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就是我分析可能性应该存在的,但就是我自己的一家之言,只是说说我的想法,纯属推理,能力绝对有限,给大家看着玩吧。
我觉得四四和十三一样体内湿邪胜,故有皮肤疮痒的可能性应该是存在的。雍正五年十一月初十传旨要求合一些药,我觉得这些药应是四四平时常用的,大约有防中暑的,治口腔溃疡的,调理肠胃的,清肺火的方剂,有一味药在这些药中间,比较引起我的注意,那就是太乙膏这个方剂,太乙膏原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后来在《医宗金鉴》中有其加味方。为外科常用之药。冶八发痈疽.一叨恶疮软疖,不问年月深远,巳成脓,未成脓,贴之即效.蛇.虎.蝎.大.汤火.刀斧所伤,井可内服.外贴-发背,先以温水洗疮.拭干,用帛子摊药贴.仍用水下一粒:血气,木通酒下;赤白带下.当归酒下;咳嗽.喉闭.缠喉风.功用:此药冶背痈疽,湿痰流汪,汤烫火烧,无名肿毒。一叨疮巳溃者生肌长肉.未溃者贴之即消,乃诸疮之神方也。(《太医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剂》)加味太乙膏功用:此膏冶发背痈疽.及一切恶疮,湿痰6流注.风湿遍身筋骨走注作痛,汤鞑火烧,刀伤棒毒,五损内痈.七伤外症,俱贴患处:又男子前精.女人白带.俱贴脐下-脏毒肠痈,亦可九服-渚般疮疖,血气癞痒者。(《御苑药方》,我不知道四四用的究竟是那个方,但总体来说这两个方均有治脓疮的功效。但是前一个方还有治疗赤白带下的功用,而后一个治疗遗精这也可以是有可能的。但还是要指出的是,药物配制过程中用到了黄丹,其主要成分含水银,还是只可外用,且不可长期大量使用,所以如果内服使用是危险的。
另外,雍正八年十一月 日,太医院御医臣秦世禄恭进经验二方:神灵膏,冶湿痰流注疮疡,银粉膏,冶疣子拔毒:屡试屡验,谨录二方 恭呈圣览-雍正八年十一月十七日,臣林砠成.钱斗保 保应膏(参考) 此方养血祛风,温阳敞寒,活血定痛,外敷以冶疗关节肿痛,当效 。(《清宫医案研究》)。还有部知道什么时间用过太乙紫金锭、癣药方(水银二两),这些方子均是祛湿毒的,所以如果是四四用这些药的话,那么他得湿毒疮痒得可能性就应该很大了。
其实看到这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孝庄晚年的时候因为得过不知道是什么样得皮肤病所以经常需要去温泉疗养,而且十三也是得过疮痒病的,他有一个儿子好像也是死于类似的病吧,似乎八也有过吧,还有清初的时候满人的天花出疹子的人很多,多铎也是死于天花,我记得当时看过有书分析说似乎满族人的体质是很怕潮湿的,好像是饮食习惯的问题,那么他们家这种病是不是有遗传性质呀。
还有就是以上方剂基本或多或少都有水银的成分,该药具有燥湿的功效,是外用药,而且不应该用于头部疾病,因为怕误服,并且不能长期服用,而且外用的话我想如果已经破溃流脓的话是不是也不应该应用呢,因为随着血液或体液的循环好像也是不好的吧,汞中毒的危害相信大家是都知道的,但我不知道当时是否有这类注意,如果四四未能注意并且确有其病,为了治病不加注意的话,岂不是变相的汞中毒,不用道士不也是这样了吗。唉,当时没有硫磺皂呀。
ps:YY一下,康熙晚年汉妃生的孩子多是不是意识到了该情况呢,呵呵。还有那么喜欢乾隆是不是因为娘的身体壮呀。但是十四的身体可是很好呀,一样的爹,一样的娘呀,德妃的身体不是也不是不太好吗。痰疾,就是情志不畅,脾胃虚弱。少劳,运化水湿功能受阻,停而为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