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社区应用 社区服务 统计排行 搜索 帮助
主题 : [转帖]满洲八旗中高丽士大夫家族by徐凯
贲然来思 离线
级别: 认证会员
UID: 2447
精华: 8
发帖: 1839
金钱: 111547 枚
威望: 1000 点
金币: 100000 个
在线时间: 277(时)
注册时间: 2006-12-06
最后登录: 2019-12-22
楼主  发表于: 2006-12-07   
0

[转帖]满洲八旗中高丽士大夫家族by徐凯

转帖自中华文史网:http://www.historychina.net/cns/QSYJ/ZTYJ/QQS/05/25/2004/5976.html

满洲八旗中高丽士大夫家族




 
     

         满族是以建州女真为主的一个民族共同体。从清太祖、太宗、世祖、圣祖、世宗,直至高宗,历时二百余年,融合了部分蒙古、汉族和朝鲜等族的民众,使他们成为满洲民族的正式成员。这支人马即是清王朝最终实现统一中原整体战略目标所依赖的中坚力量。乾隆九年(1744年)奉敕修竣的《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以下简称《通谱》),则是这个民族共同体最后确立的标志。应当说这部《通谱》在满洲民族的认同上具有法典性质。该谱共收录了满洲、蒙古、高丽(即朝鲜)、尼堪(即汉人)共1163姓,其中有为数不少的世家大姓,例如,满洲的瓜尔佳氏、钮祜禄氏、富察氏、舒穆禄氏、完颜氏等,蒙古的博尔济吉特氏等,尼堪的张、李、高、雷氏等,高丽的金、韩、李、朴氏等[1]。《通谱》共附载高丽43姓,其中金、韩氏等功劳尤著,他们“屡奇其功,爱授厥职”,“秩晋亲臣,职居重任”,深得满洲贵族的青睐与器重,成为后金社会中颇具影响的一些高丽士大夫家族。

        
氏和韩氏等是后金“国初”归附满洲较早的朝鲜大姓。凭借着他们在清初开国创业中立下的赫赫战功,逐渐地成为清代满洲贵族所信赖的“辽左名家”、高丽望族。
他们的地位与声望在满洲上层社会颇为显耀。那么,这些高丽士大夫家族是怎样形成的?他们有什么特征?现以满洲八旗中金、韩等高丽大姓为例作些历史考察。

 

(一)融合满洲的高丽43姓皆是“弃彼来归”后金的

 

       
五世纪以降,东北亚地区的汉族、蒙古族、女真族、朝鲜族等民族正处于相互融合的历史时期,民族间彼此依附接纳是一种自然发展趋势。朝鲜金、韩、李、朴等大
牲,或兄弟率属投奔,或举家迁附。这是他们取得后金汗努尔哈赤、皇太极等信任的首要条件。当然,朝鲜人来附的原因有多种。例如,韩润(一作云、又作运)、
韩义(一作尼、泥、又作季、基)兄弟等来归皆因朝鲜国内政治纷争所致。《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四记载:

 

天命十年正月,朝鲜国韩润、韩义来降。润父韩明廉与总兵李果谋篡,兴兵攻王京。国王遣兵迎之,为明廉等所败,遂弃城而走,二人领兵入城。有李果部下中军,执二人杀之。明廉子润与侄义,脱走来归。

 

《满文老档》第六十四册天命十年正月初二日条记录同事较详:

 

韩润之父韩明廉,在朝鲜先王时曾任总兵官,因得罪新王,降为参将。有名李
         
(即李果)者,乃新王继位之功臣。然新王并未留其于身边,而遣往外省任总兵官。故李怨恨新王,与我父韩明廉共谋,举兵攻打新王,途中连克三处之兵。王闻之,离位南逃。我军得京城,正欲寻王杀之,不料,因李  总兵官之中军哗变,李道与我父皆被杀害。我二人力战得出,无处投身,欲投汗而来,故逃于义州所属之箭匠家中,俟渡口结冰后前来。唯因毛文龙之哨卡密布,至今始得前来。

 

   《朝鲜王朝仁祖实录》卷一二仁祖四年四月丙戌亦载:

 

韩明廉之子润,暨其弟泽,兵败之后,脱身逃窜,未知去处。上年接得边臣驰报称,剃汉王四明等来自胡中言,韩姓人兄弟,以甲子十二月投入奴穴,自称其父谋叛伏诛,尽输本国事情。

 

         再如,金氏新达礼一家则属主动自愿来归者。清宗室盛昱辑《雪屐寻碑录》卷一二《皇清诰赠光禄大夫佐领兼总理内务府三旗火器营事务金公神道碑》云:

