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死的TT和紫光冲突,死掉了。我打了半个多小时的内容都没了!!!!
回复的心情一下子就没了,郁闷啊,写东西是需要心情的。我只能无奈的从头开始了。
其实,我是一直感觉十三临终时的举动有点像李夫人呢。不知道是因为他和雍正的感情太好,还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对皇帝有些许的不信任,毕竟自己死后皇帝会听到什么样的风言风语,无人可以预知。不过我希望是前者。
我最初接触到的启蒙资料比较特殊,是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呵呵,其对雍正的憎恶程度,只怕比金恒源也少不了多少。上面提到十三死后,雍正对其无以复加的“优褒”时,周汝昌做了如下的评价:“雍正特优待之以示‘悌’于兄弟”,仿佛是皇帝为了粉饰自己友爱兄弟而故作悲痛之感的。所以当时我对于他们兄弟的感情是持怀疑的态度的。后来我看到了《雍正传》,冯尔康先生在提到允祥因为清理亏空,而被人讥为过于严苛的时候,雍正说这不是允祥的事,是他要求允祥那么做的,把责任全部承担了过来。我当时特别注意到了那一系列所引用注释的时间,都是允祥死后一两天。当时我脑子里就浮现出这样一种情景,皇帝一面悲痛欲绝,一边却要面面俱到的帮十三澄清舆论,把所有的不是都揽在自己身上。这是只有在最亲近的人离去才会有的感觉啊,所以当时我的直觉就告诉我,周汝昌的观点是错误的。
皇帝一面不得不承认自己面色有所清减,但是另一面,却以一种威胁的口吻,说他绝对不会伤心过度,让不怀好意的人得逞。再看他在拉锡折子上的批语,“允禵死后你再来祭”,蛮横已极,毫不讲理,这个时候的他心情一定很糟糕,而且会将这种情绪发泄在那些臣子的身上,所以说,这个时候谁要是惹了他,那肯定是死定了,比如允祉同学,无疑成了皇帝泄愤的工具
皇帝的失态是显而易见的,比如福惠的死,允祉的幸灾乐祸他是早就怀恨在心了,但是一直隐忍不发,他也知道,因为自己儿子发作自己的哥哥,这确实有些说不过去。所以说皇帝此时的失态,倒并不一定都是因为允祥,很多情绪他早已积压已久了,十三的死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他的爆发,似乎也有点自怜的感觉。
而且皇帝对十三的依赖很深,看他急欲把鄂尔泰调回京,就觉得他很想尽快找个人能够替代十三的角色,他似乎也是那种一旦对一个人产生依赖,当其走出自己的生活后,就会千方百计的想找另外一个有可能替代其角色的人,以对前者同样的标准来要求和评价后者,希望在短期内,精神上获得相同的满足。
十三的死,绝对于雍正来说是很突然的。(http://www.ourjg.com/bbs/dispbbs.asp?BoardID=41&replyID=767&id=241&skin=0)
十三不是午时死的么,但是未时皇帝才得到其病重的消息,得到消息时,十三已经死了。我在想,皇帝当天之所以接见90名新科进士,做了那么多的事,会不会就是要赶在过节前,把该做的事情都了了,然后好好的过个舒心的端午节呢。而且当时皇帝回宫了,不是在圆明园,而十三这个时候也是住在王府里,皇帝要看他是比较方便的。可能皇帝还准备过节的时候去看看十三呢。
不过老人说端午阴气比较重呢,十三还是没有避开这一劫
十三为啥死在端午节前呢,可怜的四四,以后的端午节,可都怎么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