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园修竹:
引用
雍正七年十月初九日)上谕:自古朋党之患,必至害于而(尔)家,凶于而(国),而自身亦并受其毒。尔等翰詹科道,多由科目出身,读书明理,当以此为戒,务为端人,务为国家倚赖之大臣,不可误入于小人之一途。盖小人有小人之器局识见,小才气亦小恃其小忠,执其小信,行其小惠,纵有微长,适成其为小人而已。大人有大人之器局识见,大才气,亦大大忠,大义,大仁,大志,凡所作为皆有关于国计民生。此等大人,实能公忠体国,并无沽名钓誉之心,而名誉自至。是以,为臣子者凡一事为国起见,所成自大,若为一身起见,则所成必小,甚至卑污苟且、夤缘请托、瞻徇情面、党同伐异,流弊不可胜言。
昨天看到这段脑子里头一个冒出来的就是诸葛亮舌战群儒里那段君子小人之儒论:儒有君子小人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且如杨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阁而死,此所谓小人之儒也;虽日赋万言,亦何取哉!
引用
朕在藩邸四十余年
朕于圣祖皇帝前从无揣度意旨,探听信息,及邀名钓誉之事。朕兄弟辈往往多蹈此辙。朕惟以处事和而不流,而一生心迹仰邀皇考圣明洞鉴。
泪。。。经典语录。。。笑翻ing...
引用
又如李绂科场作弊一事,虽未得受贿赂,而采取虚名,延揽亲故,其意以为樹德市恩,患难可以相倚,殊不知情急势迫之时,断无有不顾己身之利害而从井相救者。此一定之情理,无待朕之屡述也。
又想起昨天影MM就陆案对某人逻辑进行的批判……
其实偶觉得某人这个孩子啊,在气头上的时候看世界就是只有好人/坏人两种,定了这个人的负面的性质后呢,就开始全盘颠覆他以前的行为,即便是做过的好事也会给套上一个邪恶的目的,虽然定义他为好人后,对他以前的过失却不会用善意的目的来掩饰……好在他心中同一个人好坏还是会经常转化,下面请看典型案例高某人——
引用
又如鄂尔泰、高其倬二人,外间俱称为好总督,而其实有不同之处。鄂尔泰居官奉职,悉秉忠诚,此专心为国,而不知其他者。高其倬谨慎廉洁坦易和平,惟恐谤议尤怨之及其身,大抵为己之念居多。其一生得力在此,其不及鄂尔泰亦在此。且高其倬之为总督,只图完其任内之事,而后来贻害所不计也。
其实某人的逻辑还是很强的,这段论据与段首的小人大人之论点遥相呼应,紧紧围绕其展开对比……省略评语N句……再一次发现某人真的很爱在高抬一个人的时候猛踩另一个人……
P.S.今天在看三曹的东东和文集,觉得某人像曹操曹丕的综合,而十四像曹植……ms曹植早期也很豪放任性的说,虽然后被压抑的时候没有那么愤欲吞噬……
洗桐女史:
引用
其实偶觉得某人这个孩子啊,在气头上的时候看世界就是只有好人/坏人两种,定了这个人的负面的性质后呢,就开始全盘颠覆他以前的行为,即便是做过的好事也会给套上一个邪恶的目的,虽然定义他为好人后,对他以前的过失却不会用善意的目的来掩饰……
精辟啊,我也这么想的。就比如陆生楠的那篇《通鉴论》皆是拿“小纸存副,蝇头细字”所书,所以雍正一口咬定,当日他应举之时必定是“怀挟作弊”而高中的。某人的逻辑啊,可爱的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