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无意中在期刊网上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我的妈呀,把我吓的半死。真没想到还有人说《红楼梦》是胤礽写的,天那!!!再过两天《红楼梦》会不会变成是雍正,或者乾隆写的了啊!!

清太子胤礽是《石头记》作者的新证据之一
《红楼梦》研究百年历史反思
我在《红楼梦作者新证》的论证篇中,用史实论证了作者的创作动机、创作时间;以书中的情节说明《石头记》隐写了皇家生活;通过主人公宝玉生日时间推算的结果,证明宝玉的原型是清太子胤礽,(怎么可能,一个说是四月二十六芒种节,一个是五月初三,怎么一样啊?)甄家的原型是曹寅家。将胤礽的历史与《石头记》情节一一对比,可以找到近七十多处相吻合。为了得到更多的历史资料来证明这一论断,我又去北京。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国家图书馆找到胤礽的部分作品:二十五首诗和一楹对联。现将它们告诉读者,让大家分享我的快乐。
任何一个人,对自己喜爱的词句,会时时挂在口边,甚至会形成口头禅,更不用说会写在自己的作品上了。基于这个原因,我一直苦苦搜索胤礽的品。今有幸见到一小部分。这就是乾隆朝太子少保山东巡抚、前吏部侍郎、八旗通志馆总裁铁保纂辑,户部尚书朱硅和礼部尚书纪昀等大臣协办的《钦定熙朝雅颂集》收录胤礽的二十四首诗;王士祯著的《居易录》收的一楹对联和一首诗。不是胤礽专辑,显然没有囊括他全部作品。而且这些诗歌是经纂辑者挑选,皇帝恩准的歌颂太平盛世而写的,绝非是怨而不怒内心世界的反映。虽然如此,笔者居然可以从中找到与《石头记》中诗、词曲子中完全相同的词有四十五个,有些还是颇奇特不常见的。如:萦纡、云气、乘槎、宝炬、水国、槎枒、绿蓑、绛楼十二、宝鼎烟.......等等.还有一些内容几乎相同的句子,如《榴花诗》中句“榴火初明禁院中”与元春判词中的“榴花开处照宫闱”句,榴花与榴火、初明与开处、禁院与宫闱是可以划等号的词。类似这样的句子和词组也有十四个之多。下面逐首录下,在完全相同的词组下画有双直线,近似的词组下画有单曲线,并加以说明该词在《石头记》的位置。(前面这几个例子举的倒是还说的过去,是有些相似之处。)
《钦定熙朝雅颂集》
首集卷一 第四页——第十二页
理密亲王 二十四首 王名允礽 圣祖仁皇帝第二子
入山左境,见流移归复,宿麦被垅,喜而有作:
维皇育万物,湛恩遍嘉师。饥溺若在已,幽莽必洞知。
昔年齐鲁境,积潦民其咨。老赢莫自保,载道多仳离。
至尊恻然念,明诏下所司。蠲祖数百万,截漕为储糜。
犹恐守士吏,不免侵渔私。特选廉辨才,俾往监莅之。
精谬出内库,车乘络绎驰。大小量口给,饔飧计日支。
其有未归里,部松罔或遗。灾黎家室聚,赐以庾廪资。
顿起沟中瘠,白骨重生肌。户版悉登复,东作勤耕蓄。
兹来侍御跸,道经卫水溜。但见四境中,鼓腹群熙熙。
二麦被原野,出土扬青蕤。昔无藜可糁,今有酒可酥。
晨驱犊想垅,墓逐鸡楼埘。父老罗道旁,感极翻涕凄。
亿兆得再活,实赖圣恩慈。恩深难报答,坭首呼苍只。
敬祝无疆寿,福履永之绥。臣於同视暇,获睹天颜怡。
纪实无百一,愿赓丰年诗。
说明:“白骨”一词在《石头记》多处出现。如:第八回的“白骨如山忘姓氏”;第一回好了歌注:“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等等。“丰年”一词在护官符中有:“丰年好大雪”句。(我晕,这两个是多么常见的词啊!!说不定就是我写诗也会用上这两个次,笔者竟然可以就这两个词就拿来作为《红楼梦》是胤礽写的旁证,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叹啊!!)
