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社区应用 社区服务 统计排行 搜索 帮助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12»Pages: 1/2     Go
主题 : [录入]董鄂妃的来历及董鄂妃之死by杨珍
静泉 离线
级别: 元老勋旧
UID: 220
精华: 11
发帖: 331
金钱: 804 枚
威望: 10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5-07-03
最后登录: 2009-04-27
楼主  发表于: 2006-07-01   
0

[录入]董鄂妃的来历及董鄂妃之死by杨珍

顺治帝与董鄂妃的爱情悲剧,历来为世人所瞩目。辛亥革命后,董鄂妃的来历问题,又引起人们的议论和猜测,先曾说她是明末名妓董小宛,后又认为她本顺治弟媳、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的福晋。前一种说法属于误解,较快得到澄清,后一种意见则绵延不绝,流传至今。近年来,关于董鄂妃的死因,也成为研究者探讨的课题。这些都是牵连面较广的问题,本文只是在一定范围内对此作一初步剖析,错误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一、董鄂妃的来历

    关于董鄂妃的来历,官修史书一概避而不谈,唯有《汤若望传》提供了下述线索:

    “一六五八年(顺治十五年)皇帝遭遇一酷烈打击。第三位皇后所生之子,原定为皇位继承者的,于产生后不久,即行薨逝。……这位太子的母后不久崩殂。”(1

    《汤若望传》还指出:“顺治皇帝对一位满籍军人之夫人,起了一种火热爱恋,当这一位军人因此申斥他的夫人时,他竟被对于他这申斥有所闻知的天子,亲手打了一个极怪异的耳掴。这位军人于是乃因怨愤致死,或许竟是自杀而死。皇帝遂即将这位军人底未亡人收入宫中,封为贵妃。这位贵妃于一六六〇年(有误,应为一六五七年,即顺治十四年)产生一子,是皇帝要规定他为将来的皇太子的,但是数星期之后,这位皇子竟而去世,而其母于其后不久亦然薨逝。”(2

    显然,这里所说的“第三位皇后”与“贵妃”是指同一人,即皇贵妃董鄂氏。她于顺治十四年十月生皇四子,顺治特为此举行隆重庆典,称为“朕第一子”(3),准备立他为皇太子。翌年正月,皇四子夭折,被追封为和硕荣亲王,葬于孝陵西侧黄花山。十七年(1660)八月,董鄂妃死,追封端敬皇后,即顺治的第三位皇后。

    《汤若望传》并没有将董鄂妃与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相联系,然而《清世祖实录》的有关

记载,恰巧为人们提供了可做此推断的理由: 顺治十三年七月初三日(己酉),“和硕襄亲王博穆博果尔薨,年十六。”    

八月二十五日(庚子),拟立“内大臣鄂硕之女董鄂氏……为贤妃”.

    九月二十九日(甲戌),拟立“董鄂氏……为皇贵妃”。

    十二月初六日(己卯),“册内大臣鄂硕女为皇贵妃,……颁诏天下”。

    不止于此,据《清世祖实录》载,拟立董鄂氏为贤妃的当天,以及拟立董鄂氏为皇贵妃的前四天,清廷都曾遣官致祭和硕襄亲王博穆博果尔,这似乎更反映出在册立董鄂氏与致祭襄亲王两事之间,有着某种内在的神秘联系。

    在缺乏第一手材料的情况下,人们很容易根据上述记载,认为董鄂妃原本是顺治弟媳,襄亲王博穆博果尔之妻,亦即《汤若望传》中所说那位“满籍军人之夫人”。

    事实真的如此吗?首先,有必要查阅清朝玉牒,或《爱新觉罗宗谱》。

    《爱新觉罗宗谱》所载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的婚姻情况是:“嫡福晋博尔济吉特氏,和硕达尔汉巴图鲁亲王满朱锡礼之女”。(4)这表明,第一,博穆博果尔的嫡福晋并非董鄂氏,而是孝庄皇太后的亲弟满朱锡礼之女,即孝庄皇太后的亲侄女博尔济吉特氏。第二,博穆博果尔没有侧福晋。以此看来,《汤若望传》未曾将董鄂氏与襄亲王相联系,并不是偶然的,恰恰表明它如实记述了有关情况,是可信的。

