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社区应用 社区服务 统计排行 搜索 帮助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12»Pages: 1/2     Go
主题 : 十四同学的朝鲜相关传闻史料整理
maudlin 离线
级别: 六品内阁侍读
UID: 29025
精华: 2
发帖: 191
金钱: 286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630(时)
注册时间: 2012-01-31
最后登录: 2016-02-26
楼主  发表于: 2013-12-08   
来源于 胤禵 分类

十四同学的朝鲜相关传闻史料整理

管理提醒: 本帖被 洗桐女史 设置为精华(2014-01-24)
按年代排序,还有一些在整理中,先放手头上的吧 ,看来十四似乎颇得人心,且康熙末年就有传闻是储君了。

(maudlin 注:别单的可信度貌似真的相对高一些,乾隆59年朝鲜人的确打探到嘉庆是两名储君人选之一。正宗十八年 乾隆五十九年
户曹判书沈颐之启曰:“……皇子见存四人,八王、十一王、十七王俱无令名,唯十五王饬躬读书,刚明有戒,长在禁中,声誉颇多。皇孙中皇长子永璜之子定郡王绵恩,才勇过人,自八岁已能骑射命中,派管旗营,最承恩宠,今年正月谕旨褒嘉,晋封亲王。彼中物议,皆以为来头属意者,当不出此两人中云。” 所以朝鲜记录有真有假,不可一味否定)

By依旧winny. 乾隆吧


燕行录之 櫟翁遺稿卷之七 康熙六十年辛丑四月 (朝鲜使臣在中国的见闻日记

初二日。吾宿鳳城主人王哥之家。眞箇淸人也。秀才趙明德來謁。從容打話。吾指其紅帽而言曰。先王之制。亦有此否。明德曰。未也。吾曰。非先王之制。大國何其行之乎。明德曰。高皇帝所行。何敢改之。吾曰。周武王一戎衣而天下大定。武定之時。雖不得不用戎衣。成康以後。禮樂文物大備。此可爲後世法矣。高皇帝雖創紅纓帽馬蹄衣。聞今皇帝崇尙伩術。何乃膠守創業時制度。不復文明之治耶。明德沈吟對曰。我人之帽與衣。盖取輕便。且關大變通。朝廷所爲。邊方寒士。亦不敢言云云。吾又問曰。太子久囚。今果見放而復位否。答曰。皇帝尙無處分云。吾問曰。聞十四王往征西?云。勝敗果何如。明德答曰。相持已久。勝敗姑未分云云。如是酬酢而去。翌朝發行時。又來謁。

燕行录之 櫟翁遺稿卷之八 康熙六十年辛丑闰六月(朝鲜使臣听到传闻十四将被立为储君,可见十四出征后,威信和人望大增,令我想起康熙说的必立一个让人倾心悦服的储君的话来了。)


十五日。書狀有欲行之語。故上副使同往問病。知其可行。然後乃爲仍朝飯發行。到豊潤縣。則俄而書狀行亦到矣。三使臣同宿於詧院。是日入來時。三使臣乘船于西城外大川。是夜首譯金弘祉入拜曰。今午路上。不勝暑熱。暫憇于樹陰之下。忽有一胡人過去者。見小人喘喘之狀。來坐小人之側。仍抽扇颺之。小人心窃怪之。問曰。汝是何人。憐我熱甚。乃爲颺扇耶。對曰。敬老耳。小人觀其爲人。擧止非常。對答有識。乃與之言曰。汝爲何許人。對曰。諸王宮甲軍耳。吾曰。吾聞西征軍卒多死。故東八站甲軍。亦年年點送云。其軍卒苟艱可知矣。汝何能免此乎。甲軍答曰。宮家甲軍。則例不擧論矣。吾曰。?例雖如此。王師若敗。則何拘於?例耶。甲軍曰。今則十四王已爲勝捷。尤無慮矣。吾問曰。西事雖幸。國本尙未定云。此實大國莫大之憂也。或者見囚太子更立乎。甲軍曰。太子則必難復位矣。皇上有改定之意。而無可執之端。至今遷延矣。今則十四王平定西塞。已建大功。八月班師奏凱後。必立十四王爲太子。九月。告宗廟。頒赦天下。十月間。勑使亦當出往東國。老爺前頭可驗吾言矣。其言皆有倫理矣。所聞如此。故敢告云。吾又問曰。所謂十四王。卽皇帝之第十四子乎。曰。然。又問曰。其爵何也。對曰。撫遠大將軍也。又問曰。其名何也。對曰。胤楨云云。



补充:英国医生约翰·贝尔(John Bell) 的旅行日记中也记录了在北京听到的有关皇位继承人的消息,“十四皇子勇猛善战,正在指挥和卡尔梅克人(当日西方人对准噶尔在内的漠西蒙古诸部的称呼)的战争,据说皇帝想让他继承皇位[it is said, he intends the fourteenth for his succeffor(successor)]”(出自《从俄国圣彼得堡到亚洲诸地的旅行记》(Travels from St.Petersburgh in Russia to Various Parts of Asia)




十八日。三使臣曉發。歷十八里堡,雙望堡。朝飯於背陰堡。病雇人快有生氣極幸。吾於站舍乍睡而覺。金弘祉金慶門來拜。吾問曰。卽今十四王出征之賊。何賊也。譯官對曰。西韃之黃台吉,靑台吉兩酋長。本不?順於淸皇。而哈密國則歸順於淸皇。故靑,黃兩台吉。惡其?順。每每侵攻哈密。哈密請救於淸。故皇帝遣十四王救哈密。而討靑黃兩台吉耳云。吾又問曰。西韃何?國耶。靑黃兩台吉。賊之名耶。譯官答曰。蒙古四十八種中。西韃。卽其一也。靑黃兩台吉。非名也。乃酋長之稱號耳云云。

