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社区应用 社区服务 统计排行 搜索 帮助
主题 : [转帖]满语文综论
千里之外 离线
级别: 五品吏部给事中
UID: 2536
精华: 0
发帖: 273
金钱: 349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500 个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6-12-15
最后登录: 2009-08-11
楼主  发表于: 2007-04-30   
0

[转帖]满语文综论

来源:清史论坛http://qingshi.ttsite.com/read.php?tid-3196338.html

阎立新 K|4^X_uBv  
(辽宁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规划办公室,辽宁 沈阳 110032) cREJ< 8g  
摘要:满语文从产生、发展到衰落有二百多年的时间,经历了后金到清末大半个清代历史,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满 AW<CH=hS  
文文献。本文概述了满语文的现状、满语文的兴衰过程、满文及其文献的整理、翻译和研究状况。 ?i,6= F5  
关键词:满文;满文文献;整理;翻译;研究 V)_Owp+1  
中图分类号:C9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65X(2003)04-0079-07 {:IDQv  
一、满语文现状 ]hcE"o\}  
满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一个比较大的民族,现有人口一千多万人。满族由其女真人揉和周边其他民族演变而成,建立大清政权,雄踞中国历史近三百年。满族历史上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有清一代,满语称“清语”、“国语”,满文称“清文”、“国文”。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属粘着语类型。满文是拼音文字,有辅音和元音,行款直书从左到右。时至今曰,满文早已作为历史文字遗存在浩繁的档案、图书、谱牒、碑刻之中;而满语,从整体上讲,也失去了作为一种语言所应具有的交流工具作用,仅在黑龙江流域和嫩江流域的一些满族村镇(包括富裕县三家子,黑河的大五家子、下马场、蓝旗村,爱辉镇,泰来县的大兴村等)中有所残留。针对满语已濒临消亡这种境地,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中外学者纷纷到这些地区进行学术考察。最早的是清格尔泰和金启宗先生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的同志,当时考察的结果是老年人的满语一般说的都很好,汉语说的笨拙些,中年人兼通满汉两种语言,少年人汉语比满语说的好。及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和黑龙江满语研究所的几位同志还有辽宁省民族研究所的同志都陆续来此地区进行语言考察,时隔二十多年,满语的状况较以前有了很大不同,一些老年人会说满语但说得好的不多,绝大多数中年人能听懂简单的生活用语。此外,丹麦、德国、曰本、美国、意大利等国外学者和国内满语工作者不断来此考察,满语的保存是每况愈下。再至1997年,黑龙江满语研究所组织人员到此地区进行满语考察,以被誉为“活满语基地”的富裕县三家子满族村为例,其中,满族人中等教育72%基本上不懂满语,6%讲的比较好,但这些人都已七、八十岁,年老多病。2002年下半年,黑龙江大学满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的同志对富裕县三家子满语状况再次进行了调查,调查报告显示:三家子村现存满语的衰落趋势已明显加速。能流利地说满语的人已是凤毛麟角。能听懂满语,会说大部分满语的人,已经很少很少。而且,大多年老多病。大多数人是能听懂一部分满语,会说一点满语。四十岁以下的人只能听懂一些满语,有的会说一点满语,有的不会说满语。现在,已无人能用满语讲述民间故事、传说,相互间的满语对话内容也很有限,只能说些简短的曰常生活用语。总之,满语处于一种急剧衰落的趋势。 8R%<D lp  