 

            公姓金氏,讳新达礼,朝鲜翼(义字,原文误)州人。性果敏,多干略。我太祖高皇帝,勃兴辽海,神武天授,疆圉式郭,任贤使能,俾各尽其谋力,一时人心翕然向倾。公于天聪元年(1627年)率其弟音达礼、三达礼、季达礼来归。

 

《通谱》卷七二金氏条亦载:

 

            新达礼,正黄旗包衣人,世居易(义字,原文误)州地方。天聪元年,率子弟来归,授为通事官。

 

当皇太极大举用兵朝鲜半岛时,朝鲜官兵发现韩润、新达礼等人“皆在阵中”,他们有一种明显的感觉,如同清使所言,“韩润为复仇出来,今方上京”[2]
由此可见,朝鲜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导致一些大姓离国投奔后金。此外,还有满洲多次征伐朝鲜,大肆掠夺来的人口,以及朝鲜民众为躲避各种战乱,渡
江来到建州生活者。此事在明清两代与朝鲜的典籍中多有记录,兹不列举。前一种朝鲜人等尽管数量较少,却影响大,最典型的是高丽
43姓;而后两种朝鲜人数较多,社会地位低下。朝鲜人李坤在其著《燕行记事》中将所有在后金的朝鲜人笼统地概括为“被掠者”,并得出断言:金氏三达礼的后裔“金简、金辉两人本是朝鲜被掠人之子孙”[3]。有的学者因此推导出,金简之先世至建州的程序是“义州……捕虏……中国引渡……边境移住”[4]。纵观上面诸例引文及其断语,似乎含有一种浓郁的民族同情感,显然缺乏必要的史实依据,是不确切的。

 

(二)以血缘为纽带,世袭管理一个或二个世管佐领

 

        
金所属的两类朝鲜人:一是率部或举家自愿来归者,一是多次战争中“俘获高丽人户”,将其中的大部分人纳入满洲八旗,编入旗籍。前者多单独编为满洲旗分佐
领,例如,正黄旗满洲第四参领下属的第九佐领、第十佐领,正红旗满洲第一参领下属的第十二佐领、第十三佐领、第十四佐领、第十五佐领,这些佐领亦称“朝鲜
佐领”;后者则编人满洲包衣佐领,名为“高丽佐领”,譬如,正黄旗满洲包衣第四参领所辖第一高丽佐领、第二高丽佐领
[5]。清初各部落长“率众归诚,功在旂常,赐户口者,曰优异世管佐领;仅同弟兄族里来归,授之以职者,日世管佐领”[6]。上述佐领多数为世管佐领,管理的方式是世袭的。金氏和韩氏等主要世家所辖佐领均属此类。据《八旗通志》卷四旗分志记载:

 


二高丽佐领,系国初编立,始以辛达礼(一作新达理)管理。辛达礼故,以其弟尹达礼管理。尹达礼故,以辛达礼之子胡住管理。胡住缘事革退,以其弟花柱管理。
花柱故,仍以胡住管理。胡住故,以胡住之子他穆保管理。他穆保因疾辞退,以其子花色管理。花色故,以其族人三保管理。三保调管公中佐领,以常明之弟蓝翎侍
卫双保管理。

 

新达礼于天聪元年率领三兄弟等来归,“越二年,朝鲜归附人户益众,分置佐领”,“特命入内务府,授佐领,兼总理三旗火器营事务”[7]。第一高丽佐领则是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因“花色所管高丽佐领人丁滋盛,分出一佐领”,由常明管理。可见金氏家族祖孙世代管辖正黄旗满洲包衣第四参领所属的两个佐领。

同书卷六记录韩氏所管理的正红旗满洲都统第一参领所辖的第十四佐领,其云:

   


系国初以朝鲜来归人丁,编为半个牛录,始以韩运管理。韩运故,以其子韩季(一作基)管理。韩季故,以韩泥之子那秦管理。那秦升任宁古塔协领,以韩季之孙二
等哈思尼哈番钮钮管理。康熙二十三年,人丁繁盛,定为佐领,仍以纽钮管理。钮钮故,以其子阿达哈哈番韩都管理。韩都缘事革退,以那秦弟之子一等阿哈达哈哈
番、又拖沙拉哈番进(一作晋)德管理。

 

