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社区应用 社区服务 统计排行 搜索 帮助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12345»Pages: 1/6     Go
主题 : [原创]从奏折朱批看怡亲王之“身后炎凉”
toutou 离线
级别: 管理员

UID: 231
精华: 40
发帖: 2871
金钱: 500114 枚
威望: 1000 点
金币: 101551 个
在线时间: 2780(时)
注册时间: 2005-07-08
最后登录: 2012-12-13
楼主  发表于: 2006-09-18   
0

[原创]从奏折朱批看怡亲王之“身后炎凉”

管理提醒: 本帖被 洗桐女史 设置为精华(2010-03-19)

我决定发一个关于十三的专题,叫做“从奏折朱批看怡亲王”。以《雍正朝满文奏折》和《宫中档雍正朝奏折》为主,《实录》、《起居注》为辅,从各个方面重新认识十三。我尽量发原文,有些地方会加以解释说明,希望大家喜欢并广泛参与讨论。

第一篇:从奏折朱批看怡亲王之“身后炎凉”

雍正王朝的前八年,十三在风光与悲情中度过。八年五月初四,这一切都结束了,但作为一个时代风云人物,一切围绕他的褒贬、争夺却没有结束。我从两个方面介绍十三的身后炎凉,希望一切喜欢十三的朋友们作好心理准备,人心冷暖、世

1、外省督抚颂声迭发

大家可以在这一部分里评比最肉麻吹捧,再跟下面的内容对比一下,看看为官者君前君后的面孔。

 表现十三死后无限哀痛的话:

山东巡抚岳濬:惊闻怡亲王薨逝,不胜感慕悲哀,数日以来寝食不宁。

直隶总督唐执玉:臣仓皇惊讶,寝食不宁。感悼不觉涕零。

浙江总督李卫:臣闻之不胜惊悼。

福建巡抚赵国麟:今忽闻怡亲王薨信,惊悼悲泣,五内摧裂。

总管年希尧:为臣悲哀惊悼实不自胜。

山西巡抚石麟:臣涕泗交流,哀痛靡已。

陕西总督查郎阿,西安巡抚武格:臣等惊闻此信,涕泗交流,伤悼不已。

宁远大将军岳钟琪:惊痛莫知所措,摧决肺肝。

河南总督田文镜:跪诵呜咽,不觉其泪与声下也。

四川巡抚宪德:臣跪读未毕,不仅悲悼由衷,泪零流沸。

云南总督鄂尔泰:臣伏读之下,不胜悲恸,不胜怏悒,不胜感激,不胜悬切,万念交集,百虑并生,恍惚萦结,不自知其意欲云何也。言念及此,泪流覆面不能仰视。

赞扬十三的话:

山东巡抚岳濬:王佳言懿行为百官之楷模,一代之柱石,自古名臣实莫能及。

福建巡抚赵国麟:王之丰功伟烈,懿德美行诚不世出之贤王。

总管年希尧:其伟业在朝,而盛德垂不朽者,故以为天地之全人,圣朝支柱石。

宁远大将军岳钟琪:以天湟之硕彦,作臣道之师资,是以圣主慈眷之殷,交予之笃,虽腹心手足不足以方此惇诚。周旦虽称硕彦倘不逢文武而无功,颜渊纵获永年如不遇文宣而奚逋。唯怡亲王生际文明之圣代,遭逢至圣之君师,加以质本纯粹,得时雨化为最速,以而精研忠孝得无隐之教为独深。于圣言无所不悦,遂举念默契天心。

云南总督鄂尔泰:怡亲王忠孝完人,乾坤间气,诚明廉直而济以和平,敬慎仁慈而本于刚毅,实无有及者,复其谁代之?王之厚德丰功长留天地,可谓死而不亡者乎?