]85{Xng  
z 41o /;IU  
二、满文的兴衰 i@[ =gku  
满语在一天天走向消亡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但满文的产生、发展、繁荣、衰落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满族的先世女真人在我国北方曾建立金国政权,创制女真文字完颜希尹在女真语的基础上,参照周边的契丹文和汉字创制了女真大字,后来,又创制女真小字。如今传世的女真文究竟是女真大字,抑或是经过改造的女真大字,学术界尚无定论。女真文的繁盛期不过百年之久,随着金国的灭亡,逐渐走向衰退。金女真国为蒙古所灭后,建立元朝的蒙古统治者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因此,蒙古文开始在女真人中使用,并逐步取代了女真文往曰的统治地位。至明代后期,女真人完全放弃了女真文改用蒙古文。女真文虽然停止使用了,女真语仍在女真人中通行。女真人的后裔努尔哈赤几个世纪后再度崛起,开始了统一女真的大业,终于统一了女真各部,并初建政权。随着军事力量的不断强大和政权的草创,其经济和文化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明朝、蒙古、朝鲜的联系曰益增多。此时的努尔哈赤政权统治下的人们仍操女真语,但“凡属书翰,用蒙古字以代言者十之六七、用汉字以代言者十之三四”。这种语言与文字之间的不和谐,为努尔哈赤的内政和外交带来了许多麻烦,也就是说女真语与外借文字(主要是蒙古文)之间的尴尬局面严重阻碍了努而哈赤统一大业的发展。创制与自己的母语女真语相匹配的文字,成为当时政权发展的必需,因此,努尔哈赤决意创制自己的文字。《清太祖武皇帝实录》中有一段文字详细记载了满文创制的时间、创制者和创制的情形,从中可以知道满文的创制时间是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但与史料记载不同的是,满文的初创制者仅额尔德尼一人,因为《清史列传》卷四《额尔德尼传》记载“会噶盖以事伏法,额尔德尼遵上指授,独任拟制”。这样借蒙古文字结合女真语言的满文创制出来了。分析努尔哈赤及大臣借用蒙古字创满文的原因大致有两方面:第一,满族的先世女真人在放弃女真文后,虽然说女真语但改用蒙古文,满族中的许多人精通临近的蒙古语、蒙古文。第二,虽然满族先世女真人曾使用过根据契丹字和汉字创制出来的女真文,但女真文属表意文字,表意文字存在着结构复杂、学习和使用都不方便的缺点,而蒙古文字是表音文字说明,书写简单,学习和使用更方便。另外,从满文的创制时间和创制方案两方面体现努尔哈赤的远见卓识。满文创制之时,后金还没有正式成立,只是一个草创的政权,当时正处在刀光血影的战争之中,按说无暇顾及文字的创立,如此可见努尔哈赤的深谋远虑。在文字的借鉴上,努尔哈赤既精通蒙文又精通汉文,而其先祖又创有女真字,但努尔哈赤不墨守成规,体现了大无畏的创业精神。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满文的创制也是如此。初创的满文叫老满文,它存在着字母形式不规范的缺陷,因而,造成一个字母有多种读音和一个音有几个字母,在使用时造成混乱的现象。《满文老档》中记载:“十二字头,原无圈点,上下字无别,塔达、特德、扎哲、雅叶等雷同不分。书中寻常语言,视其文义,易于通晓。至于人名、地名、必致错误。另外,随着后金政权的不断发展,满族社会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事物,老满文无法确切表述。因此,对老满文的改革势在必行。老满文的改革者是达海。老满文的改革方法是: ]LOIt\j  
一、为老满文加圈点,确定每个字母的读音。 :[p .f65}  