    下述事实,也有助于探讨董鄂妃的来历。  

    博穆博果尔是清太宗皇太极第十一子,崇德六年(1641)十二月二十日生,母为懿靖大贵妃,顺治十二年(1655)二月封和硕襄亲王,十三年七月初三日死,年十六岁(5),实际年龄仅十四岁又七个月。他长于深宫,又过早疡逝,《清世祖实录》及其它清代史料中,均无他曾率军出征的记载,事实上,当时清廷也勿须让一位年幼的皇子去前线冒生死之险。他既然未曾经历战阵,也就够不上是“一位满籍军人”。况且汤若望凭借其特殊身份,频繁出入朝廷,与顺治比较接近,了解清朝不少情况,对于皇室的主要成员绝不会毫无所闻,岂能将一位地位显赫的皇子、顺治之弟、并享有亲王爵位之人,含混地称为“一位满籍军人”?  




是日已过 命亦随减 如少水鱼 斯有何乐

大众

当勤精进 如救头燃 但念无常 甚勿放逸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静泉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静泉 离线
级别: 元老勋旧
UID: 220
精华: 11
发帖: 331
金钱: 804 枚
威望: 10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5-07-03
最后登录: 2009-04-27
1楼  发表于: 2006-07-01   

顺治七年(1650),摄政王多尔衮娶已故肃亲王豪格之妻。《汤若望传》对此记载道:多尔衮“于肃亲王自杀后,霸占了这一位侄子底妻妾’。(6


豪格久经沙场,战功卓著,《汤若望传》不说他是“满籍军人”,而称之为肃亲王;博穆博果尔从来未经战阵,《汤若望传》更当名之为襄亲王,不会称他是“一位满籍军人”。


还可以从清初孝庄皇太后突然废止命妇更番入侍后妃的定制一事,考察董鄂氏是否为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的妻子。


《清雷媸德肌范杂诖耸碌募窃厝缦?l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顺治十一年四月甲子,谕礼部:历代以来,无命妇更番入侍后妃之例,所以严上下之体,杜绝嫌疑也。今蒙天眷,奄有洪基,内外伦常,首当隆重。联曾奏请圣母皇太后,将随侍皇后及王、贝勒等福金()命妇,酌行停止。奉皇太后懿旨,此言甚是。随我命妇,我自裁定。其皇后及王、贝勒福金,贝子、公夫人,随侍命妇,俱著停止。其随侍王、贝勒、贝子、公等母之命妇,各该王、贝勒列名具奏,候旨入侍。”(7


《清史稿》中的有关记述更为简明扼要:“国初故事,后妃,王、贝勒福晋,贝子、公夫人,皆令命妇更番入侍,至太后(孝庄)始命罢之。”(8


由于孝庄皇太后此举发生在董鄂氏入宫前一年多,因而人们认为,董鄂氏是通过命妇入侍后妃的机会,出入宫禁,得以与顺治相接触,并双双坠入爱河。孝庄皇太后突然废止这一定制,旨在以此斩断顺治与董鄂氏之间的恋情,尽管为时已晚,并未收到预期效果。


上述看法显然是有道理的,不过,前引《清世祖实录》、《清史稿》关于废除命妇入侍后妃定制的记载都表明,王、贝勒、贝子、公的福晋或夫人,并不是命妇,她们不但不必入侍后妃,还享有令“命妇更番入侍”的特权。


清朝,福晋、夫人与命妇属于不同的等级,这在皇室的各项活动中有明显体现,如《国朝宫史·慈宁宫筵宴仪》:“恭遇皇太后圣寿及元旦诸庆典,慈宁宫筵宴。……设皇太后御筵于宝座前,……东为皇后御筵,西南向稍后。左右为皇贵妃、贵妃、妃、嫔宴席,东西向。再后为公主、福晋以下乡君、入八分公夫人以上宴席。殿外丹陛左右为公、侯、伯、子、男、满洲一二品大臣命妇宴席。……”(9)


具体到顺治年间,如六年四月,“孝端皇后崩,……上率诸王以下,文武各官,及王妃(王福晋)以下,官员命妇俱成服”(10


又如清朝的服饰中,东珠是昭名分、辨等级的重要标志。以朝冠为例,亲王福晋朝冠饰东珠十,亲王侧福晋朝冠饰东珠九,依此递减,一品命妇朝冠仅饰东珠一,二品命妇以下朝冠不得饰东珠。(11


可见命妇与福晋、夫人身份迥异,地位悬殊。两者的区别搞清后,董鄂氏是否襄亲王博穆博果尔之妻,也就不辨自明了。她既然依照命妇更番入侍后妃的定制才能出入宫禁,那么只能是某个一品或一品以下武职官员,即“一位满籍军人”的妻子。