御使舒喜:怡亲王治水之功不独不在禹下,其教稼之功更当与后稷并垂不朽矣。

 以上是一些有代表性的,类似的还有很多。

 2、雍正密查十三丧仪上百官表现的结果:

雍正八年五月十九日。奴才塞因图、尹扎那谨奏,为揭报失礼王大臣事。经观察议事处所之王大臣,于本月初五,信郡王早上来后,即在西厢房内北炕上躺卧。良久,传一人进来捶腿,太阳早已升高之后,才起来走出。固山贝子弘春(十四的儿子)早来之后,即在廊下台阶上躺卧,在信郡王起来走出之前,才起来坐下。所有聚集之王公等,均铺有黑色缎面铺垫,惟有公诺拖和、永奇二人每次皆有花铺垫。副都统宗室色布肯在诸大臣列坐之前,将凉冒摘下后执于手中扇风。监察御史关柱(此人是十三的小舅)摘掉凉冒在大臣等背后门槛上背对着坐。

初六日:公满都护在供设饽饽桌子进来时,卷起褂子,如同骑马一般。

初八日:为副都统伊都善执拿凉冒之人带有绒缨凉冒。

初十日:公满都护早来后,在东厢房廊下台阶上坐,不久摘下凉冒躺卧。

十一日:满都护在供饭时未进去,站在门外,从此每次站在大门之外。

十五日:都统伊里布带缨穗去聚会,前几次去皆带缨穗。

十六日出去,早晨满都护在聚会处所,当行至大街时,已不见满都护。行至门洞时,又回到人群中。出城之后,各王公等皆骑马先行,只有裕亲王、贝子弘春,公弘日至步行至昌运宫。(雍正还说什么:“宗室王公人等及举朝文武大臣官员皆遵例步送数十里,尽哀尽诚,出于自然之本良,无一人觉劳倦者”不知他看了这个密报,作何感想)

十七日:内大臣,散秩大臣等共同供设中午之饭桌,饽饽桌。前去这有九人,供毕出来后八人才到(包括孝敬皇后的弟弟武格)而其余人未去。

公噶尔萨于初九日剃头,侯马兰泰在聚会处只见一次,再未见到,为此谨奏闻。

雍正八年五月二十二日。奴才塞因图、尹扎那谨奏,为揭报失礼王大臣事。

本月二十一日公满都护在天黑蒙蒙时即来到聚会处所,站立于正门前香殿之后东侧房山墙根前,叨着烟袋对属下人高声怒曰:“令尔带来我之缎面褂子,何以带来此褂子”等语言毕,即于就地铺上铺垫,面东而坐,又吸三四袋烟,喝一碗茶后又面北而坐。正门前东侧搭有棚子,所有聚会大臣都坐于棚子内,而公满都护独坐于两丈开外之处。祭文送来之前,又起而往西来…王公等皆不插翎子,唯公弘燕插翎子。公纳木图、副都统马哈达、署理副都统曾保等已经剃头,经奴才等观察得,剃头已有五日。为此谨奏。

观后感:雍正查人之严,为此为甚,看的我心里一阵阵发凉。做给皇帝看的极尽溢美之词,自以为背着皇帝时,不但无理而且丝毫无情。大呼小叫者有之,晚到早走者有之,剃头带缨者有之,还都是皇室宗亲,沾亲带故,不能不让人寒心。

雍正重惩老三,实际就是杀鸡警猴。十三生前得罪人真是很多,雍正总是担心“小人妄议”,专门点了那个满都护的名,说:而包藏祸心,如公满都护辈者;谓朕过于悲哀,而妄生庆幸者,亦未必无人。雍正甚至怕小人毁坏他十三弟的祠堂,说那些人都是:与朕为梗,与王无涉也。雍正这样维护十三,十三为雍正担了这么多骂名,真让人既感动又痛心。

 二、乾隆对怡亲王的前恭后倨

雍正活着的时候,不用想都知道乾隆对十三的态度,看看他给十三死后的诗,不可谓不极尽哀感,就算他即位之初,对十三和弘晓也近乎尊敬、爱宠。

乾隆前期:

