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雍正即位,随后为了维护他的统治地位巩固皇权,兴起了一系列的大案,其中之一就是年羹尧案。
年羹尧(1679-1726)事清湖广巡抚年遐龄的次子,隶镶黄汉军,康熙三十九年(1770)中进士。因文武兼才受到康熙帝的赏识与重用,“年未三十”即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由内阁学士出任四川巡抚,雍正即位前后,又以拥立和平叛两大功绩威震朝野。
史学界有一种看法认为,年羹尧在雍正登基以前,于争储之际,借外任之机帮助雍正钳制西北的争储对手允禵,使其解除后顾之忧,集中全力致力于京师的争斗,所以就此而言雍正是“非得其力,不足以成事”。迨及雍正元年(1723),和硕特部亲王罗卜藏丹津在青海起兵反清,朝内朝外一片哗然。年羹尧在雍正皇位尚不稳固的情况下,临危受命,以速战速决的方式平定了这股反清势力,继而提出治理青海的筹边三十条,最终驱逐了准葛尔在青海的势力,使西北、西南的政局得到控制并渐趋稳定。这次胜利对雍正而言意义重大,不仅是一次军事上的胜利,更是一次政治上的胜利,雍正的威望由此大大提高,皇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由于这些功绩,雍正称年羹尧为“恩人”,倍加恩宠。一年以来,“赐爵、赐金、赐第、赐园、赐世职、赐佐领,”又赐“团龙补服”、“御用貂帽蟒袍”,以及其他许多“非恒有”之物,且恩及年氏“一门四世”,年羹尧荣宠至极。
大小臣工见此,纷纷趋附其门下。年羹尧恃宠而骄,居功自傲,进而得意忘形:出门则黄土填道;验看武官,用绿头牌引见;行文督抚直书其官名;选官任用其私人等。更有甚者,雍正二年(1724)十月史载其“入京日,公卿跪接于广宁门外,年羹尧策马过,毫不动容,王公有下马问候者,年羹尧颔之而已。至御前箕坐无人臣礼”。这种行为与态度不能不引起雍正的厌恶与不满,在雍正看来“为人臣者,义当唯之有君”,而年羹尧却在一步步的僭越犯上。这一切与雍正对他的告诫“尔等功臣要得以保全,一赖人主防微杜渐,不令致于危地;二在尔等相时见机,不肯蹈其险辙;三须大小臣工避嫌远疑,不送尔等至于绝路,三者缺一不可”相抵牾,加剧了他与皇权之间矛盾的激化,成为雍正必诛年羹尧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