       此段史事说明韩氏管辖的朝鲜佐领也是子孙世袭的[8]
金氏、韩氏等以家族血缘关系世代掌管一个或两个佐领,这是他们在满洲得以立足和发展的坚实根基。还有的大姓成员则充当了“两姓三姓迭为是官”的互管佐领,
或“各位领拨出余丁”增编的公中佐领。如金氏三保管理的正黄旗包衣第三参领所属第四佐领;再如金氏德倍族孙佛保,担任镶蓝旗包衣第二参领所属第二满洲佐
领。因佐领各姓更迭频繁,其势力单薄,形不成气候,远非那些掌理世管佐领的高丽士大夫家族相比。

         

(三)开基创业,屡立战功

 


满洲贵族立足辽沈、征伐朝鲜、问鼎中原的一系列重大战争中,均有朝鲜的将士驰骋沙场,前扑后继,数建功勋。而金、韩等家族的表现最为出众。正黄旗包衣人金
氏新达礼效力戎行,“在军首尾十余年,每于危急时,独身奋死,摧锋陷阵,为士卒先,数立奇功,著声疆场”。皇太极“再四褒嘉,恩礼逾同列,白金文绮,子女
良马之赐,不可备纪”
[9]。崇德二年(1637年),
皇太极兵伐朝鲜,新达礼从征,“遇伏兵,以计败之”。清兵进抵岗花屯,他遵照上谕善为保全朝鲜国王与妻孥。皇太极优加赏赉。再征松山,“奋勇追击,斩获七
十余人,得马四十余匹”;又灭海滨叛贼有功,复蒙奖赏“用作熙朝硕辅”。其四弟季达礼以护军校从征福建,“击海贼阵亡”,赠云骑尉。镶黄旗包衣人金氏都赉
子浩善由委署护军校从征浙江与福建,“屡立战功”,授云骑尉。镶蓝旗包衣人金氏德倍次子几蚌伊由司库从征察哈尔布尔尼,“于大卤地方击贼,阵亡”,赠云骑
[10]
正红旗人韩云同弟韩尼来归,“编佐领使统焉”。尔后,他率兵三围锦州,“时(明)松山马兵来夺我红衣炮,而于梅勒章京瞻前杀入对阵,败之”;“落雨之日,
击松山洪军门(承畴)来犯左翼兵,尔同固山额真叶格书对阵,败之”;又同叶格书击溃“洪军门三营兵”;“定鼎燕京,入山海关之日,击流贼(指李自成)马步
兵二十万,尔又同固山额真、和硕额驸杜磊对阵,败之,追及流贼至庆都县”。叙功,韩云由二等阿达哈哈番升为一等阿达哈哈番
[11]
其弟韩尼次子杰殷由护军统领从征察哈尔,击贼有功;“又引兵赴榆林,平定延安等处”;“参赞军务,累有劳绩”,优授骑都尉。三子杰都由护军参领从征福建,
“于厦门地方,击海贼郑成功舟师,败之”;又从征四川,“于朝天关击败伪总兵施存礼等兵一万七千余众”;“又于盘龙山,击贼伪将王屏藩等兵,殿后阵亡”。
优赠骑都尉,兼一云骑尉。正黄旗包衣人韩氏聂尼之孙硕石提,由委署骁骑校从征浙江、福建,“累著战功”,授云骑尉
[12]。高丽大姓子弟为清王朝政权的创建与巩固,抛头颅,洒热血,勇往直前,忠贞不渝。这亦是他们被满洲贵族视为一体、逐渐崛起的先决条件。

 

(四)与满洲通婚,同皇室联姻

 

      
金初年,满洲贵族为了表示对归附各部族首领的诚意,均给予封官加爵、赏赐人口布帛、配以满洲王室之女、安家落户等优厚待遇,在政治、经济、生活诸方面,施
恩照应。尤其是以“指婚”方式嫁女,使其成为清廷的“额驸”(即驸马),此种为了家族利益的政治姻缘,旨在强化君臣裙带关系,促使他们加倍报效朝廷。这样
的事例颇多,其中包括归顺的有一定地位的蒙古、汉人在内。当然,对来附的较有影响的朝鲜人也不例外。天命十年(
1625年)正月,朝鲜国总兵官韩明廉子韩润与弟韩义投奔建州。努尔哈赤赐韩润游击之职,韩义备御之职,“给以委,及僮仆、田宅、牛马、财帛、衣服,一切器用诸物”[13]。“韩润兄弟变姓投奴,老汗(努尔哈赤)极其厚待,即以胡女嫁之”[14]
从蒙古、汉人早期归附的代表人物成为后金的额驸看,所谓“胡女”并非一般满洲女子,应多系汗、宗室诸王之公主、格格等世家有地位的闺女,或他们的“养
女”,“指婚”下嫁。例如,战败而被擒的朝鲜降将朴兰英,“在虏中娶女”,即贵永介(代善,努尔哈赤次子)养女,人称“二王子之婿者”。至于嫁以何种女子
为宜,还取决于“指婚”之人对后金的态度。如前者诚心诚意,剃发归服,自然许配上层“胡女”,待为上宾。否则易类相符。像萨尔游之战被俘的朝鲜都元帅姜弘
立多年“尚不剃发,故不给达女,嫁以汉女生男”
[15]
因此,在嫁女问题上,区别是很大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一般朝鲜人与满洲、汉人之间通婚日益增多,而归附的高丽世家与满洲贵族的关系也越发密切。清制规定,
每三年选阅八旗及驻防、外任旗员之女,年十四而合条件者,入宫备皇帝妃嫔之选,或配近支宗室,谓之“选秀女”。尔后,“秀女”延及八旗蒙古、汉军,当然也
包括八旗中适龄的朝鲜姑娘。正黄旗包衣人金氏三保之女被选中“秀女”,成为乾隆帝弘历的皇贵妃,即是例证。

