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全传》
作者: 冯尔康 许盛恒 阎爱民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4年10月第1版
第七章
十三弟承思理家
织造署遇难查抄。
第一节 雍正帝优宠允祥
康熙帝皇子、雍正帝兄弟当中,允禩、允禟被雍正帝害死;允褆、允礽继续被囚禁,一个死在雍正十二年(1734)、一个死于雍正二年(1724);不过这不是雍正帝的事情,允礻我、允禵、允祉先后被雍正帝囚禁;允祺病死于雍正十年(1732),但其子弘昇的世子爵位在雍正五年(1727)被削夺,所以允祺在事实上受到冲击;允裪,先受雍正帝册封履郡王,后被参劾治事不敬谨,降为镇国公,罪责可能在其自身。以上九人,有六个人受雍正帝迫害。他们的事情,前面大多有所交代,现在说明雍正帝相好的兄弟或他善待的兄弟,从另一个侧面观察他的政事和宗室人际关系。始终与雍正帝保持步调一致的,终身受到雍正帝奖谕的是允祥。
允祥生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生母敏妃章佳氏,是康熙帝宠妃,然而故世早,那时允祥才十四岁。允祥得到康熙帝喜爱,四出巡幸都带着,光是下江南,他就侍从了四次。但是好景不长.第一次废太子事件出了事,康熙帝把他囚禁起来,革去贝子爵位,允礽再立,他虽被释放了,但世爵再没有恢复,他所受的损害,仅次于允禔,而且在皇子中也只有这两个人受到损失,可见他是犯下了康熙帝不能饶恕的罪过。但是究竟是什么罪,缺乏历史资料,不好臆测。这以后他不能侍从康熙游幸了,只是和雍正帝保持良好关系,密切交往。估计在行动上互相探视不会很多,但书信往来一定很多。当雍正帝陪伴康熙帝外出时,允祥给雍正帝赠诗传情,雍正帝到当皇帝时,还替他保存着三十多首。可见关系深厚。
雍正帝继位,立即改变了允祥的生活面貌,任命他为总理事务大臣,封怡亲王,允祥一步登天,成为新朝新贵,大红大紫,贵不可言,但他不是气焰薰天的人,知道怎样做臣于,着力于如何辅佐皇兄坐稳江山,去尽他的奴才之道、臣弟之道。
雍正帝发号施令,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有时亲自进行,发布口谕,书写朱谕,或在臣子的奏折上写朱批。有时通过臣下转传他的旨意,所用传旨的人,多半是亲重大臣、大学士,有时也有小臣,如被引见的地方中级官员,在引见时向他交代给其同僚的指示,或者对该官员返任途中经过地方官员的口谕。主要是利用亲重大臣转传旨意,特别是重要的事情,不便于公开说明的事情需要亲重大臣从中转达,也只有亲重大臣的转传,领受旨意的人才可能慎重对待,所以受雍正帝委托转传圣旨的人,与雍正帝关系特殊,在朝中有不寻常的地位。能转传圣旨的人,如年羹尧,于雍正二年(1724)冬天进京陛见,停留的时间并不长,雍正帝表示宠信他,让他给官员转传圣谕。雍正帝让允祥转传谕旨,并且特别通知某些官员,有什么事情,有什么不方便直接向皇帝说的话,径直向怡亲王说,同怡亲王商量,再由怡亲王报告皇帝,取听指示。这就等于允祥代表皇帝听取某些官员的报告,又代表皇帝发布命令,“口含天宪”,自身非常尊贵了。尤其是他的传旨,与东汉、唐朝、明朝的宦官专擅不同,他是以亲王之尊,奉谕旨出纳王命,是参与处理最高级政务的表现。
