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
木兰秋狝大典
木兰围场建立以后,无特殊情况皇帝每年北巡都要举行秋狝大典,即木兰秋狝,渐次成为定制。雍正帝告诫“后世子孙,当遵皇考所行,习武木兰,毋忘家法”。皇帝每岁秋狝,常例将近一个月时间,是朝廷的一个壮举,并有严格的行围仪阵。
①北巡行围仪阵
首先,祭天、起驾、行宫。每当皇帝出宫前必先降旨,各地官员衙门照例预备,驾行前一日,遣官以秋狝虔告奉先殿祭天奉祖。届期,皇帝戎装骑马,卤簿引驾,“翊卫诸臣前引后扈,百官采服跪送”出宫。秋狝队伍浩大,几千、一万、二万不等,从京师至围场沿途按里程、地势设立行宫,供皇帝饮茶、食宿、办公使用。康熙年间,行宫总数19处;乾隆年间增至29处;嘉庆年间增至31处,其中关内9处,关外22处。康熙四十七年,热河行宫——承德避暑山庄开始使用。热河多山多水,据《大清一统志》记载,热河境内座落着大小山峰五千余座,夏季山川秀发,水木清华,是避炎驱暑的绝佳去处.为了方便北巡避暑,康熙在热河修建了许多行宫,其中以避暑山庄最负盛名. 避暑山庄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四十七年初具规模,清乾隆六年至五十七年(公元1741—1792年)又继续修建,增加了乾隆36景和山庄外的外八庙,成为清代北方最大的皇家园林。整个避暑山庄的营建历时近90年。这期间清王朝国力兴盛,能工巧匠云集于此。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康熙帝还亲自在山庄午门上题写了“避暑山庄”门额。朝鲜学者柳得恭曾对避暑山庄地理和政治上的重要性做过精辟的概述,"窃观热河形势,北压蒙古,右引回回,左通辽沈,南制天下,此康熙皇帝之苦心,而其曰'避暑山庄'者,特讳之也."到了乾隆时期,避暑山庄已经成为清朝夏季的政治中心。
其次,入围、行营、行猎。入围有东西两个崖口:过波罗河屯西北行经隆化县牛录乡到阿穆呼朗图(今步古沟)即是卜克崖口,俗称西崖口或西哨口,此处有行宫,俗称西庙宫;从波罗河屯北行经唐三营到隆化县与围场县接界处石片子村即是东崖口,也称伊逊口,此处有行宫,俗称东庙宫。行围时多从东庙宫入围,西庙宫出围。每届行围,72围只过猎10余围,这样轮番过猎,以便动物繁殖。入围后即选择适中位置,相度地势,搭设行营。行围时采取内方外圆,在围中设账,并加以军队保卫,整个账营职能部门俱全,皇帝住在中间的黄幔城,黄幔城外面是用黄色绳结网构成的网城。再外面设连帐175座,称内城;外城设连帐254座。外城的周围设有9个卫帐,内阁六部、督察院、提督衙门等机构就设置在这里。最外围是蒙古等王公贵族的营帐。八旗兵按照固定顺序分左右两翼,驻扎在御营周边。行营驾好,先选川谷撒一小围试猎,满语为“阿达密”,此为序幕。据记载,乾隆皇帝把永安莽喀围场(现围场县腰站乡碑子亭村)封为“第一围场”。
行猎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行围也叫“甸猎”,满语“阿达密”,皇帝带人边走边骑射。二是哨鹿,满语“木兰”。在秋分前后进行,秋分时鹿群分群求偶,是哨鹿的最好时节。哨鹿子,是满族及其先人制作使用的一种诱鹿工具,以桦皮或木制成一二尺长牛角状喇叭筒。每次行猎时,有专职人员头戴假面具,以哨鹿子发出鹿鸣之声,以此诱鹿前来,进行捕杀(这种活动称为哨鹿围猎,它是我国古代许多北方少数民族相沿已久的一种狩猎活动)。
三是围猎。主要分为布围、请围(待围)、观围、罢围。布围,范围一二十里、三四十里不等,视度山川大小远近撒围,形成包围圈,此时围而不合,待把动物聚集在一起时,黄旗指挥缩围,直到“人并肩马并身,严严实实如铁桶一般”,完成合围;请围,亦称待围,当围合成时,全军脱帽、举鞭、束马,高呼三遍“玛喇哈(围毕意)”,指挥官高呼“围毕,请皇上猎”;观围,分为观皇帝猎和皇帝观猎,即皇帝亲自参加狩猎和皇帝观他人狩猎,皇帝出看城(也称“黄幔城”,或大围前先驾“看城”,御营(幔城)固定,看城可随围流动),一是检阅围猎队伍,二是看围内野兽多少;罢围,随着夜幕降临,一天的驰骋射猎结束了,执事为未获得兽物请命,允其留生繁衍,收兵罢围,犒赏军队,待饱餐之后,蒙古乐队奏起悠扬的蒙古乐曲,众人则翩翩起舞,引吭高歌。
②塞宴四事
每届木兰秋狝结束后,东道回銮驻跸张三营行宫,西道驻跸于阿穆呼朗图(今布古沟)行宫。康熙时期凡随围蒙古王公等,围场随围时相互宴请,无论是公宴还是家宴,没有什么规定。到乾隆时期规定合为一次,以示体恤。在每次宴席间都要表演什傍(蒙古族的一种民间乐名)、相扑(蒙古族的一种撩跤形式,为蒙古族之所最重)、教桃(音tao,驯生马)、诈马(选良马数百匹,去鞍鞯列于20里外,幼童骑马进行比赛,最先到达终点都为胜,胜者加以犒赏)等,借以助兴。塞宴四事后,清帝为答谢蒙古诸部首领,进行隆重的赏赐。到了乾隆时期又增加了一项活动,这就是避暑山庄前的校射。校射结束,木兰秋狝也就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北巡秋狝的历史意义
清朝对蒙古地区的绥抚怀柔政策开始于皇太极,完成于康熙,发展于乾隆,继承于嘉庆。和坤说:“昔在太宗(皇太极)肇龙兴于诸部,……至圣祖仁皇帝(康熙)绥怀藩属,整饬边防,……我皇上(乾隆)膺下武以承庥,缵前文而展义。”方针是“慑之以兵,怀之以德。”“服则德之,逆则讨之”,“恩威并用”,而偏重于德。基本形式是北巡秋狝。清代史学家魏源指出:“本朝抚绥蒙古之典,以木兰秋狝最盛。”北巡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经济措施,顺应了明、清之际的历史潮流,客观上对发展蒙古经济、增强民族团结、密切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保障国家统一、抵御外来侵害起到了重要作用,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嘉庆皇帝在《木兰记》碑文中写道:“射猎为本朝家法,绥远实国家大纲。”一语道破其中含义。“木兰秋狝,为亿万斯年世世子孙所当遵守毋忽之常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