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张文高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康熙六十一年底继位,即为雍正皇帝,卒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笃信佛教,曾自号“圆明居士”、“破尘居士”,甚至撰写佛学著作,编辑名僧语录,还曾写诗,自谓是不着僧服的野僧。但这也没能保佑这个佛门之徒不生病,而且还没有活够一个花甲便死去了。雍正患病,也仍然要御医为之施药治疗,譬如其唇、耳疾病的中药外治法,宫中均有明白的记载。
首先看雍正的茧唇外治法。宫中记载有:
雍正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总管李英传旨:问大夫们上茧唇的方,钦此。臣钱斗保、王炳议用辰砂益元散一钱,蜂蜜二钱调搽。李英随奏过,奉旨:伺候,钦此。
由此可知雍正在其五十五岁时患过茧唇症,而让御医献上治茧唇方药,伺候应用。茧唇,又名茧唇风、白茧唇,《疮疡经验全书》等均有此病名。一般初起时口唇局部出现硬结,逐渐增大,白皮皱裂,形如蚕茧,而得名;或翻花如杨梅、如灵芝、如蕈状等不一,溃破后时流血水,而成败证。如明代《寿世保元》描述为“若唇肿起白皮,皱裂如蚕茧,名曰茧唇,有唇肿重出如茧者,有本细末大,如茧如瘤者”。故此类疾病似属于现代医学之唇癌等症。另外也有的中医著作如《杂病源流犀烛》,称茧唇“又名紧唇,又名瀋唇,其状口唇紧小,不能开合,不能饮食,大是奇病,不急治则死”。至于紧唇、瀋唇之病名,则早在隋代《诸病源候论》和唐代《备急千金要方》中就已有了。中医理论认为,脾气通于口,脾之荣在唇。茧唇之症,多由思虑伤脾,厚味积热伤脾,肝经怒火风热传脾,心火传授脾经,而致脾胃积热;或阴虚火动,火毒蕴结于唇部所致。治疗当据病因、证情,有滋阴润燥降火,通便泄热,清肝、健脾等法,内服方有清凉甘露饮(《医宗金鉴》)、凉膈散、加减八味丸、柴胡清肝汤、济阴地黄丸、补中益气汤等。《杂病源流犀烛》及《类证治裁》等书治唇口紧小、不能开合之茧唇症,则以内服薏仁汤,外敷黄柏散等治疗,此为渗湿清热之法,治疗脾经湿热之症,此当以唇部肿胀为主要表现者。
御医为雍正开的处方是用蜂蜜调辰砂益元散外搽。辰砂益元散又名辰砂六一散,一般配方是:滑石六两,甘草一两,朱砂三钱,为细末。本方若内服可治暑热烦渴、惊悸多汗、小便不利之证,外用则有清热渗湿解毒之效。由此推断,御医处方所治之茧唇,似当属唇肿口紧之紧唇症。《证治准绳》等书治疗茧唇用黄柏散,与上述方子有类似功效,由黄柏、五倍子、密陀僧、甘草组方。这个方子对于研究唇病的外治或有一定参考价值。
雍正患耳疾的外治法也饶有趣味。
雍正二年五月初一,太医院院使刘声芳所开处方如下:
雍正皇帝 塞耳方
磁石豆瓣大—块,用棉花包裹。
麝香豆粒大—块,用棉花包裹。
雍正九年六月二十八日,御医钱斗保、林祖成、赵士英和翟文益,又为雍正开了个“聪耳棉”处方:
石菖蒲五钱 连翘五钱去瓢
为细末,每个用五厘,绢包,聪耳。
从这几个处方推测,雍正在继位后不久及五旬以后曾患耳呜、耳聋或头眩等症。磁石辛寒,入肝、肾经,常用治肾虚肝旺之症。肾开窍于耳,肾虚则耳不聪,磁石有益肾聪耳之效,如《神农本草经》谓磁石“除大热烦满及耳聋”,《本草纲目》亦称它有“明目聪耳”之效。麝香辛温,芳香走窜,有很强的开窍启闭、通络散瘀功效。《本草备要》称麝香“治耳聋”,当与其通闭利窍作用有关。石菖蒲辛温,含芳香性挥发油丁香油酚、细辛醛等,有化痰宣壅、开窍通闭的功效,因而能“通九窍,明耳目”(《神农本草经》)。连翘苦微寒,清热解毒而散结,与石菖蒲配合塞耳当适用于耳聋耳鸣而有热象者。
中药塞耳以治耳疾在祖国医学中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唐代的《备急千金要方》中就载有许多这类治方,如“治耳聋方”中有方:“烧铁令赤,投酒中,饮之,仍以磁石塞耳中,日一易,夜去之,旦别著”,又有方:“菖蒲、附子各等分,末之,以麻油和,以绵裹,纳耳中”。该书中塞耳诸方所用之药,如细辛、菖蒲、附子、白芷、芎?、生姜、熏陆香、桂心等,多属味辛性温之品,因辛散、温通而能通窍开闭。到明代《本草纲目》中,亦记载有许多塞耳方,如:用磁石一小粒,放入病耳内,治耳聋;用骨碎补削作细条,炮过,乘热塞耳中,治耳鸣、耳闭;用硫磺、雄黄,等分为末,棉花裹着塞耳内,治突然耳聋;用细辛末溶在黄蜡中,团成小丸,每棉裹一丸,塞耳中,名“聪耳丸”,治耳聋。本书还记载,用菖蒲汁液耳中,治病后耳聋。由此可知,清宫御医为雍正治耳疾的塞耳外用方,是根据古代医著和前人经验,并结合患者证情而拟定的。虽然尚未见宫廷医案中对于此法疗效的记载,推想当有一定效验,不然的话,往“至尊之体”的皇帝耳朵里塞药而又毫无效果的话,御医岂不是自找难堪吗!
清代皇帝之中,用中药塞耳外治耳疾的记载最多者当推光绪帝载湉。光绪自幼多病,二十七、八岁即患耳鸣脑响,三十几岁时便耳窍不灵,听不真切,故常用内服外用药治疗耳疾。今可见到有明确记载的外治方即有十余首,如利窍通耳方等大多为塞耳方。此法之应用,在清代不仅见于宫廷内,一些影响较大的医著中也有记述。乾隆年间沈金鳌的《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耳病源流中谓:“……暴聋者,皆卒聋也,须用塞耳法”。该卷中治耳病方有“透铁关法”颇有趣昧:“活磁石两块,剉如枣核大,搽麝香少许于磁石尖上,塞两耳窍中,口内含生铁一块,候一时,两耳气透,飒飒有声为度,勤用三五次即愈矣”。刊行于同治年间的中医外治法专著《理瀹骈文》中,有聪耳锭、通耳锭、远志磁石锭等塞耳的制剂。该书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医理药性无二……。”这对于我们分析塞耳方的作用机理及其用药规律,也是很有启发的。如雍正治耳病塞耳方所用之磁石、菖蒲、麝香等药,也是耳聋耳鸣等症内服药治疗之常用药。
塞耳方的应用,一般具有较安全稳妥、副作用小、用药量少、方法简便等特点,唯近年来运用或验证者尚鲜见,故对其具体用法和疗效尚待进一步研究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