允祥作为总理事务大臣和圣旨传谕人,也即最亲重大臣,在雍正初期参与处理两件重要事务,一是主持会考府的清查经济,另一项是与直隶巡抚李维钧密商实行摊丁入亩制度。雍正帝任命的会考府主管人是允祥、隆科多、大学士白潢、吏部尚书朱轼,清查涉及到吏部所管辖的官员,所以隆科多、朱轼要参加,允祥兼管户部,户部三库事务,实际是会考府的主持人。雍正帝对他说:你若不能清查,最后联要亲自清查。表示他的决心,同时也是表示把这件事交给允祥负责,办不好就要拿允祥是问。会考府查出户部钱粮的亏空,责令有关官员赔补,雍正帝要求得严格和急速,恨不得一二年内亏欠官员都能补交欠帑,允祥分析各种可能性,有时向雍正帝请求延缓赔偿时间。即使这样,由于触犯了贪官和本身并无贪赃而负有主管责任的官员的不满,允祥被攻击是苛刻敛财的人,但他毫无顾忌地执行雍正帝指令。雍正帝接受允祥的建议,取消加色、加平等弊。原来户部收纳地方钱粮时,在额定数量之外,加征所谓银两成色不足的“加色”费、分量不足的“加平”费,这是变相多征,以便贪污。又接受允祥建议,在户部增强三库主事、库大使,以增强处理业务能力。
山东巡抚黄炳于雍正元年(1723)六月奏请把人口税摊入土地税中征收,雍正帝没有接受,还责备他不稳重,提出冒失的建议。这一方面是雍正帝对这一问题的处理还没有把握,同时也是黄炳没有取得同允祥直接联系权力,与中间没有转奏人有关。黄炳提出建议一个月以后,直隶巡抚李维钧也提出同样的请求,促使雍正帝进一步考虑这个问题,在决策之前,把这个奏章交给户部讨论,提出意见。九月户部议复,同意李维钧的意见。其时允祥正在主持户部事务,显然他是支持摊丁入亩办法的。雍正帝为慎重起见,一面让九卿科道等官再讨论,一面命令李维钧提出详细的实施方案。李维钧遵命办理。把人口税摊入土地税的办法,损害特权阶层和大地主的利益,所以他们还在这一方案没有出笼的时候就表示反对,给建议人李维钧施加压力,使他感到很孤立,很害伯,他向雍正帝报告自己的处境和心情。雍正帝给他鼓气,要求他继续做好实行的准备工作,同时告诉允祥,要求他在暗中支持李维钧。允祥奉令主动向李维钧表示自己的赞助态度。亲王与疆吏联系,李维钧开始还有点害怕,怕惹出犯罪的大事。雍正帝同时又指示李维钧,若有为难的事情,派人秘密地同怡亲王商量,李维钧进一步明了皇帝的态度及允祥的支持,胆量壮了。至十一月雍正帝决策实行摊丁入亩制度,距离黄炳提出建议不过半年时间,将历史上千百年相承的人口税问题解决了。李维钧的敢于在直隶首先推行这一制度,主要是雍正帝的决策,但允祥转传圣谕的使命和他对这一制度的支持,也起了重要作用。
允祥转传圣谕而联系朝臣、疆吏的成功,李维钧只是一个事例。雍正帝把河道总督齐苏勒交给允祥管理。他在齐苏勒于雍正二年(1724)十二月十三日的奏折上用朱笔写道:知道你以前同怡亲王没有往来,现在命令你同他接近,这是朕的主意,你不用害怕,保管对你只有好处没有害处。雍正帝为使齐苏勒进一步安心,特地告诉他允祥是怎样的人:怡亲王为人廉洁奉公,竭诚忠君,这在当代诸王大臣中,他是数第一的,你知道这些就好了。这样齐苏勒就可以放心大胆地与允祥结识,绝对出不了结党的问题。雍正帝同时表扬齐苏勒,说他不同隆科多、年羹尧往来,有独立持行的好品德。而隆科多、年羹尧擅作威福,揽权不顾臣节,不会有好下场。这无疑是要向年、隆兴师问罪,先给齐苏勒打招呼,让他不要跟着他们走,而向允祥靠拢,也就是紧跟皇帝。所以在这时允祥的转传圣谕,也是为了开展清除年羹尧、隆科多的斗争。