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关键词略)
每个王朝的更替,都非由一因导致,而回望历史的长河,却有许多人甚至是许多史学家把一个国家灭亡的原因归咎于最后的统治者本人,远至夏桀,商纣,近至明崇祯,清慈禧……无一例外。这无疑是不全面和带有个人感情色彩及当时政治统治的需要的,统治者的错误行为无疑是导致王朝败落,身死国灭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却并非最主要的原因。商朝便是其中一例。因此,笔者翻阅诸家对于商亡的见解,在此逐一将导致商朝灭亡的原因列举总结如下:
一.商朝后期,社会阶级矛盾的恶化,是导致商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
社会阶级的矛盾,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奴隶与奴隶主贵族的矛盾
商朝后期,由于统治阶级逐渐腐化堕落,对奴隶的压榨就愈来愈深,阶级矛盾就日益突出。卜辞中有“丧众”,“王途众人”的记载,说明奴隶的反抗和奴隶主的镇压时有发生,加上商纣采取的部分刑法比较残酷,激起了社会下层阶级的反抗,使周武王的伐纣拥有了最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民心所向。
2 统治阶级内部神权与王权的矛盾
在《尚书·牧誓》中,周武王伐纣时曾经指出纣的几项罪责,其中一条就是“昏弃厥肆祀,弗答”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纣王随意地抛弃对宗庙的祭祀,不闻不问。是一条大的罪状,其实,这说明了在当时,因为商纣王因为神权对王权的屡屡牵制,使自己不能行使王权,而采取了“射天”等一系列反对神权,维护自己王权的行为,这一行为必然触动一大部分的僧侣贵族的利益,并和守旧派的观念相抵触,因而激化了矛盾,导致微子等贵族不断向纣发难,直至后来与周武王里应外合,使商灭亡。
3 统治阶级内部王权与贵族利益的矛盾
在奴隶社会,等级森严,奴隶只不过是会说话的工具,参与国家政治的权利只被世袭的奴隶主贵族所占用,而商纣王打破常规,任用奴隶中有才干的人士,对守旧无能的奴隶主贵族兄弟采用疏远,调离或不用的措施,这一点从《尚书·牧誓》的“昏弃厥王父母弟”,“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和《尚书·立政》中的“唯羞行暴德之人,同于厥邦;乃惟庶习逸德之人,同于厥政。”可以看出。由此可见,商纣的这一措施大大触犯了贵族的利益,致使矛盾逐步激化。
二.对外连年的征战导致的民族矛盾等问题
商纣在位期间,西北地区有鬼方,周,吉方,土方和羌方,在东南有夷方等比较强大的部落和方国,这些部落的首领与商为敌,不断骚扰边境,因此商纣与之展开了战争。使其中的一大部分成为商的属国,客观上扩大了疆域。但是。商并没有按照商的政治制度对他们进行直接的统治,而是采取了分封制来管理他们,造成了属国的奴隶们不仅要忍受本国奴隶主的压迫。还有遭受所属宗主国通过纳贡形式进行的剥削,双重的压迫使的他们的反抗意识逐渐强烈,与殷民族的民族矛盾日益突出。另一方面,部分属国的首领不甘心自己的臣服地位,一旦其力量强大,就不断进行反抗,因此商朝和各属国的矛盾十分尖锐。而纣王没有及时认识到这一点。
并且,由于连年征战,使得商朝国力大损,缺兵少粮,以至于周武王兵临城下时只能仓皇拼凑军队,为商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可以说,正是属国的不断反抗,消耗了商人的力量,从而使周人顺利灭商。
三.商朝后期社会风行饮酒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后世曾把酗酒归罪于商纣王的一大罪责,其实在商朝末期,社会上普遍饮酒成风,因此这并不是商纣王个人的错误,但是普遍沉迷于饮酒,使统治阶级腐朽,军队失去战斗力等,确实是商朝灭亡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尚书·酒诰》中真实反映了酒在商周国家的重大影响和商因酒误国的现实,“在今后嗣王,酣,身厥命,罔显于民祗,保越怨不易。诞惟厥纵,淫泆于非彝,用燕丧威仪,民罔不衋伤心。惟荒腆于酒”
因此周武王也严厉规定他的臣民“祀兹酒”,“无彝酒”,“饮惟祀,德将无醉”。规定只有祭祀和父母庆祝才可喝酒,不许常饮酒,这样一个吸取殷亡教训的措施,从侧面反映了商亡确与酗酒有关联。
四.周国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相比于日渐衰落的商朝,居住在今陕西一带的周族部落从周文王时起日渐强大,周武王时,他一方面重视农业生产,增强本国的实力,一方面极力笼络想摆脱商朝控制的诸多方国,形成比较强大的军事同盟,《左传》中“师殷之叛国以事纣”就指于此。