          1、刚上台一个月询问众大臣如何给怡贤亲王子孙加恩。

          2、元年十二月,从泰陵回京,到怡贤亲王园寝奠酒。

          3、弘晓十五岁生日赐诗,一年后又赐一首。

          4、乾隆二年元旦家宴,怡亲王弘晓越过庄亲王、果亲王、和亲王,居首席。

          5、乾隆三年到七年弘晓管理藩院、造办处、任都统,在乾隆祭陵多次以留守亲王身份总理事务。

乾隆中期以后:

          1、乾隆十年以后,弘昌、弘晈、弘晓都没再担任过任何职务。

          2、弘晓以违背祖制受到乾隆点名批评。

          3、弘昌成为死后唯一没有获得谥号的“弘皙逆案”成员。

          4、乾隆三十九年乾隆大尊清初世袭罔替诸王,怡贤亲王的特殊地位至此完结,十三的神位在太庙、盛京贤王祠(本是十三独祠)列于清初诸王之后。

          5、乾隆五十四年完稿的《钦定八旗通志》一改乾隆四年张、鄂主编的《八旗通志初稿》中对十三“胤祥”的称呼,全部改称“允祥”,并删掉了近万字的《怡贤亲王传》,也就是说八旗官方最权威的文献中,没有十三的传。(实在让我不能容忍!)

          6、宁郡王爵位的世袭罔替被乾隆不声不响的剥夺了。

大家要问乾隆为什么如此忌惮十三,我们对比一下乾隆朝修的《世宗宪皇帝实录》和雍正在世时的上谕就可以知道。(我写上谕原文,加括号的是乾隆删掉的)

乙亥,谕大学士九卿等:兹因怡亲王之事,朕心悲戚,尔等请朕节哀,再三陈恳。朕每事保惜精神,不肯为勉强之举,时时以此训喻臣工,岂至今日而遂忘之。(但怡亲王之痛出于朕之至情,实有不能自已之处。)但以王之事朕一片忠(赤之)心,至诚至敬。(不但自古以来无此贤王,即史册所载名臣良佐,辉煌简编者,亦未能如王之毫发无遗憾者)王之年齿小朕八岁,不但赖王襄赞朕躬,且望王辅弼于将来。(为擎天之柱石,立周公之事业,使我国家受无疆之福。此实朕之本怀。)岂料王竟长逝耶!(尔诸臣试思之,君臣之间求如王之与朕同心同德,无欺无隐者,岂可再得,何能遣朕心之悲也?)王显名厚德为宇宙之全人,垂休光于竹帛,固不以寿算之修短计,而国家失此股肱心膂之贤王,在朕躬则甚苦矣。因廷臣等奏恳,略将朕意宣谕知之。

这道上谕是十三死后第八天雍正发的,是雍正最痛心的时候,说话也比较少顾忌,什么“周公之事业”,简直是说到乾隆的痛处。乾隆深知怡亲王是雍正政治的最大代表,新君上台,自然要倍加尊奉,以显示他和先帝的一德一心,这和他礼尊张、鄂是一个道理。再者怡邸旧僚最多,督抚多有联络,雍正可以不在乎,乾隆怎么能视而不见。我觉得十三和雍正选择弘晓袭爵的最大原因,就是年幼的弘晓无法立即利用十三留下的人脉资源,这样可以稍微缓解一下怡亲王府树大招风的形象,也给新君减轻点疑心。郡王虽然也是高爵,但毕竟不是直袭,还是差了一层。乾隆十年以后,新君大位稳定,雍正旧僚成了绊脚石,张、鄂先后受到打击,雍正理想中的“周公”自然也成了新君的精神障碍。就算不连根拔起,也要让你混迹成一般的王公,而不是什么“擎天柱石”的遗绪。

 


世间公道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toutou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toutou 离线
级别: 管理员

UID: 231
精华: 40
发帖: 2871
金钱: 500114 枚
威望: 1000 点
金币: 101551 个
在线时间: 2780(时)
注册时间: 2005-07-08
最后登录: 2012-12-13
1楼  发表于: 2006-09-18   

洗桐女史:

全都看完了~~我以前也就知道乾隆把雍正年间修德贤王祠改为关帝庙,没想到居然把近万字的《怡贤亲王传》删掉了?删掉了哪些内容?

