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社区应用 社区服务 统计排行 搜索 帮助
主题 : [分享]正说清朝十二帝之乾隆帝
倾莫苌妍 离线
级别: 七品翰林院编修
UID: 2527
精华: 1
发帖: 92
金钱: 142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6-12-14
最后登录: 2008-06-28
楼主  发表于: 2007-03-22   
0
来源于 乾隆朝 分类

[分享]正说清朝十二帝之乾隆帝

申明下。资料来源txt论坛。我下载的书籍。于是挑选部分贴出来。

乾隆帝弘历(1)

  在清朝皇帝中,可以作为英杰人物来论说一番的只有四位皇帝——清太祖天命大汗努尔哈赤、清太宗崇德帝皇太极、清圣祖康熙大帝玄烨和清高宗乾隆大帝弘历。

  乾隆帝,名弘历,属兔。25岁登极,在位60年,太上皇4年,享年89岁。乾隆的祖父康熙实际执政53年,乾隆实际执政63年。

  乾隆是中国有文字记载以来享年最高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同时,乾隆又是在民间传闻最多、被文艺作品演绎最多和官方文献记载疑点最多的皇帝之一。出生地点之谜清朝12位皇帝中,出生地点不明的只有两位皇帝,这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高宗弘历。努尔哈赤出生时还没有创制满文,他当时也不是什么显赫人物,所以他的出生地没有留下明确的文字记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乾隆不一样,乾隆是雍正帝的第四个儿子,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出生,他的出生地怎么会不确定呢?这里面必定大有蹊跷。

  关于乾隆的出生地,他的父母都没有留下明确的说法,倒是乾隆自己曾经反复说明,这就是关于乾隆出生地的第一种说法——雍和宫说。

  乾隆自己认为:他生在雍和宫。雍和宫坐落在北京城安定门内,是著名的喇嘛庙。在康熙时代,这里原是雍亲王的府邸,也就是雍正做皇子时的王府,当时并不叫雍和宫。乾隆登极后,把他父亲雍正的画像供奉在这座府第里的神御殿,派喇嘛每天诵经,后来这里就改名叫雍和宫。乾隆曾经多次以诗或以诗注的形式,表明自己出生在雍和宫。

  (1)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新春,乾隆在《新正诣雍和宫礼佛即景志感》诗中,有“到斯每忆我生初”的诗句。这说明乾隆本人认定自己出生在雍和宫。

  (2)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新春,乾隆又一次在《新正雍和宫瞻礼》的诗中说:“斋阁东厢胥熟路,忆亲唯念我初生。”在这里,乾隆不仅认定自己诞生在雍和宫,而且还指出了具体的出生地点,就在雍和宫的东厢房。乾隆自己说自己出生在雍和宫东厢,应当算是比较权威的说法。

  (3)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新春,乾隆再一次到雍和宫礼佛时说:“十二初龄才离此,讶今瞥眼七旬人。”在这首诗下注云:“康熙六十一年始蒙皇祖养育宫中,雍正年间遂永居宫内。”

  (4)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正月初七日,乾隆作《人日雍和宫瞻礼》诗注云:“余实康熙辛卯生于是宫也。”康熙辛卯年为康熙五十年(1711年),正月初七过去称作“人日”。据晋朝董勋《答问礼俗说》记载:“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乾隆每年正月初七日都要来到雍和宫瞻礼,平时路过这里也要进去小驻片刻。

  (5)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正月初七日,乾隆又作《新正雍和宫瞻礼》诗云:“岂期莅政忽焉老,尚忆生初于是孩。”其下自注云:“予以康熙辛卯生于是宫,至十二岁始蒙皇祖养育宫中。”

  (6)乾隆还有一次到雍和宫瞻仰礼拜,尔后作了一首诗。据《清高宗御制诗集》记载:“来瞻值人日,吾亦念初生。”乾隆的意思是,在正月初七日(人日)这一天,到雍和宫瞻礼,总是念念不忘当初就是出生在这里。

  从以上六个例子来看,乾隆一贯认为自己就出生在雍和宫。乾隆晚年对自己出生地的流言蜚语可能有所耳闻,他的诗作就是强调自己确实生在雍和宫。

  但是,乾隆皇帝还在位的时期,就有人对他的出生地发出不同的议论,认为他出生在承德避暑山庄,这就是关于乾隆出生地的第二种说法——避暑山庄说。

  (1)当时朝中有一个官员叫管世铭,江苏武进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进士,后入值军机处,任军机章京,了解很多宫廷掌故与秘闻。他随乾隆一起去避暑山庄,去木兰秋狝(xiǎn),写下《扈跸(bì)秋狝纪事三十四首》(收在《韫山堂诗集》),其中第四首涉及到乾隆皇帝的出生地:

  庆善祥开华渚虹,降生犹忆旧时宫。

  年年讳日行香去,狮子园边感圣衷。

  管世铭在这首诗的后面有个原注,说:“狮子园为皇上降生之地,常于宪庙忌辰临驻。”这里明确地说:狮子园是乾隆皇帝的诞生地,因此乾隆常在先帝雍正驾崩的忌日,到这里小住几天。

  狮子园是承德避暑山庄外的一座园林,因为它的背后有一座形状像狮子的山峰而得名。康熙到热河避暑时,雍正作为皇子经常随驾前往,狮子园便是雍亲王一家当时在热河的住处。管世铭等一些朝野人士认为:避暑山庄狮子园是乾隆的降生地。

  (2)嘉庆元年(1796年)八月十三日,乾隆帝86岁大寿,以太上皇身份到避暑山庄过生日。嘉庆跟随去了,写下《万万寿节率王公大臣行庆贺礼恭纪》诗庆贺。诗中提到乾隆的出生:“肇建山庄辛卯年,寿同无量庆因缘。”其诗下注云:“康熙辛卯肇建山庄,皇父以是年诞生都福之庭。”嘉庆在诗后注解说,皇祖康熙辛卯年(康熙五十年)题写了“避暑山庄”匾额,皇父乾隆也恰好于这年降生在山庄,这是值得庆贺的福寿无量的因缘!然而,有人认为“都福之庭”是泛指,不一定在避暑山庄。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倾莫苌妍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倾莫苌妍 离线
级别: 七品翰林院编修
UID: 2527
精华: 1
发帖: 92
金钱: 142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6-12-14
最后登录: 2008-06-28
1楼  发表于: 2007-03-22   

乾隆帝弘历(2)

  (3)嘉庆二年(1797年),乾隆又到避暑山庄过生日,嘉庆再次写《万万寿节率王公大臣等行庆贺礼恭纪》诗祝寿,在诗文的注释中,嘉庆把皇父乾隆的出生地说得更明确了:“敬惟皇父以辛卯岁,诞生于山庄都福之庭。”嘉庆在这里明白无误地点明皇父乾隆诞生于避暑山庄的都福之庭。

