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烨认为:「情之最亲者,莫如父子。父子主恩出于天性,礼节繁多,则父子之间反或疏远,历观前代往往有之。」重视真情,自然真切,是玄烨对于父子关系的期望之一,他本人正是这样去做的。玄烨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在于儿子们的相处中,也不乏风趣,有时还充满幽默感,和儿子们开玩笑,甚至对他们进行善意的奚落。
康熙四十八年(公元 1709 年)八月十六日,留京皇子胤祉、胤祐等六人,受到皇父从热河发回的折件,启封后,发现封套里「有皇父封写之小包一个」,打开一看,里面竟包着十枚大榛子,并附有手书谕纸一张:「朕此际品食榛仁,十分可口。这般大的榛子,尔等(在京城)找找,找到后包好放在折子(封套)里,从速送来。京师何物不有,如果你们找到而不送来,可就是故意装憨儿了。」
皇子们知道这是皇父有意给他们出难题,于是奏称:「臣等看得榛子如此之大,甚是惊奇。这样的榛子不仅京城难得寻觅,除去口外,即使找遍口内十三省,又岂能得到。皇父之旨,臣等不敢不钦遵办理,只因此乃京师难觅之罕物,臣等无法承领装憨儿之罪罢了。」接着,早已摸透皇父脾性的皇子们,开始「转守为攻」,提出请求:「如若(热河)有新下来的核桃、栗子,像皇父送来的榛子那样大个的,伏乞赏赐,并请皇父算好份数(以免臣等争抢)。见今皇父赏的榛子只有十枚,臣等若分领尝鲜,甚是可惜了,故已恭谨包存。唯臣等窃思凡有佳物稀品,不见则以,若一得见,就难以克制,渴望得到。伏乞皇父将这样的榛子再多赏几个,使我等得以各自品尝观赏。」
事实上,不用等儿子们张口要,玄烨早已为他们预备好了。不过,他首先使用了一个小「计谋」:先给儿子们送回几枚特大榛子,以吊起这些有物必求的儿子们的胃口,并故意为难他们,让他们在京城寻觅,从而更加显示出这种罕物的稀有。皇子们果然「上钩」,迫不及待向他索要,这使他更添了几分开心和自得。然而,玩笑终归是玩笑,玄烨决不忍让儿子们如此巴望而不得。所以,他一收到儿子们的奏折,立即让送奏折的人带回两大袋大榛子,以及其他一些美味。通过朱批,他如实告诉儿子们:「这里榛子不多,你们派来(送奏折的)的人都看见了。给你们送去一次,就行了。」
皇子们如愿以偿,十分高兴,在回奏中说:「皇父赏的榛子两大袋,以及肥鹿、狍子肉等,量大难以驮载,臣等承领洪恩,无不欢喜,各自叩谢。榛子不仅尽可品尝观赏,均分之后,就是放开吃,也吃不完。肥鹿、狍子肉等,也都完好无损的送到了。臣等连同妻儿,合家均沾皇父隆恩,得以足食美味。」儿子们已心满意足,而玄烨却不忘前言,在朱批中提醒道:「那样大的榛子,(你们)务必要(在京城)找到送来!」对此无法完成的「艰巨」任务,胤祉等并不着急,只是「敷衍拖延」,自然也就不了了之了。
康熙四十七年(公元 1708 年)七月二十三日,胤祉、胤禛收到皇父自热河发回的谕旨及禾稼标本。遵照父旨,他们首先「于畅春园内外各处俱令阅视」,「二十五日早又(将禾稼)带至京城,让大学士等及各部院大臣观览。领侍卫内大臣、内大臣、都统、护军统领、副都统等」,也「全部恭视」。随后,两皇子向皇父奏报大臣们的反应:「大学士温达、陈廷敬、李光地等,及各部院满汉大臣阅后言称:『我等恭览主子那儿送来的禾稼,每株几乎都高至一丈,结了四、五个穗子,实乃自古未有之祥瑞。恭思,皇帝至德齐天,仁义普照万物,大顺之气,充满乾坤。......圣主为小民生计,虔诚挂怀,是以上苍明鉴,长出优良禾稼,以符圣德。』」胤祉、胤禛还在同一折子上奏报了内大臣、年迈老臣、都统、侍卫等人的观感,如称长得这样好的禾稼,「不仅年轻人见所未见,八十岁以上老者,也未曾耳闻」等语,都是赞美之言。对此千篇一律的套语,玄烨阅后指出:「知道了。去年让看时,也是这样的话。想是明年(让看)还是这般话吧!」皇子们接奉朱批,沮丧之下,又哭笑不得。
玄烨将儿子视为贴心人,这在他与儿子的接触中,常常下意识地表现出来。除去开玩笑与善意奚落外,下述事例也同样说明这一点。
康熙四十四年(公元 1705 年)六月二十一日,胤祉、胤禩奏报京城雨水等情况,玄烨阅后作了朱批:「知道了。(京师)雨水是否充足,(于禾稼)有否益处等事,并没有写清楚。你们看了朕的这段字,恐怕会怀疑(不是朕写的)。(六月)二十二日打鱼去了,因在水里浸泡时间过长,右手颤动难以握笔,所以写成这个样子。十八日我们这里下足了雨。二十二日又是阴云密布。」当时,玄烨正巡视塞外,驻跸博洛和屯,他主动向儿子们解释所写朱批字不成形的原因,以免儿子产生疑慮,显示出父子之间特有的亲近。
~ 录自「康熙皇帝一家」,杨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