塞垣对月
赤乌缚下黄金丸,碧霄飞上白玉盘。
边城盛夏无暑气。凉夜清露何溥溥。
长空万里浮云净,圆光素影如悬镜。
行宫此夜满琼瑶,人间天上相辉映。
词客漫言边月苦,白草萧萧塞上土。
只今四海为一家,雁塞龙沙驻翠华。
但见居民安本业.曾无戍卒忆天涯。
寒辉顿觉炎威失,仿佛珠光射银阙。
今宵心迹喜双清.试咏新诗对明月。
说明:“白玉”一词在护官符中有“白玉为堂金座马”和柳絮词中:“白玉堂前春解舞”等地方出现。
“玉盘”一词在香菱的月亮诗中有:“试看晴空护玉盘”。“琼瑶”一词在五十回联句中有“匝地惜琼瑶”。
“人间”、“天上”两词在第一回贾雨村中秋诗:“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句子中有。在五十回灯谜中也有:“天上人间两渺茫”之句,“漫言”一词在第五回秦可卿判词:“漫言不肖皆荣出”中有。
“萧萧”一词在五十回联句有:“不雨也潇潇”之旬。(由于字型,读音相同,笔者将其归为一类。)
“明月”一词,作者用得很多,如:“镂明月以为耶”(芙蓉女儿诔),“明月梅花一梦”(柳絮词西江月)等等。
“仿佛”一词在芙蓉女儿诔中有:“仿佛有所觇耶”一句。
意义和读音接近的词组有:
“素影”一词在七十六回联旬中“素彩接乾坤”。
“悬镜”一词在四十八回有:“翡翠楼边悬玉镜”之句。
“翠华”一词在二十三回秋夜即事中有“倚槛人归落翠花”之旬。古语中华同花解。所以“翠华”同“翠花”。(若红楼梦真是太子胤礽所著,那么难道胤礽的语言就如此的贫乏,甚至通部书八十回的文章的诗就都是从这一首里面演化出来的?汗!!)
恭和御制见龙行
长川大泽龙所都,飞空上下风云俱。
我皇乾健协龙德,坐清海若驯天吴。
是时江流净如练,蜿蜒百尺垂萦纡。
伏朝御坐鳞甲动,指挥似有神灵驱。
昔闻黄龙出江浒,负舟犹复儆神禹。
岂如圣德造化参,郊薮来游翔且舞。
点翰帷严顾提心,中正粹精居九五。
祯符叶应非偶然。万古臣民欣作规。
说明:“萦纡”一词在七十六回联句中有“犹步萦纡沼”,萦纡一词应算较特别的词句。
“神灵”一词在芙蓉女儿诛中有“岂神灵而亦妒”。
“造化”一词在十七回有诗句“景夺文章造化功”。(前面一个词还算是比较少见,就算不是一般人都会拿来用吧,可是后面两个词我怎么觉得就算是猪作诗的话也会拿出来用聂!!
