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帖子里好象还没有,补充一个,好贵啊。
网上的简介资料如下:
雍正帝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作 御笔金刚经 册页(三十九开)
作者:雍正帝 雍正帝
年代: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作
尺寸:26×40cm×2;28.5×38.5cm×37
估价:8000000-10000000(元)
成交价:8800000(元)
款 识:康熙五十三年几次甲午十一月二十三日,虔祝育拙法弟初度,破尘居士熏沐齐书,雍正。
钤印:越力(朱文)、破尘居士(白文)、和硕雍亲王宝(白文)
质地:绢本
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名称:2006春季拍卖会
拍卖会专场:中国古代书画
拍卖日期:2006-06-06
简介:跋胤禛行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杨新
胤禛为清圣祖玄烨第四子,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由多罗贝勒晋封为和硕雍亲王。玄烨殁后即皇帝位,年号雍正,在位十三年,庙号世宗。此册款书“破尘居士”,“雍王”,并纪年为“康熙五十三年”,为其即位前所书,时年三十七岁。
在清代诸帝中,雍正皇帝是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特别是他的即位过程,传闻最多,皆事出有因。
康熙玄烨晚年,最头痛的一件事是皇位继承人的问题。他发觉自己精心培养并定为太子的二阿哥允礽出了问题,便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将其废除。其原因按他自己的说法是:“不法祖德,不遵朕训。肆恶虐众,暴戾淫乱。朕包容二十年矣!乃其恶愈张,谬辱廷臣。专擅威权,鸠聚党与,窥伺朕躬起居”。太子被废,立即引起诸皇子之间的激烈斗争。大阿哥允禔猜错圣心,向玄烨报告说:“如诛允礽,不必出皇父手。”引起玄烨暴怒,斥其凶顽愚昧。八阿哥“允祀谋(太子位)最力,上知之,命执付议政大臣议罪,削贝勒”。玄烨不得不明确表态:“诸皇子中如有谋为皇太子者,即国之贼,法所不容”。次年玄烨以允礽“狂疾顿除,改而为善”为由,恢复其太子地位,以平息皇子之间的争斗。可是到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复废太子,禁锢咸安宫”。“终清之世不复立太子”。(以上均见《清史稿》诸王传),而最后的帝位却落到了胤禛的手里。其中的传说之一是,玄烨在临终之前,将遗诏藏于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后,胤禛获后,将原来写的“ 传位十四子”,在“十”字上加一小横,则变成了”传位于四子”。十四子允礽是胤禛同母所生之弟,封恂勤郡王,当时拥兵在外,玄烨临终之前被召回京城。胤禛即位后被终身禁锢。这个传说,直到今天还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其实雍正的继承大位,有他的深谋远算。不在这些小伎俩上。三十岁以前他以读书为主,学诗习字,很少参与政治活动,并不被康熙看中。太子被废,“众(包括诸皇子与朝臣)议幽禁,上(胤禛)独涕泣不能起,圣祖为之动容”。紧接着“奉命随征,军纪肃然”,不到一年“晋封和硕雍亲王”(《清国史》“世宗本纪”)。在整个太子废而复立,立而复废的过程中,只有当一个个有势力的皇子倒下去之后,才能将自己突显出来,继承皇位就顺理成章了,是用不着去改遗诏的小儿科游戏的。以退为进,攻于心计,这是胤禛高于他人之处。
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套《胤禛画像图册》,画中胤禛一会儿装扮成文人学士,宽袍巾服,徜徉于山水之间;一会儿又化装成渔父,蓑衣斗笠,垂钓于江渚之上。或着武士装,狩猎于山林;或穿僧服,化缘于路途,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其意何为?另一套《胤禛田服图册》中他将自己画成农夫,耕作于田间,上钤有“破尘居士” 一印。由此一印,可知这些作品都在他未作皇帝之前所画的,无非是表明自己已看破红尘,无意于皇位。
胤禛行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书写的时间,是在太子允礽再次被废的次年,这也正是皇子之间争夺战白热化的时候。他居然能够静下心来写佛经,以此来作为赠人之礼品。署款是“破尘居士”别号,复又再书“雍王”二字,从这里可以窥见其心迹。太子被废后,康熙曾谕大臣曰:“朕不卜今日被鸩、明日遇害,昼夜戒慎不宁 ”。可见他为自身安全已危惧到何等程度。除了周围布置保卫人员以外,同时也放出众多耳目,否则他何以知道“允礽以矾水作书相往来”?这事发生在此写经的第二年,胤禛何尝不知道自己周围没有耳目呢?
此册除了胤禛为王时期的三方押印外,没有宫内其它任何收藏印记,可见他是真正的送与人了(上款待考)。然而我们从其包装手法及其绘画和使用材料等来考察,都是出于宫内工匠和画师之手。特别是前面所画的《说法图》和后面画的韦陀、四天王《护法图》,综合了汉、藏画法,是典型的宫内唐卡风格。此册保存至今近三百年而纸墨如新,可见其为藏者之宝重,轻易不肯示人。今天能够面世,其重要价值,我以为有三:
一、它曲折地反映了康熙末年的皇权斗争,反映了胤禛在这场斗争中的思想轨迹。是研究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及胤禛本人的重要史料和证物。
二、现存故宫博物院有关胤禛的画像及书法作品,有的没有明确纪年。此册的纪年,可以为这些作品提供断代的依据,加深对其的理解和研究。
三、胤禛因其在位时间很短,自即位以后也无闲心去专门写书法,因而存世作品远不及康熙、乾隆。据《清国史·世宗本纪》记载,胤禛“书法遒雄,妙兼众体”。从此册来看,他的书法作品,的确是经过了多年磨炼,有深厚的功夫。从字体用笔来看,似乎临仿赵孟俯作品较多,但是柔媚之中含有刚强之气,可以说是绵里藏针,这正体现出他的个性。乾隆弘历以赵字为师,与其乃父不能说没有关系,是之后赵字风行天下之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