上引《爱新觉罗宗谱》载,博穆博果尔并无侧福晋,倘若有侧福晋,当也不在更番入侍后妃的命妇之列。目前尚未发现清初存在亲王侧福晋入侍后妃的制度,何况亲王侧福晋的地位远高于一品命妇。


不妨从襄亲王博穆博果尔及其母妃所处地位,进一步考察这一问题。


清太宗皇太极共十一子,其中唯有长子豪格、五子硕塞及十一子博穆博果尔得封亲王。豪格、硕塞因军功逐级上升为亲王,博穆博果尔则并无功勋,一跃而为亲王,当时年仅十五岁。孝庄皇太后特将自己的亲侄女指配与他,做为嫡福晋,更表明对他另眼相看。


顺治十二年((1655)二月,博穆博果尔被封为亲王,一年后有关他府邸的一则记载,再次反映出这位皇胄稚子的不同寻常处。


顺治十三年正月,“工部制造库奏言,修葺襄亲王府第,需用赤金四百两,为钉片镀金之用”。“得旨:此乃王所暂居,又非创造,偶尔修葺,赤金四百两,安所用之。且修乾清宫时,尚务俭朴,今何得估计糜费,如此之多?”(12)这座府邸只供襄亲王暂居,不久将建新府,而工部官员在清朝财政窘困之时,却准备大修,这说明了当时博穆博果尔地位之显赫。


博穆博果尔享有特殊地位不是偶然的。他的生母懿靖大贵妃,原是雄长漠南蒙古的察哈尔部(插汉部)林丹汗之妻。“插汉部者,元之嫡裔大宗也”。“今内外札萨克蒙古……皆元子孙,皆以插汉部为大宗。”(13)夭聪九年(1635),皇太极击溃林丹汗部众,林丹汗走死青梅大草滩,他的遗婿和儿子归顺后金,皇太极终于统一漠南蒙古,并以此为契机,建元称帝,改国号为大清。


为进一步拉拢、团结漠南蒙古各部,尤其是怀柔尚有一定实力与政治影响的察哈尔部,皇太极特娶林丹汗的两位遗孀为妻,即麟趾宫大福晋贵妃(顺治八年晋封皇考懿靖大贵妃)和衍庆宫侧福晋淑妃(顺治八年晋封皇考康惠淑妃),她们在崇德元年(1636)册封的五宫后妃中,分别居于第三、第四位,都在永福宫侧福晋庄妃(孝庄皇太后)之上。皇太极还封林丹汗之子额哲为亲王,并将自己与孝端皇后所生的固伦温庄长公主下嫁与


他。


清朝始终将维护、巩固满蒙贵族联盟作为重要国策,在统一中原地区的过程中,更注意加强与漠南蒙古各部的团结,以稳定后方,得到他们的支持。博穆博果尔娶孝庄皇太后的亲侄女为嫡福晋,又于十五岁便得封亲王,是清最高统治者继续奉行这一国策的具体体现,是安抚察哈尔部贵族的重要措施。


这种情形下,博穆博果尔死后得享特殊祭典,也就顺理成章,不足为怪了。



是日已过 命亦随减 如少水鱼 斯有何乐

大众

当勤精进 如救头燃 但念无常 甚勿放逸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静泉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静泉 离线
级别: 元老勋旧
UID: 220
精华: 11
发帖: 331
金钱: 804 枚
威望: 10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5-07-03
最后登录: 2009-04-27
2楼  发表于: 2006-07-01   

顺治十三年初,清朝的统一战争进展顺利,“四方以次荡平,兆民宁辑。”同年五月,乾清宫、坤宁宫、交泰殿及景仁、永寿、承乾、诩坤、钟粹等宫相继落成。顺治原准备于七月移居乾清宫,八月举行册立两妃的典礼,以此向全体臣民表明王朝的兴旺与政权的日趋巩固,不料七月初三日襄亲王突然去世,为即将来临的庆典蒙上阴影。由于原定日程意义重大,不便再临时更改,清廷不得不采取庆典与哀悼活动并行兼顾的折中方案。


顺治十三年七月初六日,“上移居乾清宫,以和硕襄亲王丧,免行庆贺札。”(15)七月初八日“礼部择吉于八月十九日册妃,上以和硕襄亲王莞逝,不忍举行,命八月以后择吉。”(16