在牧野之战时,周武王又利用商朝临时的军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羌族奴隶,而周朝军队中也有羌族人,在当时,民族性是很强的,在一般情况下,本民族之间是决不会相互争斗残杀的。因此周武王利用这一点,让本军中的羌族官兵向商朝军队中的同族官兵喊话,劝降,开展心理攻势,使得商军大量倒戈,《左传》中“纣有亿兆夷人每有离德”即此。
另外,以微子为首的一系列商朝贵族,因对纣的统治不满而与周国有所联系,“纣愈淫乱不止。微子数谏不听,乃与大师、少师谋,遂去。”(《史记·殷本纪》)“”使得周王可以了解到商内部的一些重要情报,选择殷人征伐东夷,人力物力消耗殆尽,主力军远征未归这一时机攻打商都,从而一举灭商。
五.商纣王的个人因素
对于商纣王,流传更多的是他的暴政,其实他本人的性格因素对于商朝的倾覆影响是很大的。
商纣王本身是有一定才能的,见于《史记·殷本纪》:“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
但是他自恃才高,目空一切,“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
从而造成了他没有冷静地处理好神权与王权,王权与贵族利益的矛盾,对于贵族不注意笼络,对于神权又表现得过于冲动,在任用奴隶上没有像商汤重用伊尹那样寻找合适的借口,而是缺乏理智的将贵族们一脚踢开,加深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加速了亡国。
而且,商纣王又是一个一味笃信天命的君主,“ 王曰:‘呜呼!我生不有命在天?’”(《尚书·西伯戡黎》)从而疏于对周的防备,导致最后仓皇组织军队,难以抵御周的进攻,身死国灭。
至于商纣王的暴政,从《尚书·牧誓》里周武王的指责,到《史记·殷本纪》中司马迁的“以肉为林,以酒为池……”可以见到的数不胜数,其中的真伪虚实,被质疑过,也被肯定过,笔者认为,一味夸大纣的暴政,以谋求把商朝灭亡的责任都推到纣的身上的现象是存在的,正如顾颉刚先生在《古史辨》中所说,“谚云,‘成则为王,败则为寇’,纣既不幸亡国,他的牌子天天被周朝人毁坏,他成为一个众望所归的偶像自然是无足怪的事了。”[1]但是若因此走到一个极端,认为纣毫无过错,也不免令人难以相信,毕竟商是亡在他的手里,因此对于纣的暴行,我们要辨证地对待,既不能认为一点都不存在,也不可相信古代史学家们无所不用其极的渲染夸大。
六.得民心者得天下
民本思想源自殷周之际,《尚书·盘庚》中有“重我民”,“视民利用迁”等说法,民心所向,对国家的兴衰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牧野之战中民众力量的强大让我们难以忘怀,因此商亡的一个原因就是失去了民心。孟子在分析殷商灭亡的原因时也说,“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孟子·离娄上》)
七.不可忽视的天气原因
在《商与东夷关系浅探》一文中,作者提出的商亡原因很可能与当时气候变迁造成的环境恶化有关,笔者认为,可以作为商灭亡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该文中提到,根据竺可桢的研究,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中国开始进入一个相对寒冷干旱的环境[2],而根据王辉,黄春长的研究,这种状况可能早在商末文丁时期就出现了[3],寒冷干旱的气候造成了农作物的歉收和动物资源的减少,从而使北方的游牧民族大举南下,与商人争夺资源,周人伐商之举就是这种情况的反映。面对敌人的凶猛攻势,并且为了攫取资源,商人选择向东退却,纣王在位期间,曾多次发动战争,严重消耗国力,这时周人乘机起兵,最终灭亡了商朝。“纣克东夷,而殒其身”(《左传·昭公十一年》)可以说是说出了商灭亡的一个原因。
综上所述,商的灭亡有着十分复杂的社会原因和自然因素等主客观原因,非商纣一人之行为可以达到,当我们回顾历史时,也应从这其中,获取很多对今日有关的教训和借鉴。“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如此,是也。
参考文献:
①《商与东夷关系浅探》,作者不详
②《重新认识商纣王的历史功绩》张锴泽
③《商纣王悲剧的原由新探》易永卿
④《从〈尚书·酒诰〉看酒与商周国家的灭亡》李贺秋
⑤《民本思想与封建君主专制政治契合关系》张丽霞
⑥《帝辛小议——从〈尚书·牧誓〉看殷纣王》杜健
⑦《殷纣王留下的思考》楚欣
⑧《古史辨·纣恶七十事的发生次第》顾颉刚
⑨《史记·殷本纪》
⑩《尚书·牧誓》
--------------------------------------------------------------------------------
[1]《古史辨》第二册,8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
[2]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3]王辉,黄春长:《商末黄河中游气候环境的变化与社会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