  嘉庆以上两次诗注都表明:皇父乾隆出生在承德避暑山庄。但是,在十几年后,嘉庆却 放弃了皇父乾隆出生在避暑山庄的看法。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清朝每一位皇帝登极以后,都要为先帝纂修《实录》(记载一生经历、言行和功业)和《圣训》(皇帝的训谕)。嘉庆十年(1805年),嘉庆帝命朝臣编修乾隆《实录》和《圣训》。嘉庆在审阅呈送稿时,发现《实录》和《圣训》稿都把皇父乾隆的出生地写成了雍和宫。他命编修大臣进行认真核查。这时,翰林出身的文华殿大学士刘凤诰,把乾隆当年写的诗找出来,凡是乾隆自己说出生在雍和宫的地方都夹上黄签,呈送嘉庆审阅。嘉庆面对皇父御制诗及注,感到问题十分严重。嘉庆在皇父出生地的问题上,怎能违背皇父本人的旨意呢!于是,嘉庆放弃了皇父出生在避暑山庄狮子园的说法,改为出生在雍和宫的说法。嘉庆命在《实录》和《圣训》里这样记载乾隆皇帝的出生:“康熙五十年辛卯八月十三日子时,诞上于雍和宫邸。”

  可是,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二十五日,嘉庆帝突然在避暑山庄驾崩。在当时军机大臣托津、戴均元等撰写的嘉庆《遗诏》中,采用了乾隆生于避暑山庄说,把乾隆诞生地说成是避暑山庄。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嘉庆帝到塞外木兰秋狝,嘉庆二十五年(1820)七月二十四日,到达避暑山庄,第二天突然死去。在御前大臣、军机大臣、内务府大臣以嘉庆名义撰写的《遗诏》末有“皇祖降生避暑山庄”一语,就是说乾隆当年就生在滦阳行宫,即避暑山庄。新继位的道光帝发现这一问题后,立即命令以每天600里加急,将已经发往琉球、越南、缅甸等藩属国的嘉庆《遗诏》从路上追回来。改写后的《遗诏》,把原来说乾隆生在避暑山庄,很牵强地说成乾隆的画像挂在避暑山庄。《实录》记载修改后的《遗诏》,原文如下:

  古天子终于狩所,盖有之矣。况滦阳行宫,为每岁临幸之地。我祖、考神御在焉,予复何憾!

  道光为把他爷爷乾隆出生在北京雍和宫的说法作为结论确定下来,不得不把他父亲嘉庆当年说乾隆生在山庄的诗及注都改过来!由于嘉庆的诗早已公开流行天下,如果大张旗鼓地修改,结果会欲盖弥彰。所以道光改得不彻底,有一部分没有改的《嘉庆御制诗集》流传下来,从而愈加使天下官员百姓对乾隆出生地疑窦丛生。

  乾隆帝到底是出生在北京雍和宫,还是出生在承德避暑山庄?至今学术界没有定论,仍然是一个历史的疑案。

  如果是普通百姓,他出生在什么地方,对家庭来说可能算是一回事,但对民族、对国家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然而,乾隆皇帝却不同,乾隆的出生地同他的生母是谁密切关联。大家为什么关心乾隆的生母是谁呢?因为乾隆的母亲“出身名门”或“出身微贱”,会直接影响乾隆的皇位、事业;如果乾隆的母亲是汉人,则又关涉到更为复杂的政治问题。

  亲生母亲之谜

  乾隆的生母,正史记载为“原任四品典仪官、加封一等承恩公凌柱女”;野史传说则有多种说法,如热河宫女李金桂、内务府包衣女子、傻大姐、“村姑”、海宁陈夫人等。

  乾隆的生母是谁,的确是一桩历史疑案。皇帝的生母出了疑案,这在清朝十二帝中是仅有的,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康熙五十年(1711年)七月二十六日,康熙从北京出发到达避暑山庄,九月二十二日回到北京。其间,乾隆的父亲雍亲王胤禛,七月二十六日赴热河请安,八月十三日,乾隆出生。这中间只有17天。就是说如果乾隆在避暑山庄出生,那么他母亲在临产前17天,大腹便便,行动不便,怎么会到避暑山庄去呢?乾隆的生母或许另有其人?

  野史记载与民间传说,有多种说法:

  第一种传说,乾隆生母是浙江海宁大学士陈世倌(guān)的夫人。海宁在清朝有“陈氏三宰相”——顺治朝大学士陈之遴、康熙朝大学士陈元龙、雍正朝大学士陈世倌,他们都不是靠裙带关系,而是靠自身能力当上大学士的。

  陈世倌,俗称陈阁老,在康熙年间入朝为官。传说陈世倌与雍亲王一家常有来往,今天陈阁老的旧宅,还保存有一块九龙匾,据说是雍正亲笔书写的。那一年恰好雍亲王的福晋和陈阁老的夫人,同月同日分别生了孩子。雍亲王就让陈家把孩子抱入王府看看。可是,等孩子再送出来时,陈家的男孩竟变成了个女孩。陈阁老意识到此事性命攸关,不敢作声。那换入宫中的男孩,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许啸天《清宫十三朝演义》说乾隆六下江南的目的就是探望亲生父母。他六次南巡竟有四次住在陈阁老家的安澜园,为的就是与生身父母相聚。但据孟森著《海宁陈家》考证,乾隆南巡第一次、第二次都没有到海宁。第三次到海宁,陈世倌已死。可见乾隆下江南为了看望他的生身父母的传说纯粹是捕风捉影,根本没有根据。陈家乾隆古装像的园子叫“隅园”,因位于城的一隅而得名。乾隆第四次南巡住隅园,同浙江海塘工程有关,所以乾隆将“隅园”改名为“安澜园”。当代香港小说家金庸是浙江海宁人,他的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便是围绕乾隆身世之谜展开的。金庸在小说中有声有色地写道:陈世倌的小孩抱进雍亲王府,哪知抱进去的是儿子,抱出来的却是女儿。陈世倌知是皇四子掉的包,大骇之下,一句都不敢泄露出去。这个故事一出笼,乾隆是陈阁老的儿子的传说,便越传越广,越讲越真。关于“调包”的故事,清朝中期就有传说。先说康熙出自陈家,后来这个传说不攻自破,就又移花接木,安在乾隆皇帝的头上。其实,乾隆出生时,雍正的长子、次子虽已幼年早死,但第三子已经8岁,另一个妃子又即将临产。且这时雍正才34岁,正当壮年,他怎么会在已经有一个8岁儿子的情况下,急急忙忙、偷偷摸摸地用自己的女儿去换陈家的儿子?这从情理上也是说不通的。退一步说,其时雍正并不知道自己将来能否登上皇位,又怎么会知道陈家儿子是有大福之人呢?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倾莫苌妍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倾莫苌妍 离线
级别: 七品翰林院编修
UID: 2527
精华: 1
发帖: 92
金钱: 142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6-12-14
最后登录: 2008-06-28
2楼  发表于: 2007-03-22   