博穆博果尔去世后第二天,清廷决定:“和硕襄亲王祭葬,礼宜优厚,应于定例外加祭一次”。17


按:“顺治九年题准,和硕亲王丧闻,辍朝三日,……谕祭二次,祭文由内院(今翰林院)撰给,遣礼部官奉至坟,读文祭酒。”


加祭是一种特例,在当时被视为是很高的荣誉。如清朝开国元勋郑亲王济尔哈朗去世后,“赐和硕郑亲王恤典如例,仍加祭一次”。(19)雍正的心腹怡亲王允祥去世后,“其致祭应于定例二次外加祭一次’(20)。博穆博果尔的祭葬规格,再次证明他十分显赫的地位。


博穆博果尔下葬前,除去例行的月祭外,还有三次特祭.据《清世祖实录》载:


顺治十三年八月十一日(丙戌),“遣内大臣公额尔克戴青祭和硕襄亲王”。


八月二十五日(庚子),即宣布将立董鄂妃为贤妃的同一天,“遣内大臣巴图鲁公鳌拜,祭和硕襄亲王”。


九月二十五日(庚午),“遣伯索尼,致祭和硕襄亲王”,四天后,宣布将立董鄂氏为皇贵妃。


索尼、鳌拜和额尔克戴青都是领侍卫内大臣,职高权重,孝庄皇太后与顺治改变一贯作法,不派遣礼部官员,而是让这些亲信重臣致祭襄亲王,说明他们对于博穆博果尔的去世极为重视。至于第二、第三次致祭,与宣布即将册立董鄂氏为贤妃、皇贵妃在同一天,或前几天,是为表明皇太后与皇帝即使在册妃之喜时,也未曾忘怀骨肉、手足之情,其实质则依然是为笼络察哈尔蒙古而做出的姿态。总之,清廷对于襄亲王的三次特祭,乃出于死者的特殊地位与政治需要,并非其它原因。


顺治的一次谈话,也从侧面表明他与襄亲王之死没有干连。


十五年(1658)正月,降生不足四月、被顺治称之为“联第一子”的荣亲王死去,顺治“召诸内大臣谕曰:兹者皇子薨逝,尔等将无谓朕因此感伤。……向襄亲王薨时,尚反复忖度,恐皇太后悼伤,勉强抑忍。且生死从来定数,焉能有违。肤念切国家,仰副我皇太后之心,安敢过为伤念。”(21)


顺治因荣亲王去世谈到博穆博果尔之死时,态度坦然,没有流露出任何内疚与不安。这只能说明,博穆博果尔的死,确与顺治本人无关,如果博穆博果尔真是由于董鄂妃而死,年轻的天子无疑会在各种场合极力避免提及,岂能自戳伤疤,毫无顾忌?顺治一向感情丰富、外露,又较脆弱,当他亲口叙及于心有愧的事时,恐怕难以如此镇静、坦然。


《汤若望传》指出,那位“满籍军人”死后,顺治遂将其未亡人收入宫中,封为贵妃。“满籍军人”并非襄亲王,已如前述。不仅如此,事实上,董鄂妃也不是在襄亲王于顺治十三年七月三日去世后,才入宫成为顺治宠妃的。同一时期董鄂妃之父、副都统鄂硕的升迁情况,以及他在朝中十分微妙的地位,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一点。


顺治十三年三月,鄂硕被提升为内大臣。(22)闰五月十二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承乾宫、景仁宫等宫殿相继建成,“是日,以合龙门、插剑悬牌礼,乾清门由内大臣鄂硕、乾清宫由内大臣索尼、交泰殿由内大臣苏拜、坤宁宫由内大臣努山、坤宁门由吏部尚书科尔昆……等承宰羊豕,奠缎帛、果品,燃香烛,读祭文。”(23)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隆重祭礼中,刚刚升任内大臣的鄂硕竟排在第一位,第二位才是德高望重的领侍卫内大臣伯索尼。鄂硕得享这一非同寻常的荣誉,应是董鄂妃此时已宠冠后宫的反映。因此,董鄂妃入宫时间,最迟当不晚于顺治十三年(1656)三月,即襄亲王博穆博果尔去世前的四个月。


