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雍正是一个非常勤政的一位皇帝。这也是他太过勤于政事以至于过早的就辞世了。在这一点上,可以说他缺少一些领导方法。当领导不是说领导能力有多么多么大,所有的事都可以自己做。要真如此,也没必要要那么多的官员了。想想大清朝那么大的疆土,仅靠雍正一个人怎么可能把所有的事都包干?就算是孙悟空我估计也忙不过来啊,在这一点上,我觉得他就很愚。 其次,他用人可以说基本上是做到了人尽其材,恰到好处。李卫出身寒苦,是雍正赈灾之时收留的要饭的,是雍正“潜邸”的奴才。李卫没有什么文化,按现在的说法,估计是个文盲吧(不知道读过私塾没有?)。在江苏试行“摊丁入亩”,出个告示,受那些个不良士绅暗示的秘书们,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弄了几篇“告示”,他一个都不搞懂,也难怪,他们家的书柜上,是摆了不少书,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摆摆样子的”。可就是这个奴才,却做了让不少“才高八斗还不止,学富九车还嫌少”的那些个官儿们,大大汗颜的事情。他的鬼点子从何而来?两个字,“忠诚”,就是对雍正的忠诚,对江山社稷的忠诚,“忠诚胜于能力”,正如有个老前辈说过的:选人要德才兼备,德是第一位的。剧中雍正,选李卫在非常时期到江苏,这个当时大清国的米粮仓来做官,识人识才,就这一点,我们就不得不在心底里为他喝一声彩。
其三,他有一股执拗的改革劲,他是一个改革型的皇帝,特别是雍正在制度上做了许多的改革。第一:就是整顿吏治,雍正做皇子的时候,对康熙晚年政治上的弊端,官场上的腐败,看得比较清楚(康熙晚年卷于朝政,明知官吏腐败,但力不从心。所以,这也是他选择胤稹来做接班人的其中缘故吧)。雍正他45岁继位,盛年的时候,已经比较成熟了,雍正一上台就大刀阔斧地整顿吏治。雍正元年的正月,雍正连续下了13道谕旨,总督、巡抚、布政司、知府、知州、知县、文官还有武官,告诫他们不许贪污,不许受贿,不许克扣,武官不许吃空额,违者严重治罪。第二:设立军机处。第三:完善密折制度。第四改土归流。大家知道少数民族地区,它原来的管理体制是土司,头人是土司,头人和土司是世袭的,不受朝廷任命,世世代代做土司,时间做久了没有监督,有的土司做坏事腐败,中央的政令不能直接下达。到雍正的时候,全面改土归流,在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全面推行改土归流制度,流就是流官,由朝廷派官,有任期,可以流动,所以叫改土归流。这样朝廷的指令可以直接到了民族地区,官员受朝廷的监督,要轮换,这就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也有利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第五:摊丁入地。第六:废除贱籍。当然了,他的这些政绩可以说还有很多,不能一一列举。
文章末了,突然发现雍正尽管前半生费尽心机,后半生励精图治,可是仍然是骂名等身,实在是令人感到遗憾,而所有这些无不是由于继位问题而起。对于世人来说大可不必。不管是谁继承皇位,只要不是一个昏君和日常百姓又有什么关系。从夏启家天下以来,在同一个朝代中,争夺来争夺去,皇位都是在同一个宗姓手中,我们小老百姓又何苦参合进去?而事实上,雍正继位以后不能不说是一位好皇帝,对中华民族不能说不是功大于过。既然如此,若我们还孜孜于他的继位是否正当,是不是太过苛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