先來別單(据专家考证关于中国的朝鲜史料中,别单记载内容真实可信度相对较高
臣等在北京時。使譯官詳探彼中事情。購得可信文書

..........得見十四王撫遠大將軍胤禎奏本。



義州別單(朝鲜使臣购买搜罗了两封十四的奏折内容附在上报给国王的资料里,应该是抄录奏折备案的地方流出的,这两封十四的奏折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未见于现今中国留存的档案,可见十四当年的奏折数量的确如专家说的应比现有的多)

..................
其三曰。撫遠大將軍奴才胤禎。謹題爲奏聞次。奴才於二月十七日。准平逆將軍延新報。稱正月間。逆賊探哨頭目濟都拖喇哩。統領賊兵。到蘇魯札特地方。攔截大兵糧餉。我卽帶滿州兵一千五百名。箭手五百名。牌手五百名。鎗手五百名。共領大兵三千名。急往勦賊。擒獲頭目濟都拖喇哩等逆兵八十五名。謹送奴才大營。定奪等因。前路奴才。因逆賊阿喇蒲坦未獲。是以將賊首解京候旨。餘逆現禁軍前。伏乞皇父。定奪睿裁施行。奴才不敢擅便。謹具奏聞。

其四曰。撫遠大將軍王奴才胤禎。謹題爲奏聞事。窃照去年九月間。西賊阿喇蒲坦。自西藏敗遁本國。今卽定西將軍噶爾弼。平逆將軍延新。統領兵馬追入絶域策靈敦多布地方。隨駐札大兵。不意今年正月間。阿喇蒲坦。路中潛引兵馬。到策旺諾爾布地方。會齊五路頭目。逆天侵犯土伯特。與招地西藏相近。乃蒙古祭禱之處也。與雲南泗川番彜苗民連界。且於陝西境土相連。土伯特不可不攻取。因此奴才於二月間。發大兵。將諄噶爾勦滅。絶其隱通助逆之患。蒙古雖有大兵一萬五千。幷無管轄之將軍。今令噶爾弼。仍鎭守策靈敦多布地方。令延新。將雲南兵揀選三千名。其應用馬匹等項。令該督撫。照依從前路進藏辦理。駄運供給。其泗川之歇食綠騎官兵。亦揀選二千名。其應用馬匹等項。令該督撫。辦理駄運供應兩處兵馬於打箭爐地方。會齊速令整頓。趁靑草盛發時候。起程進發。將軍延新。不令回西寧。恐遷緩遲悞。令其自泗川。帶泗川之兵。進藏再督撫。辦理粮餉等完備。與延新同往。其章京筆帖式等。酌量帶往。此兩路兵馬各帶四個月口粮。兩個月錢粮。及到招地西藏。作何分隊。作何會合之處。再爲定議具奏。奴才膺任西征。惟以滅敗自誓。鉅細要務。未敢自便。謹具奏請。伏乞皇父。睿鑑指示施行。


...........謄本七幅。亦爲封上緣由。幷以別單馳啓。?



冬至行正使全城君 混副使李万选别单 康熙六十一年


上年十一月 初七日康熙皇帝始自南海子回驾畅春苑,初八日感冒风寒血症非大段,故七旬庆诏以十一二两日连续发遣与各省,而十三日早朝与内阁诸臣议国政毕,气忽昏迷不省,大学士王倓跪问病,仍请国事何如,请至
再三皇帝睁目不言,是日 时崩逝,二更量移驾还宫,十五日大学士马齐,九门提督隆科多及十二王(注:我怀疑是十三王,朝鲜人记错了,因为后面提到雍正最宠十二王)等相与谋议,称有遗诏拥立新君,后始为举哀,二十日颁登基诏,以此多有传言,或称秘不发丧,或称矫诏袭位,内间事秘莫测端倪,而至于矫诏则似是实状,所谓十四王者,与新君同腹兄弟而康熙爱子,且有民誉,往年拜征西大将军,往征西贼矣,上年四月自军中入朝,则父子相对,亲赐玉玺以送,及至十一月感疾之初密诏招之,未及到而先崩逝,新君即位后以其拥兵在外,虑或不受诏命,假称康熙诏命使之入朝,而责其违限,十日不即召见日久然后只得往留于景山殡侧,而索其前赐玉玺及密诏,则违拒不纳,语且不逊,故既革王爵且有加罪之意而有掣肘之处不敢发矣。

雍正三年八月别单:



十四王西征时手握饷柄,广施恩惠,至今西土人皆香火追思之

承政院日记 (类似起居注,朝鲜君臣是有多喜欢十四啊,且十四颇有民望啊)

雍正元年
今番冬至使別單中所謂北京十四王宗人府原情, 雖未知其眞僞, 而要之, 康熙以胡人, 多不如此, 安能保其無變耶, 若使康熙, 處置得宜, 則庶可無事, 而臨終, 立第四王爲嗣, 意者, 以此人心不能寧靜矣。所謂十四王之爲人, 雖未可知, 而安知無鬩牆之變耶??