齐苏勒得到允祥的照拂,治河上又很负责,以望七的高龄往来于治河工地,雍正七年(1729)死于任所,获得雍正帝表彰,把他同康熙朝治河名臣靳辅并列,入祀京师贤良祠。在推行雍正帝耗羡归公与养廉银制度、摊丁入亩制度中表现特出的河南巡抚田文镜,深知允祥在朝中的地位,于1724年主动向允祥靠拢,派人去致敬,允祥立即把事情向雍正帝报告,雍正帝遂向田文镜说:现在让怡亲王代你转奏事情,万万不可以。因为田文镜积极推行雍正新政,被舆论所攻击,如果允许他同允祥结交,必然会被人指责为结党营私,对允祥和田文镜处境都不利,所以雍正帝又向田文镜解释说:待你站稳脚跟,做官的声名大好的时候,朕会下密旨,让怡亲王照顾你,那时候就不会受到攻击,产生尴尬的事情。田文镜是宠臣,为取得皇帝的进一步信任,还要找允祥照顾,以巩固宠臣地位。允祥成了雍正帝驾驭臣下,特别是宠臣的工具。
允祥为协助雍正帝谋划政务,在用人方面荐贤荐能,以便新即位的雍正帝能知人善任,扩大基干队伍,必使新君有个招贤的形象。推荐允礼即为一例。雍正帝原先把允礼看作是允禩集团的人,原因是他听隆科多讲,康熙帝辞世那天夜里,隆科多护送大行皇帝遗体,在西直门大街遇见允礼,允礼是从大内值班后往畅春园去,隆科多告诉他先君命雍正帝继位的事,允礼听了大惊失色,慌忙回府,也不到大内接驾。所以雍正帝即位,惩罚允礼到遵化守卫康熙帝景陵。但是允祥不这么看,他冒着风险向雍正帝说:允礼为人正直,没有坏心眼,并且深深懂得忠君亲上的大道理。请求重用他和善待他。很有可能允礼向允祥作了仟悔,希望投靠新君雍正帝。雍正帝接受了允祥的保荐,雍正二年(1724)册封允礼为果郡王,管理理藩院事务。于是雍正帝在宗室中多了一个亲信兄弟,对改变他在兄弟问题上的不利形象很有好处。雍正帝对允祥的这一建议牢记在心,多年以后还说:朕之所以任用果亲王,并且得到这个人才,实在是由于怡亲王的陈奏。允祥还推荐了李卫。李卫在康熙末年任户部郎中,雍正帝并不知道他,即位后就听允祥说,李卫才能和品德都非常好,可以大加提拔使用,担保他不会出问题。雍正帝很快把李卫提拔为布政使,雍正三年(1725)授为浙江巡抚,使他成为雍正朝总督、巡抚中的楷模。福建总督刘世明也是经由允祥保荐,得到雍正帝重用。允祥故世后,雍正帝回忆他的好处,说他为国家荐举贤才的事情太多了。是对他这种重才品德的肯定,也是庆幸有这样的辅佐良臣。
允祥还能从雍正帝的角度考虑问题,顾全大局,争取事业成功。雍正帝任用年羹尧主持青海平叛事务,隆科多害怕年羹尧立大功影响自身地位,说年的坏话,希图从中央对他掣肘,允祥怕破坏青海战争,向雍正帝建言:用人不可疑惑,特别是军前主战,一犹疑就要影响被任用的人的信心,就会失去战机;西北战争既然交给了年羹尧,就把战事的指挥权完全交给他,以便他发挥作用,早日获得成功。雍正帝坚定信心,使年羹尧得以施展才能,迅速高奏凯歌。
允祥的推荐贤才,在政事中顾全大局,敢于直言,团结官僚队伍,在雍正帝继位初期,有力地帮助雍正帝稳定政局,作用巨大。其时四个总理事务大臣中,允禩不可能和雍正帝合作,遇事还要搞点小动作,雍正帝更不是要使用他,所以允禩不能对新政发挥积极作用;马齐以先朝旧臣,放在新朝的重要位置上,雍正帝对他保持眷注之意,但没有给他多少实权,他也没有做出什么事绩,成为新朝政治的摆设,起着招人望的作用;隆科多起的作用很大,但作威作福,揽势招权,又同年羹尧有磨擦,要费雍正帝许多精力去制扼他以及调解他同年羹尧的关系;独有允祥实心实意为雍正帝谋划,除公开政务活动之外,接受雍正帝指令去联络宗室和百官,他还敢于负责,提出建议,供雍正帝采择。所以四人之中,实心实意帮助雍正帝打开新政局面的是允祥。雍正帝对此作了高度的评价:
