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后妃病重就应该“异箦”的,比如孝敬,因为宫中和禁苑毕竟是皇帝的家嘛,后妃算什么,一切以皇帝为重。死了就更是如此,棺材肯定要马上运走,一来不能在皇帝住的地方填堵,二来大家要齐集,男男女女那么多人,肯定不能在宫里齐集吧。乾隆的长子因为园子离圆明园比较近,死了三天就要发引,老八生病,不也不能再老康常走的地方养着么,俺家全人生病不在交辉园住着,估计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这个。
年mm死我就觉得发引非常仓促,只有五天,辍朝一过就运走了,不知道为什么,其实是停灵的时间越长越显尊贵,她是皇贵妃,完全不应该这么短的,是不是根炸年糕有关呢?不得而知。清朝后妃王公丧仪,最大特点就是大家一起“吃流水席“——齐集(真神经病,认识不认识的都往一块儿凑合)。一般皇帝遣官读祭文的时候都要齐集,但齐集人员的等级不一样。像年mm这样的,初祭礼和大祭礼,以及发引当天按规定,男的亲王以下,什么乱七八糟的将军以上,以及他们的老婆,各种等级的公主格格,当然是在北京的,都要齐集,皇子应该是根据旨意,比如年mm的事儿就麻烦到小钱了,当年敏妃的事估计让老三赶上了,老三郁闷,就把头发铰了,叫老爷子降爵一等其他的什么周年啦、百日啦、朔望啦、清明啦......要遣官致祭,但不用这一大帮人都去了
年mm丧仪,按说,四应该给人家老三免了不用去的,三是他唯一的“尊亲”了,这种事情,又不是皇后,从儒家亲亲尊尊的角度来说,应该是这样的。谁知道他变本加厉,不但让人家去了,还算成他七个办理丧仪近支王公中的一个,老三当然不乐意了,干脆,撂挑子走人,我不来了,看你怎么着吧,真不成为了小老婆能把你哥怎么样。其实呢,当时四可以派出的近支王公真得不多,算一下就是三、五、八、十二、十六、十七、满都护,七腿脚不好肯定不能麻烦人家吧,九、十、十四,都给他关得关,罢得罢,十三去赈灾了,十五在景陵,保泰给革了爵,剩下的都是些弟侄辈的小孩子,可见当时真是赶鸭子上架,全出动了,老三这一不来,好嘛,少个人都没的补缺,四当然怒了。老八够给他面子了,带病坚持齐集,他还要怎么样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