       唐邦治辑《清皇室四谱·二后妃》记录:

 

赠淑嘉皇贵妃金氏,上驷院卿三保女,累官吏部尚书(金)简女弟也。初赐贵人,乾隆二年十二月,册封嘉嫔。四年,生皇四子履端郡王永王成
       
。六年十一月,晋嘉妃。十一年,生皇八子仪慎亲王永璇。十三年,生皇九子。十四年四月,晋嘉贵妃。十七年,生皇十一子成哲亲王永王星
       
。二十年亥十一月十五日卒。追晋为皇贵妃,谥曰淑嘉皇贵妃。二十二年十一月,葬胜水峪,即裕陵。

        

《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后妃传亦载:

        

淑嘉皇贵妃,金佳氏。事高宗潜邸,为贵人。乾隆初,封嘉妃,进嘉贵妃。薨,谥曰淑嘉皇贵妃,葬胜水峪。子四:永王成
       
、永璇、永王星
       
,其一殇,未命名。

        

       朝鲜李坤著《燕行记事》中亦记述金简女弟入选后宫为乾隆帝贵妃之事。

       因金简胞妹被清高宗纳为贵妃,又生有四个皇子,深受高宗宠爱,死后追封为皇贵妃。作为皇帝“堂亲”,其家族也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兄金简、金辉仕途亨通。嘉庆初,仁宗“命其族改人满洲”,即将正黄旗包衣金氏抬入“上三旗”,赐姓金佳氏[16]。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正月,命《玉牒》内改书赐姓,以示对金家的恩宠。

 

 

(五)朝鲜士大夫家族成员世代为官,每家可谓一个人才库

 

        现以新达礼和韩云两个家族为例,试加解析。

         1.金氏新达利家族

      1)金家世系流衍图

 
关于金家的世系与政绩,《雪屐寻碑录》卷十二辑入了新达礼和花住父子两块神道碑铭,在同名为《皇清洁赠光禄大夫佐领兼总理内务府三旗火器营事务金公神道
碑》的碑文中,均有记述。再参佐《通谱·金氏》、《八旗通志》卷四旗分志四、《国朝耆献类征·金简传》等文献,金氏新达礼家族世系流衍如下图。
 
点击查看原图

 

2)金家仕宦官爵
        

       金氏新达礼,初授通事官,又以军功,管理俘获高丽人户分编的佐领,兼内务府三旗火营总管事。顺治帝福临“素悉贤劳”,“方欲大用,而公遽以劳,卒于官”。“公负通达俊伟之识,具勇武干济之才,懋著成劳,垂光史册[19]
他生有三子,长子噶布拉,原任三等待卫;次子胡住,原任二等待卫、参领,兼佐领,其子他穆保原任佐领,他穆保子花色亦任佐领;三子花住,“克绍家声”,
“蔚成国器”,原任都虞司员外郎,兼佐领,总理内务府三旗火器事务。“继乃晋职,秩晋亲臣”。花住之子常明,由佐领累升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办理上驷
院事务、内务府总管,奉宸院正卿。乾隆二年(
1737年),“以监陵寝规模宏整,工程完固,赐云骑尉”。本支中常明居官位最显,奉职于近侍,“朝趋紫禁,绕钩陈之六星;旦捧黄麾,屯玉车之千乘”,“所以文通武达,门悬五等之银缸;而虎啸龙皤,第绕八双画之戟”[20],深受乾隆帝的赏识与倚重。他病危之际,乾隆七年(1742年)七月初五日,高宗弘历特降谕旨:

 