)
上苑观灯
刻漏迟银箭,然灯烂玉京。
凌空珠作树。不夜火为城。
盘鸭轻秦制,蟠螭陋汉名。
尧天星斗丽,长照万方明。
说明:“尧天星斗丽”句与七十六 联句中的“撕天箕斗灿”句意义和用字接近。
塔山
朔吹盈川谷,萧萧动羽旄。
草枯迷兔窟,水急脱鹰绦。
箭落寒云重。山鸣画角高。
承恩出关塞.跃马气逾豪。
说明:“萧萧”一词在芙蓉女儿诛中有“蓬艾萧萧”之句。
过开山庙
东去指徂徕,巡行亦壮哉。
人从千嶂度,路想五丁开。
云气连秦观。烟光接汉台。春阴岚翠润,豁转径迂回。
说明:“云气”一词在芙蓉女儿诔中有“瞻云气而凝盼兮”之句。
黄河
黄河天下险,万古亘乾坤。
不规灵涛壮,安知禹力尊。
水雷无定响。江海欲全吞。
此际乘槎稳,安澜荷圣恩。
说明:“乾坤”一词在七十六回联句中有:“素彩接乾坤”句。“乘槎待帝孙”句中“乘槎”是特殊词组。
渊锺斋观鱼
潋湓波光傍玉除。修鳞游泳自舒除。
依蒲藉藻群相得,舞阔摇深纵所如。
百道飞泉当槛入,一泓清镜入窗虚。
临流到处歌於轫,总被汪洋圣泽馀。
说明:“窗虚”一词在四十五回的秋窗风雨夕中有“疏竹虚窗时滴沥”句。字颠倒用,意思一样。
太液新柳
御苑垂杨三月时,银塘曲曲正流澌。
回环水映青罗带,浩荡春融碧玉枝。
一片轻阴依凤沼,千条嫩叶拂龙池。
灵和昔日风流甚,不及当今雨露滋。
说明:“碧玉”一词在五十回联旬中有“谁家碧玉箫”句。
“风流”一词在石头记中多处出现,仅五十一回的诗谜就有:“只缘占得风流号”和“只因遗得风流迹”句。
陪驾幸五台山
风刹虹幡碧落悬。盘空磴道白云穿。
上方恍在诸天外,积雪疑从太始前。
山号清凉澄法界。地开功德引飞泉。
曼驼花雨纷纷落,总为君王种福田。
说明:“纷纷”一词在二十二回大寄生草中有“纷纷说甚亲疏密”句和五十一回诗谜中有:“惹得纷纷口舌多”句及桃花行中有:“桃花桃叶乱纷纷”句。(这样说的话,岂不是“清明时节雨纷纷”也是胤礽所做的了?一笑!)
金莲花
塞外奇葩带瑞烟,却从陆海吐金莲。
名同西华原无别,色借中央倍觉妍。
映目似分黄繖影,临风欲傍御袍鲜。
承恩入夜还蒙召,宝炬先排法驾前。
说明:“宝炬”一词在五十回大梅花诗有:“绿萼添妆融宝炬”句。在枉凝眉和芙蓉女儿诔中,分别有“奇葩”和“黄繖”的近义词“仙葩”和“繖盖”。
恭侍圣驾阅视河堤
河干芳草正萋萋,辈路逶迤接大陡。
新绿渐添杨柳岸,春烟多在杏花蹊。
行宫日近千官集,平野云连万幕齐。
淮浦昔闻忧水国,祗今瑞麦满平畦。
说明:“芳草”一词在十七一一十八回文采风流诗中有:“绿裁歌扇迷芳草”句。“水国”一词在五十一回真真国女孩诗中有:“今宵水国吟”句。
“新绿渐添”的近义词组在十七回的诗中有:“新涨绿添浣葛处”。 (这句确实还比较少见!)
湖心亭
凤橱龙舳任溯洄,波心突兀起楼台。
盘旋水向中间遍,淡远山从四面来。
照眼云霞随日丽,忘机鸥鹭拂波远。
笙歌选奏宸襟合,愿把梅花献寿杯。
说明:“梅花”一词在四十八回的月亮诗中有“淡淡梅花香欲染”句。(梅花也算啊?晕!!)