辅政之初,阿其那(允禩)包藏祸心,扰乱国是;隆科多作威作福,揽势招权,实赖怡亲王一人挺然独立于其中,镇静刚方之气,俾奸究不得肆其志。
允祥敢于荐贤谏诤,置身家性命于不顾,因为他有特殊的亲重大臣的地位,但是更重要的是绝对忠于雍正帝的信念,把个人利害置之度外,一切为雍正帝着想,为新君能渡过新政难关而工作。
雍正初年以后,允祥的朝务大事减少了。在政事之外,专主皇宫和雍亲王府邸遗留事务。雍正三年(1725)京畿闹水灾,雍正帝派允祥和朱轼去了解灾情,十二月命令他们总理京畿水利,允祥经过实地调查,把直隶各个水系绘制成图,建议在营田水利府下面,设立四个营田局,负责直隶全境的水利建设。允祥和朱轼治河的同时,在直隶倡种水稻,得到雍正帝的支持。雍正七年(1729)雍正帝发动对准噶尔部的军事进攻,设立军机处参预军务,任令允祥为军机大臣。
雍正帝派给允祥一些看似琐屑的事务,然而非常重要。允祥管理雍正帝亲随侍卫中的汉侍卫,督率圆明园八旗守卫禁兵,负责保卫雍正帝的安全。雍正帝办公处养心殿的用物制造,由允祥负责,他为雍正帝顺利办公保证物质条件的完备和应用便利。雍正帝的雍亲王府的旧务,雍正帝皇子的事务亦由允祥照管,雍正帝把家事亦交给了允祥。雍正帝的陵寝,先后在遵化、房山、易州建设、勘察,最后选定易州,这件事雍正帝自己管,更要求允祥负责,允祥虽然死在雍正帝前面,但却预先为雍正帝营建陵寝。雍正帝的办公、警卫、家务、儿子及其陵寝,允祥都要管,他成了雍正帝名副其实的大管家。
允祥如此尽心尽意侍奉雍正帝,雍正帝所给予他的优待超过任何臣僚。雍正元年(1723)允祥封王,雍正帝要按照当年自己受封时得到二十三万两银子的事例,赐给允祥二十三万两,允祥谦谢,不敢比附皇兄,推辞再三,最后接受十三万两,意思是要先朝事例的一半。雍正帝同时又要照康熙帝哥哥裕亲王的例子支给他官物,使用六年,允祥固辞不受,雍正帝只好另行加恩,将他兼管的佐领改为他的下属,加尝侍卫和亲军数额,具体是加给一等护卫一员、二等四员、三等十二员,豹尾枪二杆、长杆刀二口,每佐领增亲军二名。雍正三年(1725)雍正帝以三年守孝礼结束,酬谢总理事务大臣,特例奖赏允祥一个郡王世爵,听从他自己在诸子中指定一人领受这个封爵,这样的思典太重太大,允祥想他的皇兄弟都有人得罪处分,封到郡王高爵的不多,自己怎么能让儿子受爵,于是坚决不敢领受,雍正帝只好改变奖励办法,每年给他增加俸禄一万两银子。
雍正四年(1726)七月,雍正帝亲自书写“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匾额赐给允祥,他给朝臣解释这八个字是如何地恰合允祥的为人,说道:
怡亲王的忠,是为公事而忘掉个人,把国家的事情当作是个人的事情,处处去妥善办理,故而能代替朕的操劳,不用朕去烦心;怡亲王的敬,是兢兢业业、小心谨慎地办事,没有一丝一毫的怠慢玩忽情况,是敬奉皇命;怡亲王的诚,是赤诚坦白,言行一致,没有欺骗诈伪的因素;怡亲王的直,是有话直坦地说出来,不加隐瞒,表里如一;怡亲王的勤,是以勤勉奉公的精神,日夜操劳不息,并能成年累月地坚持下去;怡亲王的慎,是任何一个举止都按本分去做,不敢放肆,任何不该说的话也没有泄露出去;怡亲王的廉,是廉洁奉公,对于馈赠一概不接受,更不会贪婪妄取;怡亲王的明,是认识道理透彻,办事精明周详,对政治的利弊看得清清楚楚,对官员的贤能和庸劣能够辨别得丝毫不差。