再者,博穆博果尔死时只有十六岁,实足年龄仅十四岁又七个月,如此早逝,难免使人生疑。这或许可用下述事实予以解释。


据统计,顺治三年(1646)至十八年(1661})的十六年中,清朝的亲王和郡王有二十位先后去世,而不满三十岁者竟达九人之多,其中敏郡王勒度二十岁,襄亲王博穆博果尔十六岁,郡王塔尔纳十五岁,敬谨亲王尼思哈刚刚十岁。众多皇族子弟过早殇逝的异常现象,与当时痘疹流行密切相关,就连顺治本人,虽然常去南苑避痘,最终仍未幸免,在不满二十三岁时死于此症。博穆博果尔的早逝,较大可能也是由于痘疹,而非其它意外事件。


是日已过 命亦随减 如少水鱼 斯有何乐

大众

当勤精进 如救头燃 但念无常 甚勿放逸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静泉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静泉 离线
级别: 元老勋旧
UID: 220
精华: 11
发帖: 331
金钱: 804 枚
威望: 10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5-07-03
最后登录: 2009-04-27
3楼  发表于: 2006-07-01   

二、董鄂妃之死


董鄂妃人宫后备受顺治帝宠爱,封为贤妃,不久,又晋升皇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然而,这种集专宠于一身的日子并不长久,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她就因病故去,年仅二十余岁。


董鄂妃之死是一比较复杂的问题,我们进行探讨时,需要从与之有关的各个方面予以考虑。


有必要再次引用《汤若望传》中有关叙述:“一六五八年(顺治十五年)皇帝遭遇酷烈打击。第三位皇后所生之子,原定为皇位继承者的,于产后不久,即行薨逝。……这位太子底母后不久崩姐。”董鄂妃去世,实际上与荣亲王之死相隔两年多,但上述记载起码表明,在世人看来,董鄂妃的死,是与其爱子早逝密切相关的。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董那妃生子的同一年冬天,孝庄皇太后曾得了一场重病,住在南苑调摄,董鄂妃则在旁朝夕侍奉。人们不禁会问,两年后董鄂妃的病亡,与她产后不久为婆婆侍疾,有何内在联系吗?


董鄂妃生子与孝庄皇太后患病都在十四年((1657)冬天,但不是在同一个月,这从《清世祖实录》所载顺治在此期间的活动,可以得到证实:


十四年十月初七日,董鄂妃生皇第四子,顺治称他为“联第一子”。初九日至十一日,为此祭告天地,接受群臣朝贺。


十月十二日至十九日,顺治在南苑较射、阅武、狩猎。


十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举行颁布皇第一子诞生诏书的隆重庆典。(24


十一月初四日,顺治再赴南苑。(25)十二月二十六日顺治宣布“皇太后圣体违和”,“今皇太后圣体康宁,中外欢庆”.26)十五年正月初五日,即停留两个月后,他才“自南苑还宫”。(27


上述情况表明,十一月初四日前,顺治一直沉浸在“朕第一子”诞生的莫大欢欣与兴奋之中,如果在此期间皇太后患病,顺治则会立即趋至榻前,以尽其孝,绝不可能拖至十一月初四日,才“再赴南苑”。可见,孝庄皇太后患病是在十一月初四日或稍后儿天,即董鄂妃生子即将满月,或已经满月之后。


皇帝刚刚喜得嘉儿,皇太后却突然病倒,两件色调极不和谐的大事首尾相连,是纯属巧合,还是后者有意为之?在缺乏其它第一手材料的情况下,只有根据顺治当时的有关言行,对此进行分析。


十四年十一月初四日或稍后几天,顺治开始在南苑护理病中的皇太后。十二月二十六日,他宣布“今皇太后圣体康宁,中外欢庆”。在此期间,不仅董鄂妃“朝夕奉侍,废寝靡惶”,顺治本人除去“为皇太后祷于上帝坛,旋宫者再,,,之外,“朝夕侍奉,食息靡逞”。‘由于皇太后患病,不少亲信重臣纷纷赶至南苑,鳌拜、遏必隆、巴哈、费扬古、苏克萨哈等“近侍卫护,昼夜勤劳,食息不暇”。(31


十二月二十八日,因皇太后病愈,顺治特“发内帑银十万两,一半给八旗兵丁,一半遣官赈济畿辅贫民”。(32)二十九日,他奖赏侍奉皇太后有功的鳌拜、遏必隆、苏克萨哈等人,共计八十二员,其中包括侍卫、祝师、医官、司膳、司茶等人。(33)十五年正月初三日,顺治以皇太后圣体康豫,颁诏大赦天下。同月初五日,顺治自南苑回宫。