雍正元年
道彬曰, 域外消息, 雖未詳知, 而卽今胡皇, 乃胤眞也。其十四王胤正, 卽康熙倚重之臣也。前聞胤正, 爲胤眞所惡, 一往金陵, 謝絶往來, 南?北京成釁, 便同水火云。卽今事勢, 未知其如何, 而中原事, 誠有可慮者。

雍正四年
橈曰, 卽今雍正之兄弟中就囚者五人, 而十四王今方幽置於陵所云, 其中最可駭者, 第二王之妻, 施以治盜之刑云矣。命臣曰, 卽今五王就囚, 罪名狼藉, 群臣請殺之章日上, 則雍正之殘傷骨肉甚矣。臣民之家稱爲富厚, 則因事抵罪, 必皆籍產, 其數殆至數百家, 以此人心疾怨, 稱之曰, 愛銀皇帝, 則其黷貨無厭, 極矣。皇后則棄置京城, 只與寵姬輩, 出居圓明園, 日事荒淫, 左右宦妾, 簸弄朝政, 賂門大開, 則宮禁之不嚴可知矣。言路, 國之血脈, 而雍正惡聞其過, 悅人贊己, 故群臣無一人敢言者, 臣於留館時, 鎭日得見其朝報, 則群下疏章之間, 擧皆贊美阿諛之辭, 無一讜直之言, 則其血脈壅, 而孤立於上矣。如此而雖欲不亡得乎? 彼雖胡人, 其所處則天位也。天下之責, 豈其少乎? 卽此以觀, 則其亡必不久矣。彼中人心, 猶在於十四王, 此人若代雍正, 則其國脈, 或可少延, 否則其亡似在於雍正之身矣。


雍正六年
上曰, 十四王何如云耶? 錫三曰, 頗有譽聲云矣。上曰, 所謂藍旗人黃旗人者, 何謂也? 致雲曰, 靑黃紅白, 以表其軍, 而靑則以藍代之, 所謂正黃者, 黃旗也。所謂鑲黃者, 以黃旗而以白飾緣之謂也。分四爲八部, 而以八旗, 統率天下, 名之曰, 旗下, 而旗下, 彼國音, 稱以幟下矣。所謂伏路軍, 則此外盡括民丁而爲之, 蓋其軍制, 則頗善矣。上曰, 十三省南北京, 皆有八旗耶? 致雲曰, 觀其官案, 勿論東西南北, 皆書以旗下矣。以其官案見之, 則各部皆分淸漢, 而兵部及鑾儀司, 則純用淸人, 理藩院, 則用蒙古人, 蓋淸人, 三世皆善用兵, 故設置軍制, 維持天下之道, 壯矣, 而新設伏路軍, 當爲大弊矣。錫三曰, 軍民初皆屬心於十四王, 而今皇帝則初不料其能若是矣, 今則頗鎭服矣。上曰, 雍正爲第幾行耶? 錫三曰, 第四矣。上曰, 十四王之至今囚置者, 何故耶? 致雲曰, 十四王事, 譯輩所書來者, 眞假難辨, 而十四王, 得西?黃台吉女於西征時, 而西?今方强盛。故若殺十四王, 則恐或有變。且康熙所封朱紅小匣, 欲推未果云, 似是當初康熙, 屬意而然矣。上曰, 置在皇城耶? 致雲曰, 囚於景山, 景山在京矣。初自康熙墓所, 移置此處, 木柵穴食, 彼人書來中, 以鬚髮盡白, 苦不可言, 爲辭矣。



雍正七年
淳曰, 臣於渡江前後, 略有所聞, 故敢達矣。雍正之政事, 極爲寒心而以若干明察, 自任閣老及百官, 元無所事, 而雍正日日所爲之事, 卽籍沒之政也。爲太守者, 若有如我國所謂虛錄之事, 則謂之虧空, 而囚其人於爲太守地之獄, 侵徵隣族, 無所不至。斜頭官及御史元無進諫之事, 惟以告訐爲事。且稅租, 只以四百萬石, 入之於戶部, 而其餘則盡爲作錢。且鳩聚銀貨, 充溢於內帑, 而至於露積銀貨於外, 望之有若氷山焉。其朝臣中若有除拜守令者, 則親族皆爲來弔, 蓋爲其必罹於虧空之罪, 而身陷死地, 害及親族之故也。且彼國居民, 擧皆貧困, 臣等問其故, 則答曰, 財聚深宮, 民散于下云矣,
雍正之年, 今方五十三歲, 而其子皆豚犬, 故人心皆屬於十四王云。

雍正八年
上曰, 十四王消息何如云耶? 增曰, 聞尙今在囚云矣。

雍正八年 (这个好像不是雍正八年,可能我整理混了)

文命曰, 臣意則雍正雖死, 其國則必不亡矣。思喆曰, 胡無百年之運, 豈有不亡之理乎? 文命曰, 雍正若死, 則十四王當繼立, 其國則必不亡, 而臣則以尙明之故, 爲深慮矣。上曰, 大臣所達, 可謂深思矣。予之所料, 未能及此矣。文命曰, 卽今十四王, 入處後苑, 而盡釋前罪, 且拜其子爲王, 而終不拜爵, 皇帝握手涕泣而亦不拜命, 以其父之故, 皇帝不能加誅云。想必有不得已之事勢矣。十四王若繼立, 則豈不遵康熙之法耶? 上曰, 雍正之不殺十四王, 亦異事也。

雍正八年
崇禎皇帝及漢獻後主, 豈盡亡國之主, 而國勢已傾, 故至於覆亡, 雍正之不亡, 豈可必乎? 且勝國之君, 豈皆昏闇而然哉? 向日大臣, 以有十四王, 故謂之不亡, 淸運雖不遽訖, 其間易主之時, 邦內必不安, 彼不安, 則我豈獨晏然乎?