雍正帝接着拿允祥与朝臣作比较,说评定怡亲王的八个字中,朗臣中有一些人具有“忠勤慎明”的品格,但是“敬诚直廉”的要求,朝臣中就难得有人做到。所以雍正帝希望朝臣要以允祥做榜样,互相砥砺,提高素质,办理好朝廷事务。雍正帝的表彰允祥,固然是嘉奖他个人,同时也是拿他做工具,要求朝臣仿效,都来做尽忠皇帝的能干廉洁的臣子,特别是在“敬诚直廉”方面下功夫,就会和皇帝一心一意,而不会三心二意。
直隶总督李绂因为允祥在直隶督导营田水利事务,而直隶是自身辖区,想给营田水利府建立档案,于雍正四年(1726)八月写奏折请示是否可行,雍正帝朱批谕旨回答说:
怡亲王所承办的事情,哪里用得着你的衙门来给他设立卷宗备查!你们这些大臣受朕信用,虽是成百上千的罗列在一起,朕对你们的信赖也不如怡亲王一个人。你们要努力啊!必须效法怡亲王摒弃了一切私心,对皇上只有直诚忠爱的精神,你们才能得到朕的信任,这样才能保持做臣子的一生名节。
这时的李绂是雍正帝的宠臣,雍正帝对他也说实话。雍正帝虽有众多大臣,也有不少宠臣,但是统统都抵不上允祥,原因是允祥不是一般地尽忠,而是纯忠纯敬,即从内心深处尊敬皇帝,从而达到自觉地尽忠,而不是敷衍地、表面地尽忠。雍正帝继位时的形势决定,任何在朋党斗争中上台的人,即使是合法的继嗣,在朝臣心目中的威信也要受到影响,也不会没有朋党之争平稳上台的人那样高。人们在表面上尊重新君,心里想的则是旧日争位的藩王,对他就不会有发自内心深处的爱戴,于是乎做表面文章。雍正帝当然察知这种情况,大树特树允祥的死心踏地的奴才形象,要求臣下真正拥护自己,以便稳定帝位和推行政令。
允祥的生日是十月初一日,雍正帝表示对他的爱护,从不忘给他过生日。有一年令翰林院官员代他草拟给允祥的祝寿诗,指明要表达的意思是:允祥赤心为国,以最真挚的诚敬对待朕躬,为人明敏通达,廉洁正直,老天必然会给他赐福赐寿,朕君臣兄弟永远吉祥如意。雍正帝总不忘强调允祥“至诚待朕”的好处,“敬诚”是允祥处理与雍正帝关系要点,是他为人的特点,也是他成功的所在。
允祥于雍正七年(1729)十一月生病,日益加重,雍正帝替他出钱,设斋醮祈祷,并令廷臣也为他打醮祈神求寿。次年(1730)五月,允祥病危,雍正帝亲自去探视,到了那里,允祥已气绝身亡,享年四十五岁,是中年丧身。雍正帝异常悲哀,下令停止上朝三日。第二天又去允祥灵前祭奠,表示自已心中悲痛,饮食无味,坐卧不安,像这样八年如一日地尽忠于朕的贤王,在历史上也是找不出来的,因此对他的丧礼要破例进行,朕本身要为他穿一个月的素服。同日下令,诸臣要为怡亲王服丧,一个月内穿常服,不要穿朝服、礼服,也不要举行宴会。过了一天,又向群臣讲说怡亲王的功德,下令恢复他名字中原来诽行的“胤”字,所以在雍正帝诸兄弟中,只有他一个人可以和皇帝一样,用“胤”字于名字上。又下令将怡亲王配享太庙,谥号曰“贤”,并把在雍正四年(1726)给他书写的“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个字加在谥号上,这又是破例的一桩事情。在北京西郊允祥园寝附近的白家疃设立专祠,由政府拨给土地三十余顷,免除租税,作为允祥专祠祭祀用费。此外又下令在直隶天津、江苏扬州、浙江杭州设立专祠。到了乾隆年间,又把允祥的牌位奉入盛京贤王祠。允祥祠祀之多,为其他宗王、大臣所不能望其项背。雍正十年(1732)举行允祥遗体安葬仪式,雍正帝亲往奠送。这一系列的特殊典礼,都出自特恩,别的宗室、朝臣不能援例获取。允祥的哀荣备至,无法再增加了。
