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靖公主品级·封号·金册考释
杜晓黎 (呼和浩特博物馆)
清和硕恪靖公主府,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赛汗路公主府街11 号,现为呼和浩特博物馆馆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硕恪靖公主”,亦称“恪靖固伦公主”,她一生三次受封,三迁府邸,与蒙古草原的和平安宁息息相关,与蒙古民族的繁衍生存血脉相连。她的品级、封号以及金册,圈点了她不同寻常的一生。
公主的名称·品级
“公主”之称,始于战国,始用于诸候之女,周朝时称王姬。《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有:“公叔为相, 尚魏公主”。又《李斯列传》:“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战国时期,又把诸侯之女称为“君主”。《史记·六国表》述:“(秦) 初以君主妻河,索隐:‘君主,犹公主也。妻河,谓嫁之河伯’”。那么,公主的称谓,又是因何而来呢?《汉书·高帝纪》记载:“女子公主为列侯食邑者,皆佩之印,赐大第室,如淳注《: 公羊传》曰‘天子嫁女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故谓之公主”。《毂梁传》庄元年疏云:“天子与诸侯尊卑不敌,若行君臣之礼,则废婚姻之好,若行婚姻之好,则废君臣之礼,故使诸候主之。考天子嫁女使同姓诸侯主婚之事,自古已然。唯以公主为帝女之称,则始于汉”。可见战国时期,公主之称因同姓诸候主婚而产生,而真正把公主之称专用于皇帝之女,则是从汉代开始。汉制:皇帝之女称公主,皇帝的姊妹称
长公主,皇帝的姑姑称大长公主。公主不仅成了皇女的专用名称,而且有了专用的佩印,赐住大第室,即公主府。公主的身份、地位、权利、荣誉趋于规制、明确,渐成体例。此后,历代沿袭,未有改之。
作为游牧民族入主中原的清王朝,最初在清太祖的时候,尚无公主之称,贵族之女统称“格格”。崇德元年(1636) ,“五宫”(中宫、东宫、西宫、次东宫、次西宫) 并建,宫闱制度
确立,皇帝之女不仅沿袭了汉制公主的称谓,而且钦定了不同的品级。按照清朝典制,皇子、公主出生后要列入皇帝族谱,宫殿监要及时对皇子、公主出生的年、月、日,及其生母的名位、姓氏进行登记,到修玉牒之年(每十年修一次) ,由宫殿监查实,具折奏闻后,再经总管内务府转行宗人府载入玉牒。清太宗宣布:皇帝之女,中宫所出者,即皇后所生的女儿,封固伦公主;妃嫔所出及中宫抚养宗室女下嫁者,封和硕公主。亲王、郡王以下的女儿,称郡主、县主、郡君、县君、县乡君,按照等级之分,则分别称为“和硕格格”、“多罗格格”、“固山格格”等。根据皇女的出身,对公主封授品级不同的称号,这也是清王朝不同于历代王朝对皇女的待遇区别的明确规定。当然在现实中,朝廷会根据不同的情况由低到高对公主加封晋级。这样的例据也很多。康熙皇帝有20个女儿,12 个早年夭折,8 位受封为公主,6位下嫁蒙古王公,其中和硕荣宪公主、和硕恪靖公主、康熙皇帝抚养恭亲王之女和硕纯禧公主后来都晋封为固伦公主。和硕恪靖公主是康熙皇帝的第六个女儿,生于康熙十八年(1679 年) 己未五月二十七日寅时。她的母亲姓郭络罗氏,满洲镶黄旗人,是佐领三官保的女儿。郭罗络氏的姐姐,生皇九子,康熙皇帝册为宜妃,郭罗络氏册为贵人。皇六女由其生母的身份决定,初封“和硕公主”,额驸的身份遂为“和硕额驸”。但是,如果额附晋封亲王,那就要相应提高公主的品级。(这一点实在有点不理解,不赞同)准确地讲,“固伦”和“和硕”并不是公主的封号。和硕、固伦只是一个品级称号,是一个品级的标志。和硕,满语即“部落的(一方的) 、旗的(公主) ”,品级相当于郡王;固伦,满语即“国家的(公主) ”,品级相当于亲王。封授公主的品级称号,当在指婚前,由内务府请旨,皇帝钦定。