世袭罔替都说是乾隆的三十九年的特恩,但是后来查了汉文谕旨才知道元年和八年雍正都有这样的谕旨。并且元年的那道谕旨不是还说除赏给怡亲王永远承袭怡亲王册书外,并将此旨(即其王位著世代承袭永勿更动之谕旨)密谕允祥,令其子孙世代尊藏。据传慈禧就是顾及这个,才派人把载垣给洗劫一空么?

还想再说一句,鄂尔泰的年谱虽不是自撰,但是最起码还提了一笔贤王之死令圣主十分悲痛之类的官样话,但张廷玉的自撰年谱上愣是只字未提,估计那个时候张廷玉那个时候被严旨切责,肯定一字一句的把自己年谱中的东西过滤了一遍,不想再惹麻烦了吧~~

御园修竹:

还真是,张的年谱上没怎么写十三的,记得那日刚拿到年谱那会儿还想着可以看看关于十三去世的东西,后来看着看着就忘了,看完也没个字儿提醒我,结果居然是因为被乾隆弄得压根儿没提~上周我在中图翻八旗通志,就是没有看到十三的传诶:(
乾隆真是有心理障碍~~而且那几首悼十三的诗写的也一点真情实感都没有,再怎么说也是他叔叔呀!好歹也写点跟人家不同的吧。。。
可怜的十三可怜的某人。。。

 

世间公道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toutou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洗桐女史 离线
级别: 管理员

UID: 3
精华: 166
发帖: 10196
金钱: 500671 枚
威望: 1000 点
金币: 1101539 个
群组: 四宜堂
在线时间: 1193046(时)
注册时间: 2005-03-29
最后登录: 2024-06-11
2楼  发表于: 2006-11-09   

朝鲜《承政院日记》上说,“皇帝于十三王之丧,哀恸非常。吊其丧,哀哭者增官,哭不哀者,罚之云”,是不是就指的处理满都护这些人呢?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洗桐女史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toutou 离线
级别: 管理员

UID: 231
精华: 40
发帖: 2871
金钱: 500114 枚
威望: 1000 点
金币: 101551 个
在线时间: 2780(时)
注册时间: 2005-07-08
最后登录: 2012-12-13
3楼  发表于: 2006-11-10   

汗,都怪我看书不认真地说,我还以为是哭就升官,不哭就罚呢。原来是哭得不哀就罚,真叫一个bt。每个人表达感情的方式也不同嘛,我就不会号啕大哭,难道我和十三这么深的感情也要被罚?!

另,不知道他检查这个“哀”不“哀”,有没啥量化标准?比如拿个试管儿接着眼泪,然后再放到量瓶里量量体积?

要不就是他站在灵前,让大臣们排好了队,一个个走过来,四四说:“来,给朕哭一个看看!”然后该大臣“哇”的一声哭将出来,四四抹着眼泪欣慰的点点头,升官哉!!

世间公道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toutou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洗桐女史 离线
级别: 管理员

UID: 3
精华: 166
发帖: 10196
金钱: 500671 枚
威望: 1000 点
金币: 1101539 个
群组: 四宜堂
在线时间: 1193046(时)
注册时间: 2005-03-29
最后登录: 2024-06-11
4楼  发表于: 2006-11-10   
我倒,你当那是测量酒精浓度了,说的四四和交警差不多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洗桐女史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toutou 离线
级别: 管理员

UID: 231
精华: 40
发帖: 2871
金钱: 500114 枚
威望: 1000 点
金币: 101551 个
在线时间: 2780(时)
注册时间: 2005-07-08
最后登录: 2012-12-13
5楼  发表于: 2006-11-10   

本来就是,哪儿有个当皇帝的在那儿监督人家哭丧哭的哀不哀的说,四四可真是从古至今独一份儿。

谁都像他似的,“滴泪研朱”,多浪费水资源啊又想起这个http://www.ourjg.com/bbs/dispbbs.asp?boardID=41&ID=2639&page=2

就没见过他这样的!!他不被小伊骗才怪呢!!

