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雄
清朝名臣年羹尧,虽是进士出身,却以武功着称,康熙、雍正执政时期,年羹尧因先后平息西藏、青海的叛乱而一举成名,享誉朝野,受到恩宠。
年羹尧的手段狠辣,性情暴戾,也是出了名的。这一点,在清人野史《栖霞阁野乘》中被描写得颇为具体生动。《栖霞阁野乘》有一篇《年大将军延师》,大肆渲染他的铁腕血腥,以铺垫他处心积虑的爱子深情,让人读罢感慨万千。
年羹尧权势炙热,如日中天之时,有位穷书生沈孝廉被年羹尧看中,作了其幼子的家庭教师。年羹尧在生活上给予他极高的待遇。每天早晨,八位书僮侍候沈先生洗漱,有一位书僮没有将脸盆顶在头上,年羹尧向侍卫摆了一下头,不久侍卫提着脑袋来禀报:「书僮不敬先生,已经杀了!」沈先生吓得差点晕死过去。
又有一次,年羹尧与沈先生一起吃饭,发现饭中有一粒谷子,年羹尧给侍卫递了个眼色,交待了一下,侍卫去了之后,拎了颗人头进来,说:「厨子拣米不净,已砍了脑袋!」
还有一次,年羹尧打了胜仗回来,在厅堂里对部下论功行赏、按过责罚。大厅里不时传来哀嚎之声,沈先生好奇,由书僮指引在大厅后窥视。只见有功者,赐座赏酒,有过者,推出斩首,哀楚求饶之声一片。沈先生惊悚倒地,年羹尧问:「是谁告诉先生这事,使他受到惊吓的!」沈先生怕连累书僮,就说:「是公子告诉我的。」沈先生心想,说是他儿子干的,他应该不会追究了。沈先生想错了。不一会,仆人来报:「公子冒犯了先生,大将军鞭打他,眼看就要出人命了,夫人求先生快去救公子!」等沈先生「救」回公子时,公子已奄奄一息。
过了一段时间,年羹尧将沈先生送回老家,地方官员亲自迎接不说,他的旧宅已经换成了华丽的府院,他的父母竟然穿着四品的朝服。父母看他不解,就说:「我们都是沾了你的光啊,听说你跟随年大将军立下了军功!」
这时候,一个老仆人拿着一堆契文债券交给沈先生说:「这些年来,我奉大将军之命管理产业,现在也该告辞了。」
后来,年羹尧被雍正治罪,沈先生偷偷去看年羹尧,年羹尧说只是放心不下幼子,希望托付给他。不久,年羹尧被赐自尽,家产被抄,只有这个小儿子没有担任官职,才得以脱漏。某天夜晚,沈先生宅前来了两个乞丐,说:「只要见主人一面,虽死无憾。」他出来一看,正是那位老仆人和小公子。于是将公子藏起来,保存了年羹尧的后人。
读完这个故事,有很多疑惑。在这个故事中,年羹尧到底是爱先生,还是爱儿子?
结合故事结尾沈先生收养年羹尧幼子的情节来看,年羹尧处心积虑优待沈先生,无非是让沈先生「感恩涕零」,以后待他的儿子好。年羹尧明知自己功高傲世,没有好结局,才苦心孤诣为幼子留后路。但如果年羹尧真有这样的深谋远虑,在位之时,他完全可以收敛威风,韬光养晦,不至于让人列出九十二款大罪,请求处死。正史中的年羹尧恰恰失败在得意忘形、目光短浅之上。但也不能说野史的细节毫无意义,起码,它反映了局部的真实。比如年羹尧的奢华、残暴,年羹尧在吃饭时,发现饭内有一颗谷子,厨师就要身首异处。但这厨师肯定不是炒菜的,他(她)一定是专门负责拣米的。据说,当年有一位专门给年羹尧炒肉丝的妇女,后来嫁给一位秀才,秀才吃她炒的肉丝,觉得特别美味。如果年羹尧不被雍正赐死,这位妇女恐怕要为年羹尧炒一辈子肉丝了。
( 摘自 香港《文汇报》2008-03-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