用蒸、炸、煮、烤、烙等不同熟制方法制成甜、咸可口的饽饽是皇帝日常饮食或宫廷筵宴中的重要食

这么多花样的?那,,不就是各式各样的饼么。。哈哈 看图片好像什么样的都有


以前竟然看字面就以为是窝窝头呢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lufeicandy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锦衣 离线
级别: 七品翰林院编修
UID: 3491
精华: 0
发帖: 65
金钱: 112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7-02-24
最后登录: 2008-04-18
9楼  发表于: 2007-03-30   

他尔荤额芬——肥饽     吐尔哈额芬——瘦饽饽;                             朱克额芬——冰饽饽;

塞飞额芬——匙子饽饽;                                                  

鸣夫呼额芬——软饽饽;   尼士哈额芬——鱼饽饽;

孙尼额芬——奶子饽饽;                            

佛思根——撒糕;             塞食额芬——剪子股饽饽;

纯克里额芬——雅饽饽;           塞斯哈里额芬——俗饽饽;

看名字恐怕我们是永远不能明白,这些饽饽是什么,不过花样的确挺多的

有人天来上,歌成碧落赋。朝起煮白石,空山放青鹿。倦看镜花开,闲捉水月舞。我欲乘风随,难觅云梯处。翩翩少年郎,漫漫知北路。有缘桥下客,无底舟上渡。人生几度欢,黄粱一响苦。何求长生盘,滴地仙人露?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锦衣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12»Pages: 1/2     Go
描述
快速回复

遵守版规,请勿顶帖,勿发表纯表情、纯引用帖;权限不够请努力发帖,勿发牢骚抱怨贴;历史讨论区请勿发表纯空洞、同情、花痴的慨叹水帖!
认证码:

验证问题:
乾隆的陵寝名,请输入拼音YU Ling对应的中文 正确答案:裕陵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