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董字“柔弱无骨”是比较片面的(不服的请去看董在《伯远帖》上的跋尾)。董其昌是集前人之大成的一代宗师,笔笔都有来历,各种手法都烂熟于胸,所以我们看董字看到的都是技法而不是为人。跟他类似的情况唐代有柳公权,宋代有蔡京、蔡卞,元代有赵孟頫,等等。
王羲之、王珣、颜真卿、李白、苏轼、黄庭坚、唐寅这些人,他们练字就是为了找到一种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心念的技巧,而不是前人的法度如何,所以这些人的字确如其人。同时,因为不必在乎前人成法,这些人的字里会时不时地蹦出一些别出心裁的手法,也即是所谓的灵动之气。然而出人意表只是手法,不是目的,所以他们的字又不会显得花里胡哨,苏轼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纯粹为了标新立异的书家,往往容易掉到哗众取宠的路子上去。当然,也有杰出的,比如米芾。
尽管董其昌的笔墨技巧很大程度上掩盖了他的心地为人,我们还是能够从他的字里看到一些消息的。明代还有一位集古人大成的书家文徵明。我们只要比较一下文、董二人的字,就知道字如其人是怎么个“如”法了。一个轻浮跳脱的演员,可以凭借娴熟的演技把一个稳重刚毅的角色表现得栩栩如生,但不管他演得多么地像,只要把一个真正沉稳的人放到他旁边,我们总是能看出二者的差别来的。
至于康雍为何喜欢董字,那就还是那句老话:“口味无争论。”或者也可以这样说:“爱一个人,需要理由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