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姐姐,针对你211楼的回帖:
1. 关于四积蓄情绪的爆发。
我很怀疑,三在十三葬礼上的临丧无状,绝对不仅仅是因为不满十三,他和四,应该也有很深的心结,彼此都是,否则,年MM和小福惠根本没机会得罪他,只能解释为“迁怒”。(如果不是四四得罪了他,难道是年二?)以前四对三还算“客气”,不过是因为他是自己唯一的哥哥,做得太过火,难免落人口实。六年的时候十三之所以有这个胆子75三,也和四不待见三有关,否则他即使对三有私怨,也会藏得好好的。不过,我想象不出哪个弟弟继位,三不会和他存心结,感觉这个人,自视甚高,谁都瞧不上眼,但却缺乏系统有效的为自己争取皇位的计划和能力。而且,三的位置,其实很尴尬(哥哥嘛,按宗法为尊,按律法殴兄姊都要加等的,按君臣关系则为卑,尽管君臣为三纲之首,但家庭伦理也要多少顾及,这让四在很多时候不得不给三面子,这一定会让他非常郁闷,时间短了可能觉不出来,时间长了,积少成多,就危险了),他还不知道小心谨慎,正赶上皇帝心情绝顶糟糕的时候,倒霉简直是必然的事情。姐姐说为了儿子丧事处罚三不妥,其实为了弟弟的丧事何其妥当?(当然可能好些,叔侄服比兄弟服减一等,但十三是三的弟弟啊,我晕)我觉得他处罚三是多年积怨和多次梁子的总爆发,再也忍不住了,趁着十三的丧事,“放纵”一下自己,所以就办了。既然办了,就再没有后悔的道理,于是可怜的三~~~~~~~~~~我觉得,四是压抑太深太多年了。姐姐有没有觉得,当自己特别累的时候,脾气就格外不好,看什么都容易上火,我觉得四本来内火就大,但他又很注意修饰,(至少希望)注意圣君的形象,这导致他很多情绪都压抑在心中无法排解,他是个特别有雄心有才华的人,又自视甚高,可能在继位前,只了解到了当臣子的无奈,并没有充分了解到做君主的苦楚,面对复杂的朝局,心里难免有烦躁矛盾之时,也有无奈伤心之时,有些事情,也许让他甚至有灰心丧气之感,但凭借异常坚毅的性格,他还是熬过了继位初期的“十面埋伏” ,到了六七年的时候,本来可以大大松一口气,没想到又出了曾张投书案,看那些东西,他会不会突然有种人生可笑之感,他累死累活,处心积虑,所爱的人死都没办法多关心(不管是年MM还是六十),“良心”也不要了(八、九之死,他心中难道完全无愧?并不是说他后悔杀八九或者不恨八九,但武则天杀了王萧二人尚且夜夜惊心,可见干了些“不该干”的事情,即使一肚子理一肚子无奈,内心也难完全平静),为的是什么?的确,更多的是为了祖宗江山万世令名之类(甚至为了自己的性命),但里面难道多少没有为了国计民生考虑的一份?更何况,朝局稳定,天下百姓才能继续那种琐碎安稳的生活。在他心中,想必把自己看作了“风雨一肩挑”的人,可是,那些“沾了他便宜”(所谓“沐浴天恩”,不管是不是真的,反正从他的角度看多半如此)的人,竟把他看得如此不堪,简直连猪狗都不如,这种强烈的反差,让他这个颇有点自恋倾向的人如何能够坦然接受?我甚至都怀疑,“出奇料理”曾张逆案,固然有向天下人辩白的考虑,但难道多少没有气急败坏之下的发泄,那滔滔江水般的辩驳,真假掺杂,不求你理解,甚至不求你相信,只是想让你们都听听着我说话,听着我抱怨,就是这样,强迫的,每个人都要听。 
四对十三的依赖,一者是对他能力的依赖,让他办什么,都比较顺手,时间长了,自然“惯”出了一套办事流程,而十三对四生活和工作的参与,几乎是全方位的(吐血,造办处的那些东西,怎么看怎么诡异,十三难道不需要睡觉的?),告别十三,不仅意味着告别一个感情深厚的弟弟,更意味着告别一种多年来早已形成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这种影响,将体现在今后生命的方方面面,而且形成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又需要很长时间,这其中的种种不适应,都会让他想起十三,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认为,事业上心心相印彼此扶持的伙伴,其彼此之间的感情,比纯粹出于亲情/友清/爱情的感情,更加深沉淳厚,这是许多女孩子没办法理解的,因为在她们心中,事业本就没什么重要的。在十三刚死的时候,孤独感肯定不是主要的,因为,孤独是需要时间酝酿的,但是,他一定能预料到日后的孤独,所以就格外恐惧,靠不断地回忆来延缓那种可怕孤独的到来,这也是为什么四四那个时候絮叨得那么厉害(不过真想悄悄的提醒他一句,他可不可以对着墙自己念啊,臣子天天接到这个,就像悠悠说的,好象咱们死个领导人电视上每天放生平,烦也烦死了),这个时候,他的整个世界是紊乱的,他还没有想好,今后的生活该怎么过,今后的很多东西该怎么操作,脑子里正在进行复杂的排列组合,对未来进行构架,但在构架的同时,又不免内疚,因为“那个人死了,我却还活着”,人们难免在小小的庆幸同时,陷入一种更深的自责中,更何况十三小他八岁,是他看着长大的小弟弟,死因又多少和自己有关,就会更令他心痛。