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朝观星台事件和李光地失宠
星岛环球网 www.singtaonet.com
李光地像 李光地(1642—1718年),字晋卿,号厚庵,福建安溪人。康熙九年(1670年)中进士,同年选翰林院庶吉士,1672年授翰林院编修,1686年任掌院学士,1694年提督顺天学政,1698年授直隶巡抚,1703年任礼部尚书,1705年升文渊阁大学士,名声显赫一时。他曾陷入官场之争,虽为官时有升降,但他能投康熙皇帝之所好,致力于学术研究,凡《周易》、音韵及朱子之学,皆有所好,曾奉旨编纂《朱子全书》、《周易折中》、《性理精义》诸书,提倡朱学,甚为得力。清初学术门户之争颇烈,如何在朱、王学说之间作出选择,以迎合时势之需,争论相当激烈。李光地在当时复杂的背景之下,实能揣摩康熙之心理,故深得康熙赏识,以至于康熙有“朕知之最真,知朕亦无过光地者!”之叹。
1687年春,李光地疏乞终养,请假一年,临走前,康熙特意召见李光地,谈论历算,特别是关于西方天文学,这是康熙和李光地讨论西洋科学的首次记载:
(上)又问:“历法日月交蚀、五星留逆、凌犯,古人推得多错,其原安在?”奏曰:“历法不能不差,……即今历极精,然稍久亦当必差,所以要随时修正。”上曰:“古人七政各为度数,所以难于推算。今西洋人打几个团圈,大底三百六十,小底亦是三百六十,就能推算盈缩,这是他一点好处。”……上又问:“西洋历法果好么?”奏曰:“其法先行甚精密,臣所取者其言理几处明白晓畅,自汉以来历家所未发者。看来西洋人学甚荒唐,而谭历却精实切当,此乃本朝历数在躬受命之符也。皇上戡平祸乱,功德巍巍,臣不敢赞。即制度文为有两事,足跨前古。”上问:“何事?”奏曰:“历法其一也。又满州十二字头尽合古韵,得天地之元声,亦从来所未及。”
李光地为政之余,除研习朱子外,还对历算颇有爱好,与康熙的问对很有关系。1689年,梅文鼎到达北京,不久李光地就把他聘入馆中,以梅文鼎为师,网罗爱好历算的学生,形成了清初研究历算的集体,为康熙时代蒙养斋开馆、《律历渊源》的编纂培养了一批人才。他为什么对天文历算抱以如此大的热情,个中缘由,值得深思。让我们先考察李光地和梅文鼎在1689年前后的一些活动。
1670年李光地考中进士,后经清初理学名臣熊赐履(当时任掌院学士) 的推荐,得到重用。1686年,李光地升任掌院学士,这是通向大学士的重要职位。但是到了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五月,李光地却受到康熙批评,被调为通政使司通政使,实权有所下降。为弄清李光地降职之经过,有必要回顾在此前后康熙和李光地的一些活动。令人颇感兴趣的是,李光地的调职,与1689年康熙南巡时在南京观星台的活动有一定关系。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康熙二十八年,李光地扈从康熙南巡,二月二十七日在南京,为观测天象,康熙在一班大臣的护拥下到达观星台,李光地也得以随侍。李光地曾生动地记载了康熙在观星台的活动:
己巳年(1689年),上南巡。……予随驾至南京,果见孝感(按:即熊赐履)日中而入,上屏退左右,与语至黄昏始出。上问孝感:“李某学问何如?”曰:“一字不识,皆剽窃他人议论乱说,总是一味欺诈。”上曰:“闻得他晓得天文历法。”曰:“一些不知,皇上试问他天上的星,一个也不认得。”孝感才出,上便卒然上观星台。……既登,予与京江(按:即张玉书)相攀步上,气喘欲绝。上颜色赤红,怒气问予云:“你识得星?”予奏曰:“不晓得,不过书本上的历法剿袭几句,也不知到深处,至星象全不认得。”上指参星问云:“这是甚么星?”答以参星。上云:“汝说不认得,如何又认得参星?”奏云:“经星能有几个,人人都晓得,至于天上星极多,别底实在不认得。”上又曰:“那是老人星?”予说:“据书本上说,老人星见,天下太平。”上云:“甚么相干,都是胡说,老人星在南,北京自然看不见,到这里自然看得见,若再到你们闽广,连南极星也看见,老人星那一日不在天上,如何说见则太平。”……上问淡人(即高士奇):“李某学问如何?”曰:“不相与,不知。”
在中国古代,老人星的出现,被视为“仁寿之征”,故李光地奏称“老人星见,天下太平”,想借此讨好康熙,而事实适得其反,遭到了康熙的责备。老人星即船底α Car,亮度为-0.86等,也可说是负一等星,据推算,1689年其赤纬为-52。33'57'', 因南京的地理纬度为32。, 故当时老人星出地平最高为5。26' 03 '',可以见到老人星;而北京的地理纬度约为40。,故老人星始终位于北京的地平线之下,不能观测到。上述对话中康熙说在闽广(即现在的福建、广东一带)连南极星也能见到,这反映他的天文常识仍不够深入。
李光地故居
