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贴一段我以前对于“红学家”的“诛心”评价,那是当初我看了郭敬明抄袭事件网友们的反应之后,在群里YY发泄的,后来整理成了文字,呵呵,我在这里把原文贴出来给大家看看,大白看桐桐的那张嘴损不,比起某四同学如何?注意看加粗的部分(其实这篇文章,桐桐原来的标题是奶酪·红学·粉丝,后来觉得太损,没有用)
如此炒作何时休
——我看刘心武先生揭秘红楼梦
前几年借着《谁动了我的奶酪》这股飓风,出版市场上随即出现了诸如《我动了谁的奶酪》、《我的奶酪被谁动了》等形形色色、良莠不齐的“奶酪”,皆欲借奶酪分一杯羹。这些颇具市场头脑的作者们的脑子够灵光,反应够迅速,而媒体之炒作亦功不可没。
曾几何时霍国铃、霍纪平的《红楼解梦》一纸风行,北京电视台先后三次报道,诸多学者致函赞赏,一时间行销海内,风靡一时,大有洛阳纸贵之势。“曹雪芹毒杀雍正帝”这一荒唐却噱头十足的言论被推为“推论最为正确”,“为维护学术作出巨大贡献”的学说,《红楼解梦》乃是“红学研究的全面突破”,霍氏子弟乃“二百年来曹雪芹唯一的知音”。呜呼哀哉,在霍氏笔下,曹雪芹及黛玉的原型被塑造成一对奸夫淫妇,是弑杀君主的乱臣贼子,而这就是被周汝昌先生誉为“乌烟瘴气中十分可贵的品质和精神”?
当然,中央电视台不会像北京电视台那样“鄙薄”,霍氏姐弟一望即谬的观点,又怎么能入得了中国最大的电视台的厅堂。于是乎,刘心武先生凭借着作家的得天独厚的身份,凭借着他对红学语不惊人死不休、大伪似真的观点,凭着他巧舌如簧的天花乱坠的言论,成为中央电视台的座上宾,成为“草根红学”的代言人。
一些学者站出来指出刘心武先生言论的谬误,结果被媒体炒成群殴刘心武先生,被舆论升格为“官方红学”和“平民红学”的对垒,似乎谁指摘刘心武先生,就是仗势欺人,就是打压普通老百姓,学习红楼梦,研究红楼梦的权力?
而实际上呢,红学俨然早已成为一块炙手可热的奶酪,成为一条通往名利之路的钟南捷径。从霍国铃到刘心武,无一不是如此,谁的噱头越大,谁就炒的越火,而谁要是对他们的学说提出质疑,无一例外的都是以一副坦诚的姿态,打出学术界要容纳不同的声音,要给每一个人同等的言论自由的大牌子。一顶那么大的帽子扣出来,想要表达不同看法的朋友们可要掂量掂量了,虽然咱们也是捍卫自己的言论自由,但没准保不齐就会担上钳制他人言论的恶名。
其实在我眼中,无论是刘心武还是霍国铃其本质上就是曹雪芹的粉丝(我无意于贬低刘心武先生,也无意于贬低粉丝这个称呼),而且还是那种最狂热,最不理智的那种,就比如郭敬明的粉丝,在抄袭问题上,铁证如山,而他的粉丝们粉们却可以视而不见,高呼着,“四四(四维)我们相信你!”,“《圈里圈外》白痴死了,庄羽是个猪,和郭敬明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庄羽嫉妒郭敬明,想借郭敬明炒作”。而刘心武先生等人的研究前提也是如此,他们高呼着“我们相信曹雪芹家世清白,曹家绝对不是因为经济问题而受到惩治”,“雍正篡位了,他行为卑鄙,他抄曹家不过是为了灭口”。
于是一个本来很简单的问题,由于有了“粉丝”们的介入,而变得复杂起来了,因为喜欢,所以不停的臆想,为自己的“偶像”编织各种糟糕的境遇,编织各种借口,无论事实的真像如何,他们已经认定了,自己的偶像一定是无辜的被侮蔑,无辜的被迫害,欺骗自己的同时,也在欺骗着他人。郭敬明是否抄袭,如此显而易见,而人们都能把他编排成一个天大的阴谋,把他想象的比窦娥还冤,更何况是几百年前的曹家,自然是更是扑朔迷离。不过郭敬明的事情发生在眼前,大家编的太离谱,也没什么意思,因为没有人相信啊,而曹雪芹的家世,以及《红楼梦》的人物原型问题上,人们倒是可以大做文章,只要想象力丰富,加上猜字解密,编故事的能力高点,自然可以如金庸先生创作的小说一样,可以以假乱真,被一些人当做历史来看。
而错误的观念,一旦被灌输给他人,特别是那些年纪较小的群体,那么以后就很难改变。是,每个人都有自己言论的自由,但是这些打着学术旗号的言论,是不是应当更加谨慎呢,我们在反对戏说的同时,是不是也要反对学术界这股浮躁的混淆黑白的现象呢?
