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头:那么说这是四十二年之前的事了~我始终认为四十一年那次祭泰山亦有可能有暗示。
neena:谢谢你找到这本吴秀良的书。
我的意见是康熙并不想让胤祥继承皇位,因为康熙四十八年之前,康熙还是最爱太子(皇二子), 毕竟嫡出;不过康熙喜爱胤祥也是真,的从胤祥随侍出巡如此多次看,胤祥应该在文才武功或其他方面比其他皇子出众吧 (至于哪一方面就不得而知?也许诸位会找到有关资料!) 不过,如果康熙在天有灵,他看到雍正时他的儿子们的结局,也许康熙后悔没有让胤祥继位了:后世证明真正亲兄友弟的皇子也只有胤祥一人。雍正初登基时并不信任十七弟胤礼,怀疑胤礼与八爷一党(雍正多疑),胤祥力劝雍正,才使胤礼免遭株连,而且还受到重用;另外,胤祥多次为十四弟胤禵, 可惜我没找到胤祥为皇十四子求情的文章。我不知胤祥是否为其八哥,九哥,十哥求过情,至少他没有上过诸如“戮尸”之类的建议。我认为雍正对皇八子和皇九子过于残忍-~我也不愿意胤祥作皇帝,因为皇帝总是要杀很多人,太残忍;还是作怡亲王好,Prince of Pleasantness Forever !
木头:其实这换了谁结果也是差不多的。在那时亲情、仁义已经不存在了,即使存在,他们对自己的兄弟仁慈亦即给自己的施政道路设了一块大大的拌脚石。若胤祥真的如我们所想的仁义,那么他所管理的国家将会陷入一团糟中,或者这就是好人多数做不了领导人的原因吧。康熙就是太仁厚,所以把事情搞得这么复杂,太能驾驭是因为他威信力,而他的儿子们虽各具不同的才能但却不能做到他这一点。况连他也几乎控制不了局面了,他的儿子不做得彻底一些狠辣一些又怎么控制得住局面。清朝曾有人评论说(我有笔记找不到不记得是谁了也记不全只有个大概),康熙太宽仁乾隆太疏松唯雍正的严狠才整肃了当时的吏治。
bluebell:我认为胤祥是个公正大方的人,现在还没找到他为其他兄弟们求情的资料。不过雍正叫他清理户部,他为欠款的官员们求情过很多次。他认为户部欠款年代久远,错综复杂,不宜深究,应逐年以余平饭银代为完补。雍正不准,要狠狠地教训这些贪官。胤祥颜色大变,还是遵旨办理。而实际上,这些欠款的十之八九还是按胤祥的意见逐年补回了。这些实情直到他去世后才被雍正讲出来。可他自己却从不讲,而有些小人还骂他过于搜求。真真可恼也。
芽?:我倒比较赞同金缕曲(桐注:即木头)所讲的,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我觉得除了雍正外,谁都当不好这皇帝。胤祥比较像他阿玛,比较温和,比较顾到下面人的感觉,但以当时的状况来看,如果什么事都重感情,那必定什么事都做不好。做皇帝的,还是要有魄力才行。不过从你这段叙述看来,雍正真的很疼他这位十三弟,明知道十三弟并没有百分百依自己的话行事,他吭都没吭一声,这要换做其他人,早被他杀了。
而且我记得在雍正传(商务出版)里,有提到一段,说雍正疑心病很重,所以扩大了密折制度,任何官员都可以写密折检举弹劾身边的其它官员,而且不许这些官员彼此交往过于亲密,弄得人心惶惶的。而雍正的目的就是要避免朋党的发生,但是雍正附加了一段话,这些官员如果是跟怡亲王交往亲密,是被许可的,是没有关系的。
可见怡亲王对雍正而言是多么多么重要且亲密啊!
bluebell:是啊,雍正的确十分信赖胤祥,大约是因为从小一起长大的吧,(胤祥在额娘敏妃去世后交由德妃抚养),而在当时也只有胤祥敢直言不讳。
木头:再加上这么多年的观察可能他已看出他是个没有野心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