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把问题简化一下吧,只考虑内管领下的人员成分,这样比较容易辨别。毕竟辛者库首先是在内务府下服务的,会典上说的就是内管领下食月米之人。如果皇帝把他们赐给皇子、公主什么的,那就是第二道手续了。
辛者库:全称為「辛者库哲特勒阿哈」, 是数个满语合成的名词。「辛」或作新、薪、身,意為量食的金斗;「者库」指米穀;「哲特勒」即吃;阿哈是奴隶。行文习惯上均省去后两个词,只书辛者库,汉译為内管领下食口粮的奴隶。可以看出这个名称有个限定,就是
食口粮的阿哈,这个基本上就是我们所了解的奴隶社会的奴隶的待遇,给点饭吃,饿不死而已,是没有月钱的,然后就只能没日没夜的辛苦劳作。其来源在入关前主要是被俘获而编入辛者库的人,后来才有了戴罪之人及其家属。除了良妃那家人之外(这个待会另说),目前看到的辛者库人的工作场所有:盛京三旗辛者库、盛京三陵、阿哥公主之管领下、皇家庄园、外差行走。
这些差事都是与紫禁城无关的,属于“宫外之苦差”,而不是在主子身边服役的差事。而辛者库人的待遇(更准确的说是工作性质和场所)有所不同,我认为只不过是皇帝根据这些奴仆的背景分配他们在不同的地方劳作,这并不能说明辛者库也有明确的等级规定。
我说了目前还没有找到阿哈即是辛者库人的说法,所以不能确定究竟是不是。在没找到证据之前,两者的全称又有很大的不同,暂且只能认为是两种身份。但我还是比较倾向于阿哈高于辛者库。
为什么呢?我是根据康熙的话来推断的。对于作为阿哈的巴图,康熙说:“巴图之事,
若在外也就如此了,在内岂可如此?”根据前文,这个内是指内廷,外自然是指外朝了。因为内务府设在外朝,巴图之妻编荷包绳的,属于内务府广储司的针线房。这么说,康熙认为阿哈不配在内廷行走,而在外朝却也马马虎虎了,并没有说制度禁止阿哈在外朝当差,或声明此后禁止阿哈在外朝当差。试想康熙对于巴图之妻作乳母的事如此生气,却没有下令不许阿哈从此进入紫禁城,说明阿哈还是历来允许在外朝当差的。这与辛者库人禁止进入紫禁城的规定,还有目前看到的辛者库人没有在紫禁城当差(良妃家除外)的情形是不同的。此其一。
第二,辛者库是苦差。阿哈呢?巴图之妻编荷包绳不能叫做苦差吧,比起我引用的那个折子里的那几个媳妇的工作:在宫外女子养病等处抬水;配给贫苦无妻者,于外差行走。编荷包绳的差事还轮不到辛者库的去做。
第三,从语气上讲,康熙只是说巴图夫妻不是体面人;可是对良妃呢?一开口就是辛者库贱人。这个不体面跟贱人比还是有区别吧。康熙盛怒之下都没有骂巴图夫妻为贱人,是不是说明人家本来就不是那种彻彻底底的卑贱之人呢?我记得在努尔哈赤时代,努尔哈赤还说过:"若无阿哈,主何以为生?“(《满文老档》)并降谕说要主人和家奴友好相处,还说什么家奴衣食恶劣者可以上诉。起码表面上看,阿哈还是有点人身权利的。而且阿哈应该是在满洲部落时代就有的,而辛者库是后来征战时抓到汉人什么的才设立的,所以阿哈是家奴,辛者库是所抓获的奴隶和罪奴。
以上分析纯属推测,仅供参考。
等会再说良妃,唉,多次引用康熙骂良妃的话,真是有点不忍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