乾隆帝弘历(3)

  第二种传说,晚清长沙湘潭有一位著名诗人、学者王闿运提出,乾隆的生母虽然是钮祜禄氏,但的确与避暑山庄有关。王闿运是曾国藩的幕友,做过大学士肃顺的西席(家庭教师),也是晚清著名的诗人。他在《湘绮楼文集》里提到乾隆之母:

  始在母家,居承德城中,家贫无奴婢,六七岁时父母遣诣市买浆酒粟面,所至店肆大售,市人敬异焉。十三岁时入京师,值中外姐妹当选入宫。……孝圣容体端颀中选,分皇子邸


,得在雍府。

  后来雍亲王生病,此女日夜服侍。数月雍亲王病愈,她怀孕生下了乾隆。张采田《清列朝后妃传稿》中转引英和《恩福堂笔记》和王闿运《湘绮楼文集》记载,促发人们更加注意这个疑案。这一说法富于传奇色彩。清遗老金梁等认为:清朝选秀女制度是非常严格的,从清宫《钦定宫中现行则例》中,可以看到当时清宫的一些有关规定。清宫的门卫制度更是森严,怎么可能让承德地方一个女子混进皇宫并入选秀女呢?所以这种传说是靠不住的。

  第三种传说,曾做过热河都统幕僚的近代作家、学者冒鹤亭说:乾隆生母是热河汉人宫女李佳氏。上海沦陷期间,作家周黎庵写了《清乾隆帝的出生》一文,发表在《古今文史》半月刊上(1944年5月1日),援引冒鹤亭的说法,并添加雍正喝鹿血等情节,增加了故事性:传说雍正在做雍亲王时,一年秋天在热河打猎,射中一只梅花鹿,雍正喝了鹿血。鹿血壮阳,雍正喝后躁急,身边又没有王妃,就随便拉上山庄内一位很丑的李姓汉族宫女幸之。第二年,康熙父子又到山庄,听说这个李家女子怀上了“龙种”,就要临产。康熙发怒,追问:“种玉者何人?”雍正承认是自己做的事。康熙怕家丑外扬,就派人把她带到草棚。丑女在草棚里生下一个男孩,就是后来的乾隆。台湾学者庄练(苏同炳)在《乾隆出生之谜》文中、台湾小说家高阳在《清朝的皇帝》书中,都认同这一说法,甚至于提出李氏名叫金桂,因为她“出身微贱”,而旨令钮祜禄氏收养这个男孩,于是乾隆之母便为钮祜禄氏。尽管乾隆生在草棚的传说流传很广、故事生动、影响也很大,但那毕竟是野史,是靠不住的。

  第四种传说,晚清文人天嘏在《清代外史》中,说乾隆知道自己不是满族人,因此在宫中常常穿汉服,还问身边的宠臣看自己是否像汉人。乾隆的确在宫中经常穿汉服,现在故宫还保存着不少乾隆穿汉服的画像,也许这就是引起传说的原因之一。如果仅根据他穿的衣服而确定乾隆的出身,其结论肯定是荒唐的。

  第五种传说,民国时期曾任国务总理的熊希龄,从“老宫役”口中听得所谓乾隆生母的故事,并对胡适之讲道:“乾隆帝之生母为南方人,浑名‘傻大姐’,随其家人到热河营生。”这种传说因《胡适之日记》而流传甚广。

  虽然以上传说并不可靠,但是,乾隆的生母,的确存在文献与档案上的疑点:

  成书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的萧奭(shì)的《永宪录》卷二记载:雍正元年十二月丁卯(二十二日)

  午刻,上御太和殿。遣使册立中宫那拉氏为皇后。诏告天下,恩赦有差。封年氏为贵妃,李氏为齐妃,钱氏为熹妃,宋氏为裕嫔,耿氏为懋嫔。

  萧奭在这本书中还提出:“齐妃或云即今之崇庆皇太后。俟(sì)考。”就是说,在当时就有人对乾隆的生母是谁提出了怀疑。

  高阳先生在《清朝的皇帝》一书中认为:萧奭《永宪录》中,“这‘俟考’二字,是一暗示,是一隐笔兼曲笔的巧妙暗示;齐妃非高宗生母,而故意这样写,是曲笔;齐妃李氏,暗示高宗生母姓李,此为曲笔。”但是,高阳没有看到清宫的档案。

  清朝政府有个规定,皇帝家族生儿育女,每3个月要上报一次,写明出生时间和生母。每隔10年,根据出生和死亡记录的底稿,添写一次皇室族谱,就是《玉牒》。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的《玉牒》和生卒记录底稿上,都清楚地写着世宗宪皇帝(雍正)第四子高宗纯皇帝(乾隆),于康熙五十年辛卯八月十三日,由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凌柱之女诞生于雍和宫。

  但是,这位钮祜禄氏是何许人?

  清宫档案《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雍正元年(1723年)二月十四日记载:

  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奉上谕:尊太后圣母谕旨:侧福金年氏封为贵妃,侧福金李氏封为齐妃,格格钱氏封为熹妃,格格宋氏封为裕嫔,格格耿氏封为懋嫔。该部知道。

  同一件事,《清世宗宪皇帝实录》雍正元年(1723年)二月甲子(十四日)却记载:

  谕礼部:奉皇太后圣母懿旨:侧妃年氏,封为贵妃;侧妃李氏,封为齐妃;格格钮祜鲁氏,封为熹妃;格格宋氏,封为懋嫔;格格耿氏,封为裕嫔。尔部察例具奏。

  这两份记载的差异,可以作如下解释:格格钱氏与格格钮祜鲁氏是一个人。因为她们都是同一天、都是奉皇太后的懿旨受封,所以熹妃只能是一人。雍正元年八月十七日,正式设立秘密立储制,指定弘历为皇太子。他的母亲总要有一个高贵的出身,因此,将熹妃钱氏篡改为钮祜禄氏。是否可能由内大臣“满洲镶黄旗人四品典仪凌柱”将钱氏认作干女儿?如果事实如此,就解决了身份与姓氏的难题。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倾莫苌妍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倾莫苌妍 离线
级别: 七品翰林院编修
UID: 2527
精华: 1
发帖: 92
金钱: 142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6-12-14
最后登录: 2008-06-28
3楼  发表于: 2007-03-22   

乾隆帝弘历(4)

  在没有其他确凿证据之前,我们只能相信《实录》和《玉牒》的记载。不过,雍正档案与雍正实录关于熹妃钱氏与钮祜禄氏的记载上的矛盾,至今仍不能够完满地解决。所以,乾隆生母问题,仍为历史疑案。不仅如此,连乾隆的皇后和皇妃也有许多可以称为“疑案”的事情。