世间公道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toutou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司徒凌月 离线
级别: 认证会员
UID: 1543
精华: 0
发帖: 130
金钱: 146 枚
威望: 100 点
金币: 500 个
在线时间: 1(时)
注册时间: 2006-04-07
最后登录: 2013-06-20
6楼  发表于: 2006-11-12   

另,不知道他检查这个“哀”不“哀”,有没啥量化标准?比如拿个试管儿接着眼泪,然后再放到量瓶里量量体积?

要不就是他站在灵前,让大臣们排好了队,一个个走过来,四四说:“来,给朕哭一个看看!”然后该大臣“哇”的一声哭将出来,四四抹着眼泪欣慰的点点头,升官哉!

悠悠太搞笑了吧,看看人家十三死后好好的凄凉气氛被你们搞成什么样子了。哼!该打!司徒小队长认为:真正的十三粉,应该做到听到十三的名字就脱帽,看到关于雍正八年五月的帖子就立刻陷入悲痛欲绝的心情中,哪里还顾得上想这些?




天不能拘,地不能束,心之所至,言必随之,行必践之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司徒凌月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toutou 离线
级别: 管理员

UID: 231
精华: 40
发帖: 2871
金钱: 500114 枚
威望: 1000 点
金币: 101551 个
在线时间: 2780(时)
注册时间: 2005-07-08
最后登录: 2012-12-13
7楼  发表于: 2006-11-14   

昨天和余年姐姐讨论十三和弘历的关系问题,今天想了一天,感觉有些事情原先的想法也未必都对。现在说来听听,有什么不合逻辑的大家指正。

首先,说句不怕挨骂的话,十三和乾隆的政治理念其实蛮像,做人方式也有共同之处。两个人都有明显的士人倾向,但爱新觉罗传统的皇室思维又极其严重,比四还严重。比如十三在奏折中就称户部官员为“满汉众奴才”,按理说汉人自己都不称呼自己为奴才,怎么到了他嘴里就成这样了呢?而且这是汉文奏折,不是满文翻译过来的,可见是他的原话。这一点跟乾隆很像,比雍正更明显。还有对待一些问题,比如曾静案,比如财政问题和蠲免税负的问题,其实乾隆和十三的看法都蛮接近的,都不大同意雍正的做法。还有对于用人的问题,乾隆对怡府后来虽然有些压制,但对桐等所谓“怡选”官员还是重用的,比如赵国麟、黄廷桂等等都官至大学士,包括张楷、伊都立等雍正弃用的怡府门下或姻亲。说句实在话,十三和四本来就是互补,观点不一致是经常的,十三喜欢的很多人都被四觉得有些“柔仁”“科甲”,比如赵国麟和祖秉圭,同样,十三对田文镜、王士俊也颇不感冒。而这些人同样也是乾隆不喜欢的,所以乾隆对于怡邸有些微词,我感觉和政见无关。

那么他们之间原先是否有些什么私人过节呢?康熙年间谈不上,乾隆太小,也没有地位。至于雍正年间,十三负责管理皇子事务,就相当于他们上书房学校的校长,他们之间接触应该不算太少,而且上书房的总师傅朱轼、张廷玉都和十三有直接工作上的密切联系,所以他们提起对方的频率应该是很高的。在这个期间,我感觉一十三的精明和弘历的早熟,都不应该刻意得罪对方。一个是储君、一个是现管,得罪了百害而无一利啊,而且从十三死后弘历不管怎么虚情假意写出的那三首诗来说,起码他愿意给雍正留下一个自己对叔王是亲切的、敬佩的、思念的。而十三和马齐、马武和高斌的比较良好的私人关系也可以说十三对弘历是加意亲近的(十三的册封正使、副使就是富察氏兄弟,高斌作为苏州制造也是交由十三管理的,而且马武的丧事雍正派的临丧王大臣就是怡亲王和四阿哥弘历)。如果说十三和弘昼的特殊亲密关系、对后来年氏的特殊照顾会让弘历感到不快,那倒是有可能,但我想即便十三真的更喜欢弘昼或是福惠,但当着弘历的面也绝对会一碗水端平,甚至更偏向于这位“皇长子”,从十三给他们发的月例银子就可以看出(弘历500两,弘昼300两)。

