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有一本书叫《康熙皇帝全传》,该书收集了很多真实的史料,并进行了归纳、陈述、分析,还摘录了一些《清圣祖实录》中的内容,系统的讲述了康熙皇帝的一生。
针对电视剧中有许多篡改历史的情节,本人把该书中描写康熙幼年生活的部分概述如下。
顺治皇帝第三子(除去夭折的不算),出生于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1654年5月4日),当时清朝统治全国的根基还不稳,顺治在朝政上与满族保守势力分歧俱大,在皇后之位等问题上,又与太后不和。内忧外患,顺治颇感疲惫。孩子的生母佟氏,性格上不太讨顺治喜欢,加上顺治宠爱栋鄂氏,使他不太可能对其他妃子生的孩子给与重视。因此对于这个皇子的出生并没有太多关注,甚至连汉文名字都一直没有取。
孩子出生后不久,根据当时的惯例,被送出宫交给一个官员家去抚养(其官邸就是后来的福佑寺)。关于这段时期的记载不多,现今知道的有几点。
一,没有受过什么正规教育,甚至直到即位后不久,都只有一个叫苏麻喇姑的宫女教他满文,两个明朝宫里留下来的太监教他汉文,他们还给他讲了很多民间传说、明宫里的轶事。
二、其间出过天花(因此西洋传教士白晋在其《康熙帝传》中描述康熙“脸上有几颗天花留下麻子”——本文作者)。
三、有两个保姆,其中之一就是曹雪芹的曾祖母孙氏(所以二月河小说和电视剧中的魏东亭应该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本文作者)。
四、保姆管教不严,幼年时沾染了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嗜烟,后来即位后,因为怕影响朝政,所以戒掉了。
所以,可以看出,康熙幼年并没有因为是皇子而享有太多的厚遇。甚至没有享受到父母一点关爱,这点令康熙常感慨万分,认为是他人生的一大遗憾。但另一方面,也使他没有一点的娇惯习气。由于寄养在寻常百姓家,让他对外面的世界有一定认识,对于今后治国不能说没有影响。
六年后,顺治诏皇子们入宫,并问诸皇子长大了想干什么,二阿哥福全回答说“愿为贤王”,而三阿哥却回答说“愿效法父皇”,小小年纪却有大志,给顺治留下了深刻印象。
又过了两年,随着栋鄂妃的去世,和政务的繁重压力,本来就很虚弱的顺治染上了天花,病危中,顺治对于皇位继承人的打算,先是想在其兄弟一辈中选择。因为其母孝庄太后只有顺治一个儿子,这样一来,新皇帝就不是太后自己的血亲,而新皇帝也有自己的母亲和皇后,如此将置自己和出身自己家族的、顺治的皇后、妃子们于尴尬,于是坚决反对。再加上八旗之间在权力地位上的斗争,使上三旗的满洲贵族也坚决反对这条方案。因此,皇储的选择放到皇子中间。当时候选的有二阿哥福全,却是个独眼,自然不妥;三阿哥的母亲又是汉人,这也欠佳;其余阿哥又太小。正在为难之际,太后去请教了德国传教士汤若望,汤若望说三阿哥已出过痘,可免后患。
于是,因为顺治染天花而不治,而三阿哥出过天花这一点,决定了大清以后二百多年的历史,也许也影响了中国以后的历史。同时也出现了一位做出了巨大贡献,并一直被后世传颂的君主。恐怕这是当时谁也没料到的。不得不感叹历史和人的命运其实才是最戏剧性的东西。
选定了继承人,顺治这时才给三阿哥起了汉文名字,叫“玄烨”,原先的满文名字现已不详。定年号康熙,意思是安定祥和。
可以看出,玄烨直到选定储君的最后一刻,都没有比其他皇子更特殊。这和电视里的情节大大出入。
本人还想指出的是,康熙做了六十一年皇帝,拉开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个盛世的序幕,伴随一个又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国家由战乱到安定,由衰弱到强盛,光是这些历史大事,就绝不是一部五十集的电视剧可以包容的。更何况康熙本人是个丰富多彩的人物,有着复杂的性格,精深的治国思想,多样的兴趣爱好,这些恐怕电视剧都很难周全的。并不是说电视剧没法周全,因此就不好。既然强调是“正剧”,就应该尽量严谨,即使有加工需要,也不要偏离太远。对于电视剧对一些儿女情长的重点描写,本人认为纯粹是为了求卖点,舍本求末,倒不如多多表现一下康熙博大精深的思想,其中很多对于今天还有借鉴意义。另外专门拍一部“戏说”效果来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