淸皇之聚怨於民, 非止一二, 十四王則公然見囚, 公主,公子, 無端籍沒云。雖非地震, 而可揣其國勢矣。

雍正十年
雍正不能料後, 至有覺迷錄之作, 而尙不建太子, 是可異也。日躋曰, 十四王之不能殺, 亦有由矣。十四王, 先娶蒙古女, 生二子封王, 二子以爲父在罪藉, 子不可爲王云。十四王, 又於西邊出獵, 遇一女約婚, 卽穆順公主, 亦蒙古最親國女子也。勇力絶倫, 生二子, 亦非常, 故雍正畏其十四王之兩妻家, 不敢殺之云矣。十四王年近五十, 而與雍正同腹所生。似聞人心, 皆以十四王爲賢云矣。

乾隆元年
今番以雍正上諭觀之, 每事自矝, 言于使臣, 自以爲似, 康熙蓋其意, 則自以爲勝於康熙矣。觀十四王事, 則其骨肉之禍甚矣。大臣論之而雍正遽變其說, 終以大臣爲非, 雍正事, 無可言者矣。

1735年
將來中國之憂, 在於蒙古, 於我國, 無干涉之事, 而蒙古比西?益難矣。上曰, 彼承旨及李日躋, 可以詳知之, 西?事, 可以易聞, 所可憂者蒙古, 彼人道理, 疲其根本之地, 安保其不生釁也。必寧曰, 此非蒙古, 自北京至遼東, 皆稱蒙古耳。昔在萬曆年間, 吉?蘭有二子, 兩分其國, 萬曆時, 朝貢不絶矣。卽今十四王, 爲黃台吉之壻, 蓋聞康熙在時, 適往其處, 仍爲定婚, 生子生女, 而其形勢似太强云矣。

1735年
上曰, 十四王, 在於何處乎? 景輔在於敬陵矣。健基曰, 臣問於尹彙貞, 則十四王之有無, 不可的知云矣。景輔曰, 十四王有則有之。健基曰, 雍正之不能害十四王者, 十四王之妻, 卽蒙古之女, 而其子方在蒙古, 故畏蒙古而不敢殺云矣。景輔曰, 彼國所謂大義覺迷錄, 未知, 塵[盡]覽否? 見此則十四王之跋扈難制, 可知。臣逢彼中古家大族, 而問其時政則曰, 先皇帝卽宋之仁宗, 新皇帝卽宋之神宗云。又問覺迷錄則曰, 呂留良君子, 曾靜小人, 不忍見此書云矣。上曰, 果有以曾靜爲小人者乎? 景輔曰, 然矣。景輔曰, 雍正有二子云, 而旣不預建, 則卽今定策, 只在渠之大臣。上曰, 二子似是未了事者也。景輔曰, 十四王能得人心, 嘔吟多思云矣。上曰, 十四王若來立, 則卽今時人, 無見忌之人乎? 景輔曰, 豈不見忌乎? 如馬齊者, 卽十四王之讎也。上曰, 十四王爲人, 勝於雍正云。彼雖來立, 於我何害? 但我國, 自前結交於相明, 而且見禮於雍正, 恐彼以我爲諂附雍正, 而有所逞憾。雖然, 彼若勝於雍正, 則豈可拘此小嫌乎? 此則無慮, 而恐有他患矣。


..............健基曰, 臣意則雍正之子, 與十四王爭立之際, 恐有爲我憂者。上曰, 吾意則以咨文爲疑。景輔曰, 雍正沈淫女色, 病入膏肓, 自腰以下, 不能運用者, 久矣。年且六十, 其死固宜。

1735年
始炯曰, 新皇帝不知某卽位, 極鬱極鬱。上曰, 十四王立則好矣, 而雍正之子立, 則可慮矣, 十四王英雄云矣。始炯曰, 不知彼中凡奇, 可鬱。上曰, 灣尹狀啓, 甚糢糊矣。始炯曰, 雍正亦英雄, 而不早建太子, 其處事可知。彼國若不寧, 則我國之憂可知。上曰, 十四王若立, 則我國之幸也。尙賓曰, 雍正雖英主, 而貪財可鄙也。上曰, 其摠攬權綱者, 非英主而何? 尙賓曰, 十四王, 乃康熙之愛子, 且有英名, 必當立之矣。


1735年
匡輔曰, 聞雍正第二子有寵姬, 男服而從戎矣。十四王, 以其犯軍令, 歸言於康熙, 康熙怒而殺之, 雍正自此, 與十四王修郤云矣。廷濟曰, 雍正, 待十四王, 外若厚而陰翦其手足云矣。匡輔曰, 近來十四王之守直, 尤嚴云矣。廷濟曰, 莊親王, 是第十六, 寘親王, 是十七云, 此則未知其的然, 而十四王, 則別加甲士千名嚴守云, 不無將來之慮矣。匡輔曰, 十四王得志, 則朝廷大臣, 不得保全者, 似多矣。上曰, 似然矣。廷濟曰, 爲十四王手足者, 盡數除去, 雍正之爲人, 可謂難矣。然此亦由於天命也。上曰, 是然矣。上曰, 新皇, 過於仁慈云耶? 興慶曰, 以所聞言之, 頗仁慈云矣。

1735年
命均曰, 康熙在古亦罕, 雍正亦明察之主, 連得令主, 亦未易也。臣於癸卯年奉使時, 聞十四王, 其國人以爲難之, 雖未知來頭事變之何如, 而其國鬩墻之患, 雖不必外連他國, 因此而若爲邊警, 則我國之人心, 易搖矣, 甚可悶矣。上曰, 卿去時皇大妃喪出乎? 命均曰, 其時密昌君爲上使同往, 而到彼翌日, 出給白布, 使之成服矣。其時雍正新立, 人心未附, 到灣後聞之, 則去其十四王之十字, 只曰四王爲嗣之說浪藉, 且云皇帝則如堯?舜, 而民之生理, 上於爪甲上云, 蓋人人敢怒而不敢言矣