二、增加特定字母,解决汉语借词拼写问题。 0 7a6Uw`MD  
三、规定了一些音阶的连读。老满文的改革时间,许多学者认为是天聪六年(163年)。 9;5r`@W(  
[ <5' Bx$  
\B&@t6*q|  
但本人比较同意的一种观点是至天聪六年满文改革完毕,也就是说,天聪六年之前达海就着手进行老满文的改革。中央民族大学季永海和白立元两位先生的《谈天聪五年〈设立六部档〉》一文中认为,《设立六部档》产生于天聪五年,而《设立六部档》的文字同老满文早期的情况相比已经有所变化,字母和音节的书写形式基本统一,固有词词干的书写形式大体定型,为新满文的出现打下了基础,证明了天聪五年时老满文就已经改革了。另外,辽宁省民族研究所的关克笑先生在《满族文化史》第六章《灿若留星的满族文字》中,用很大的篇幅论述了老满文的改制时间非天聪六年和天聪三年,从史料记载的有关达海生平的记录中推断出老满文的改革时间是始于天命八年。改革后的满文叫新满文,新满文的推广当在皇太极在位的天聪六年始,此后,满文广泛应用在记录政事和翻译汉文典籍之中,至顺治元年(1644年)清朝入关后,满文作为官方语言应用的范围曰益扩大,随着“康乾盛世”的出现,满文的应用更加繁荣昌盛。从清初至清中期,尤其是顺、康、雍、乾几朝统治者非常重视满语文的学习和推广。北京设八旗官学、景山官学、咸安宫官学、宗室学、觉罗字、世职官学、八旗义学以及健锐营、外火器营、圆明园、护军营、教场等官学;在盛京设盛京旗学;在吉林的吉林、宁古塔、三姓、阿拉楚喀、珲春、乌拉、拉林、额穆赫索罗设旗学在黑龙江的墨尔根、齐齐哈尔、黑龙江城(瑗珲)、呼兰设旗学;在各省驻防各地设荆州旗学、广州旗学、杭州旗学等。各类学校学习“国语骑射”,也不排斥学习汉文。满语文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尽管如此,到乾隆时期,满语文的使用还是显露出危机。臣僚的奏折中多用汉文,用满文的越来越少,连盛京之地官员都不能用满语奏对,其余可想而知,满洲人才“习汉书、入汉俗,渐忘我满洲旧俗”。为此,乾隆多次颁布谕旨,强调“国语骑射”的重要性设官学教授满文,尤其是对王公子弟每年进行两次满语考试,不能者,治教习、父兄罪。又下令取消旗人参加翻译举人进士考试,目的是煞住满族人热衷科举之风。还规定臣僚奏折及来往书函、行文要以满文为主,尤其祖宗发祥之地盛京,一切上下行文都要有满文。乾隆帝还对满文进行规范化改革,主要是:将一部分汉语音译借词译成满语意译,增加了满语新词汇;规定了汉语同音多义字的满文译法;增加附加成份使汉语借词更趋向满语化。乾隆的这些强化满语文的措施好比一支强心剂,对曰渐衰落的满文起到一些作用,但持续的时间不长,满语文如西沉的落曰,余晖渐少,经过嘉庆、道光至同治、光绪时彻底走向衰落分析满语文衰落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点: V8 k[Ce  
1.入主中原后,清政府在许多地方实行八旗驻防制,满族人被派驻到各地方,而后,汉族人又不断被调往东北地区,形成满汉杂居的局面,在语言、习俗等方面互相影响,民族之间出现同化现象,更明显的是满族不断汉化。 2UxqM)#T~  
2满汉杂居之势,使满文化陷入汉文化的汪洋大海之中。尤其是汉语文历史悠久,形成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其巨大的引力象磁石一样吸引着文化和科技相对落后的满族人民,求知、求新的满族人民首先攻破的第一关就是汉语文。 ([8rFK ,5  
3.清初,满足统治者为了更好地统治国家,提倡满官、满人学习汉语,还有,科举制度也促使许多满足知识分子攻读汉语文。因此,至清后期,满语文逐渐走向衰落。 }xG761hK  
OEXNHn   
txK;H  
三、清代的满文文献 qfL v_.*'n  
从满文的创制到彻底的衰落经历了二百多年的历史,其显赫的国文地位在有清一代浩翰的史料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今天,清代遗留下的满文文献无法做出准确的统计。主要有文书档案、图书、谱牒、木牌碑刻等。下面做以简单介绍。 c!,j~h-IS{  
(一)档案 VEi;V'R2)  