刘心武先生总是摆出一副被正统红学压迫的模样,在我看来,他有自己的言论自由,而那些学者也有反驳他,正本清源的自由。倘若以上纲上线来博取同情分,以此来获得大家的同情,那么如此红学可以休矣!
再说刘心武先生的红学,其实就是建立在秦可卿是允礽之女的基础上的,即他所谓的秦学。他的观点虽然不像霍国铃的学说那样让人一望即知真伪,但稍微懂些清史的人,就可将其驳倒。
允礽一生子女众多,共有十二子,十三女,其中大多数都是其被废后,于禁所所生,何以单单要把一个秦可卿送人?此女究竟有何特殊处,需要另养?况且皇子在禁所内的举动,随时都有人奏报给康熙,此女如何偷运出去?况且允礽虽然被废,其子弘皙却非常受宠,时传康熙要第三次复立太子,皆因“皇长孙颇贤”。康熙五十年,工匠华色,违反规定,按照大内式样维弘皙偷制珐琅火链,康熙得知后,对此案很重视,但却对弘皙采取保护的措施,并未触及他,而弘皙自恃宠爱置皇祖制约而不顾,华色知法犯法却不敢得罪弘皙,都从侧面反应了因为弘皙的受宠,人们对他颇为畏惧,不敢轻易开罪。而太子被废后,太子妃石氏于康熙五十七年病逝,康熙特命隆科多率三十名侍卫守孝,超过亲王福晋的之制,为其办理丧事。而太子子女的婚娶,康熙也亲自操办,并未因为太子被废,而让他的子女受一点委屈。可见太子虽然被废,但其待遇却十分优厚,况且康熙是出了名的护犊子,虽然他认为“朕子也,实无知处。人之议论岂能圈禁乎?无论如何改正,断不可释放。倘释放此二位阿哥,无益于全国,亦于朕无好”,但却还不至于像汉武帝那样儿子、孙子全都杀个干净,以绝后患。所以太子怎么可能把自己的女儿送人,让她在外饱受寄人篱下之苦呢?
而且中国的传统观点,向来认为妇女的放浪淫荡,行为不端与她的出身卑微有关,而秦可卿的塑造多多少少体现了这种观点。而秦可卿临终前向凤姐托梦及秦可卿丧事的隆重也一如《金瓶梅》中对李瓶儿的描写,大家略作比较就可知秦可卿出身卑微是否是曹雪芹所用之障眼法了,也自可知刘心武先生所论之正误!
而秦可卿之身世站不住脚,刘心武先生所构建起来的故事又怎么能让人信服呢?
如此显而易见,不堪一驳的谬论,央视身为主流媒体,居然却缺乏必有的判断力,推波助澜,实在是令人不可思议。犹记得霍国铃《红楼解梦》轰动社会,杨启樵先生曾著说加以辩驳,深为中国学术的浮躁气氛所忧虑,对于读者的判断力过差也觉得很是遗憾。只是这种风气不但没有遏止,反而在收视率、畅销度等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愈演愈烈。那么读者又该如何判断呢?
前几年那么多媒体采访霍国玲,周汝昌老先生本着鼓励后进的态度,对霍等人的“研究”褒扬备至。作为红学的泰斗,周汝昌先生可以说是举足轻重一言九鼎的。他对后辈向来宽容,虽然我一向不喜欢他的观点,但不得不说他是很勤奋,很认真,很执着的一个人,他的研究相对霍、刘等人还算是客观一些。可是周汝昌先生应当明白,正因为如此,那些后起之辈拿他当晋身之梯,其语言的煽动力可想而知。有些人即使看出了问题,被这虚张声势一哄住,恐怕自己也没了立场,他们会说,“连周汝昌先生都肯定了他们的研究,想来应当会很有价值的吧,应当会比较正确的吧”。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我不误导观众,观众却因我而被误导,这样的鼓励后辈,可否?
刘心武先生说,他很欣慰,有人能够通过他的节目去更多的关注红楼梦,可我觉得如此关注还不如不去关注!
在学者、媒体的推波助澜下,草根红学开始兴起,可这是红学的兴盛,还是红学的没落呢?什么林黛玉的原型是朱三太子,什么林黛玉的原型是敦肃皇贵妃年氏,什么红楼梦是写雍正和乾隆的慧贤皇贵妃高佳氏有染的,什么曹雪芹是康熙的私生子啦,什么《石头记》是雍正秘史,史上雍正竟是太监,而秦可卿的原型则是康熙,凡次种种可笑之处不一而足,难道这就是爱曹敬曹,喜欢《红楼梦》的人所愿意看到的?
如此炒作何时休?如此关注可休矣!