  两后死因之谜

  乾隆的后妃有名分的:三后、五皇贵妃、五贵妃、七妃、六嫔、三贵人等,总共29人。

  先说乾隆的三位皇后。

  乾隆的第一位皇后富察氏。雍正五年(1727年),富察氏被册为宝亲王弘历的嫡福晋。这年乾隆17岁,嫡福晋富察氏15岁。乾隆二年(1737年),嫡福晋富察氏被册为皇后。皇后富察氏出身名门,她的曾祖父哈什屯顺治时任议政大臣,祖父米思翰康熙时任内务府总管、户部尚书、议政大臣,父亲李荣保任察哈尔总管,兄马齐任兵部尚书、左都御史、议政大臣、武英殿大学士,“历相三朝”,兄马武任内务府总管、镶白旗蒙古都统、领侍卫内大臣,弟傅恒任户部尚书、军机大臣、保和殿大学士,赐第在东安门内。皇后富察氏,性贤淑,尚节俭,不奢华,孝顺太后,敬爱乾隆。乾隆年轻时,曾患疖,刚愈,太医说:“须养百日,元气可复。”皇后就每晚在乾隆寝宫外面居住,精心奉侍,百日之后,才回寝宫。乾隆十三年(1748年)正月,皇后富察氏随乾隆帝和皇太后东巡,前往山东曲阜祭孔。三月十一日,在返京途中死于德州船上,年37岁。

  关于富察氏之死,野史记载:三月十一日夜,乾隆东巡回銮,驻德州,在舟中宴饮淫乐。皇后激切进谏,乾隆加以诟訾。后羞忿,投水死。蔡东藩《清史演义》说:皇后之嫂(实为皇后弟妹)即傅恒夫人,在皇后千秋节时前来祝寿。酒宴间联诗。乾隆起句道:“坤闱设帨庆良辰”,皇后续道:“奉命开筵宴众宾”,嫂嫂随续道:“臣妾也叨恩泽逮”,乾隆则接道:“两家并作一家春”。酒后乾隆同嫂嫂私通,被皇后察觉。皇后同乾隆从此产生芥蒂。祸不单行,皇后生的儿子永琏,秘密立为皇太子,也因天花病死。乾隆十三年(1748年)出巡,皇后陪同,死于船上。

  于是,产生诸如福康安的身世之谜的传说与故事,怀疑福康安为乾隆同傅恒夫人所生。高阳认为:福康安的际遇之隆,清三百年,无与伦比。虽“垂髫豢养”,却本传不见记载;虽“多年训诲”,却并未招作额驸(其两兄皆为额驸)。因之,“其中原故,反足深思”。

  其实,乾隆帝与皇后的感情还是很好的。《清史稿·后妃传》记载:“十三年,从上东巡,还跸,三月乙未,后崩于德州舟次,年三十七。”乾隆为此悲恸不已,连续九天,每天在皇后灵柩前三次摆上供品。乾隆用富察氏生前所希望的“孝贤”二字,来作为她的谥号。孝贤皇后富察氏的灵柩,安放在裕陵地宫四年多。在这段时间里,乾隆皇帝共为她祭奠100多次,并写下一篇情真意切的《述悲赋》:“《易》何以首乾坤?《诗》何以首关雎?为人伦之伊始,固天俪之与齐。”“悲莫悲兮生别离,失内位兮孰予随?”意思是说,我是多么悲痛啊,这样生死离别,失去贤惠内助,今后谁来陪伴我呢?所以,野史与传说,缺乏历史依据。

  第二位皇后乌拉那拉氏。佐领那尔布之女。乾隆做皇子时,乌拉那拉氏被册为侧福晋。她不仅深得皇帝宠爱,而且颇讨皇太后喜欢。乾隆登极后,封为娴妃。在皇后富察氏死后,她由贵妃晋为皇贵妃,统摄六宫事,再被册为皇后。在乾隆三十年(1765年)初,皇后陪皇太后和乾隆第四次下江南。在途中,皇后刚过48岁生日,就出了问题。

  蔡东藩在《清史演义》中,写了“游江南中宫截发”回目。小说中写乾隆在和珅陪伴下游金陵秦淮河,登舟游幸,感叹:“北地胭脂,究不及南朝金粉!”乾隆同和珅在舟中,拥妓酣饮,色迷心醉。后被皇后发现,二人发生口角,“皇后气愤不过,竟把万缕青丝,一齐剪下”。就是说,皇后劝阻皇帝不要出去寻欢作乐,因而惹恼了乾隆皇帝。这种说法可能出自想像,但皇后惹恼了皇帝是肯定的。从此皇后乌拉那拉氏就被打入冷宫。若不是众位大臣苦劝,乾隆皇帝就会重演当年他的曾祖父顺治皇帝废掉皇后的故事。第二年,也就是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七月十四日,皇后乌拉那拉氏终于在冷宫中走完了49岁的人生之路。

  这件事情,清宫档案记载:闰二月十八日,皇后在行宫吃早饭时,还得到皇帝赏赐。到了晚饭时,皇后却不见了踪影。她的名字被黄签盖上。皇后哪里去了?有人说她发了疯病,在杭州削发当了尼姑;也有人说她被先行遣回了京师。清宫的《上谕档》记载:闰二月十八日,乾隆派额驸福隆安扈从皇后那拉氏,由水路先行回京。那么,皇后为什么被遣送回京?

  《清史稿·后妃传》记载:“(乾隆)三十年(1765年),从上南巡,至杭州,忤上旨,后剪发。上益不怿,令后先还京师。三十一年七月甲午,崩。”满洲有个习俗,亲人故去才“断发成服”。因此,皇后剪发,犯下大忌!皇后死讯传来时,乾隆皇帝正在木兰围场打猎。他并没有停止打猎,命皇后那拉氏的儿子回京办理丧事,并命丧仪照皇贵妃礼办理,也就是说要从皇后降一个等级到皇贵妃。皇后乌拉那拉氏的命运与孝贤皇后富察氏的命运相比,真有天壤之别。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倾莫苌妍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倾莫苌妍 离线
级别: 七品翰林院编修
UID: 2527
精华: 1
发帖: 92
金钱: 142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6-12-14
最后登录: 2008-06-28
4楼  发表于: 2007-03-22   

乾隆帝弘历(5)

  还有一位皇后,也附带提一下。

  第三位皇后魏佳氏,初为贵人,后依次晋为嫔、妃、贵妃,生下皇十五子颙琰(嘉庆),乾隆四十年(1775年)死,年49岁。乾隆六十年,以颙琰为皇太子,令追赠其母为皇后。这位魏佳氏福分不够,没有看见儿子登极,也没有在生前当上皇太后。