侍卫内大臣常明,自皇祖、皇考时,在内庭行走,效力多年。人甚勤慎,心性直朴。侍奉躬朕,诚意肫挚。闻伊旧病复发,即遣御医诊视,犹冀其痊愈,以享遐年。
今闻病势沉重,朕心深为轸念,著大阿哥前往看视。如病不能痊愈,著加特恩,赠太子太保,赏内库银一千两,以为伊后事之用。著大阿哥携茶酒致奠,以示朕优待
老臣大至意。钦此[21]

 

常明于当日过世,赐祭葬如典礼,谥号“悫勤”。常明得到乾隆帝的褒奖和厚待,这是全家的无上荣幸。亦是全家光宗耀祖、显赫他族的有力资本。常明之弟石瑞承袭云骑尉,其孙双保原任整仪尉、兼佐领。

         次弟音达礼,原任佐领。

        
弟三达礼,原任通事官。其子尚明事迹待考。其孙三保曾任巡视长芦盐政、武备院卿,兼佐领。其曾孙、三保子金鼎,原任蓝翎侍卫;金辉曾任兵部满左侍郎。本支
中官职高、政绩突出者,当属三保子金鉴(简)。《通谱·金氏》中云:正黄旗包衣人三达礼之孙“三保现任巡视长芦盐政、武备院卿,兼佐领”,曾孙金鉴系监
生。李桓著《国朝耆献类征·金简传》(初编)曰:“金简,内务府汉军正黄旗,武备院卿三保之子。”《清史稿·金简传》载:“金简,赐姓金佳氏,满洲正黄旗
人,初隶内务府汉军。父三保,武备卿。”上述史料表明两个问题,一、金鉴与金简之父均为三保,二人名字音同而字不同,实为一人。二、金简所属旗籍有异。后
两部史籍所言,金简隶“内务府汉军正黄旗”,或“内务府汉军”。按其所示,查阅《八旗通志·旗分志》,在内务府三旗包衣旗鼓佐领(汉军)中均无三保世系的
记录。然而,该书卷四《旗分志四》却记述了正黄旗包衣第三参领所属第四满洲佐领“以马尔吉管理,马尔吉缘事革退,以三保管理”。同旗第四参领属下第二高丽
佐领三保的人事变动如下,“花色故,以族人三保管理。三保调管公中佐领,以常明之弟蓝翎侍卫双保管理”。三保所调公中佐领,仍为同旗,即正黄旗第三参领所
辖第四满洲佐领。这说明三保始终未脱离正黄旗包衣籍。尽管乾隆四十八年(
1783年),
金简“授镶黄旗汉军都统”,但其旗籍并未改变。所谓他属“内务府汉军”的记载是不准确的。《清史稿》本传所说其为“满洲正黄旗人”,这是嘉庆时“抬为上
旗”之后的事。乾隆中期,金简初授内务府笔帖式,累迁奉宸院卿。之后,历任总管内务府大臣、监武英殿刻书、《四库全书》副总裁、户部侍郎、镶黄旗汉军副部
统、署工部尚书、工部尚书、镶黄旗汉军都统、吏部尚书等职。金简又任《四库全书》,专司考核督催;掌户部,管钱法堂;总理工部,疏浚卢沟桥水道,修葺明
陵,奉命接待英吉利贡使团等,功绩显著。颇得乾隆帝的称许,赐孔雀翎,命紫禁城内骑马,与千叟宴。他谢世后,乾隆帝弘历特颁谕旨:

   

 吏部尚书金简,供职年久,勤慎小心,前闻患病,不时遣侍卫等往视,并派御医诊治,赏赐人参一斤,资培俾补,以冀速痊。兹闻溘逝,殊为轸惜。著赏给经被,以为饰终令典。并派皇孙绵带同侍卫十员,前往奠,所有应得恤典,著该部察例具奏[22]

 


后祭葬如例,谥号“勤恪”。金简受到朝廷重用,金家与皇室联姻也是重要因素之一。金简之子缊布,初授拜唐阿,擢蓝翎侍卫,历官泰宁镇总兵、总管内务府大
臣、武英殿总裁官、镶红旗汉军副都统、工部侍郎、正红旗蒙古副部统、兵部传郎、工部尚书、镶红旗汉军都统、正蓝旗满洲副都统、署户部尚书等职。其孙善宁,
袭任世管佐领
[23]。金辉曾任兵部左侍郎。金家起于戚畹,恩泽子孙,是其他家族所不能比拟的。