上述这段君臣对话表示康熙对李光地已抱有戒心,康熙想从他人口中探听李光地的为人,而熊赐履当时正因母丧在南京守制,故向熊氏打听。熊赐履可算是李光地的座师,而竟在康熙皇帝面前中伤李光地,说明师徒之间已交恶极深。李光地和熊赐履之间的恩怨,《榕村语录续集》亦有记载,称:“孝感(按:指熊赐履)气概亦笼罩人,似不可遽窥其底里,后频造求见,每往必有徐健庵(按:指徐乾学),及见时又不说及学问,及问所疑,又不答所问。”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熊赐履的不满。从中还可看出熊赐履和徐乾学关系非常密切。而徐乾学因向李光地递交陈梦雷的绝交书,很可能引起李光地的不快,俩人也可能为此积怨。
康熙南巡时,适逢“天主堂远西天学士”法国耶稣会士洪若翰(Jean de Fontaney, 1643-1710)、意大利耶稣会士毕嘉(G. Gabiani, 1623-1694)在南京。洪若翰是法国著名的天文学家,作为路易十四的“国王数学家”被派遣到中国,来华前即以擅长观测享誉法国,1688年2月到达北京后,曾受到康熙之接见,对洪若翰的成就,康熙已有所耳闻。在南京时,毕嘉和洪若翰还向康熙进献“方物、测量仪器”。
此次南巡,康熙所到之处,屡次召见传教士。据《熙朝定案》记载,康熙在到观星台观测星象之前,已经派侍卫赵昌向洪若翰、毕嘉打听能否在南京见到老人星,他们就有关天文问题作了解答。《熙朝定案》云:
(康熙二十八年)二月廿五日,由丹阳陆路至江宁。……廿七日,……侍卫赵又奉旨来堂问:“南极老人星,江宁可能见否?出广东地平几度?江宁几度?”等语,毕、洪一一讲述。侍卫赵即飞马复旨矣。毕、洪因匆遽回答,恐难以详悉,至晚戌初时分,观看天象,验老人星出入地平度数,详察明白,另具一册,于二十八日早送入行宫。
以上记载说明,康熙对“老人星”确切位置所知不多,故有询于洪若翰等人。《圣祖实录》也提及康熙观测老人星之事,以及和李光地的问对,而只字未提洪若翰。更有甚者,据实录所记,康熙懂得“老人星”在天空中的位置,这完全颠倒了前因后果。《圣祖实录》云:
(二月)乙丑(二十七日)上幸观星台。……上又披小星图,按方位指南方近地大星,谕诸臣曰:“此老人星也”。李光地奏曰:“据史传谓老人星见,天下仁寿之征”。上曰:“以北极度推之,江宁合见是星,此岂有隐现也?
康熙在谈论老人星以外,还和大臣谈到了其他天文现象,如“荧惑退舍”、“五星联珠”,以及觜、参在天空位置的先后问题。清初历法改革,耶稣会士改变了传统的觜、参先后问题,但这个问题遭到了一些保守人士的反对,康熙再次提及这个问题,说明它仍然困扰着当时的许多学者。
康熙君临观星台,与李光地等人的问对,显示了自己的博学多识,康熙又借此对汉人进行批评。因此,观星台的君臣之对,康熙已有准备,不过是逢场作戏,并借此炫耀自己的博学,康熙的这种性格,还有多种表现,在此暂不论列。显而易见,李光地等汉族大臣的答复难以使康熙满意,而李光地绘声绘色记录这次问对,可见他所受到的心理打击,绝非寻常。同年五月,康熙回北京之后不久,就认为:“李光地等冒名道学,自谓通晓《易经》卦爻,而所作文字不堪殊甚,何以表率翰林?”康熙南巡回到北京之后,许多大臣都争向康熙献赋,以表祝贺,而李光地因没有进献,故康熙大为不满,于是将李光地调任通政使司通政使,对李光地来说,打击亦复不小。
1676年,熊赐履曾因内阁票拟事致仕回籍,后寓居南京,在家闲居十余年,以藏书为乐事。1688年,以礼部尚书再次受到重用,之后一些汉人官员在康熙面前说熊赐履的好话。次年九月,康熙谈话间论及熊赐履、李光地等人,对汉人奉承拍马的作风深恶痛绝,甚至发出“汉人行径殊为可耻!”的感叹。康熙认为李光地所讲的不过是王阳明的“道学”,而认为熊赐履宣扬的是朱熹的学问,对李光地进行了批评。《康熙起居注》记载了大学士王熙的奏对:“道学之人当涵养性情,若各立门户,各持意见,互相陷害结仇,何云道学?”康熙则说:“意见若能持久,亦自不妨,但久之彼自变易其说耳。”康熙对汉官阳奉阴违的作法,已经不能容忍,同时也表现出康熙对汉族官员的防范心理。李光地在此之前,徘徊于朱、王之间,康熙二十八年五月,因受到康熙的批评而被撤消掌院学士,使得他在为学宗尚方面作出调整,一改先前的徘徊游移,转而笃信朱学。
另一值得注意的事实是,当熊赐履在南京时,曾与毕嘉密切来往。1692年,康熙授意顾八代,发布了容许天主教在中国传播的“宽容诏”(edict of toleration),熊赐履在其中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此诏对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有很大的保护作用,这也促使了一些文人(包括李光地)对西学的兴趣。(文/韩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