  乾隆的皇妃有:皇贵妃五位、贵妃五位、妃七位。其中惇妃、婉妃和容妃值得一提。惇妃汪氏,本来很讨乾隆喜欢,后来可能因失宠而脾气暴躁。一天发火儿,将宫婢笞死。乾隆写了长谕训斥,降为嫔。婉妃陈氏,服侍乾隆于潜邸时,后晋为妃。婉妃高寿,薨年92岁,是清宫后妃中最长寿的一位。容妃,有人说就是“香妃”,《清史稿·后妃传》有简略记载。其经历传说却十分离奇,成为乾隆朝后妃的又一桩历史疑案。

  香妃身世之谜

  香妃,历史上是否有其人?她的身世如何?她是怎么死的?她死后葬在哪里——是新疆喀什,是北京陶然亭,还是遵化清东陵?世间有种种野史、笔记、小说、诗文、戏剧、影视,令人迷惑,无所适从。

  关于香妃的传说,主要有两个版本:

  第一个版本是香妃喜剧说:香妃天生丽质,身有异香,美貌绝伦。她家世居南疆叶尔羌(今莎车),兄长因不满霍集占虐政,举家搬到伊犁。其兄在反对霍集占之乱中,心向清朝,立下功劳。他们受召,到了京师,后来长住在北京。香妃入宫,受到皇太后的喜爱和乾隆帝的宠幸,生活过得很幸福。香妃死后,乾隆闻讯,悲痛不已,恩准将香妃尸骨运回新疆喀什入葬。1994年,作者去新疆喀什考察,参观了香妃墓及香妃木棺。现在当地维吾尔族流传的是第一个版本的传说。

  第二个版本是香妃悲剧说:香妃是乾隆年间平定回部大小和卓木叛乱时,被掳进皇宫的。乾隆因其貌美,且体有异香,而册封为香妃,并对她大加恩宠。但香妃矢志守节,随身怀刃,准备杀帝报仇。皇太后闻讯,召妃入宫,赐死,后葬到清东陵。蔡东藩《清史演义》、《清朝野史大观》以及金庸《书剑恩仇录》等书,所描写的故事大体雷同。戏剧《香妃恨》、《香妃》,以及20世纪50年代上演的《伊伯尔罕》等,也都是按照这个悲剧故事编写的。这个传说没有历史根据,丝毫不足取信,详见孟森的《香妃考实》。

  香妃的传说,在国外也有影响。美国人豪比·当彼写了一本《圆明园及其住在那里皇帝的历史》,书中介绍了香妃的故事。

  有学者认为,香妃就是容妃。历史文献与考古发掘都有关于容妃的史实。

  《清史稿·后妃传》记载:“容妃,和卓氏,回部台吉和札赉(lài)女。初入宫,号贵人。累进为妃。薨。”据学者考证:容妃(1734~1788年),霍卓氏,又作和卓氏,生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九月十五日,比乾隆小23岁。容妃进宫时间说法不一:一说是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春入宫,年27岁。初为贵人,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册封为容嫔,年29岁。册文说:“尔霍卓氏,秉心克慎,奉职惟勤,壸(kǔn)范端庄,礼容愉惋。”每年例银300两(相当于知县的五倍)。她的哥哥也被封为辅国公。乾隆三十年(1765年)南巡,容嫔随驾,到过扬州、苏州、江宁(南京)、杭州。乾隆特意按回部习俗,赏她羊肚片、炖羊肉等食物。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册封为容妃。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春,容妃随皇太后、乾隆东巡,游览泰山、祭拜孔庙,路上受赏回回饽饽等食品。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容妃随乾隆到盛京,在塞外中秋之夜,受赏“奶子月饼”。到达木兰围场,乾隆猎获野猪和狍子,赏众妃野猪肉,而赏容妃狍子肉。乾隆为容妃安排了回族厨师,为她做回俗清真饭菜如羊肉馄饨等。

  乾隆帝还为容妃修建宝月楼。宝月楼就是今中南海新华门门楼。这里明朝为南台,没有大的营建。清顺治、康熙年间两度扩修,为避暑之处:东为春明楼,西为湛虚楼,南为迎薰亭,北为香(jǐ)殿、涵元殿、翔鸾阁,加上殿阁两旁的翼楼,都属于瀛台的范围。清末光绪被幽禁在瀛台。民国初年,清室尚以优待条件居住在大内,外朝则先归民国政府。民国间先改皇城正中之门名为中华门。中华门在明朝称大明门,清朝称大清门,民国呢?有人献议:“大内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今国为中华民国,而正朝之门通当东华、西华之间,天然一中华门也!”语既巧合,遂为定议。不久以西苑为总统府,府门与正朝门相并,必距长安街以辟宝月楼为府门,位置适合。今之新华门,就是往昔清朝宝月楼下所开辟之门。

  清朝在乾隆以前,没有回族妃嫔的先例。容妃以回部女子至清朝,乾隆不把她安置在后宫,特营建西苑宝月楼,作为金屋藏娇之所。楼南隔街建“回子营”,修礼拜寺。乾隆御制诗中,有关宝月楼的诗很多。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夏月,诗云:“轻舟遮莫岸边维,衣染荷香坐片时;叶屿花台云锦错,广寒乍拟是瑶池。”此以嫦娥比拟容妃。二十八年(1763年)新年又作诗云:“冬冰俯北沼,春阁出南城。宝月昔时记,韶年今日迎。屏文新茀禄,镜影大光明。鳞次居回部,安西系远情。”乾隆自注:“楼近倚皇城南墙。墙外西长安街,内属回人衡宇相望,人称‘回子营’。新建礼拜寺,正与楼对。”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倾莫苌妍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倾莫苌妍 离线
级别: 七品翰林院编修
UID: 2527
精华: 1
发帖: 92
金钱: 142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6-12-14
最后登录: 2008-06-28
5楼  发表于: 2007-03-22   

乾隆帝弘历(6)

  当时,八旗以外的所有百姓都住外城。唯独回子营近在咫尺,依靠九重。这是乾隆爱屋及乌。乾隆为容妃兴建宝月楼的原因是:

  第一,言语文化不同。容妃讲维语,不便与诸妃嫔住在一起交流,特隔于南海最南之地,其地又距外朝之外垣。这里同皇宫既联系又分割,环境优雅,湖水涟漪。乾隆会维吾尔语,可以同容妃用维语直接交谈。

  第二,饮食习惯不同。皇后的正宫坤宁宫兼作萨满祭祀的场所。坤宁宫每日进猪两口,在神案上宰猪,在大锅里煮猪肉,祭祀敬神。元旦祀神,皇帝、皇后行礼;春、秋两大祭,皇后亦到,妃嫔自当侍从。而最尴尬者,则为后妃受胙(zuò),是一种猪肉米饭,这是回教徒所万万不能忍受之事。将容妃单独安置在另一个生活区域,生活上很是方便。

  第三,生活风俗不同。维族的衣服、装饰,同皇宫的后妃、宫女都不同。皇宫除御花园外,别无游观之处。乾隆筑宝月楼于瀛台之南,则随时可以驾幸西苑,而不必如临圆明园,路途既远,又烦出驾。容妃在这里则可免去其他妃嫔争宠之扰。