1735年
上曰, 王者以孝治天下矣。聞新皇帝定行三年之制, 群臣固爭, 而終不聽云。乾隆初政, 已可觀矣。符堅無王猛之後, 始有姚萇之患。彼國疆域之憂, 姑無可慮, 而但聞十四王者, 擁重兵甚强盛, 我國自强之道, 不可少忽矣。專對之任, 不辱君命, 然後可以示敵, 比他使努力, 善爲往反可也。

1735年
眞明曰, 齎咨官安命說, 纔已出來, 略傳彼中事, 新皇帝頗多譽聲, 十四王能放出, 雍正則出入時防衛甚嚴, 而新皇則威儀甚簡略之, 或有諫之者, 則答以此皆天命云矣。


1736年
十四王, 不但人望所屬, 見囚之罪, 初不明白, 新皇卽位後, 與侍臣數人, 幸圓明苑所囚處, 慰問而歸, 下諭大臣九卿, 會議寬宥, 去年冬末, 以特旨放釋, 自雍正元年至十三年, 未受廩俸, 一一計給, 則王以爲罪籍時廩賜, 義不可領, 兩分與八旗軍兵。王之長子弘春, 當雍正時, 告其父過失, 雍正, 以是寵遇, 至封以貝勒, 今皇, 特下詔彰其不孝之罪, 削職牢囚, 方議正律, 人心尤悅服。

卽今人心, 咸屬十四王耶,以前史觀之, 國勢之委靡, 或由於藩鎭擁兵, 權臣弄柄, 而今則彼國姑無此患, 而已有衰弱之漸, 極以爲殊常矣。宅奎曰, 十四王之分給祿捧於八旗軍兵之狀, 伏聞向已下問於先來軍官矣, 蓋八旗之制, 與我國五衛, 略同, 鑲黃旗正黃旗, 卽皇帝之所親領, 其下則諸王貝勒, 皆有之矣.............
德壽曰, 雍正多殖貨, 而新皇, 竝與年殖而皆蕩減, 計給十四王祿俸, 而十四王, 分給其軍兵云矣。


1748年
喆輔曰, 辭朝之日, 以十四王事探問事, 有所下敎。故臣等雖多般偵探, 而別無可聞之事矣。上曰, 十四王, 亦康熙之子, 而何獨肆暴於我國乎? 顯命曰, 其十三歲, 旣拜西征大元帥, 則此必是天下英雄矣。


1751年
上曰, 使行先來消息, 邈然無聞。乾隆南京之行, 果然耶? 聞十四王留守北京, 極爲可慮於彼, 而於我國, 宜無患矣。

1752年
上曰, 淸皇之待十四王, 何如也? 樘曰, 待之偏厚, 而往瀋陽之時, 使之守皇城云矣。上曰, 此則英雄手段也。

1752年
上又下敎曰, 聞彼中十四王最賢, 胡皇則五子歌兼之云, 深用憂慮。皇明末, 全不用人, 雖有節儀之炳炳, 何補於國乎? 此魏徵所以願爲良臣者。而且南朝, 唯有李侍郞一人, 當時亦豈無忠臣節士乎? 仍又下敎曰, 向日大臣事, 誠可慨惜。他人雖有惡大臣而脅之者, 大臣若以至誠感動, 則可底於鎭定浮囂。而末梢過於畏憚人言, 徑請筵說, 申飭, 此亦俗態。何不堅守所操, 莫之或撓, 而遽生利害之心乎?

1763年
癸未八月二十二日二更, 上御思賢閤。迎接都監堂上, 館伴入侍時, 都監堂上趙雲逵, 館伴洪啓禧, 右副承旨具顯謙, 記事官兪彦鎬?韓後樂?金敍九, 以次進伏訖。上曰, 上勅聞是十四王之子云, 未知其爲第幾子, 而乾隆頗愛重, 爲人亦深沈云, 我國接待之道, 宜異於前, 此意申飭道儐諸臣, 可也。館伴洪啓禧曰, 聖敎誠然矣, 我國出來之使臣, 多以宗室而今番則乃是乾隆之四寸, 雍正之親姪, 接待之道, 似當視前稍別矣。













[ 此帖被maudlin在2015-08-31 05:41重新编辑 ]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maudlin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洗桐女史 离线
级别: 管理员

UID: 3
精华: 166
发帖: 10196
金钱: 500671 枚
威望: 1000 点
金币: 1101539 个
群组: 四宜堂
在线时间: 1193046(时)
注册时间: 2005-03-29
最后登录: 2024-06-11
16楼  发表于: 2014-03-08   
引用
引用第15楼辛酉年于2014-02-17 13:39发表的  :
康熙不会把继承人弄到千里之外,康熙自己还亲征呢,怎么在任皇帝自己就可以去千里之外了?
.......

逻辑不好的人总觉得是别人逻辑不好,仅此一句,我就不想与您再讨论下去了。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洗桐女史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辛酉年 离线
级别: 八品司务
UID: 30578
精华: 0
发帖: 14
金钱: 24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1(时)
注册时间: 2014-02-05
最后登录: 2014-05-05
15楼  发表于: 2014-02-17   
康熙不会把继承人弄到千里之外,康熙自己还亲征呢,怎么在任皇帝自己就可以去千里之外了?啥逻辑?继承人的性命重要,在任皇帝的就不重要了?康熙帝可能吗?康熙帝自己都十分惜命。而且康熙帝没这么大无畏的奉献精神好吗?舍得自己这个在任皇帝的性命,反而不舍得继任皇帝去千里之外,啥逻辑?