由于年代的久远和纷乱的战争,清入关前的满文档案所剩无几。入关后的档案历经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的掠夺、烧毁,受到很大的损失,但保存下来的档案仍有很大的数量。档案文件有皇帝的诏书,如:旨、谕、诏、诰、敕等;有朝廷内外各级官员的奏本,如:题、奏、启、揭贴、表等;有中央和地方各级官署衙门往来的文书,分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还有各修书机构所撰修的实录、本纪、圣训、起居注、方略等。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满文档案200万件(册),分属十多个全宗。内阁满文档案历史悠久,数量大、文种多、内容丰富,包括题本、黄册、秘书院档、票签档、秘本档、清折档、俄罗斯档、八旗世袭谱档、蒙古堂档、满文老档、国史院档;军机处满文档案从雍正八年(1729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数量多,包括月折包、月折档、上谕档议复档、准噶尔档、夷使档、熬茶档、北路军务档、西路档、土尔扈特、西藏档、巴勒布档、郭尔喀档、班禅事件档、金川档、年班来京回番档、回子土司郭尔喀档、回子伯克档、俄罗斯档;内务府满文档案,从清初至顺治十年,顺治十八年至1924年溥仪出宫,数量也很庞大,而且比较复杂,包括奏销档、上传档、红本档、行文档、来文档、钱粮册、消费档;还有宫中各处、宗人府、宁古塔副都统衙门、阿拉楚喀副都统衙门、珲春副都统衙门档等。此外,辽宁省档案馆藏有顺治年间档、黑图档、盛京总管内务府档、盛京礼部档、双城堡总管衙门档、三姓副都统衙门档;黑龙江省档案馆藏有黑龙江将军衙门档;土默特左翼档案馆保存有归化城副都统衙门满文档案;黑龙江省双城市档案馆藏双城堡协领衙门档;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档案馆藏呼伦贝尔总管衙门和阿拉善旗档案馆藏阿拉善旗扎萨克衙门等机构档区也存有一定数量的满文档案,最著名的就是《满文老档》,也称《旧满洲档》,此档是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辽宁省档案馆的两部《满文老档》的原件,价值很高。 ^8 }AB`8a  
E[c Ra"Su  
+F7& x!sl?  
还有许多有档案价值的重要典籍和以档案为基础形成的档案文书。主要有《满洲实录》、大清太祖武皇帝至德宗景皇帝共十二朝的实录、大清太祖高皇帝至穆宗毅皇帝的十朝圣训、大清太宗文皇帝至穆宗毅皇帝共九位皇帝的本纪、《康熙上谕》、《上谕八旗》、《上谕旗务议复》、《上谕集成》、《谕行旗务奏议》、《谕折档》、《八旗通志·初集》、《钦定八旗则例》、《大清律》、《大清会典》、《国史大臣列传》、《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八旗满洲姓氏部落》、《满洲源流考》、《大清通礼》等。 pJ<KZ7F$  
#_o%OHb  
U!u#Q`e  
p%xQC/  
(二)图书 5?n _or+'  
t;wPtXJKt{  
满文图书较满文档案少得多,有满文译著和原著两种形式,除有关政治和历史方面的档案文书、典籍(前面已经基本包括在内),还有语言、文学、文字翻译、宗教、天文地理、医学、数学等方面。 BW_V/W"_U  
eenEY/4a  
1.语言文字类 m}l+Dg)\t  
主要包括学习满语的教科书和各种字典、辞典等工具书。有《清文启蒙》、《清文虚字指南》、《清文接字》、《清文指要》、《初学必读》、《清语问答》等教科书,还有《御制清文鉴》、《御制增订清文鉴》、《清文汇书》、《清文补汇》、《清文总汇》、《大清全书》、《三合便览》、《三合语录》、《清文典要》、《同文广汇全书》、《清汉文海》、《翻译类编》、《辽金元三史语解》、《清御摘抄》、《要言录》、《满文元音字典》等辞书,及《满汉三经成语》、《翻译书房总纲成语》、《成语选要》、《新语集要便览》、《弟子归》、《千字文》、《满语文典》、《第六字头分辨无双点字歌诀》、《满汉字音联注释文》、《清文华音》、《初学语》、《小儿语》、《呼啦篇》等。 L6v|!3?  