由此可见,顺治十四年十一、二月,孝庄皇太后确曾患病,而且一度较重,致使皇帝、妃殡以及大臣们无不紧张异常。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与精心护理,孝庄皇太后转危为安,顺治因此大赦天下,并褒奖一大批为皇太后康复做出贡献之人。显然,孝庄皇太后这次持续时间较长、几乎牵动整个朝廷的重病,是不可能伪装的。在众目睽睽之下,将近两个月内,她即使是小病大养,故意夸大病情,也难以做得不露破绽,使众人为之惊恐不安。况且孝庄皇太后是个深谋远虑的政怡家,等候时机,发则必中,是她在数十年政治斗争中养成的特点。装病之举劳神费力,很难掩人耳目,与她的身份、地位及平日作风并不相符。


孝庄皇太后患病期间,董鄂妃“朝夕奉侍废寝食”,这对她的身体尽管无大妨碍,但终究是不利的。董鄂妃为什么要这样做,是遵照皇太后的旨意被迫而为吗?可以从她入宫后的一惯做法,对此进行考察。


顺治在十七年( 1660)八月(或稍后)所撰《董后行状》中指出:


“后(董鄂妃)性孝敬知大体,其于上下,能谦抑惠爱,不以贵自矜。事皇太后奉养甚至,伺颜色如子女,左右趋走,无异女侍”。


后“侍朕(顺治帝)如父,事今后(孝惠后)亦如母,晨夕候兴居,视饮食,服御曲体罔不悉。”


“前岁(顺治十五年)今后(孝惠后)寝病濒危,朕躬为扶持供养,今后宫中侍御尚得乘间少休,后则五昼夜目不交睫,且时为诵书史,或常谭以解之。及离侧出寝门,即悲泣曰,‘上委我候侍,倘疾终不痊,奈何?’凡()后事,咸躬为藏治,略无倦容。”


“今年(顺治十七年)春,永寿宫(恪妃石氏)始有疾,后亦躬视扶持,三昼夜忘寝兴。”


后“不惟能敬承皇太后,即至朕保姆,往来晋接以礼,亦无敢慢。其御诸嫔嫱,宽仁下逮,曾乏纤芥忌嫉意”。“宫闹眷属,小大无异视,长者媪呼之,少者妹视之,不以非礼加人,亦不少有谇垢。(35)



是日已过 命亦随减 如少水鱼 斯有何乐

大众

当勤精进 如救头燃 但念无常 甚勿放逸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静泉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静泉 离线
级别: 元老勋旧
UID: 220
精华: 11
发帖: 331
金钱: 804 枚
威望: 10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5-07-03
最后登录: 2009-04-27
4楼  发表于: 2006-07-01   

顺治的上述回忆表明,董鄂妃尽管地位尊贵,却活得很累。她颇有自知之明,并以女性特有的敏感,觉察到自己宠冠后宫,不仅招致嫉恨,还使得顺治与皇太后在如何对待博尔济吉特氏后妃问题上,产生严重分歧,因此极为不安。这种难以名状的困境,迫使董鄂妃在宫中采取十分谨慎的处事态度,异常谦逊,恭顺温婉,对于皇太后和皇后尤为如此。无论皇太后、皇后、甚至妃子,只要患病,她都不惜以牺牲自己的健康为代价,全力侍奉,废寝忘食,企望以此换取人们的理解,逐步改变人们对自己的敌意,改善自己在宫中的处境。当然,顺治也希望她能这样做,如皇后在十五年01658)重病时,董鄂妃曾说“上委我候侍”一语,即可证实。所以,十四年(1657)冬皇太后病倒南苑时,董鄂妃主动前往侍疾,是其一贯作风使然,并不足怪,她这样做显然也是顺治的主意,因为对他们两人来讲,取悦皇太后的良机至关重要,绝不可失。


董鄂妃侍疾南苑并非是孝庄皇太后的旨意,还可以从孝庄患病期间孝惠皇后的反常表现,得到证实。


十五年(1658)正月初三日,顺治为皇太后病愈而颁诏大赦天下的同一天,降谕礼:“昨者,皇太后圣体违和,联朝夕侍奉,食息靡惶。皇后身为子妇,平时格恭定省,原属敬勤无失,且承皇太后笃爱,恩眷殊常,而此番起居、间安礼节,殊觉阙然”(36)。两年多后,他在《董后行状》中也指出:“皇太后圣体违和,……今后曾无一语奉询,亦未曾遣使问候”。(37


顺治欲二次废后,以董鄂妃取而代之,于心已久。上述谕旨中对于孝惠的指责,更是用意昭然。如果孝庄皇太后曾有命令后妃等视疾问安之旨,那么孝惠皇后对病中的皇太后不闻不问的做法,就是公然抗上,性质严重,顺治不会不抓住这一有力把柄,对她大张挞伐。可是顺治在对孝惠的指责中,并未以此为由,这只能说明孝庄皇太后未曾有过让后妃等前来视疾问安的旨意。


孝惠皇后这种反常的行为当如何解释?


