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纳丹珠在2009-12-8 9:59:57的发言:
看到上面几位大大对阿哥、格格词汇用法的争议,我也想问个问题。Champollion的解释全部是针对满语的,可是我觉得康熙以后民间也好朝中也罢,使用满语作为日常用语的应该已经很少了吧。满语里这些词也许是没有特指,或者没有什么区别,但汉语的翻译也没有吗?就像康熙在满语语境中自称我,但不可能在汉语语境中也自称我吧?所以我想问上面各位争论的词义在汉语语境的情况下是否也是如此的?谢谢
我引用的字典截图都已经是乾隆朝的了,道光年间皇帝还在斥责侍卫满语奏事不得带有口音,一直到光绪年间民间还在刻印满文的课本……所以,是否作为日常用语还是要看个人家。一直到民国时代还有人家在使用满语作为日常用语,我姥爷辈的就是这样,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到了我母亲这辈的就彻底不教了。
至于汉语翻译的问题,第一,字典截图里汉语的翻译是随着不同场合(字典中的不同部)写了不同翻译的~
比如【君部】里面age翻译成了“皇子”,各种格格翻译成“郡主”“县主”“郡君”等(见第2页最后贴);【人部 亲戚类】里翻译成“哥哥”、“姐姐”;【人部 老少类】翻译成“兄长(尊称)”“姐姐(尊称)”~所以汉语翻译上是有分别的,但是音译没有分别。这要看翻译者如何处理这个地方的翻译~
在清代的时候,一般来讲涉及到皇室的时候(比如传位诏书的汉语写法),是要按照汉语的规矩翻译的(传位于皇某子,而不是某阿哥);但是在民间的这些读本中,因为是民间使用的境况,所以一般都直接写阿哥、格格如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