他说十三代他而逝,应该是真情实感,示“悌”没有这样示的,人们总会在亲人逝世时寻找理由,甚至把理由揽到自己身上,因为,“死亡”本身太过沉重,没什么理由就发生了,多少让人觉得对死者不敬,虽然知道,这是难免的事,虽然知道,其实自己未必真的就是“凶手”,但良心就是这样一件奇妙的变压器,我们大可以看透它的把戏,却永远无法摆脱它。(就像我在我父亲死去多年以后,仍然在反复做一个梦,梦见我当时,没有因为睡眼朦胧而草率的亲了他一下,而是好好的和他撒了一会儿娇,那样,他就不会赶上高速公路上的那个十字路口,就不会死~~~~~~~~)和十三告别,也意味着与过去告别,我想,在康熙时期诡谲的夺嫡斗争中,两个人一定共同经历了很多,是什么我们不好猜测,但四心中肯定一清二楚,十三死了,意味着他这个“连续体”也死了,剩下的只是符号化的皇帝(参与过他夺嫡的人,像隆科多什么的,被处置得差不多了,而十六,我感觉他不是很看得上眼儿,感觉佩不上他的贵重的尊敬),老爷子曾经对臣子埋怨过,说臣子把他当驴还是什么的,四四不知道有这种感觉吗,但对于大多数他继位后才熟知他的人来说,他的确是驴,因为没人在乎谁是胤禛,他们只在乎谁是皇帝。四和十三当过“一条绳上的蚂蚱”(至少在康熙末年他俩已经成了一伙),虽然四登基的时候绳子就断了,但看到另一只蚂蚱死掉,心里的感觉多少会不同(除非为非作歹,否则孝敬他们掺合不到熙朝末年的政治斗争中,只能算是四四肚子里的“蚂蚱子儿”),会感到“秋天已经到了,所有蚂蚱都要死了罢”,好像也很正常。
四四一再强调他绝不伤心(说什么如果自己伤心太过,就是有负于社稷,有负于皇考,有负于十三之类),简直搞笑至极,我觉得当时他很可能真是悲痛过甚,外头都有了传闻,所以他才一再强调,也通过这种强调压制一下自己心中的悲痛,不过也太此地无银了。你看,皇后死的时候,他就一边强调自己多么悲痛(主流),一边让臣子帮着找理由不去皇后的葬礼,活活,以后四四的话要倒过来听! 

2.关于十三隐瞒病情
其实原来我一直想不通十三瞒这个干什么,其实现在也不是完全明白。因为如果皇帝没有心理准备的话,一下子岂不是更难受?你看四四在十三死后又是准备遗物又是发布遗嘱的,当时应该是反应很强烈,病情也一下子加重了(ps.让我感动的一点,前一阵子看造办处史料,四四连十三的配享牌位用什么木头都亲自嘱咐了,好像是张大秘书长传的旨,唉,那阵子他心情这么差身体这么糟,还对十三的丧事和坟地什么的事事挂心,我真服了。
九年孝敬死后,她在天上看自己后事上四四的表现,会不会哭呢?),十三难道没有责任?是十三太了解皇帝,知道皇帝坚毅的性子,一定能挺过这一关?还是十三低估了自己在皇帝心中的重要性?我觉得十三倒不至于有意建个大坝蓄高了水位等着四四的心飞流直下三千尺,因为如果四四真地为了这个出了事情,反过手去,晓晓和兆佳他们,可就惨大了,小四乾绝不会好好照顾十三的家人的,理由我前面那个长帖已经说过了。不过又想起一件事,不知道有没有帮助。我父亲死的时候,我有一刹那竟然非常庆幸他是车祸死的,尽管只有一刹那,但我想到,如果他真的长年长病(其实那个时候我爸因为工作需要喝酒太多,我一直担心他的身体会垮掉),我还会像今天这样怀念他吗?不是说照顾病人麻烦什么的,而是人的爱,是经不起长时间的耗用的,有时候你甚至会希望自己或者对方死去,以摆脱掉那种沉重痛苦又强烈无奈的感情,以获得解脱与宁静。承认这一点滋味并不好受,感觉父亲就像又被我杀死了一次,但我必须对自己诚实。我不知道这个和十三隐瞒病情有多少可比之处,但十三这样,既减轻了四的痛苦,也许也能减少四的尴尬(或者他以为能减少?),就像桐姐姐你说的,更有助于留下一个完美的童话,或者镜像中道德化的幻像。
3.我觉得,好好研究一下小四乾对和绅的感情,可能有助于把握四对十三的感情(呜呜呜,我不是故意的,没有村四和十三的意思
)。我承认我bt,可能是《勿忘》番外那个变态无比的小四乾给我印象太深了,但是,那个也只不过是用一种文学化的夸张语言表现出来罢了,其内核,其实就是,皇帝不是不能施恩,但前提是别人心中只能有自己。另外,我很同意姐姐的说法,我觉得四的爆发,多少有自怜的感觉,其实何止爆发,四对十三的保护,也很有这个意思,作为最高权力者,他没办法对自己施恩,甚至没办法“保护”自己,而十三又是他事业上的合作者,他把自己的虚像投射到十三身上,因此他就会加意保护十三,以此获得一些安全感。
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我疯了,写了四个小时,我要跳楼了,真的不能再回帖了,我发现我根本没有版聊的天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