  第四,宗教信仰不同。满族的宗教是萨满教,乾隆又崇奉喇嘛教。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要做礼拜。容妃所居之地,隔长安街而对回子营,建回教礼拜堂及民舍,并使内附之回民居住,屋舍皆沿袭回风。容妃站在楼上,可以望见对面的“回子营”,遥望瞻礼,以解思念之情。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四月十九日,容妃因病去世,年55岁,葬清东陵。至于“香妃”之名,不知何时而起。今新疆喀什有香妃遗棺,当地传说是从北京运回去的。容妃应是民间传说的香妃。香妃与容妃是一人还是两人,学界看法尚不一致。

  近年研究香妃的著作很多。一本书名就叫《香妃》,作者于善浦、董乃强是清东陵的文物专家。他们在书中说,1979年10月,一个偶然的机会,清东陵乾隆裕陵的妃嫔园寝中,有两座妃嫔墓穴因漏雨而塌陷。文物工作者在清理墓穴时,发现许多珍贵实物,从而揭开了香妃之谜。在查证史料及清宫档案之后,对乾隆41位后妃中惟一的维吾尔族的女子,有了新的认识。作者认为,这位当是容妃,也就是传说的香妃。另一本书名叫《香妃考证研究》(正、续集),是台湾姜龙昭先生所著。作者对戏剧小说中所写的香妃和史学家所讨论的香妃,都有说明、讨论、考证和判定。作者原来为了编写香妃的电视剧而做研究工作,自费到北京、河北、新疆考察,汇集资料,编为书籍。

  乾隆皇帝的家庭生活可说者很多,许多文学艺术作品对此加以渲染,演绎出不少曲折动人的故事。同时,乾隆是一代有为之君,将康乾盛世推向顶峰,但各种矛盾也不断积聚,盛世的外衣下面却潜伏危机。

  盛世下的危机

  前几年,海外某大学的一位历史系主任、著名清史教授计划同笔者合作一个《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康乾盛世”》的课题,如果批准,可以拿到一笔可观的课题费,但要得到一个基金会的评审委员会通过。后来这位教授告诉我:课题没有被通过。因为基金会成员主要是西方学者,他们认为中国的康熙—乾隆时代,不是黄金时代,而是专制黑暗时代。这件事情对我的触动是:人们在用两只眼睛看乾隆。

  乾隆皇帝弘历在位60年,做的事情太多,光记载他言行的《清高宗实录》就达1500卷,据笔者统计,共有13580136字,还未计标点符号。乾隆皇帝所做出的主要功绩归纳起来,有八件事:

  第一件是编修文化典籍。北京内城南面东为“崇文门”,标榜皇帝“崇文”。明清28位皇帝,真正称得上“崇文”的,只有两位,就是康熙和乾隆。康熙前面已经叙述,是一位学习型皇帝,雍正是一位改革型皇帝,乾隆则是一位文化型皇帝。乾隆在文治方面做的事情很多,主要有:

  (1)主持纂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第一份告成,共收书3461种、79309卷。随后继续进行,到五十二年(1787年)六月,又告成6份,已历时15年。后再查核、校误和补遗,直到五十八年(1793年)才告结束,参与者前后4186人,时间长达20年。乾隆编纂《四库全书》,是对中国文化的一大贡献:其一,保存珍贵遗产。集中全国的力量,对各地图书典籍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地清理,选择重要的刻本、抄本,缮录采入《四库全书》,使大量书籍虽经天灾人祸而被保存下来。其二,方便学人利用。北到关外,南到江浙,禁城之内,皇家御苑,士林学子,阅览抄录,嘉惠读者。其三,有利文化传承。1983年将文渊阁本《四库全书》影印出版,化身千百,流传世界。其四,便于分类检索。“以类求书,因书治学”。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再分44类,又分66目,条理井然,易于查检。但是,乾隆在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中,也删了不少书、改了不少书、禁了不少书、毁了不少书。有人据《办理四库全书档案》、《禁书总目》等资料统计,毁书约3000余种、六七万部。可见,乾隆编纂《四库全书》的负面影响同样不可忽视。总之,要给予客观的、公正的评价。

  乾隆佛装像(2)编修《满文大藏经》。乾隆命将汉文、蒙古文《大藏经》译成满文,由章嘉呼图克图总其事,“每得一卷,即行进呈,以候裁定”。后用朱文刻印的《满文大藏经》,是一项巨大的文化工程。又刻印《大藏经》(也称“龙藏”)。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倾莫苌妍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倾莫苌妍 离线
级别: 七品翰林院编修
UID: 2527
精华: 1
发帖: 92
金钱: 142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6-12-14
最后登录: 2008-06-28
6楼  发表于: 2007-03-22   

乾隆帝弘历(7)

  (3)整理《无圈点老档》。《无圈点老档》(又称《满文老档》、《老满文原档》、《旧满洲档》)是以无圈点老满文为主书写的,现存最为原始、系统、详尽、珍贵的清太祖、太宗时期编年体史料长编。该档形成于清入关前,到乾隆中期已经百余年,以老满文书写,文字难以辨识,纸张年久糟旧,字迹漫漶不清。乾隆命对《无圈点老档》进行整理,用无圈点老满文和加圈点新满文分别重抄——先抄出草本各一部,再抄出正本存内阁各一部,另抄出副本存沈阳崇谟阁各一部,并抄出存上书房一部。总计共抄录七份:《无圈点字档》(草


本)、《加圈点字档》(草本),《无圈点字档》(内阁本)、《加圈点字档》(内阁本),《无圈点字档》(崇谟阁本)、《加圈点字档》(崇谟阁本),还有《加圈点字档》(上书房本)。《无圈点老档》原本40册,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4)乾隆敕编《八旗通志》、《满洲源流考》、《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满文本、汉文本)等。

  (5)《御制五体清文鉴》则是多民族文化的一个硕果。

  (6)乾隆重视京师文化,体现在:一是编绘《京城全图》;二是于敏中等奉敕撰《日下旧闻考》,共160卷,为北京历史文献集大成之作;三是编修《国朝宫史》,对宫廷的历史、建筑、文化、典制等做了载述。

