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备份下:
有些人根本不了解年家在年羹尧倒台之后的境遇,其实年希尧、年裕等在年羹尧倒台后仍旧为官,而且雍正六年年裕被参,雍正出面替年裕说话,宽免其罪,而年遐龄去世后仍是以一等公待遇殡葬。此外朱轼在议罪时建议不波及年家其实是揣摩圣意,雍正藩邸旧人傅鼐等说过雍正私心不愿意牵扯年家甚广的话。而且后来年羹尧被发配的子孙后来被雍正赦回交给年遐龄看管。此外,雍正在年羹尧案发之后鉴别年希尧和允禩党无关,将其升任内务府总管,年案并没怎么波及他,而后来雍正甚至将浒墅海关这样的肥差给了年希尧,这种关差税收的差事,只有皇帝心腹宠信之人才能够得到。而且雍正晚年,雍正还在奏折里和年希尧在一起切磋佛法,虽然也会骂他,但是是那种恨铁不成钢的斥责。
而且我屡次提及年羹尧成为胤禛门下,是康熙四十八年封雍亲王时康熙拨给他的,年氏嫁给雍正也是康熙赐给胤禛的侧福金,不是因为生育子女请封的。年羹尧的总督之职是他在康熙五十七年上奏折给康熙自请而来的,“伏祈圣主暂加臣以总督虚衔,并求赐以孔雀翎子,令臣节制各镇。”这是康熙准允的,难道是胤禛为他谋得的吗?说什么雍正宠爱年妃是因为年羹尧,什么道理,别把雍正看的太低!
还有,在雍正五年的时候,因为福慧生病,雍正到处为他延医,因为朝鲜医官吴知哲医治福慧有功,所以开恩免去朝鲜相关贡奉,并且开口向朝鲜求人参以挽救爱儿生命。年氏家族本来就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基因,年羹尧如是,年妃身体孱弱有什么可值得奇怪的,况且她在雍正元年的时候七个月小产,还要力疾进礼,参与丧仪,跟皇帝一起步行送梓宫,她的死跟什么阴谋论没关系。而且雍正的妻妾关系和睦得很,也不存在争宠陷害这种龌龊事,否则雍正断容不得。年妃病重的时候,雍正因为去谒陵,不得不离开圆明园,不过不知者却说是因为年羹尧被提拿进京,皇贵妃不怿,所以皇帝独留贵妃于圆明园,自己回宫,但是看起居注就知道,这是因为皇帝必须按照原定计划去谒陵,所以从圆明园离开,先回宫,然后从紫禁城出发谒陵。后来回来的时候也是先回的宫,再回的圆明园。而且雍正从谒陵回宫之后,就立刻赶回圆明园,而那个时候正好赶上冬至祭天,可皇帝还连连发布谕旨,加封年氏为皇贵妃云云。年氏从她病重到死,没有移篝,而是始终在圆明园,这是特恩是恩宠!按照会典上说“初薨日,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民公侯伯以下四品官以上,朝夕日中三次设奠,咸齐集。”,但是实际上允祉、允禩这些人全都要求齐集,允祉为皇帝之兄,本可不必,所以他才会不忿,找借口推诿不去!
而且年氏的丧事属于高规格,礼部因为皇贵妃仪仗草率,相关人等被交部议罪,赖都、李周望、查嗣庭、三泰俱着降二级,从宽留任,这说明什么?!拜托有些人读读历史再谈什么阴谋论好不好。
还有,说雍正追封福慧为亲王是什么拉拢年羹尧的手段,真是可笑,首先,福慧死的时候是雍正六年重阳节,年羹尧那个时候早就死了。而且追封福慧为亲王的是乾隆,而不是雍正,雍正仅是将福慧以亲王礼殡葬而已。但福慧的死,对雍正的打击是相当大的,允祥去世之后,雍正的情绪处于失控阶段,曾经道及“前八阿哥之事,彼奸邪小人之意中亦必以为朕心之痛至于不可解矣”,就是因为雍正的痛苦表现的很强烈,所以礼部那些人才会揣摩上意,请求给福慧上谥号,给个八岁的小孩上谥号,很荒唐是不?但是礼部那些人上这个奏疏,是源于什么,大家应当很明白。但雍正不是顺治皇帝,他不愿意因为私情而引起讥议,正如他在十三死后撇清的那样“但八阿哥之事乃朕父子之私情小节,可以即时摆脱,不使萦绕于怀,而怡亲王之事,则有不同者。”,所以上谥号等被雍正拒绝了。不过乾隆深知乃父心意,替父亲达成了心愿。雍正虽然竭力撇清,但是他在十三死后将福慧拿出来提,可见福慧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而且说老实话,福慧在雍正朝的待遇,绝对要比弘历和弘昼好,这从赏赐就看出来了,福慧去世前几个月,也就是雍正六年六月二十日,古今图书集成告竣后,雍正将其赏赐给诸弟、皇子和群臣,集成棉纸书一共十九部,而竹纸书四十五部,福惠是皇子唯一得到一部棉纸书的,而弘历和弘昼仅得一部竹纸书。而且福慧在宫中地位十分特殊,一次皇帝赏赐西瓜灯,八阿哥之名在允祥、允礼之后,却在允禄之前,充分显示了皇帝对其宠爱的程度,以致才会出现这种有违辈分的排序。这在雍正朝不得不说是特例中的特例,福慧高超的地位有此可见。而且朝鲜屡次传闻雍正欲立者为福慧,而传教士则说皇帝最爱小皇子,无论去什么地方都带着他。说什么雍正宠爱年氏,宠爱福慧是因为年羹尧,实在是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