四弟季达礼,原任护军校,阵亡,赠云骑尉。长于公保长(一作常),次子常绥,相继承袭,季达礼之孙赵柱曾任骁骑校,曾孙济兰原任护军校,乌林太原任护军校。

         金氏家族的发迹,如同《金公神道碑》所言:“世勋旧德,奕叶相承,施于后嗣用能,保世亢宗,以承府于勿替。此神灵和气,萃于一家,与国家泰运,相为参会,非偶然也。”“嘉乃勋劳内臣,将召后嗣,绍述前烈,用光庆绵,泽远历世。”这充分反应了清廷对金家政绩的褒奖与优待。

        2、韩云家族

        1)韩家世系流衍图

        根据《通谱》卷七十二韩氏条、《八旗通志》卷六旗分志六等史籍所记,韩氏世系流衍如下页图。

 点击查看原图

       2)韩家仕宦官爵

    韩云来归,授二等阿达哈哈番(乾隆初改汉名称轻车都尉),任佐领,叙功,晋一等阿达哈哈番。天下一统,加一拖沙喇哈番(汉名云骑尉),升为三等阿思哈哈番(汉名男爵),再晋二等阿思哈哈番,“世袭罔替”[25]。其子韩基袭职,“三遇恩诏,加至二等男”。其元孙韩都承袭一等轻车都尉,亲叔子韩占袭职,兼任防御。韩云之曾孙常保原任三等护卫。

      
韩尼,初授三等阿达哈哈番,三遇恩典,加至一等阿达哈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其长子杰林,原任长史,兼佐领。次子杰殷,由护军统领从征榆林、延安等地,
“参赞军务”,累著劳绩,优授拜他喇布勒哈番(汉名骑都尉)。杰殷之长子花色、次子杰瑚、孙颜泰相继承袭。第三子杰都,任护军参领,以阵亡军功,优赠拜他
喇布勒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无嗣,兄子韩成袭职,任头等护卫。其子明图袭职,任参领。第四子那秦,由佐领晋升宁古塔协领,又升任黑龙江副都统。第五子杰
海,袭父职,任防御。海之子晋德袭职,任长史,兼佐领。第六子星韶,原任佐领。孙韩坦、文泰原俱任笔帖式,韩普亦任笔帖式,玛奇原任城守尉,韩签原任员外
郎,晋山原住头等护卫,那林原任护军校,倭赫响原任二等护卫。曾孙明伦、永福原任笔帖式,康泰原任鸣赞,傅常原任头等护卫
[26]

以上述金、韩两家五代在朝野任职情况分析,自中央到地方,由文官至武职,从高级官僚迄文吏护卫,金、韩家族成员皆有人充任。这就足以证明了高丽士大夫家族本身就是一个大的人才库,为清王朝提供各式效力人才。高丽世家大族入仕人数之多也是该家族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

 

(六)加深满洲化,融入后金一体

 

投入满洲的高丽望族在漫长的岁月中,与后金将士肝胆相照,休戚相关。在实现后金混一中原既定战略目标过程中,他们也完成了自身满洲化的历史进程,同部分蒙古、汉军一起,融合到满族共同体。高丽土大夫家族满洲化不断加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薙发易服,实习满洲风俗。这是融入满洲各民族的共同特征。尤其在满洲民族征服战争中,薙发是归顺与逆命后金(清)的鲜明标志。“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者
同逆命之寇”。俘虏的朝鲜人等一概迫使薙头,皇太极兵伐朝鲜,攻克义州,“即薙本士军人头发”,编入其军,以壮声威。来附的高丽大姓则自觉薙发,以示诚
心。金、韩等大族自然当起表率作用。在后金的朝鲜人,特别是朝鲜土大夫家族,他们的衣、食、住、行,乃至语言、文字都渐近满洲习俗。例如,按照等级身着官
服与便装同满洲军民无异,“今胡俗朝衣,则颈挂念珠,故谓之朝珠”
[27]。像常明、金简等一批当朝高官要员也是顶戴花翎、朝服、朝珠、马褂、朝靴等与同级满官无别。在常朝等朝班中很难分辨出那些官员是朝鲜人。