再说了,康熙帝末年自认为自己的身体还很好,十四又是马上就可以结束平反回京的,怎么叫康熙不会让继承者去千里之外了?你按照已知康熙帝六十一年会挂掉的结果来判断,这跟马后炮有啥区别?如果康熙帝知道自己会在六十一年去世,你说他不可能让继任人去千里之外还有可能。问题是康熙帝根本不知道!他还认为他能活到康熙六十五七十年也说不定。那么没有康熙帝猝死的事,十四成功平反回京,建功立业后立为皇太子,算什么不能把继承人弄到千里之外?

不能弄到千里之外,为什么二阿哥和四阿哥都上赶着要求出征?难道他们不晓得这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九爷还害怕康熙帝不让十四阿哥回去呢。

昨天看了一医生回的帖子,觉得有一句话说得好,有人不是按常理讨论问题,而是先下结论再找论据。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辛酉年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maudlin 离线
级别: 六品内阁侍读
UID: 29025
精华: 2
发帖: 191
金钱: 286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630(时)
注册时间: 2012-01-31
最后登录: 2016-02-26
14楼  发表于: 2014-02-06   
回 13楼(洗桐女史) 的帖子
第一,我对您的拉藏汗和十四做比较的逻辑也很无语,不过这个留给看官自己评断吧,你我说了都不算。

第二,不知道究竟是我的理解能力有问题还是你的表述有问题,我楞是没看懂你说的普齐和太子
是表达啥意思?太子明明是自己托的是普齐啊。太子和普齐真到那个地步,太子是白痴么。四自己说太子各种欺负他,那他和十三又能真心和太子好?呵呵

第三,请你回答我一个问题,九是八的忠实党员,为啥一废时他还要帮太子说话?? 朱天保这个很搞笑,七十居然成八党中坚力量了,


还有连医生都成你口中的十四党了,医生这个十四党真具有自我牺牲精神啊。呵呵,其实是四上台大家都没想到吧? 连十七都吓一跳。 十三担保十七不是八党,但十七为啥还是吓成那样?和医生不差不多么

另外以姻亲关系来定党性的话,会饮案告发者景熙应该算太子党,阿灵阿是四党。

第四,很多反太子的人有没有八都会反太子,这点你可认同? 那么反太子等于八主使这个逻辑不觉得奇怪吗

还有别忘了,二废时废太子案,四可是参与审理,最后拿了康熙的赏银的,呵呵



[ 此帖被maudlin在2014-02-11 11:37重新编辑 ]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maudlin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洗桐女史 离线
级别: 管理员

UID: 3
精华: 166
发帖: 10196
金钱: 500671 枚
威望: 1000 点
金币: 1101539 个
群组: 四宜堂
在线时间: 1193046(时)
注册时间: 2005-03-29
最后登录: 2024-06-11
13楼  发表于: 2014-02-06   
请别把你理解的意思当做我的意思,再驳你自己理解的意思,行么。
十三因何获罪缺乏史料,很难证明,但是杨珍先生立证他是反太子党人,不得不说,缺乏事实依据,纯属YY,没有真凭实据,将四和十三拉下水,呵呵~
请问允礽既然想出圈,为何把希望建立在和自己有仇的仇人的身上,活活饿死索额图的罪魁身上?普齐和允礽有大仇,允礽本来就很恨他。要不然普齐为什么想让张德明刺杀太子,哈哈,因为担心太子继位自己活不成。
还有朱天保复立太子,八九党魁,老九的岳父七十也参与其中,七十和允礽二人也看不上眼的。
从矾书案,到结党会饮案,再到朱天保案,呵呵,一个叫偶然,俩个三个可不是偶然了吧。况且还有贺孟頫在那得瑟,以为新君是自己拥护的皇子继位会有高官厚禄呢,结果一看继位诏书傻眼啦。他拥护的这个皇子不是十四又是谁呢。你觉得一个获罪的大夫有什么功劳,觉的自己会被重重封赏?
搞那么多事是为了帮允礽复立么,才不是呢,是为了让康熙表态,是否复立太子,如果不复立,立谁,把这个推上日程上来,康熙是不希望在这个事情上跟他们搞事好么。

还有拉藏汗那个怎么没有关系,此足可以证明康熙的观点,总比专家们拿重耳的例子当康熙之所见靠谱点。还有您那个南巡的段子就别继续了行么,这逻辑真是。。。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洗桐女史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maudlin 离线
级别: 六品内阁侍读
UID: 29025
精华: 2
发帖: 191
金钱: 286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630(时)
注册时间: 2012-01-31
最后登录: 2016-02-26
12楼  发表于: 2014-02-05   
引用
引用第11楼洗桐女史于2014-02-05 17:56发表的??:
亲,逻辑奇怪的你吧,我说康熙不会把继承人弄到千里之外,你居然来一句“那康熙干嘛还带着太子几下江南 ?”你是怎么想到这点的,这让我很匪夷所思啊。
我说允禵抚远大将军王之号并无特别,且无号亲王有先例,而无号郡王按照先例降一等为贝勒,所以他并不是某些人说的皇太子的待遇你明白了么?
我没说允禵无功,我只是再说其功并未向有些专家说的那样大。
另外,关于无风不起浪之说,呵呵,这个也有可能自起啊,十四自己内部人都觉得他有戏的,矾书案那位大夫,被发往西北效力的贺孟頫还觉的如果登基的是自己支持的人,按功行赏,自己居功甚伟呢,这个自己人可不是雍正啊~有些人费了那么大的劲,不让废太子出征,自己占了废太子巴望的位子,自以为得计喽。
康熙的储君问题,一直为朝鲜人所关注,而此时有大的事件发生,又有人刻意制造舆论或者是有些看热闹的人的YY,外间有这种舆论很正常啊。比如前几年外媒YY不厚将有大位,今上为弃子,那个也YY的有鼻子有眼的,可实际上这种YY根本不符合国朝的制度,在资讯如此发达的现代,不是还有很多人信之了么~~
.......