  第二件是维护、兴建皇家园林。乾隆在北京及京畿保护、维修、兴建的皇家宫殿园林,如皇宫的宁寿宫及其花园、天坛祈年殿(换成蓝色琉璃瓦)、清漪园(颐和园)、圆明园三园、静宜园(香山)、静明园(玉泉山)、避暑山庄暨外八庙和木兰围场等,其中清漪园改瓮山为万寿山,上建大报恩延寿寺(排云殿),又建佛香阁。这些皇家园林,无不体现着清代园林文化的辉煌,是园林艺术史上的一串串璀璨的明珠。除圆明园被焚毁外,多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第三件是贡献诗文才华。乾隆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擅书画,兼长诗文,是一位非凡的文学家、语言学家、书法家、诗人和学者。他不仅精通新满文,而且熟知老满文;不仅对汉语汉文十分精通,还懂蒙、藏、维等多种语言文字。乾隆喜爱书法,造诣精深。他长期痴于书法,至老不倦。自内廷到御苑,从塞北到江南,园林胜景,名山古迹,所到之处,挥毫题字,墨迹之多,罕与伦比。乾隆撰写了大量文章,仅编成文集的就有《御制文初集》、《御制文二集》、《御制文三集》、《御制文余集》,共1350余篇,还有《清高宗圣训》300卷。乾隆尤喜爱作诗。他的御制诗集,登极前有《乐善堂全集》,禅位后有《御制诗余集》,凡750首。在位期间的《御制诗集》共有5集,434卷,有人统计,其初集4166首,二集8484首,三集11519首,四集9902首,五集7792首,共计41863首。他的诗总计42613首。而《全唐诗》所收有唐一代2200多位诗人的作品,才48000多首。乾隆帝是个业余诗人,以一人之力,其诗作数量竟与留传下来的全唐诗相仿佛,其数量之多,创作之勤,令人敬佩(当然,其中有一些诗为他人代笔)。可以说,乾隆诗作之多,有史以来,首屈一指。他说:“几务之暇,无他可娱,往往作诗。”又说:“每天余时,或作书,或作画,而作诗最为常事,每天必作数首。”

  第四件是蠲(juān)免天下钱粮。御史赫泰曾上疏:“国家经费,有备无患,今当无事之时,不应蠲免一年钱粮。”乾隆认为:百姓富足,君孰与不足?朝廷恩泽,不施及于百姓,那将施于何处!所以,乾隆断然下令蠲免全国钱粮。据统计,乾隆十年、三十五年、四十三年、五十五年和嘉庆元年,先后五次普免全国一年的钱粮,三次免除江南漕粮(其中一次为400万石[dàn]米),累计蠲免赋银2万万两,约相当于5年全国财赋的总收入。蠲免全国钱粮,收到社会效益:“诏下之日,万方忭舞。”这话虽有夸饰,但说明此举确实受到欢迎。乾隆蠲免全国钱粮,其次数之多,地域之广,数量之大,效果之好,在封建王朝中,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第五件是统一整个新疆。北京内城南面西为“宣武门”,标榜皇帝“宣武”。明清28位皇帝,真正称得上“宣武”的,明朝有洪武、永乐,清朝则有太祖、太宗、康熙、乾隆。乾隆不仅“崇文”,而且“宣武”。他的武功之一是用兵西陲,巩固新疆。在北疆,两次平准噶尔,使土尔扈特部回归,基本上解决了北疆的问题。

  南疆,主要指天山以南的维吾尔族地域,清代称“回部”。准噶尔部强大时,回部受准噶尔贵族的欺凌与侵逼。但是,清军平定北疆后,回部贵族试图摆脱清朝,自长一方。为此,清军同回部军在库车、叶尔羌(莎车)等几座南疆重镇进行了激战,最终获胜,重新统一南疆。乾隆在南疆实行因俗而治,设立阿奇木伯克制,由清廷任命。并设参赞大臣(驻叶尔羌)等官,分驻各城,加强统辖。制订《回部善后事宜》,对南疆管理体制做出改革。乾隆在新疆设伊犁将军,实行军府制,修筑城堡,驻扎军队,设置卡伦,巡查边界,移民实边,进行屯垦,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管辖。

  乾隆平准定回诸役,统一了准、回各部,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域的统辖,铲除了准噶尔东犯喀尔喀、威胁京师及大西北的祸根,保持了西北、漠北及青海、西藏的社会安定。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倾莫苌妍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倾莫苌妍 离线
级别: 七品翰林院编修
UID: 2527
精华: 1
发帖: 92
金钱: 142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6-12-14
最后登录: 2008-06-28
7楼  发表于: 2007-03-22   

乾隆帝弘历(8)

  第六件是完善治理西藏。乾隆两次派兵打败廓尔喀(今尼泊尔)的侵犯,制定《钦定西藏章程》。规定:设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在西藏驻军,分驻前藏、后藏;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等圆寂后,在驻藏大臣亲监下,灵童转世设立金奔巴瓶制,用金奔巴瓶掣签决定继承人,这是乾隆的一个创造;西藏对邻国贸易必须进行登记;西藏货币一律用白银铸造,正面铸“乾隆宝藏”四个字;等等。《钦定西藏章程》是西藏历史上重要的文献,标志着清朝对西藏进行全面有效的管辖。在雍和宫的“金奔巴瓶”已成历史文物,在大昭寺内的“金


奔巴瓶”制沿袭至今。

  第七件是修砌浙江海塘。浙江原有的柴塘、土塘,经不住海潮的冲击。乾隆命拨银两将柴塘改为石塘。共修建石砌海塘4000余丈,加强了这一地区抗御海潮侵袭的能力。

  第八件是中华各族一统。清朝已经历“三祖三宗”——太祖努尔哈赤、世祖顺治、圣祖康熙和太宗皇太极、世宗雍正、高宗乾隆六代,乾隆则是集大成者。乾隆在其祖宗既有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并开拓了中国的疆域版图,维护并加强了中华的多民族统一。乾隆时的中国疆域,东起大海,西达葱岭,南极曾母暗沙,北跨外兴安岭,西北到巴尔喀什湖,东北到库页岛。清乾隆时的人口达3亿。清朝“三祖三宗”对中国历史最大的贡献是维护了中国的边疆版图,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乾隆皇帝能将祖宗的基业发扬光大,在文治武功方面都有建树,确为一代有为之君。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在有生之年做出了“禅位”的决定。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九月二十一日,乾隆宣谕:至六十年内禅。他说:

  昔皇祖御政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苍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予寿八十有五,即当传位太子,归政退闲。

  这道谕旨的意思是说,他的祖父康熙皇帝在位61年,自己不敢相比。如果能在位60年,就当传位给太子。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初三日,85岁的乾隆皇帝,御圆明园勤政殿,召见皇子皇孙、王公大臣,宣示立皇十五子嘉亲王颙(yóng)琰(yǎn)为皇太子,以明年为嗣皇帝嘉庆元年,届期归政。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日,乾隆帝御太和殿,举行内禅大礼,授玺。颙琰即皇帝位,尊弘历为太上皇帝,训政。由礼部鸿胪寺官诣天安门城楼上,恭宣嘉庆钦奉太上皇帝传位诏书,金凤颁诏,宣示天下。

  这里解释一下“金凤颁诏”。皇帝从太和殿颁发的诏书,抬上黄舆,鼓乐高奏,礼仪隆重,由礼部官员,送上天安门。天安门城楼上有一只“金凤”,口衔诏书,从城楼上徐徐降下;城楼下的礼部官员跪接诏书,分送各地,公布天下。

