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說的可以有點亂,希望大家不要見怪。待之後時間充裕些,頭腦清醒些時再修正吧(幸而再看了一次帖,把那基本錯誤修正了)。
四公主恪靖是在三十六年出嫁土謝圖汗部,而三公主端靜在三十一年出嫁喀剌沁部的,再細看樓主的資料,既說弘盼於三十六年六月初二日生,那清單的時期當銷定在三十六年。
那當時的妃子只有惠妃納喇氏(二十年封)、榮妃馬佳氏(二十年封)、宜妃郭絡羅氏(二十年封)、德妃烏雅氏(二十年封)。而此期間已封為嬪位的,有安嬪李氏(十六年封)、敬嬪章佳氏(十六年封)、端嬪董氏(十六年封)、僖嬪赫舍里氏(十六年封)。那我相信如樓主所言,最有可能未有正式冊封而已享有妃主之實的,就是追封為敏妃的章佳氏及後來的貴妃小佟佳。雖然平妃為孝誠皇后之妹,若說沾光享有妃主待遇也絕無可能的事,但既然老爺子在追封時,說道”選入宮中未冊封”,那就權且把她排除了吧。
留意到清單上四公主、五公主及六公主分得的豬肉明顯較未有排名的公主為高,當是因其時四、五、六公主已屆成年,而五公主的待遇又較四、六為高(有鵝又有雞呢~),相信是因五公主的生母為德妃,身份較另外兩位公主的生母為高的緣故吧。
以此推論,相信當時已封為貴人的有宜妃妹貴人郭絡羅氏(四公主之母)及布貴人兆佳氏(三公主之母)。因為三公主已封和碩端靖公主並出嫁,其母想當然已晉為貴人了吧?!至於郭絡羅氏,不獨因四公主(生於十八年)已成年,更因她為宜妃之妹,且出身不錯,所以早已得老爺子封為貴人的可能性很高。而另外兩位貴人,相信不出”良妃”衛氏(皇八子胤禩之母)、”成妃”戴佳氏(皇七子胤祐之母)、”定嬪”萬琉哈氏(皇十二子胤祹之母)、”通嬪”納喇氏(六公主之母)中的兩人。
我認為”良妃”衛氏及”定嬪”萬琉哈氏的可能性較其他兩人為高,因為衛氏早於二十年生胤禩及萬琉哈氏於二十四年生胤祹,在三十六年時已屬成年。王氏則遲至三十二年才生了胤禑,三十四年再生胤祿,兒子尚幼且身為漢人,那已為貴人的可能性就較低了。至於戴佳氏呢,雖說她在十九年就生了胤祐,可惜胤祐腿有缺憾,且看老爺子在三十九年就因著胤禩而晉衛氏為嬪妃,而戴佳氏卻要到五十七年,才等到了一個正式的名份,就可見良妃已為貴人的可能性較戴佳氏為高。當然,”宣妃”博爾濟吉特氏當時為貴人的可能性也是有的,始終也是親王之女、太后的從堂姊妹,與老爺子沾親帶故嘛~可是我直覺懷疑她不過是一直以格格身份待在孝惠太后身邊侍奉的可能性較大。
若要估計六位常在的身份就比較難了,因為可供參考的資料少的可憐,即管胡扯塞責吧。我估計六位常在為”成妃”戴佳氏、”通嬪”納喇氏、”密嬪”王氏、”勤嬪”陳氏、”老貴人”無名氏(據雍正爺諭旨,內有一常在,年已七旬,亦應封為貴人)、徐常在(於四十一年病逝時為常在)。
我認為無論是太后所養格格或長春宮小格格,也不會是安親王岳樂之十五女(三娶福晉索尼之女所生),因為此女早於二十九年已出嫁土默特部。反而莊親王博果鐸之三女的可能性較高,此女撫養宮中,後封郡主,於四十一年方出嫁阿拉善郡王阿寶,這位小格格該還當得起與皇女同等的待遇。
七公主已於三十六年閏二月殤,那可能的只有敏妃之女八公主溫恪(生於二十六年)、十公主敦恪(生於三十年)、袁貴人之女九公主愨靖(生於二十八年)及王氏之女十一公主(生於三十四年)。那我只能大膽假設,太后宮中的兩位格格是未有妃嬪封號而身份高貴的後宮,其中一人是”宣妃”博爾濟吉特氏吧?!推斷因敏妃身體不佳(三十八年就薨了),故由宜妃及德妃兩位撫育敏妃二女也算合理。不過我有點疑問,若敏妃早已落實了妃位,那兩位公主未必就一定要因健康問題而交予其他妃子撫養。剛巧四公主之母為宜妃之妹,而五公主為德妃之女......那會不會有一個可能,就是翊坤宮公主及永和宮公主,指的亦是四公主及五公主呢?
我看大家提起過咸福宮公主,那相信那是”通嬪”納喇氏之女六公主吧,納喇氏身份不高,住在咸福宮的可能性很大。至於兆祥所公主,指的是王氏之女吧?!唯一的解釋就是可能王氏當時只是名常在或答應的低級嬪御,生的只是個女兒又年幼,故而只交於兆祥所姥姥照顧。且看兆祥所公主名下並無給予,只有兩位姥姥媽媽名下分得豬肉,想是因公主尚屬年幼未斷奶吧。
初想時看似有理,可愈說似愈亂的。還是請各位容諒及指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