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桐女史: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没有分离,哪有刻骨铭心的刺痛,有怎么能把我们感动的一塌糊涂~~人其实就是这么矛盾,渴望美好与宁静,但是这样的生活却不能满足我们感动我们,似乎只有大风大浪、一波三折才是真正的生活~~只是作为旁观者尚且可以欣赏这荆棘丛中的奇葩,倘若亲身体验恐怕就没有这么轻松与坦然了~~
紫熏衣:
如今我已二十了,这部电视剧里人物的影子却一直深刻的烙在我的心里,从没有忘记,可能因为它是不完整的吧!真的是人面非昔,桃花依旧。。。我已经不再是那个年少幼稚的小女孩了,可这部电视剧却依然存在很多的人的心中!
就象红楼的后四十回引发了人们的多少遐想,缺憾的美丽总是最动人;对你来说是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对我而言,却是繁华阅尽蓦然望,蛾眉淡扫赛王嫱——江湖97年播放时,我还根本不知道有它的存在,直到几年之后的偶然机缘中,才得见真容一见钟情。在庆幸没有错过这样一部经典的同时,也对早已结识它的人们如你存了几分羡慕,在少年不知愁的花季里看《江》,与二十岁以后的心境绝对是不同的。
懂的事情多了,看问题的层次广了,再看这部戏,便多了很多的东西。。。眼泪,痛心,叹气成了我看这部电视时候的表情。。。
眼泪,流的是有情人却无法相对;
痛心,痛的是等待却等不到自己想要的;
叹气,叹的是社会的现实与人心。。。
那些若有若无的相思;那些隐约可见的深情;那些勾心斗角的斗争;看来,就是这部戏的主题。。。历史我们无法去考证,历史也与我们无关,我们能体会,能看见的,也只是这部电视剧里的一切,有人说拍电视的人傻,看电视的人更傻,可我却觉得如果这个世界上若没有了电视,便少了一切的感情,如今现实的社会里,哪还能找到真情!!!这部戏拍的好,演的更好。。。!
当初看台大船海的评论,被一句话深深打动,“无论君臣之义,骨肉之情,男女之爱,政见之争,都刻画得入骨三分,不见偏颇与袒护,让我看到的是人性”,是的,直到现在还觉得,江湖对人性表现的深度和广度都是罕见的。它讲的是三百年前的故事,但那些鲜活的人物、激烈的争斗、无奈的感情都跟我们身边的现实那么贴近,它无意影射和暗示,却能让人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慢慢验证和体认到一层层的内核,有时候,甚至觉得它强大的穿透力已经渗入了自己的生命,总习惯把看到的一些事情拿来跟它对照(这恐怕就是江剧综合症的症状之一了,呵呵)
可怜,可悲,可惜。。。本该是佳偶天成,却成了兵戎相见!
不知道李清照的词“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是否可以用在他们身上?
现在我读诗词尤其是读情诗,都会觉得是为了江湖写的呢,中国古典文化的至纯至美,都让丁编一支如椽大笔给写尽了。他崇仰的是造福生民的儒家理念,偏好的是瑰丽大气的唐诗,心仪的是慷慨悲歌的侠客,向往的却是汉魏六朝的名士风流,越考证下去越觉出此老的深不可测,叫人想不产生个人崇拜都难哪(玩笑玩笑)
呱呱糟糟的写了这么多,也不知道是否有失言之句,如果开始我恨编剧不把丝丝和雍正绑在一起,那现在的我,一定是要感谢他的,因为如果没有他的狠心,很多的深情,我们又如何能体会的到!借由第三者来衬托他二人,真的是无错,无错啊。。。
说的太好了,简直是字字珠玑,何来失言呢?常见的影视剧里,第三者多数都被写得很不堪,从资质人品上都无法与主角相比,但江湖却不落窠臼。李才固然不及雍正的“文武全才”和“龙豪气概”,却有两个不容忽视的优势:一是老夫子的忠实门徒,华夷之说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东海上下无不推重,也就是说,在国家认同和政治立场上,跟女主角堪称同道;二是极其细心,极尽温柔体贴,默默守护而不求回报(当然雍正对四小姐也是不求回报的,却因为政治等因素不可避免地会伤害到她),对丝丝这样有点“女强人”性格的女孩子来说,千里马当然是生平所求,黄口骡却也有适合的一面,相信当来送米送肉的李才在旷野里喊出“明月有情还顾我”时,铁石心肠的人都不能不感动了——虽然,感动终究不是爱。
正因为这个“第三者”已经很优秀很痴情,才能更衬托出男女主角情感的深度和可贵——得夫婿如此而蹉跎岁月不肯下嫁,只因曾经沧海难为水,得情深如此而柔肠百转不能断思,只因才作愁时又忆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