  乾隆内禅皇位后,又训政三年零三天。后人多讥评乾隆名为退位,实禅而不退。其实不然,纵观中国自秦始皇以下两千年的皇朝历史,由内禅归政者,前君罕见,后君亦无。宋仁宗储位既定,郁闷不乐;宋英宗立太子后,泫然泪下。

  乾隆在位既长,享年又高。在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享年80岁以上的皇帝只有四人。除乾隆而外的三位皇帝是:

  (1)梁武帝萧衍,享年85岁,在位48年。但他局处一隅,三次舍身入寺,长于文学,精通音律;侯景之乱后,饥病而惨死。

  (2)宋高宗赵构,享年80岁,在位36年,建都临安(今杭州),半壁山河。

  (3)元世祖忽必烈,享年81岁,在位35年。

  以上三位皇帝,或国偏一隅,或半壁江山,或在位不长,或国亡而死。都不能与乾隆皇帝相比拟。难怪乾隆帝自称“得国之正,扩土之广,臣服之普,民庶之安”,罕与伦比。曾自我总结一生有“十全武功”,自诩为“十全老人”。并作《御制十全记》,令写满、汉、蒙、藏四种文体,建碑勒文。乾隆的“十全武功”是:

  十功者,平准噶尔为二,定回部为一,扫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即今二次受廓尔喀降,合为十。

  乾隆的“十全武功”,情况不同,性质各异:有镇压民变,有平息叛乱,有扬兵耀武,有小题大做,有得不偿失,有多管闲事,有维护正义,有反击侵略。如新疆用兵三次,廓尔喀用《平定台湾战图册》乾隆《平定金川战图册·收复小金川》兵两次,这五次用兵对新疆、西藏的巩固统一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但是,也有的用兵是小题大做,穷兵黩武。如大小金川之役就是这样的。

  大金川、小金川在大渡河上游,居民主要是藏族,高山环绕,道路崎岖,气候寒冷,终年积雪,人口不过3万,周围不过二三百里。当地土司内部纷争,乾隆发兵攻打,前后两次:第一次打了两年,杀大员讷亲、张广泗,耗银2000万两。第二次,清军分路进攻,每座山峰、乾隆《平定金川战图册·紫光阁赐宴》

  每座官寨、每座石卡、每座碉房,反复厮杀,寸步难进。是役“费五年之功,十万之师,七千余万之帑”,才将两金川平定。这件事可谓小题大做,得不偿失,但为北京留下文物胜迹——香山演武厅。

  乾隆帝执政时间过长,虽然自励“持盈保泰”,但是月盈则亏,泰极否来。乾隆晚年,志骄意满,思想僵化,喜谀恶谏,懒于进取,老人御政,宵小环绕,做了许多错误事情,积累了严重的社会矛盾。而吏治腐败,人口膨胀,财政紧缺,两极分化加剧,是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的重要原因。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倾莫苌妍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倾莫苌妍 离线
级别: 七品翰林院编修
UID: 2527
精华: 1
发帖: 92
金钱: 142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6-12-14
最后登录: 2008-06-28
8楼  发表于: 2007-03-22   

乾隆帝弘历(9)

  在乾隆执政的60年间,西方世界却发生了历史性的、划时代的巨大变化。

  (1)英国发生工业革命:乾隆三十年(1765年),英国纺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新式纺车珍妮纺纱机;乾隆五十年(1785年),英国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同年,英国瓦特改良蒸汽机。尔后,嘉庆十二年(1807年),美国富尔顿发明轮船,嘉庆十九年(1814年)英国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这就是说,西方开始了工业革命。

  (2)美利坚合众国建立: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美国独立战争开始;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北美独立战争取得胜利;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第一届美国国会在纽约召开;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华盛顿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两年后,美国通过《人权法案》。

  (3)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法国举行三级会议,爆发资产阶级大革命,发表《人权宣言》。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处死。

  (4)乾隆二十年(1755年),俄国建立莫斯科大学;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美国科学院在波士顿成立;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哥伦比亚大学成立;同年,德国出现第一位女医学博士。而在清朝,乾隆六十年(1795年)会试,各省上报80岁以上参加会试者116人,实际参加会试并三场完竣者92人,俱加赏赐。大清帝国尚陶醉于孙子打着灯笼,照着“百岁应试”的爷爷参加科举考试呢!乾隆借兴教尊老之名,行粉饰太平之实。这一幕人间喜剧,掩饰了乾隆盛世下的悲哀!

  综合起来说,在乾隆时代,世界上主要发生了三件大事:第一件是英国工业革命;第二件是美利坚合众国成立;第三件是法国大革命。这三件大事再加上此前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格局。但是在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八月十三日,当乾隆皇帝在避暑山庄接见英国使臣马戛尔尼时,还傲慢地声称“天朝统驭万国”、“天朝抚有四海”、“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等等,说明乾隆皇帝根本看不到西方工业科技的进步和世界发展的潮流,依然陶醉在“天朝上国”、“千古第一全人”的迷梦之中。

  乾隆退位、嘉庆继位后,南方的白莲教,京师的天理教,京城内外,大江南北,烽火四起,遍地燃烧。乾隆盛世下的危机,不论国内,还是国外,都已经充分暴露出来。这个烂摊子,只好由他的儿孙们去承受和收拾了。

  弘历个人小档案

  姓名:爱新觉罗·弘历出生: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

  属相:兔卒年:嘉庆四年(1899年)

  享年:89岁执政:实际掌权64年

  谥号:纯皇帝庙号:高宗

  陵寝:裕陵(清东陵)父亲:胤禛(雍正)

  母亲:钮祜禄氏,后尊为孝圣宪皇后初婚:16岁结婚,配偶富察氏

  配偶:29人,皇后富察氏子女:16子,8女

  继位人:颙琰(嘉庆)最得意:“十全武功”

  最失意:皇后怒断青丝最不幸:生母身世有异说

  最痛心:两后不幸死去最擅长:诗文、书法

  相关阅读书目推荐

  (1)阎崇年:《清朝皇帝列传·乾隆大帝》,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

  (2)周远廉:《乾隆皇帝大传》,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

  (3)白新良:《乾隆传》,辽宁教育出版社,1990年

  (4)戴逸:《乾隆帝及其时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

  (5)郭成康、成崇德主编:《乾隆皇帝全传》,学苑出版社,1994年

  (6)周远廉主编:《清朝通史·乾隆朝》,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倾莫苌妍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描述
快速回复

遵守版规,请勿顶帖,勿发表纯表情、纯引用帖;权限不够请努力发帖,勿发牢骚抱怨贴;历史讨论区请勿发表纯空洞、同情、花痴的慨叹水帖!
认证码:

验证问题:
雍正的陵寝名,请输入拼音Tai Ling对应的中文 正确答案:泰陵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