玉兰
茏葱芳树倚云端,仙掌亭亭映玉栏。
开处每知春欲半,飞来却讶雪初残。
瑶台日丽生香暖,湘浦风高入佩寒。
一自天随题句后,木兰舟上好同看。
说明:“玉栏”一词在第四十八回有:“恍若轻霜抹玉栏”句。“飞来”一词在柳絮词中有:“飞来我自知”句。“瑶台”有诗句:“神仙何幸下瑶台”和“前身定是瑶台种”。
墙灯
微茫暝色起前川,万盏红灯飑浪圆。
高拂林梢明碧汉,倒迥水底丽珠躔。
光澄烟雾遥如觌,影射蛟龙夜不眠。
知是御舟经宿处,众星尽拱北辰悬。
说明:“红灯”一词在七十八回媳姬将军诗中有:“将军俏影红灯里”句。第一回好了歌注有“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句。
赋得青归柳色新
春光淡沲午风和,一色垂杨碧缕搓。
浅黛乍沾新雨足,轻阴偏傍野桥多。
坐当密处莺先觉,染到深时水欲波。
造化无私如有意,片飘未遣拂烟过。
说明:“造化”一词在十七一一十八回,有诗名:文章造化。“如有意”词组在第一回中秋诗中有:“蟾光如有意”句和三十七回海棠诗有:“独倚画栏如有意”句。
吴中农家多薮菜春深黄花偏野偶赋
细筛金粟缀瑶簪。短陌长阡一色深。
斜带柳陡黄不辨,界开麦陇绿微琴。
香来四面柄檀海,缔散千郫锦绣林。
未识东皇陶铸巧,风光总入荷锄吟。
说明:“荷锄”一词在二十七回葬花词中有:“荷锄归去掩重门”句。
竹花
为爱临流凤尾斜。不将丹粉斗春华。
贞姿已放千梢翠,修轮深垂万箨花。
月影忽筛纹错落,风茎未改骨槎枒。
多应预兆江郎梦,斑管纷披五色霞。
说明:“槎枒”一词在五十回红梅诗中有:“槎枒谁惜诗肩瘦”句,“槎枒”一词较少见。此首竹花诗与石头记中大有凤来仪和黛玉大手帕题诗对照看,有许多近义词与相同的字。如“干梢翠”与“干竿竹”;“湘江旧迹”与“斑管纷披五色霞”;“月影忽筛纹错落”与“莫摇清影碎”;“好梦”与“江郎梦”等等。
庆雨
三时农事重时和,圣主精诚感召多。
梅雨平添三尺水。麦秋还听两岐歌。
神皋积润融青壤,绣陇清风荷绿蓑。
芳草垂杨郫畔路,可知沾洒尽恩波。
说明:“三尺”一词在五十回联旬中有:“诚忘三尺冷”;“清风”一词在三十八回诗中有:“桂拂清风菊带霜”句;
“绿蓑”一词在四十九回诗中有:“绿蓑江上秋闻笛”句;“芳草”一词在十七一一十八回诗中有:“绿裁歌扇迷芳草”句。
菩萨顶叠月
山川皎结一时匀,始信空王道力真。
蓬海三千皆种玉,绛楼十二不飞尘。
侵衣夜色浑疑昼,遍座寒光未觉春。
总为神圣微瑞应,万年有道福骈臻。
说明:“三千”一词在第五回分骨肉曲子中有:“一帆风雨路三千”句。“十二”一词在石头记中太重要:十二钗、十二两、十二首......。
“皆种玉”一词三十七回海棠诗:“种得蓝田玉一盆”句。“绛楼”一词,绛者红也、朱也。所以红楼梦、朱楼梦均同。 (汗,这样也能扯到一起去,简直是服了)
榴花
上林开过浅深丛,榴火初明禁院中。
翡翠藤垂新叶绿,珊瑚笔映好花红。
画屏带雨枝枝重。丹宪蒸砂片片融。
独与化工迎律暖,年年芳候是熏风。
说明:“榴花”一词在第五回元春判词中有:“榴花开处照宫闱”句和“榴火初明禁院中”句意义几乎相同。(这个还算说的有点道理。)
“翡翠”一词在四十八回有诗:“翡翠楼边悬玉镜”和五十回联句有“时凝翡翠翘”等等。“上林开过浅深丛”句与三十八回菊花诗中“一丛浅淡一丛深”句。意义和用字差不多。
飞来峰
灵鹫高峰俨画屏,飞来竺国记图经。
危梯下瞰呼猿洞,远霭遥连放鹤亭。
树不辨名浓淡绿,石如染黛浅深青。