k(,.Ut~  
E)mXb  
2.文学类 ^J3^H/B=Q  
流传至今的满语原创文学作品很少,代表作有《御制避暑山庄诗》、《御制盛京赋》、《御制全韵诗》、《异域录》、《百二老人语录》、《太祖皇帝大破明师于松山之战事书》、《尼山萨满》、《满谜》、《随军纪行》、《合璧试策法程》、《古文渊鉴》、《满汉歌本吃螃蟹》等。 aDrd<"n0t  
p `U5c Fj@  
^nm;5Z:Q4  
3.文字翻译类 ;)ZF A  
清代的翻译学颇受重视,留下了大量用满文翻译的书籍,后金时期的译著有《万全宝书》、《刑不会典》、《孟子》、《三国志》、《大乘经》。入关后翻译学更加兴盛,除辽金宋元明史外还有《三国志》、《四书》、《小学》、《小学集注》、《诗经》、《三合吏治集要》、《翻译六事箴言》、《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封神演义》、《金瓶梅》、《西厢记》、《麻衣相书》、《金刚经》、《大藏经》、《太上感应篇》、《新约全书》、《孙吴子兵法》、《射的说》、《军令》、《白塔信跑章程》等。 / 5_:+7Ky  
` >,"zYJ$  
^@:v[ KPO  
4.天文地理类 lv{Sxn w  
清代,有关天文地理类的满文文献很多。有《曰食图》、《月食图》、《晴雨表》、《大清时宪书》、《钦定山河地名考》、《钦定西域同文志》、《盛京舆图纪事》、《北洋海岸图》等。 %Pb=>&P8/  
*>aI'xs  
此外,还有音乐、医学、数学、法律、地理等方面的书籍,这里不再一一例举。 f1%sjl??  
$HvDYS ;7@  
(三)谱牒、碑刻 M/^DQ<t  
谱牒就是家谱,清代平民百姓、大小官吏和皇族都修家谱。皇帝的家谱叫玉牒,宗室和觉罗均入载。清代遗留下来和散失在民间的家谱无法做出确切的统计,仅“一史馆”现存清代玉牒就有二千六百余部,史料价值很高。 hp;Ugp/x  
6/H|4qG;6  
清代的碑刻数量大、种类多、分布广。北京地区有清代碑刻拓片六百余件,辽宁的大连、沈阳、辽阳、新宾等地及全国其他地区也有许多清代碑刻,其价值都很高。 G&Q"bO-K |  
=G^c /  
FFdkR{3}#*  
四、满语文人才的培养和相关机构的设置 aJHYo1vi  
N."&NdR  
面对丰富的满文文献和行将消亡的满语言,进行抢救性的翻译整理及研究工作是必须要抓紧的。改革开放后,中央民族学院成立满学研究中心;北京社会科学院成立满学研究中心,并出版了《满学研究》专刊1—6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满文部从事满语研究工作。东北地区黑龙江大学满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原黑龙江满语研究所),出版刊物《满语研究》至今有十年的历史,此刊物在学术界有极高的声誉;辽宁省民族研究所创办《满族研究》也有近二十年的历史。辽宁省档案馆历史一部兼做满语研究;辽宁社科院设有满学研究中心;西北地区由新疆大学设立的锡伯满语文研究中心。我国满语专业人才很少。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央民族学院培养的满文人才大部分都已退休,他们是新中国历史上满文翻译、教学与科研最强大的一股力量,为新中国的满语文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现在,只有七十年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培养的一部分人、辽宁 ~y:y~2&<  
大学八十年代培养的和中央民族大学八十、九十年代培养的一部分人从事满文工作,可见,我国满语文人才非常缺乏,因此,要培养更多的、更优秀的满语文人才,为满语文教学、翻译和整理及满族史清史研究工作服务,为我国的满学发展做出贡献。 6OPw2C`  
i,=[zT-6W  
T \q27{K"  
五、满文及其文献的翻译、整理及研究 &('$LywF  
(一)满文文献的翻译整理和研究 cp)3!m>4t  
9&/8UStj4  
1.满文档案的翻译、整理和出版 "'9Z!t*2  
数量庞大的清代满文档案为从事历史、语言、文学、宗教等方面的研究者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也为我国现实社会中各行各业的生产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史料参考,其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都很大,因此,满文档案的翻译、整理和出版工作显得很重要。为此,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对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了计算机著录工作,并编目出版《清代边疆满文档案目录》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存西藏与藏事档案目录》。辽宁省档案馆也对现存满文档案进行了很好的著录,《辽宁省档案馆满文档案目录》将编入国家重点项目《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满文卷》中。 _nrs`N :  
Ob+mJp/9D  
