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这帖子该不会糟攻击吧....
耐不住寂寞的皇太子
康熙对允礽的偏爱,足以让其他阿哥们心生嫉妒。话说康熙十七年,吴三桂那边折腾得正起劲儿,小太子却得了天花。大臣们都没想到,平日里的"工作狂"康熙爷,竟然为了照顾儿子,12天没有批阅奏折。不仅如此,当年康熙亲征葛尔丹,特意把允礽留在北京,处理国家大事,俨然一个即将转正的“实习皇帝”。
但是不知道是允礽心太野了,还是康熙皇帝对儿子压抑时间太长了,允礽在太子的位置上等了33年,却不见老爸有任何退休的迹象。而在这33年当中,已经有一股力量,在不知不觉中凝聚了起来。
允礽的疑惑:爹亲还是娘亲
德胜门内大街的兴华胡同在清朝的时候,是允礽的姥爷家。要说康熙皇帝和皇后赫舍里的结合,就俩字--般配。男才女貌自不必提。单从这家境来说,赫舍里的爷爷,也就是允礽的太爷爷,是康熙初年的首辅大臣,可以说他是眼看着康熙长大的。赫舍里的父亲,也就是允礽的爷爷--葛布喇,是领侍卫内大臣,相当于现在中央警卫团的最高行政长官。虽然几位长辈都已经去世,但是允礽的叔姥爷,也就是赫舍里的叔叔--大学士兼当朝宰相--索额图可谓是风头正劲,从小缺少母爱的允礽,竟把这位唯一的外戚,当成了心灵的寄托。
父亲的绝望:紫禁城文华殿东北三座门内 上驷院
康熙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终于决定对允礽下手了。他在木兰围场当着文武大臣的面,宣布废黜太子。
据史书记载,康熙宣布谕旨的时候,一边说一边哭,念完了之后当场倒地,在大臣的搀扶之下才站起来。此后的七天七夜,康熙不吃不睡,以至于伤心过度的了中风,右手不能写字,只能用左手批阅奏折。
其实说来,康熙的35个儿子当中,夭折的就有11个之多,习惯了丧子之痛的他,仅仅为了废黜一个太子,就如此伤心欲绝,可见他在这位宝贝儿子身上花费的心血和寄予的希望是何等之多了。
一山不容二虎:北京市东城区雍和宫东侧 藏经馆胡同 原廉亲王府
《杨家将》里曾经提到过一位宋朝的八贤王,后来经过考证才发现,这位贤王并非排名老八,而是宋太祖的第四个儿子。但是在清朝历史上,却的的确确有一位“八贤王”,这就是康熙皇帝的第八个儿子——廉亲王允禩。
连如今可着北京城都找不着廉亲王府的半点遗迹了,但是今儿个我告诉您,八爷当年就住在雍和宫东边的藏经馆胡同附近。
帮倒忙的大阿哥: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内大街 南草场胡同 直郡王府
据史料记载,大阿哥允褆住在西直门内的丁家井,大概位置就在西直门内南草场附近。
大阿哥允褆原本是康熙的第五个儿子,以为前面的各位没成年就夭折了,所以胤褆才成了名以上的皇长子。要说允礽当上太子,最不平衡的就是允褆了。他因为是嫔妃所生,没有弟弟尊贵,所以与“太子位”擦肩而过。但是自从太子被废以后,诸位阿哥都以为自己等来了咸鱼翻身的机会。但是话说回来,十个手指头还不一边长呢,有些阿哥知道自己没有当皇帝的命,于是纷纷站队,投奔其他兄弟,这就形成了所谓的“党派”。而大阿哥就是“八爷党”的主力。
投其所好的四爷党
康熙爷是按下了葫芦浮起了瓢,太子党刚倒了台,立马出了一个八爷党。老爷子一看,不成!还得立个太子,寻摸一圈之后,没找着合适的,只好又把允礽复了位。允礽从马棚里搬进了咸安宫。尽管如此,紫禁城里再也找不到往日的平静了,皇子们依然明争暗斗,太子党更是死灰复燃。无奈之下,允礽第二次被废,从此被幽禁在咸安宫里一直到死。
话说到这儿,还有一个关键人物没出场,这就是雍亲王府里的四爷——胤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