利用婚姻的纽带,缔结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联盟,是清王朝始于清太祖,历时二百余年奉行不替的羁縻政策。皇六女和硕公主与喀尔喀蒙古的联姻,更是一桩特殊时期的政治婚姻。明末清初,喀尔喀蒙古三部(土谢图汗、札萨克汗、车臣汗) 雄踞漠北,位居三部之首的土谢图汗是元世祖十五世孙达延汗的后裔,其部落游牧于色楞河流域和肯特山脉南北麓草原(今蒙古国境内) 。康熙二十七年(1688 年) ,漠西厄鲁特蒙古准葛尔部首领噶尔丹勾结沙俄殖民势力,意欲称霸北方,染指中原,屡次率部越过杭爱山,进犯喀尔喀蒙古部,迫使喀尔喀部十万余众举族南迁,请求清王朝的庇护。康熙皇帝安抚其部众,徙牧于漠南草原“, 发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 仓米以赈之”。康熙三十年(1691 年) 五月,在滦河上游闪电河畔多伦淖尔(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境) ,康熙皇帝与喀尔喀蒙古贵族、内蒙古49 旗蒙古贵族举行了“多伦会盟”,把喀尔喀分为34 旗,宣布对喀尔喀蒙古贵族实行同内蒙古49 旗蒙古贵族一样的封爵制度。从此,清王朝的号令可以达于大漠南北广袤的蒙古地区。为粉碎噶尔丹分裂疆土的阴谋,巩固清王朝统治和国家的统一,康熙皇帝在二十九年( 1690 年) 、三十四年(1695 年) ,三十六年(1697 年) 二月,三次御驾亲征,取得了平定噶尔丹叛乱的最后胜利。康熙三十六年(1697) ,五月,皇六女十九岁,康熙皇帝为其指婚,选漠北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的孙子郡王敦多布多尔济为额附。敦多布多尔济三十一年(1692 年) 袭郡王,旋晋亲王,袭汗位。皇六女和硕公主与敦多布多尔济的婚姻,不仅缔结了清廷与喀尔喀蒙古各部之间的政治联盟,而且关系着清政府对整个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正如康熙皇帝“谕扈从诸臣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所说的那样,通过婚姻政策的羁縻,使喀尔喀真正成为清王朝防卫北部边疆的铜墙铁壁。皇六女和硕公主就是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出嫁的。
康熙三十六年十一月,皇六女和硕公主秉承父命,辞别帝京,踏上了千里迢迢遣嫁安边的联姻之路。“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西风古道,渐行渐远,这一去,就是近四十载的大漠岁月。从喀尔喀蒙古被噶尔丹攻击掳掠,接受清廷庇护,被迫徙牧漠南草原,到与清廷共同抗击剿灭噶尔丹叛乱,维护国家统一,从战乱到和平,顺利回归漠北,和硕恪靖公主承载着康熙皇朝一段重要的历史,她的个人命运与国家安危密切相关,紧紧相连。和硕公主过长城隘口,进入清水营(今清水河县) ,曾居住数年。清水河县口子上村、岔河口、老牛湾遗存的四公主德政碑都记载了公主居住在清水河期间的活动,多与开渠引水、农业种植有关。其中北堡口子上村的碑文有曰:“ ??四公主千岁闵万民??昔开种边丛草地??衙佟、黄二人治其事??”碑文中提到的“佟、黄二公”,指佟守禄、黄忠二人,这两位都是公主从宫中带出来的侍卫。特别是黄忠自幼服待公主,康熙皇帝钦赐头等侍卫。公主曾奏请皇上拨地四万八千三百七十五亩 ,招募边民,种植农桑,由佟守禄、黄忠二公代为公主管理。片片碣石,寥寥数语,已经见证了和硕恪靖公主离开京城,来到蒙古草原,为边疆稳固,发展边塞农业而做出的贡献以及受到当地百姓敬仰和爱戴的这一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