允祥的王爵,由他的儿于弘晓承袭。允祥原来未接受的郡王爵,此时雍正帝旧话重提,封允祥第四子弘晈为宁郡王。允祥一家拥有两个王,也是康熙诸子中没有第二个人能得到的殊恩。允祥子弘暾早逝,没有得到封爵,他的聘妻富察氏未婚守志,雍正帝嘉奖她的志节,特命把弘暾按照贝勒的身份安葬。雍正帝给允祥的家属以无微不至的关怀。
在雍正帝、允祥君臣、兄弟关系上,允祥以克尽臣弟之道,忠心不贰地为雍正帝既当大臣又当仆人,在雍正前期政治生活中起了重要作用,为雍正帝的全力从政提供了较多方便。允祥更是以敬诚表现出对雍正帝的衷心爱戴,在雍正初期在朝臣中起表率作用,因而获得雍正帝的不可消磨的欢心。允祥为人谦抑,与同朝相处的重臣年羹尧和隆科多的骄横截然相反,他每得到褒奖赏赐,更加谦逊畏惧,迎合了极端强调君权的雍正帝对臣下驯顺的要求,这应当是他的圣眷保持不衰的主要原因。雍正帝有模范督抚田文镜、李卫等人,有尊君模范允祥,在雍正帝的统治术中各有他们的作用,但田文镜等易求,而允祥难得。雍正帝对待允祥,真是在君臣关系之外,又有了手足之情,也为他迫害一些兄弟的恶行作了一些粉饰。
作为雍正帝弟兄受到宠爱的。还有允礼、允禄等人。允祥故世后,允礼曾有顶替他角色的味道,但远没有允祥的地位以及与皇帝亲密无间的关系。允礼于雍正元年(1723)受封果郡王,雍正三年(1725)雍正帝说他实心为国、操守清廉,赏给亲王俸禄,并按亲王爵位给予侍卫,雍正六年(1728)就将他晋爵为果亲王,次年(1729)允礼奉命管理工部事务,雍正八年(1730)总理户部三库.等于是接替允祥掌管国家财政。雍正十一年(1733)出任主管宗室事务的宗人府宗令,同时管理户部事务。次年(1734)送达赖喇嘛还西藏,奉命沿途巡阅诸省驻防军及绿营兵,回京后,正值云南平叛事务殷繁.奉命参预议事。雍正帝故世,允礼由于在朝中的地位,成为受遗诏辅政大臣。雍正帝末年,李卫曾到允礼王府请安,允礼给他很多东西,事后李卫向雍正帝报告了这次往来,雍正帝朱谕说:礼亲王优待你绝对不是为了笼络你,你去拜访他也不是为了巴结他,朕对你们的忠诚深信不疑,你们不是结党。大臣之间固然不应当有私交,但若同心为国,互相敬爱,这倒是应当提倡的事情。这么说是为打消李卫的顾虑。雍正帝同时对允礼作了评价,说他为人一心为公,这是大臣们所不能达到的。所给予的肯定,比起对允祥来虽有一段差距,但还是非常高的,总在一般大臣之上。把属于敌对的允礼拉过来,雍正帝的手腕实在高明;又能那么信任他,表明雍正帝具有政治家的气魄。
允禄在康熙年间奉派参加允祉主持的蒙养斋修书处修书活动,他承受乃父的指教,精通数学、乐律,参加《数理精蕴》一书的写作。他与雍正帝的关系比较好,不参与储位争斗。雍正帝继位,庄亲王博尔果病逝,他没有儿子,爵位无人承袭,雍正帝命允禄继承。社会上传言雍正帝偏心眼,让允禄获得王爵和一大笔财产。雍正帝当即解释说,朕若是因为偏爱允禄才让他继承的,他作为先帝的儿子,朕封他一个亲王有什么不可以的,何必非要他承袭庄亲王爵。话虽可以这么说,当时康熙帝第十五子以下的儿子都没有封爵,雍正帝单独让十六弟允禄去袭爵,事实上是偏袒他。雍正帝以这一手法,牢笼了一个兄弟,被舆论议论也很值得。
雍正帝对允禄寄予希望——成为政治上的帮手,为此加强对他的教育,在给他赐诗中写道:
尽洗膏粱习,须教学业醇。
