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宫中药材的来源:
1.由各省出产药材的地方征收而来。其征收实物者,谓之“本色药材”。折价银两者谓之“折色药材”。《康熙十三年浙江布政使陈秉造报各府解本折药材数目册》中,杭州府之白芍,白术,台州府之乌药,猪牙皂等为本色。册中所列蔓荆子,草决明为折色。
2.由京城地方药商采买。一般均按定例给价,令药商采办,由太医官验视,择佳交进,令内药房医生切造炮制。如乐姓同仁堂即为交纳宫中药材商号之一。从乾隆时起,同仁堂就担任此任务。(这段有待商榷,雍正元年 1721年,同仁堂就正式供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同治时,内药房“专用咀片药味,以及纸张大赤金等项,均系传取同仁堂拣选上好纯洁药味,以备供内廷应用”。同仁堂不仅供应内廷生药,清末它的丸散膏丹也被宫中抄存。如清宫档案中有一册《同仁堂丸散膏丹配方》(光绪十一年六月初四日,同仁堂抄来)。其中列有“朱砂安神丸”等九十二方。另列“碧云散”等九方,末附“益寿比天膏”一方,共一百另二方。
3.各省督抚大员,就其地土特产品,照例进贡而来。如云南省之茯苓,广东省之橘红,四川省之冬虫夏草,奉天`吉林所产人参等,都由当地军政大员按期进贡,交御药房使用。
以上资料摘抄于秦国经/范洪琪主编《紫禁城皇家生活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