首先,应考虑到她与孝庄皇太后的特殊关系。她不仅是皇太后一手挑选的正宫皇后,还是皇太后的亲侄孙女,一向为皇太后“笃爱,恩眷殊常”。与包括董鄂妃在内的其她妃嫔比较,孝惠皇后与皇太后之间的关系更加亲近。正由于此,她才可能在某种场合表现得任性、疏忽,不顾及其它。这与董鄂妃的处境与作风,形成鲜明对比。


第二,是当时宫内的形势使她一时丧失了理智。十四年十月,顺治将董鄂妃之子作为未来的皇太子,举行隆重庆典,诏告天下,孝惠皇后终于认识到,自己将成为第二个废后的结局己定,因此万念俱灰,对周围发生的一切事务都不理会,甚至连皇太后患病也不关心,全然忘记作为子妇应尽的礼节和责任。她这一失策之举,客观上为顺治二次废后创造了条件,因而在皇太后病愈后,立即对她作出“止存皇后之号,册宝照旧,停其笺奏”(38)的决定。只是由于孝庄皇太后及时干预,顺抬才被迫下达“嗣后中宫笺奏等项,著照旧封进”(39)的谕旨,再次废后未能成为现实。


需要一提的是,孝庄皇太后也为自己的亲侄孙女(孝惠皇后)授人以柄的拙劣做法感到气恼,以致从十五年初至十七年末近三年中,始终不愿与她相见;“皇后蒙皇太后慈谕,此三、四年来,未令朝谒慈宁宫。”(40)


孝惠皇后则对孝庄皇太后在关键时刻给予的庇护感激不尽,为自己的不智之举悔恨不迭,很快大病一场,“寝病濒危”(41)。三十年后孝庄太皇太后病逝,她悲痛欲绝(42),真实地流露出对于自己的保护者的无限深情。


上述分析表明,董鄂妃之死与其产后侍疾并无直接联系,若究其原因,恐怕是综合性的。顺抬的《董后行状》为安们提供了线索:“后病阅三岁,虽容瘁身癯,仍时勉谓无伤,诸事尤备,礼无少懈,后先一也。”


董鄂妃死于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所谓“后病阅三岁”,可理解为她从十四年(165?)八月起便已患病。换言之,荣亲王出生前她已有疾在身;生子,体力消耗极大,进一步伤了元气;一个月后又侍疾南苑,更影响了身体的恢复。皇太后病愈不久,爱子义突然夭折(十五年正月二十四日),遭此沉重打击,她的身体每况愈下,病情日渐加重。以此看来,痛失爱子,是董鄂妃的健康发生质的变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汤若望传》中讲她在儿子薨逝后“不久崩殂,’,是事出有因的。


董鄂妃入宫数载,无日不在承受着巨大精神压力,又极为辛劳,身心两疲.可是,她的客观处境,迫使她仍需在人前强作欢颜,勉自支持,事必躬亲,无所不周,这更进一步加速了她的死亡,终于一病不起。董鄂妃华年早逝,是包括宫闱之争在内的清廷政治斗争漩涡中,一个弱女子无法掌握自身命运的必然结局。


是日已过 命亦随减 如少水鱼 斯有何乐

大众

当勤精进 如救头燃 但念无常 甚勿放逸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静泉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静泉 离线
级别: 元老勋旧
UID: 220
精华: 11
发帖: 331
金钱: 804 枚
威望: 10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5-07-03
最后登录: 2009-04-27
5楼  发表于: 2006-07-02   

1)(2)魏特:《汤若望传》,第9章。


3)《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下册,顺治十四年十月,顺治十五年四月。


4)(5)《爱新觉罗宗谱》甲集,第2229-2230页。


6) 魏特:《汤若望传》,第8章。


7)《清世祖实录》,第83卷,顺治十一年四月甲子.


8)《清史稿),第214卷,列传一,后妃.