        2
姓名称谓,多与满洲名称划一。满洲人的姓氏或源于地名,或源于水名,或源于部族名称,或源于图腾崇拜等,姓名谓称很不规范。“凡公私文犊称名不举姓,人则
以其名之第一字称之,若姓然。其命名或用满语,或用汉文。用汉文,准用二字,不准用三字。以其与满语混也”。“汉军或系姓,或不系姓,祖孙、父子无一定”
[28]。朝鲜人的姓名多受中原汉族人的姓氏影响,相对较为规则。然而,由于受到满洲姓氏名称的熏陶,在后金朝鲜人的姓名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天命年间起,到乾隆时期止,朝鲜土大夫家族在清朝已经生活了近170年,繁衍了五、六代,基本实现了满洲化。就姓名而言,金、韩等家族成员称谓与满洲人趋同。若《通谱·金氏》等文献所载其祖孙的姓名,如新达礼、因达礼。三达礼、季达礼、噶布刺、胡住、花住、常明、石瑞、花色、塔克图、双保、三保、保常等计26人,不冠以金姓的名字者22人,占85%;只有金鼎、金辉、金鉴、金九四人原姓未变,占15%。《通谱·韩氏》记录其子孙的姓名,如韩云、韩基、韩都、常保、韩尼、杰林、杰殷、花色、杰瑚、杰都、明图等凡31人,保持原姓者9人,占29%;已不用韩姓者22人,占71%。从以上的百分比看,金、韩两家子孙绝大多数人的名称按照满洲“称名不举姓”、“以其名之第一字称之”的习惯,不冠以其姓。如果不翻阅《通谱》,单从姓名上看,很难将他们从满洲中区分出来。其余朝鲜土大夫家族姓氏名称更易情况亦然。

3
肄业满洲八旗官学,考取功名。满洲贵族比较重视人才的培养,尤其是本民族子弟的教育,开办各种学校,选拔八旗优秀子弟就读。在这些官学生中自然也包含由朝
鲜佐领和高丽佐领挑选的世家大族子孙。他们在八旗官学、景山官学和咸安宫官学等学校里讲诵经文,研习国(满)语骑射。材资聪颖,有志立学者,拔为监生,升
入太学。新达礼的元孙金九系荫(监)生,三达礼之曾孙金辉、金鉴俱系监生,肄业国子监。官学生在几年内应考取秀才,须在三届乡试、去试中榜上题名,否则返
回原旗。八旗中朝鲜士大夫家族的子弟任职多为世袭的。少数人通过科举考试,取得功名,进入仕途,为更多的朝鲜人步入上层社会,提供了有利的机遇。这也是朝
鲜士大夫家族在文化深层次上融合满洲的重要表现。

 

 

 

       
五世纪初期,至十七世纪中叶,东北亚地区各民族正处于较大规模的迁移、整合的历史阶段。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交流不断地加强,民族之间的相对交
融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一种趋势。到了十八世纪四十年代,北方各民族的结构与活动区域相对稳定,民族融合大体完成。如前文所述,满洲八旗中高丽土大夫家族有
六个明显特征,这些特征也正是他们融人满洲共同体的特有标记。满洲贵族将归附的高丽
43姓,
特别是朝鲜望族,视为自身一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社会地位颇高的朝鲜士大夫家族也以自己是满洲显要成员,而感到无上光荣。因此,无论在金戈铁马、南征北
战的岁月中,还是于政权初创、辖军治国的日子里,他们把清朝为之奋斗的总体战略目标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甘心情愿地为之贡献一切力量。高丽土大夫家族历时
百余年实现了满洲化,这正是东北亚地方各民族经过一个世纪多的整合后日臻确立的历史证据之一。

 

 

         (资料来源:《明清论丛》1999年第一辑。

 

 

 

注释:

[1]  参阅拙文《八旗满洲旗分佐领内高丽姓氏》,见《文化的馈赠·史学卷》(汉学研究国际会议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2]《朝鲜王朝仁祖实录》卷一五仁祖五年正月戊子。

[3] [朝鲜]李坤:《燕行记事》,见《燕行录选集》第六辑,成均馆大学大东文化研究院编。

[4] [韩国]卞麟锡:《<四库全书>朝鲜史料的研究》第二章,《四库全书和韩国人副总裁金

   简》,岭南大学出版部,1977年。

[5] 鄂尔泰等:《八旗通志》(初集)卷四《旗分志》四。

[6] 吴振木或  :《养吉斋丛录》卷一。

[7][9][19]《皇清诰赠光禄大夫佐领兼总理内务府三旗火器营事务金公(新达礼)神道碑》,
       
见盛昱辑《雪屐寻碑录》卷一二,《辽海丛书》第五册。

[8] 参阅拙文《朝鲜佐领考》,北京大学韩国学研究中心编《韩国学论文集》第七辑,1998年。

[10] 弘昼等:《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以下简称《通谱》)卷七二《金氏·德倍》。