关于地位和礼仪:乾隆一上台,就不听的强调皇子地位高于宗室王,这个话光我见到的就不下五遍,他越是强调,就越让我觉得他自己在当皇子的时候遭受了什么不平等待遇。从清末醇亲王奕儇的记录来看,未封爵皇子见宗室王,不论辈分,一律行执手礼,这个应该是乾隆以后定的规矩(乾隆时期从衣着服饰到礼仪都有一次大变动)。但从弘昼给十三的祭文来看,四不但让弘昼管十三叫父亲,而且弘昼在文章里凡提及怡亲王,还单抬书写了,我感觉既然叫了父亲,八成就不能行“执手礼”了吧(当然,也不一定)。而且从四提及十三和弘历的时候看,一向是写“怡亲王并四阿哥”,前后就意味着尊卑,我想这是大家都能理解的。很要命的是后来乾隆制《世宗实录》,居然把凡是有他的地方都列己名在前,且抬格,(比如把他们临马武丧的顺序由“怡亲王、庄亲王并四阿哥”改成了“四阿哥、怡亲王、庄亲王”且将“四阿哥”单抬,对照实录和原始上谕就可以看出)这种没有天子器量的小动作让我实在有些看不上。不过也从此可以看出乾隆对自己当年地位的不满。

抛开感情因素来说,乾隆对怡府的压制在政治斗争的环境中应该算是最轻的了,除了莫名其妙剥夺了宁郡王的世袭爵位比较严重和阴损外,别的也都算不上什么,而且都是间接的。要说弘晰逆案,弘昌恐怕是真的策划人之一了,不管这个事情是不是真像乾隆说得那么严重,但只要扣上“逆案”的帽子,主要参与人员夺爵已经算是轻的了,至于弘晈就比较冤,连乾隆都承认他只是跟着“宴谈唱和”,按理说跟自己的亲哥哥和堂兄叔父“宴谈唱和”大概不算什么错误,可惜他找错了人,没向他爹一样找个以后能当皇帝的“唱和”,而是找了皇帝最忌讳的势力。可以说,弘晰逆案对怡府势力的打击是大的,但要论对地位的打击,还是没有乾隆大封开国诸王大。乾隆提高睿王、豫王等功封诸王的地位,其实是把十三在雍正年间确立的“朝列”为首的地位彻底破坏了,自此弘晓和弘晈分别列在亲王和郡王的后列(皇子居前,然后是功封诸王,同辈恩封诸王中他们年龄又偏小),就连盛京的怡贤亲王祠也变成了“贤王祠”供奉所有开国诸王,怡贤亲王反而列在最后。收买一部分人,压制一部分人

我今天怎么这么罗索的说,先去上课,回来再说....大家不会嫌我烦吧



世间公道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toutou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维乐 离线
级别: 认证会员

UID: 2200
精华: 5
发帖: 1294
金钱: 10261 枚
威望: 1000 点
金币: 500 个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6-11-12
最后登录: 2008-05-18
8楼  发表于: 2006-11-14   

悠悠是否认为,弘历小朋友当年被压制太深,对长辈时的规矩太多,而他向来以皇储自居,内心又极孤傲,所以导致“反弹”?会不会是当时怡府的人脉和潜在势力太大,弘历为了抓皇权,才一再在舆论上打压十三一家?毕竟,开国诸王血脉已远,又长期远离政治中心,即使给他们点甜枣吃,也喂不出个老虎来。