幽寻更喜泉声徽,琴筑冷然尽日听。
说明:“飞来”一词在柳絮词中有:“飞来我自知”句。“石如染黛”玉者美石也,黛玉者黛石也。
瞻仰盛京宫阙念祖宗创业艰难恭赋
祗命趋辽海,崔巍仰旧宫。严凝天气肃,盘踞地图雄。
念昔开王业,乘时奏武功。师征方自葛,城滴又迁丰。
一锄风尘际,三陲指顾中。神威宣率土,求英协苍穹。
式廓弥增壮,维垣遂克崇。八门连阃城,双阙柱高空。
曳碾千宫入,输琛百国同。兵农旋定制,礼乐渐移风。
爰及纯熙介,逾看景历融。中原欣奠鼎,故里抱遗弓。
陶复追家室,舂陵望郁葱。星辰成拱北。王气本从东。
幸是余休渥,还今后裔蒙。圣慈垂阉泽,敕遣谕微躬。
远历关山峻,来亲杷典隆。丕基劳栉沐,奕叶荷饼檬。
松横灵祗护,扮榆社饮通。有怀长不寐,明发惕渊衷。
说明:“栉沐”一词在七十八回芙蓉女儿诔中有:“而玉得与衾枕栉沐之间”句。
读性理有感
自启苞符河洛川,日星垂曜丽中天。
溯洄洙泗源流远,递接濂闽统系传。
薪尽一灯时可续。月随万派总成圆。
盛朝道法崇前圣,正学昌明炳昔年。
经训蕾畲勤讲殿,儒宗阐绎表遗编。
潜心拟向针芒析,观理还期阃奥穿。
桂苑凉生风拂座,阑堂昼静影移砖。
寸蠡响滴铜壶店,睡鸭香飘宝鼎烟。
柴几每陈缃帙满。牙笄徐展缥囊鲜。
存诚爰识乾坤始。立极能开象数先。
只取图畴包二五,俄看礼乐俑三千。
功兼敬义须交勗。候别知行贵不偏。
铭列东西皆要旨。篇分内外悉真诠。
伟哉囊簧含元化,宛尔羹墙对昔贤。
盥手丹铅恒砣砣,服膺旨趣特拳拳。
浮华渐觉卮词浅,窗奥凭将胜谛研。
细味如抽丝茧绪,旁搜似烛蕊珠渊。
玉盘缀露晨常浥,莲炬腾辉晚更燃。
擎悦岂云资诵说。缵摩庶用弼仔肩。
就将夙夜求无忝,探赜钩深尚勉旃。
说明:“中天”一词在四十八回月亮诗中有:“月挂中天夜色寒”句。
“宝鼎烟”词组在十七回对联中有:“宝鼎茶闲烟尚绿”句和五十回联句有:“麝煤融宝鼎”句。
“乾坤”一词在七十六回联句有:“素彩接乾坤”句。
“三千”一词在第五回探春判词中有:“一帆风雨路三千”句。
“玉盘”一词在香菱大月亮诗有:“试看晴空护玉盘”句。
“诚爰”一词在芙蓉女儿诔有:“爰格爰诚”句。(这个“诚爱”二字,我怎么压根就没找着呢?难道是见鬼了!!)
“桂苑凉生风拂座”句与三十八回大螃蟹诗中的“桂拂清风菊带霜”句意义和用字都接近。
《居易录》(王士祯著)
卷三十一 第一页
五月十七日圣驾还京,皇太子赐嘉炎睿书博雅堂大字。又一联云:楼中饮兴因明月,江上诗情为晚霞。
说明:“明月”一词用得很多,如十七回对联有:“杜若香飘明月洲”(这里他倒是不引“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明月映彩霞”了。奇怪的人!!)
赐睿制诗一首云:
玉台词藻重徐陵,经笥由来博雅称。
每见趋陪鹌鹭侧,神仙风度在觚棱。
说明:“神仙”一词在十七回文章风流诗有:“神仙何幸下瑶台”句和三十七回海棠诗有:“神仙昨日降都门”句。
(文自《红楼》作者:温云英)
哇,终于录完了,累死偶了!!不过录完之后感觉对她的论证到没太多兴趣,大家就当是欣赏胤礽的诗好了!
PS:由于这篇文章是从pdf格式转换过来的,所以一转过来的时候就有好多的错字,清茗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校对全了没有。所以欢迎大家指正!
首先表扬白菜姐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