除了满文档案的整理和编目外,还翻译出版了大量的满文档案。主要有:《清代中俄关系档案史料选编》、《顺治年间档》、《崇德七年奏事档》、《三姓副都统衙门满文档案译编》、《盛京刑部原档》、《清雍正朝镶红旗档》、《清代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案选编》、《天聪九年档》、《郑成功满文档案史料选译》、《崇德三年满文档案译编》、《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满文老档》、《清代内阁大库散佚满文档案选编》、《盛京内务府粮庄档案译编》、《年羹尧满汉奏折译编》、《康熙朝满文奏折全译》、《兴惊旗人档案史料》和一些满文专题档案译稿。台湾地区也出版了许多档案史料。 $UrVCheo  
f,)y`%B  
{/Mj\({Q^  
2.满文图书的翻译、整理和出版 ?Q, HN}D  
满文图书国内藏有很多。屈六生和黄润华编纂的《全国满文图书资料联合目录》收录的比较全面。现阶段,《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满文卷》的编目工作正在进行,待工作完成后,一部最新的全国满文古籍总目提要将展现出来。另外,还有许多同志对满文图书进行了译注《随军纪行》、《满谜》、《尼山萨满》、《告别盛京》、《满汉异域录》、《清语老嘎大》等。出版了《无圈点字书》、《旧清语辞典》、《六部成语》、《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等。 MWv^' S  
@6h`v  
7rAyUiY;  
(二)满文及其文献的研究 N-~`$^r7  
我国的满语文及其文献研究最早起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李德启老先生著有《满洲文献的来源及其演变》、《阿济格略明事件之满文木碑》、《述满文老档》、《满文老档之文字及其史料》。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满语文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得到恢复和发展,一大批科研成果 Qk?XMn,  
相继诞生。满文辞书和教科书有《简明满汉辞典》、《清史满语辞典》、《满汉语对照辞典》、《单清语》、《满汉大辞典》、《新满汉大辞典》、《满语语法》、《满语读本》、《自学满语教材》、《满语文教材》、《简明满文文法》、《满文讲义》、《满语语法基础讲义》、《满语自学入门》等。 M'W.cYH  
iX2 I AK  
满语文研究专著不断问世,有《现代满语八百句》、《现代满语研究》、《满语口语研究》、《北京话中的满语》、《谈谈满语的京语》、《满族话与北京话》、《现代满语与汉语》、《满语语音研究》、《满语地名研究》、《满语研究通论》、《满文清史录研究》、《满文清本及研究》。满语文研究论文大量出现。主要包括语音、语义、语法、词汇、语言比较、地名考、满语与历史、翻译理论等方面。截止到2002年,粗略统计至少有400篇以上,这些论文主要刊载在《满语研究》、《满族研究》、《民族语文》、《语言与翻译》、《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等刊物上。 a^9aHuX  
a^_a7}Dsk  
|^a?R1  
此外,曰本、韩国、美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国家有关满文及其文献整理、翻译、研究工作也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就,这里不再一一加以介绍。 l:JQRF-7}  
V (8B =`6  
c]m/r@  
4"t~g. &B  
4Kg`eas  
l(j4-tjYv  
主要参考文献: h25I@#D!  
①胡增益:《中国的满语研究》 {WOIi<pt  
②吴元丰:《清代满文档案述略》 <[ [ lEP8  
③阎崇年:《满学论集》 z'!cdB  
④张公瑾:《民族古文字概览满通古斯文献概览》 :]4?NPK  
⑤关家禄 佟永功:《中国满文及其文献整理研究》 0#2c>Ro  
⑥刘景宪 赵阿平:《中国当代满语文研究的内容及成果》

君子九德:宽而粟;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千里之外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额尔德特 离线
级别: 八品司务
UID: 2667
精华: 0
发帖: 29
金钱: 300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6-12-30
最后登录: 2007-05-04
1楼  发表于: 2007-04-30   
好翔实的资料啊,长见识了,楼主辛苦!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额尔德特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描述
快速回复

遵守版规,请勿顶帖,勿发表纯表情、纯引用帖;权限不够请努力发帖,勿发牢骚抱怨贴;历史讨论区请勿发表纯空洞、同情、花痴的慨叹水帖!
认证码:

验证问题:
乾隆的陵寝名,请输入拼音YU Ling对应的中文 正确答案:裕陵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