其实强调皇子高于宗王,本质上强调的是皇帝的权威。因为皇子,除了一个,早晚都要变成宗王,到时候还不得受压制?君臣大义高于父子叔侄,弘历大概就想强调这个吧。

ps1.关于奴才。我想,我们作为现代人,很难真正理解这个词在当时的含义,看奏折中的用法,奴才与其说是贬义,不如说是表示亲近之词(当然,隶属关系的本意是有的。“臣”的本意不也是竖目隶吗?只是后来经过文饰包装,显得不那么刺目了)。汉人不称奴才,不是皇帝对汉人更尊重,而是对汉人更疏远。前几天看旧约,地位低的人对地位高的人,一口一个“主人”,自称“您的仆人”,这还是翻译的,要是希伯来原文,未必不是奴才之类的意思。

ps2.关于弘昼给十三服丧,是否只有会典则例的资料?我很怀疑当时弘历也成服了,不过后来被他把能删的能毁的都卡卡掉了。不过,康熙的兄弟毕竟少,要是四的儿子给每个伯叔服丧,恐怕要吐血了。(另外,丧服和素服好像并不一样,乾隆当太上皇时嘉庆死皇后,乾隆就不许嘉庆着丧服,只允许素服七日[不通人情的bt做法])

ps3.难怪弘历当年觉得别扭,四的儿子们不但数量少,而且质量也不是太强,老康是愁儿子太多太强,而四的儿子们,年龄合适的,除了弘历,就是那个诡异的弘昼了。哎!其实弘历的儿子数量虽然多,但真正能传位的,也屈指可数。老康教育儿子,说句实在的,真是有一套,太牛了!

ps4.我原来一直没办法想象小十七怎么给弘历行礼,按悠悠妹妹的说法,貌似奕儇所说的礼制只行于乾隆改制之后?

ps5.弘历在舆论上的工作,做得还是非常成功的。如果清朝不是最后一个王朝,如果没有这么多档案史料保存下来,如果没有朝鲜人的纪录,你很难想象,十三在雍正一朝起了如此重要的作用,毕竟,在一般人的心中,强势的君主,总是对应衰落的宗王,只有弱势君主,才会有权王权臣出现。难怪四给十三的赐园叫“交辉园”(还被弘历小朋友改了“交晖园”,不知有什么用意,辉和晖,意思差别应该不大),以两个人的能力和成长背景,能如此合作,很不容易。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乐由天作,礼以地制。……仁近于乐,义尽于礼。(《礼记·乐记》)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维乐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洗桐女史 离线
级别: 管理员

UID: 3
精华: 166
发帖: 10196
金钱: 500671 枚
威望: 1000 点
金币: 1101539 个
群组: 四宜堂
在线时间: 1193046(时)
注册时间: 2005-03-29
最后登录: 2024-06-11
9楼  发表于: 2006-11-14   

确实只有弘昼成服,这点可以参看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汇编。

至于你说交晖园是被乾隆改的,这个倒是第一次听说。雍正朝起居注上是交辉园,弘晓的诗中也是交辉,但是雍正实录却作交晖,我还以为是笔误呢,难道还另有深意么?

我觉得交辉园的意思似乎和李隆基的花萼相辉楼的意思是类似的吧,都有兄弟情深的寄托寓意在里面。

 

发帖者若为原作者,则本文版权归洗桐女史及『稽古右文·康雍梦华』共同所有,转载或引述请标明作者及出自www.ourjg.com;

若是转贴或引述他人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为本站限制浏览之资源,未经许可前禁止转载!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12345»Pages: 1/6     Go
描述
快速回复

遵守版规,请勿顶帖,勿发表纯表情、纯引用帖;权限不够请努力发帖,勿发牢骚抱怨贴;历史讨论区请勿发表纯空洞、同情、花痴的慨叹水帖!
认证码:

验证问题:
康熙的陵寝名,请输入拼音Jing Ling对应的中文 正确答案:景陵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