亲 ,你不会真觉得要是没有矾书案,康熙会起用废太子为将军吧??要是你这么觉得,那我实在没有办法和你讨论下去了。


要是你不这么觉得,那就请继续往下看


第一, 既然废太子无论如何都不会是大将军王,那十四根本不存在占了废太子的位置。康熙更用不着一定要用十四或某个当朝皇子去西征,


这样给未来储君制造麻烦啊。


另外,我发现你有一个逻辑,就是如果A 和B交情不错,那A干了什么不好的事情,B必定是后面的主谋,不过呢,你这个逻辑只用在四的政敌身上,


却不会用在四身上。十三和四是一伙,我按你的逻辑分析,当年十三因为做了啥有关一废的事失宠?四一定肯定必定脱不了关系。


其他的例子还要我来分析吗?




第二,普齐在张明德案中被牵连,实录上说他对张抱怨太子,但是在矾书案中太子却托他保举自己为大将军,显然又和太子关系好,


所以这些人物的关系不是可以简单的定性为必定为某某党,为某某党做事的。




第三,难道我和你不是一个世界的?我几年前听说的版本就是不厚想当XX局常委,而今上是早就内定的。今上上台前,


外媒一直报到的内定的就是今上啊,我一直坚持看英文网站的新闻,并且2012年定了一年的英文原版的商业周刊,

商业周刊里有文章提及内定今上。




第四, 既然你说康熙说鞭长莫及,那康熙太子一起下江南,京城出了什么事情不是同样鞭长莫及?


还有四粉不是持一种逻辑:康熙不会把太子派离京城,就连自己外出打猎也要留太子在京城么??


第五,拉藏汗的情况和十四有可比性么?拉藏汗处地西藏,且不说比十四待的西宁和甘州离京城远了多少,主要是一旦被侵略,清廷无法立刻派兵挽救,大兵需要耗日良久,才能到达


且藏地恶劣,军需运输等都是大工程,所以不是朝夕的事情。康熙是这个意思。如果康熙担心有人篡位,而不能派继承人远征,


那他假想的篡位者是谁?老四?老三?老八老九可是十四的大力支持人。


康熙说过做人要诚实,按你的逻辑,这必定是暗示储君是诚亲王了吧?还有他说过喜欢性子直,这是暗示是十四么?



另外,王倓压根没提要立谁是储君,他只是说请早立储君好吧!?









[ 此帖被maudlin在2014-02-07 20:24重新编辑 ]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maudlin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洗桐女史 离线
级别: 管理员

UID: 3
精华: 166
发帖: 10196
金钱: 500671 枚
威望: 1000 点
金币: 1101539 个
群组: 四宜堂
在线时间: 1193046(时)
注册时间: 2005-03-29
最后登录: 2024-06-11
11楼  发表于: 2014-02-05   
亲,逻辑奇怪的是你吧,我说康熙不会把继承人弄到千里之外,你居然来一句“那康熙干嘛还带着太子几下江南 ?”你是怎么想到这点的,这让我很匪夷所思啊。
我说允禵抚远大将军王之号并无特别,且无号亲王有先例,而无号郡王按照先例降一等为贝勒,所以他并不是某些人说的皇太子的待遇你明白了么?
我没说允禵无功,我只是再说其功并未向有些专家说的那样大。
另外,关于无风不起浪之说,呵呵,这个也有可能自起啊,十四自己内部人都觉得他有戏的,矾书案那位大夫,被发往西北效力的贺孟頫还觉的如果登基的是自己支持的人,按功行赏,自己居功甚伟呢,这个自己人可不是雍正啊~有些人费了那么大的劲,不让废太子出征,自己占了废太子巴望的位子,自以为得计喽。
康熙的储君问题,一直为朝鲜人所关注,而此时有大的事件发生,又有人刻意制造舆论或者是有些看热闹的人的YY,外间有这种舆论很正常啊。比如前几年外媒YY不厚将有大位,今上为弃子,那个也YY的有鼻子有眼的,可实际上这种YY根本不符合国朝的制度,在资讯如此发达的现代,不是还有很多人信之了么~~

此外,关于康熙的话,是他说拉藏汗的。至于你说康熙否定四,呵呵,还真没看出来。康熙希望宗室和睦,而他给雍亲王的号以及雍正年号都是这个意思,这体现了康熙的意愿了吧!
还有,你明白我说的意思了么?康熙不表态,就是希望大家不知道他的态度,有些人就不会因为失望而搞出点什么事情来,大家都暧昧着,维持着平衡,况且舆论这个东西,不是摆在台面上的,康熙只要是不想把人搞下去,就不会在这种事上计较,你要是公开在康熙面前说要立十四为储君试试,这和王的事二者有可比性么?!!!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洗桐女史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maudlin 离线
级别: 六品内阁侍读
UID: 29025
精华: 2
发帖: 191
金钱: 286 枚
威望: 0 点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630(时)
注册时间: 2012-01-31
最后登录: 2016-02-26
10楼  发表于: 2014-02-05   
引用
引用第8楼洗桐女史于2014-02-04 18:07发表的??:
第一,八九十四党人皆以为十四将有大位是以跟随之,也散播了不少康熙重视十四,将有大用的舆论,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舆论来源尚需商榷,况底层何得知宫闱之机密?舆论是否符合康熙本意,尚待商榷。然需注意的是,如蔡珽犹疑不决观望者在十四回京之后觐见雍亲王,彼时情形颇耐人寻味。此外,诸学者皆赞十四心性如何坦荡,不擅阴谋,是以康熙居然放心将其原置,实是不符合情理。况康熙亦曾有论,言距离甚远若有变故鞭长莫及,此说可驳康熙欲立允禵之论。
第二,大将军王乃役职,而抚远大将军王名号以前亦有先例,并非特例,当时没有现代化的通讯运输工具,允禵一场战役未指挥也是事实吧。况且一口一个富贵闲人,莫忘了允禵亦以此自诩。
第三,康熙帝向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制止就是不表明态度。况且阿布兰此人向来见风使舵的,矾书案是谁揭发的,呵呵,别当康熙是傻瓜。
第四,赠玉玺可能?对此我无话可说,至于将印,呵呵,制度若此,被YY成这样,真是令人无语