9)《国朝宫史》,第7卷。


10)《清世祖实录》,第43卷,顺治六年四月乙巳。


11)《清史稿》,第102,103卷,舆服一、二。


12)《清世祖实录》,第97卷,顺抬十三年正月乙酉。


(13) 魏源:《圣武记》,第3卷,外藩。


14)《清世祖实录》,第9$卷,顺治十三年二月丁已。


15)《清世祖实录》,第102卷,顺治十三年七月壬子。


16)《清世祖实录》,第102卷,顺治十三年七月甲寅。


17)《清世祖实录》,第102卷,顺治十三年七月庚戌。


18) 光绪《大清会典事例),497卷,《礼部·丧礼》。


19)《清世祖实录》,第91卷,顺治十二年五月丁未。


20)《清世宗实录》,第94卷,雍芷人年五月丙子。


(21) 《清世祖实录》,第114卷,服治十主年正月辛酉。


(22) 《八旗通志》初集,第113卷,八旗大臣年表七.


(23) 《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聚译编》,下册,顺治十三年闰五月。


(24) 参看《清世祖实录》,第112卷及《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下册,顺治十四年十月至治 十五年四月.


(25)《清世祖实录》,第113卷,顺治十四年十一月壬寅.


(26)《清世祖实录》,第113卷,顺治十四年十二月甲午、丁酉。


(27)《清世祖实录》,第114卷,顺治十五年正月壬寅。


28)(29)(35)(37)(41)《清稗类钞》,第1册,《世祖自撰董妃行状》。


30)(34)(36)《清世祖实录》,第114卷,顺治十五年正月庚子。


31)(33)《清世祖实录》,第113卷,顺治十四年十二月丁酉。


32)《清世祖实录》,第113卷,顺治十四年十二月丙申。


38)《清世祖实录》,第114卷,顺治十五年正月甲辰。


39)《清世祖实录》第115卷,顺治十五年三月壬戌。


40)《清世祖实录》第143卷,顺治十七年十二月癸巳.


42)《康熙起居注》,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是日已过 命亦随减 如少水鱼 斯有何乐

大众

当勤精进 如救头燃 但念无常 甚勿放逸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静泉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梦吟 离线
级别: 版主
UID: 328
精华: 1
发帖: 679
金钱: 930 枚
威望: 995 点
金币: 100499 个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5-07-29
最后登录: 2011-09-15
6楼  发表于: 2006-07-02   
谢谢泉哥哥啦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梦吟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群鸟 离线
级别: 永久屏蔽
UID: 11
精华: 8
发帖: 419
金钱: 30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5-03-29
最后登录: 2006-07-23
7楼  发表于: 2006-07-02   

杨珍这篇文章引用的材料《汤若望传》,似乎对汤所说的“一位满籍军人”深信不疑,然后在这个基楚上寻找佐证。


《汤若望传》其实只是部传记,只能算是间接史料。且不说汤若望本人对后宫之事,嫔妃身份不能100%的了解,更别提写这本书的还不是汤若望本人。像这样转述再转述的材料,不宜在文章一开头就提出来当主证。


当然,我同意杨珍的观点。董鄂氏并非襄亲王之妻。这一点,只要举出《爱新觉罗宗谱》就很能说明问题了,然后再提出《汤若望传》中所说的“一位满籍军人”加以佐证,这样的顺序,似乎更好。


不登蓬莱白云卧,自在门前泪婆娑.
flash: logo/yongzheng.swf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群鸟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梦吟 离线
级别: 版主
UID: 328
精华: 1
发帖: 679
金钱: 930 枚
威望: 995 点
金币: 100499 个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5-07-29
最后登录: 2011-09-15
8楼  发表于: 2006-07-02   

恩 明明是博尔济吉特氏嘛~


但是他死的时间确实很凑巧^封亲王也很不合理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梦吟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last_forever 离线
级别: 七品翰林院编修
UID: 8176
精华: 0
发帖: 62
金钱: 67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7-09-18
最后登录: 2009-08-27
9楼  发表于: 2007-12-12   
谢谢!写的好详细哦!长了不少知识!真是为他们感到惋惜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last_forever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12»Pages: 1/2     Go
描述
快速回复

遵守版规,请勿顶帖,勿发表纯表情、纯引用帖;权限不够请努力发帖,勿发牢骚抱怨贴;历史讨论区请勿发表纯空洞、同情、花痴的慨叹水帖!
认证码:

验证问题:
雍正的陵寝名,请输入拼音Tai Ling对应的中文 正确答案:泰陵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