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199:
清史稿中,年MM的丧礼是特意列出来的,也的确是有特别之处。
“雍正三年,敦肃皇贵妃年氏薨,辍朝五日。特简王公大臣典丧仪,遣近支王公七,内务府总管一,散秩大臣二,侍卫九十,内府三旗佐领,官民男女咸成服。大祭日除,薙发。日三设奠,内外齐集,百日后至未葬前,日中一设奠,朔望仍三奠,命内管领妻祭酒三爵。奉移日,礼部长官祭轝。金棺启行,王公百官从。礼部长官祭所过门、桥。初祭陈楮币十八万,帛九千,画缎千,馔筵三十五,羊、酒各二十一。大祭同。
又定贵妃晋封皇贵妃,未受册封前薨,罢制金册宝,以绢册宝书谥号。遣正、副使读文致祭,先期遣告太庙后殿、奉先殿。届日内外会集,正、副使赴内阁诣册宝案前一跪三叩,奉册宝出,至午门外陈采舆内,复三叩。校尉舁至殡宫大门外,正、副使行礼如初。奉册宝入中门,陈案上。正使诣香案前三上香,宣讫,读文致祭如仪。乾隆二年,奉移金棺从孝敬后葬泰陵。”
昭敏公主:
女史JJ,你不知道啊??清朝后妃去世、辍朝的规定也来自前朝。
人家明朝贵妃死了都是辍朝5日,何况是皇后??都是一样的!而且皇贵妃去世辍朝5日我觉得很正常。又不是从雍正开始皇贵妃死了才辍朝5日。
个人看法不同。你先入为主觉得雍正爱年所以觉得在丧礼上优待多多。我觉得不是。
清朝的皇帝在处理后妃葬礼的事情上,我认为没有明朝皇帝处理得大气。在没有皇贵妃封号前,贵妃的葬礼就是辍朝5日的说。
白露嘉:
呀呀,加上”倘事出“三个字,某四心里一定难过死了。
若年氏不死,这时候给年家加恩,不免便宜了年糕,又或者给予“年党”不切实际的幻想。加上这三个字,才是心细如发的四四。
但倘若年氏死了,某四就是给她晋”皇贵妃“,也已经是天人永隔了,这三个字虽然顾全了国家大局,可总是薄待某四喜欢的女人呀,亏他能要紧了牙关,这个节骨眼上了还能斟词酌句。
我喜欢他修改”素有羸弱之症“为“素病弱”,四四的笔头子功力真是好的,这样一改,一来语言简洁了,二来强调了妃子不是体质“羸弱",是一向”身体有病“,下文述及耽延未及调治,更可于片语只字中见四四愧欠爱侣之情。
又:四四的朱批里也有写楷书的时候,这写字即使不是他亲笔所写,也似乎有他向“秘书”(哈哈)口述的成分,否则人家怎么知道宫闱森严之内,谁人品好,身体弱,未能及时调治那些个家事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