股肱兼耳目,属望更谆谆。
教导允禄在为人上彻底清除天潢贵胄的纨绔习气,在学问上精益求精,但不是去做蠢书虫,而是以纯正的人品和高厚的学识,帮助雍正帝治理朝政,成为股肱大臣,同时由于是亲兄弟关系,原要做一些联络和监视朝臣的事情。雍正帝要把他发布的上谕汇编成书,令允禄主持其事,允禄等于雍正九年(1731)编出《上谕内阁》(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至雍正七年上谕),刊刻,发给官员作为施政学习资料。雍正帝对允禄的评价是心地纯洁善良,对人和蔼,做事小心谨慎,但是遇到事情害怕承担责任,不能大胆去做,因此也绝不会犯错误。允禄由于同雍正帝的亲近关系和谨慎小心的为人作风,成为雍正帝留给乾隆帝的顾命大臣。
允祐在康熙年间受封为淳郡王,雍正帝继位,封他为淳亲王,下诏褒扬他安分守己,敬顺小心。也就是说他在康熙朝没有参加皇储的角逐,对雍正帝的继统表现出拥护的态度,至少是没有异议,所以得到雍正帝的优遇。允祐擅长书法,雍正帝特令他与另一擅长书艺的允祉为康熙帝景陵题写碑额,以便从中选择应用。雍正八年(1730)允祐病故,按礼法殡葬赐谥。
对于那些小兄弟,雍正帝先后赐予爵禄。雍正四年(1726)封十五弟允禑贝勒,雍正八年(1730)加封他为愉郡王,次年(1731)允禑病逝,子弘庆袭爵。康熙帝十八子允祄、十九子允禝均死在康熙年间,接下来是二十子允祎,于雍正四年(1726)受封为贝子,时年二十一岁,雍正八年(1730)晋爵贝勒,雍正帝于雍正十二年(1734)命他往遵化祭祖陵,他伪称有病不肯前往,被降为辅国公。雍正帝二十一弟允禧于雍正八年(1730)二月被封为贝子,五月,受到雍正帝立志向上的表扬,晋爵贝勒。二十二弟允祜于允禧同时受封为贝子,雍正十二年(1734)受封为贝勒。二十三弟允祁于雍正八年(1730)接受镇国公封爵。二十四弟允祕,受到雍正帝喜爱,雍正十一年(1733)正月称赞他秉心忠厚,赋性和平,在宫中读书,学识亦渐增长,特封为诚亲王,允祕时年十八岁。雍正帝册封小兄弟,在雍正四年、八年先后进行,基本上是根据他们的年龄决定受封年月早晚和爵位的高低,至于晋爵则要看他们的表现和雍正帝对他们的看法,只有允祕一人例外,因受到钟爱而有最高爵禄的赐予。从这些事实可以看出,雍正帝对待小兄弟的态度是正常的,依理依情进行册封,与他的争位问题不相干涉。只是为什么那样优待允祕,现有的历史文献还让人们难于了解清楚。
因为雍正篡位说的流传广泛,人们同情允禩、允禟的被害,允祉、允[礻我]、允禵的被囚,允祺、允祹的不妙处境,就认定雍正帝残杀骨肉,皇族都受他迫害,他也没有一个亲密的人。然而上述事实表明,雍正帝有密友允祥、允禄、允礼,他最后还是把皇家的事务交给十六弟和十七弟,由他们来协助他的嗣子乾隆帝维持大清江山,可知他不是不要宗室,而是很看重宗室关系,问题是要兄弟们跟着他,忠于他,特别是敬重他。对不参加皇储争夺的人,如允祐、允禑及其他小兄弟,他采取了争取的态度和保护的方针。他杀害兄弟,有刻薄寡恩的一面,但他不是杀人魔王,也有讲求亲情的一面。当然,这后一方面又以维护他的皇位为前提,不是单纯人性的表现。破除对雍正帝宗室问题处理上的误解同时,还要看到雍正帝的善待允祥、允礼等人,有益于推行他的新政,也有利于改变他的迫害允禩、允禵等人所形成的残害兄弟的恶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