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十三和母妃敏妃一样,虽然没赶上正式的分封,但有不太正式的分封。(皇家口头上的,没有正式载入史册的那种册封)所以永宪录才会有被封贝子,被撤、后再复的说法。
永宪录的年代靠近熙朝,出错的可能性有,但一错再错就比较少了。
上面分析的有道理,22岁的宠爱王子什么都没封也太奇怪了。
敏妃也是一例,史册里没赶上任一次得分封,可康熙爷自己说的:“妃张雅氏……”可见敏妃已进主位,康熙爷应该早就给了妃子的名号,只是一直没有大张旗鼓地行册封礼,所以史书不载。
熙朝这些分封制度还很不完善,大将军王不也不是正式的封爵么?那都是熙朝后期了。
想来康熙爷对老十三希冀甚高,我同意杨珍的说法,康熙爷总是带着胤祥有护卫自己的意思。可不同意她把十三归入反太子党就是一反到底的说法。又不是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这么旗帜鲜明地铁板一块。他们毕竟是亲兄弟阿。从小一块长大,互相之间肯定有亲有疏。何况十三与太子单独随驾的次数比别人来的多。跟太子的关系肯定不是怒目而视的那种紧张关系。应该是关系不错的。太子也不会是孤家寡人一个,也一定会有比较亲近的兄弟。
我想康熙的失望在于,他原来最相信十三的忠心耿耿,才会每次都带着他。但47年那次,十三不肯跟着其他人踩太子,虽然可能平时对太子的某些做法看不惯,但关键时刻却护着太子。(帐殿夜警本来就是在气急之下对太子的不实之词)加上老大的谗言,令康熙爷对十三大失所望。
之后,爷俩个都是犟脾气不肯认错,才会一直闹得很僵。
总之,皇家事也是家务事,没有一本冷冰冰的史册可以完整再现父子兄弟之间那种错综微妙的情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