[11][25]《雪屐寻碑录》卷六,《帝制·韩云》,见《辽海丛书》第五册。

[12]《通谱》卷七二《韩氏·聂尼》。

[13]《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九天命十年正月癸亥。

[14]《朝鲜王朝仁祖实录》卷一三仁祖四年六月丙申。

[15]《朝鲜王朝仁祖实录》卷一三仁祖四年六月癸亥。

[16]李桓:《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九《金
简传》。在此需说明,朝鲜人李坤在《燕行记事》下中云:“金辉、金简方在侍郎,其叔母曾为皇帝后宫,年前身死,今方移宠辉简辈。”依此线索,查阅《清高宗
实录》可知,乾隆三十九年金简任户部汉缺右侍郎,四十二年六月改满缺右侍郎,同年七月金辉署兵都满缺左侍郎。“为皇帝后宫”的叔母“年前身死”,当在乾隆
四十一年。从“今方移宠辉简辈”,其“叔母”当为乾隆帝弘历

       
的妃嫔。翻检《清史稿·后妃传》及《清皇室四谱·二后妃》等文献,在乾隆,乃至雍正、康熙三帝后妃中除了淑嘉皇贵妃外,未见另有金氏女子。“叔母”为后宫一事待考。

[17]《通
谱·金氏》仅记新达礼之孙常明、石瑞二人,《八旗通志》卷四又录辛达礼之孙他穆保,《金公神道碑》则载其孙七人,即巴朗、色林、檀保、四格、常明、释端、
九格,世系依此作出。他穆保即槽保,石瑞应即释端,后一字是瑞?还是端?待考。另《金公(花住)神道碑》记其“原子七人”,可知者只有次子常明,及石瑞,
余者待考。祖孙直系不明者用虚线标明。

[18] 三达礼子、三保之父尚明,《通谱》等文献无载,兹依李坤《燕行记事》所载补入表中。

[20] 《金公(花住)神道碑》,见《雪屐寻碑录》卷一二。

[21] 《通谱·金氏》,《清高宗实录》卷一七乾隆七年七月丙寅。

[22] 《清高宗实录》卷一四六七乾隆五十九年十二月戊寅。

[23] 《国史大臣列传》正编卷一七六《金简列传》(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国朝耆献类征》

     卷九,《金简传》,《清史稿》卷三二一《金简传》。

[24] 《通谱》卷七二《韩氏·韩尼》条内载星韶之孙直系不清,用虚线表示。

[26] 《通谱》卷七二《韩氏·韩尼》。

[27]  [朝鲜]朴恩浩:《心田稿》,《燕行杂录一·琉璃厂记》。

[28] 《养吉斋丛录》卷一。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贲然来思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维乐 离线
级别: 认证会员

UID: 2200
精华: 5
发帖: 1294
金钱: 10261 枚
威望: 1000 点
金币: 500 个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6-11-12
最后登录: 2008-05-18
3楼  发表于: 2007-06-04   
前两天翻佳梦轩,好像奕赓有说顺治还是康熙年间的谕旨允许嫡福晋死后允许把侧室扶正,上报皇帝批准就行,但他那个时候(道光年间)已经不允许了,不知道是哪时候改的~~~~~如果是乾隆年间或之前改的,那晓晓有那个心也没那个力啊~~~~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乐由天作,礼以地制。……仁近于乐,义尽于礼。(《礼记·乐记》)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维乐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洗桐女史 离线
级别: 管理员

UID: 3
精华: 166
发帖: 10196
金钱: 500671 枚
威望: 1000 点
金币: 1101539 个
群组: 四宜堂
在线时间: 1193046(时)
注册时间: 2005-03-29
最后登录: 2024-06-11
2楼  发表于: 2007-06-04   
我揭发!据朝鲜人YY淑嘉皇贵妃是他哥哥将其献给乾隆的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洗桐女史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toutou 离线
级别: 管理员

UID: 231
精华: 40
发帖: 2871
金钱: 500114 枚
威望: 1000 点
金币: 101551 个
在线时间: 2780(时)
注册时间: 2005-07-08
最后登录: 2012-12-13
1楼  发表于: 2007-06-04   
原来常明是淑嘉皇贵妃的再从堂叔,汗,真绕~~~~~晓娶人家闺女做侧福晋,死了嫡妃还不给扶正~~~而且常明是乾隆七年去世的,晓那个感怀外舅的诗貌似很晚,所以俺觉得他那个“外舅”常公不是常明,而是继福晋的爹都统常盛~~~虽说侧福晋也是“妻”,但我还是觉得叫侧室爹外舅的可能性不大
世间公道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toutou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描述
快速回复

遵守版规,请勿顶帖,勿发表纯表情、纯引用帖;权限不够请努力发帖,勿发牢骚抱怨贴;历史讨论区请勿发表纯空洞、同情、花痴的慨叹水帖!
认证码:

验证问题:
乾隆的陵寝名,请输入拼音YU Ling对应的中文 正确答案:裕陵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