亲,冒昧的说一句,我觉得你的很多逻辑点比较奇特。


第一,大将军王这个名号普通还是特别,和十四有无功劳有啥联系吗? 一个人名片上印的是是高级销售还是白金销售,


对他收入起决定性的还是他的销售业绩吧?十四的职称是大将军王也好,还是大将军也好,我只看他和其他的皇子比,


他的功劳如何,当时朝廷内外,朝鲜人关心的也是这个啊,还有你的逻辑里,允禵未在第一线指挥过战役,所以没有功劳,


恕我直言,这个比较奇葩,你是认为一个公司,除了第一线签单的销售员,其他人都是没有贡献的?


制定决策,激励计划,人事安排的销售部门经理和总经理都是混吃等死的么?

不管你有多么不情愿和不愿意承认,十四的功劳远超过其他皇子这是不争的事实。




富贵闲人我形容的是生活状态,十四出征后说自己是富贵闲人?? 请问出处,谢谢!


第二,十四要是没西征,没功劳,暗定储君这种传闻根本传不起来, 八九十四党人可不用故意制造康熙重视十四的舆论,


因为事实就摆在眼前,朝廷人士自己有眼睛,至少和其他皇子比,十四西征就是已经被重用啊,他的竞争者是其他皇子!如果我没记错的,


冯尔康在雍正传里说蔡廷是四先主动笼络的。具体材料我没有看过。



第三,“况康熙亦曾有论,言距离甚远若有变故鞭长莫及,” 请问出处和这话的上下文?那康熙干嘛还带着太子几下江南 ?


那他对着当时的重臣说储君必让大臣们得享太平,那这句话就可以否定四了。


第四,对于立储之事,康熙可不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忘了后期提立储建议的王倓等人康熙是如何处理的了么?







[ 此帖被maudlin在2014-02-05 16:24重新编辑 ]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maudlin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洗桐女史 离线
级别: 管理员

UID: 3
精华: 166
发帖: 10196
金钱: 500671 枚
威望: 1000 点
金币: 1101539 个
群组: 四宜堂
在线时间: 1193046(时)
注册时间: 2005-03-29
最后登录: 2024-06-11
9楼  发表于: 2014-02-04   
引用
引用第6楼maudlin于2014-01-25 01:04发表的  :



不好意思,说矫诏那个别单是康熙六十一年,
不是雍正元年,我看混了,改过来了。

别单写的是景宗二年,原文写的是上年十一月初七日云云,这段很长,后面还有景山殡所咆哮,削王爵仍存贝子,具体时间自己算算吧,反正他没有咆哮之前,朝鲜人说的是,皇帝亲弟,必无跋扈之虑,而一咆哮则引人无限遐想啊,呵呵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洗桐女史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洗桐女史 离线
级别: 管理员

UID: 3
精华: 166
发帖: 10196
金钱: 500671 枚
威望: 1000 点
金币: 1101539 个
群组: 四宜堂
在线时间: 1193046(时)
注册时间: 2005-03-29
最后登录: 2024-06-11
8楼  发表于: 2014-02-04   
第一,八九十四党人皆以为十四将有大位是以跟随之,也散播了不少康熙重视十四,将有大用的舆论,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舆论来源尚需商榷,况底层何得知宫闱之机密?舆论是否符合康熙本意,尚待商榷。然需注意的是,如蔡珽犹疑不决观望者在十四回京之后觐见雍亲王,彼时情形颇耐人寻味。此外,诸学者皆赞十四心性如何坦荡,不擅阴谋,是以康熙居然放心将其原置,实是不符合情理。况康熙亦曾有论,言距离甚远若有变故鞭长莫及,此说可驳康熙欲立允禵之论。
第二,大将军王乃役职,而抚远大将军王名号以前亦有先例,并非特例,当时没有现代化的通讯运输工具,允禵一场战役未指挥也是事实吧。况且一口一个富贵闲人,莫忘了允禵亦以此自诩。
第三,康熙帝向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制止就是不表明态度。况且阿布兰此人向来见风使舵的,矾书案是谁揭发的,呵呵,别当康熙是傻瓜。
第四,赠玉玺可能?对此我无话可说,至于将印,呵呵,制度若此,被YY成这样,真是令人无语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洗桐女史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12»Pages: 1/2     Go
描述
快速回复

遵守版规,请勿顶帖,勿发表纯表情、纯引用帖;权限不够请努力发帖,勿发牢骚抱怨贴;历史讨论区请勿发表纯空洞、同情、花痴的慨叹水帖!
认证码:

验证问题:
康熙的陵寝名,请输入拼音Jing Ling对应的中文 正确答案:景陵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